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完整内容发表在「SysPro电力电子技术」知识星球-《功率GaN芯片PCB嵌埋封装技术全维解析》三部曲系列- 文字原创,素材来源:TMC现场记录、Horse、Hofer、Vitesco
- 本篇为节选,完整内容会在知识星球发布,欢迎学习、交流
- 1400+最新全球汽车动力系统相关的报告与解析已上传知识星球
导语:在半导体产业的竞技场上,Si、SiC与GaN正上演一场"性能与成本"的博弈:Si,作为传统"老将",技术成熟且成本低廉,却在高频、高功率场景中力不从心;SiC,凭借高耐压、高导热特性成为"高压王者",但较高的成本让市场望而却步;GaN,则以高电子迁移率、高开关速度的"新生代"姿态崛起,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展现潜力,却因平面结构导致的发热问题、异质结工艺的可靠性短板而备受争议。
可以感知到,这场博弈的核心在于:当能源转型与技术革新对功率器件提出"高效、高频、高密度"的严苛要求时,三种材料究竟谁能以更优的"性能-成本比"胜出?是Si继续守住中低功率领域的"基本盘"?是SiC凭借性能优势突破高端市场?还是GaN通过工艺优化与成本下降实现"后来居上"?
今天,我们从性能对比、技术缺陷、优化路径、成本分析四个维度,系统剖析Si、SiC、GaN各自的优势和劣势?GaN-on-Si器件的现况与未来、挑战与优化方式?最后,通过GaN-on-Si器件的成本分析,揭示Si、SiC与GaN的“性能与成本博弈”:谁更适合“上场”?
|SysPro备注:本篇为《功率GaN芯片PCB嵌埋封装技术全维解析》三部曲中"第三曲"
目录
上篇 |功率GaN技术发展解析:机遇、突破点与 市场趋势
功率GaN芯片PCB嵌埋封装技术全维解析的"三部曲"(上篇)中篇 | 功率半导体三代技术解析: HPD-> DCM/TPAK -> GaN芯片嵌埋功率GaN芯片PCB嵌埋封装技术全维解析的"三部曲"(中篇)下篇 |Si、SiC与GaN,谁更适合上场?05 Si、SiC与GaN的性能与成本博弈:谁更适合"上场"?
- 5.1 GaN相对SiC/Si的优势
- 5.2 GaN相对SiC/Si的劣势(知识星球发布)
- 5.3 GaN-on-Si器件的主要优化改进方向(知识星球发布)
- 5.4GaN-on-Si器件的成本分析(知识星球发布)
- 5.5 谁更适合"上场"?(知识星球发布)
06 未来展望:GaN技术的"产业重塑力"
- 6.1 技术迭代: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革新”
- 6.2 产业链变革:从“上游主导”到“需求驱动”(知识星球发布)
- 6.3 市场格局:GaN的崛起(知识星球发布)
|SysPro备注:本篇节选,完整记录与解读请在知识星球中查阅
下篇:Si、SiC与GaN,谁更适合上场?
5.1 GaN相对SiC/Si的优势
GaN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性能上展现出显著优势。主要原因是:其禁带宽度、临界击穿电场和电子迁移率均高于SiC和Si。而更高的电子迁移率意味着更快的开关速度和更低的能耗,从而能实现更高的效率及功率密度。

图片来源:Horse Powertrain
从材料极限特性看,GaN的单位面积导通阻抗比SiC小一个数量级1。如下图所示,为Si、SiC、GaN导通阻抗对比图,横轴为耐压,纵轴为芯片单位面积导通阻抗。

图片来源:Horse Powertrain
此外,GaN的能耗品质因数FOM(Rdson*Qg)也优于SiC2。如下图所示,为Si、SiC、GaNFOM品质因数对比,横轴为导通阻抗,纵轴为门极电荷(开关损耗)。

图片来源:Horse Powertrain
通过下方雷达图可以至关看出:GaN在禁带宽度、电子迁移率、导热系数等多项关键指标上明显领先Si和SiC,更适合高频、高效、高功率密度的应用场景。而从材料成本方面来看,当前GaN相比Si/SiC并无明显优势,但是这一点,随着未来GaN半导体的广泛应用和工艺优化,会显著改善。|SysPro备注:为什么会显著改善,在下面会讲到。

图片来源:Horse Powertrain
世界万物均有两面性,GaN优势如此明显,那是否完全没有短板?其在实际应用中又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5.2 GaN相对SiC/Si的劣势
(知识星球发布)
目前主流的GaN功率器件用的是硅衬底(GaN-on-Si),结构以平面型(Planer)为主。这里就会带来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平面型结构和垂直型结构的差异。
IGBT和SiC MOSFET主要采用的是垂直型结构(电流垂直于衬底流动),而GaN-on-Si是平面型(电流在表面横向流动),这种结构会带来耐压与电流受限、散热瓶颈的问题。

