压力传感器的温漂现象会导致读数波动,直到系统达到工作温度。这种情况通常影响不大。然而,在医院呼吸机、肺功能检测设备、新生儿监护仪等需要持续高精度的医疗设备中,这种温漂是不可接受的。检查基础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有助于了解预热漂移的影响。
该传感器由主体(即“芯片”)和表面带有四个压阻扭转结构的薄硅膜片构成。压阻元件会随应力变化改变电阻值,通常采用桥式结构布局,并精准安装在膜片表面以增强对膜片形变的响应。这种设计能有效提升膜片两侧压差变化时的响应灵敏度。
预热漂移
基本压力传感器中存在两种主要的预热漂移来源。其一是传感元件的预热偏移。当系统达到工作温度时——
管子、表面温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热热点(表面贡献)在芯片和隔膜表面引起电阻桥的不平衡。电阻传感元件的温升与耗散功率成正比,因此与传感器激励电压的平方成正比(ΔTαV2)。
因此,将激励电压降低一半时,传感元件的温升会减少四分之一,从而使得预热表面状况也相应降低四倍。由于传感器的信号电平也会随之降低四分之一,
在两种情况中(采用降低的供电电压),其总体效果是将表面贡献的预热误差降低一半。但是,降低传感器电源会对系统电子噪声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种优选方案是根据系统带宽需求调节传感器供电电压。具体来说,仅在需要时为传感器供电。这种设计将传感器的供电时间调整为平均占空比(即工作周期),从而有效抑制热启动漂移现象。虽然该方法的实现机制稍显复杂,但能带来卓越性能表现,且不会影响系统噪声水平。
此处,应用程序的功率脉冲之间的周期p是指关闭电源的时间加上打开电源的时间。这是所有信号稳定和传感器进行读数所需的时间。
例如,考虑一个每500 ms需要读数的设备,其稳定时间为4 ms,信号采集时间为1 ms。与非调制系统相比,传感器的平均功率仅为施加功率的1%([1 ms + 4 ms]/500 ms)。
当然,该时间段取决于应用程序的采样要求。由于表面电荷的影响,p和时间t的恒定性非常重要。但是,考虑到调节传感器电源的好处,这是一个次要的限制。
温度补偿技术
另一个导致预热漂移的根源其实更多是感知特性,这与系统的温度补偿技术密切相关。这类系统通常配备外部温度传感器,用于校准压力传感器以消除温度影响。双传感器系统在外部设备与膜片表面温度之间会产生温差梯度。这种温差梯度稳定所需的时间,就会被感知为预热漂移现象。
通过使用传感器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电桥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元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影响。在这里,压力传感器电桥替代了电路中通常使用的热敏电阻(一种用于测量温度变化的电阻器),从而有效地形成了一个惠斯通电桥。传感器桥具有较高的正温度系数(TCR),因此温度升高会导致电路温度监测部分的信号输出电压(Vt)逐渐呈现负电性变化。Vt相对于参考电压 (Vref)的变化,实际上是对传感器温度本身的有效测量。系统电子设备将此测量值作为压力传感器的校准温度基准。由于无需依赖外部温度传感器,系统中不存在温度梯度,因此消除了所谓的预热漂移现象。更令人欣喜的是,通过结合电源调节与温度补偿技术,几乎可以完全消除预热漂移的影响。
-
医疗设备
+关注
关注
12文章
1008浏览量
68158 -
压力传感器
+关注
关注
35文章
2368浏览量
18047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