图片来源:Horse Powertrain
|SysPro备注:这一处的差异很重要,可以说是本质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我展开解释下:通俗来说这里所谓"垂直""平面",指的是载流子的"管道方向"。
垂直型结构,电流垂直于衬底流动。通过调整漂移区厚度,可在不增加芯片面积的前提下提升耐压能力。其核心优势在于高耐压与大电流处理能力。然而,该结构也面临工艺复杂与散热依赖衬底的挑战:工艺方面,需进行多层外延生长和深槽刻蚀,整体成本较高;散热方面,热量需通过衬底导出,对散热设计要求严苛。
平面型结构,电流在器件表面横向流动,源极与漏极位于同一平面,通过栅极控制沟道通断。其优势体现在高频特性:寄生电容小使得开关速度快,适合快充、射频等高频应用。但,该结构也面临耐压与电流受限、散热瓶颈的问题:横向结构需增大芯片面积以提高耐压,导致电流密度降低;异质衬底(如硅或蓝宝石)热导率低,热量易积聚在表面,可能引发热失效。
简单来讲,垂直型结构,通过优化电流路径和散热效率,主导高压大电流场景;平面型结构,则借助GaN等材料的高迁移率实现高频低损,但需突破热管理限制以拓展应用边界。
第二,...(知识星球发布)
那问题来了:既然GaN有这些缺点,该怎么"补短板"?它的性能和可靠性还能提升吗?接下来我们聊聊优化的方向。
5.3 GaN-on-Si器件的主要优化改进方向
(知识星球发布)
针对上述问题,GaN-on-Si器件的优化可从多维度展开:外延、结温、散热、驱动电路、封装工艺技术。下面具体聊聊:
...
那么,优化后的GaN-on-Si器件在成本上是否仍具竞争力?其与SiC、Si的物料成本差异如何?
5.4 GaN-on-Si器件的成本分析
(知识星球发布)
这章开头我们提到:从材料成本方面来看,当前GaN相比Si/SiC并无明显优势,但是这一点,随着未来GaN半导体的广泛应用和工艺优化,会显著改善。这一节,我们来回答下为什么?
从两方面来讲:材料成本、工艺成本。
5.4.1 材料成本...(知识星球发布)
5.4.2工艺制程与成本...(知识星球发布)
5.4.3综合成本模型估算...(知识星球发布)
5.5谁更适合“上场”?
(知识星球发布)
最后,我们回归到本章主题上:Si、SiC与GaN的“性能与成本博弈”:谁更适合“上场”?....
06 未来展望:GaN技术的“产业重塑力”
(知识星球发布)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知道:由于上述一些列因素的驱动,GaN功率半导体技术已具备从概念走向量产的基础。它不仅突破了传统功率器件的性能边界,更在产业链层面推动“闭环生态”形成,让定制化、高效化从理想走向现实。下面我们从技术迭代、产业链变革、GaN的崛起三个角度,做下总结和展望。
6.1 技术迭代: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革新”...(知识星球发布)
6.2 产业链变革:从“上游主导”到“需求驱动”...(知识星球发布)
6.3 市场格局:GaN的崛起...(知识星球发布)

图片来源:Yole
这里面还有一个隐藏问题:市场格局的演变是否意味着SiC将退出历史舞台?答案是否定的——SiC仍将在高压直流快充、主驱逆变器等场景占据优势,而GaN则通过“高频+低成本”开辟新战场,两者形成互补。
这场由GaN引发的“效能革命”,不仅将重塑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路径,更将为能源转型提供关键支撑。试想,当GaN技术彻底普及,汽车动力系统的“终极形态”会是什么样子?或许,答案就藏在每一次的产品发布,藏在每一次的技术变革,更藏在每一个追求“更优解”的工程师的探索中。感谢你的阅读,希望本文有所帮助!
|SysPro备注:本篇为《功率GaN芯片PCB嵌埋封装技术全维解析》三部曲中"第三曲",完整内容已在知识星球中发布:功率GaN芯片PCB嵌埋封装技术全维解析的"三部曲"
图片来源:Horse Powertrain
以上《功率GaN芯片PCB嵌埋封装技术全维解析》的三部曲系列(第三曲,节选),完整内容、相关产品技术方案、技术报告、视频解析已在知识星球「SysPro电力电子技术EE」中发布,全文18500字+,欢迎进一步查阅、学习,希望有所帮助!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文章
52734浏览量
444044 -
SiC
+关注
关注
32文章
3259浏览量
65886 -
GaN
+关注
关注
19文章
2237浏览量
7737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GaN LLC电源EMC优化技巧
什么是IGBT/SiC/GaN HEMT功率芯片/模块/模组?特性是什么?主要应用哪里?
GaN、超级SI、SiC这三种MOS器件的用途区别
SiC与GaN技术专利竞争:新兴电力电子领域的创新机遇

香港科技大学陈敬课题组揭示GaN与SiC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用于800V OBCM应用的基于GaN和SiC的500kHz谐振双向DC/DC设计

SiC和GaN器件的两大主力应用市场

GaN,又有新突破?

聚焦绿色能源四大细分市场,英飞凌SiC和GaN新品亮相PCIM展会

芯干线科技GaN功率器件及应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