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汽车钢(DC04)的表面微观形貌直接影响冲压成形、涂装附着、储油润滑及耐蚀等性能,精准表征是提升质量的关键。光子湾共聚焦显微镜凭借激光高分辨率与三维合成技术,能在无损样品前提下获取清晰三维形貌及量化参数,已从生物领域拓展至金属材料分析,成为汽车钢表面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将聚焦共聚焦显微镜在冷轧汽车钢(DC04)表面形貌表征中的应用,展现其在材料微观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Photonixbay.
试验材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3 家钢厂生产的冷轧汽车钢,厚度均为0.6mm,试样尺寸 20mm×30mm,且化学成分相近。采用共聚焦显微镜作为主要检测设备,以50 倍物镜对每个试样的 3 个区域进行扫描(扫描面积 259μm×259μm),通过图形表征呈现三维形貌,并结合算术平均高度(Sa)、均方根高度(Sq)、偏斜率(Ssk)等参数,量化评估表面形貌的不均匀性、高度分布及光洁度。
#Photonixbay.
表征检测结果
共聚焦显微镜采集不同钢厂DC04试样表面形貌(a)A厂;(b)B厂;(c)C厂
01三维图像表征
共聚焦显微镜的三维形貌图像显示,三家钢厂的DC04 表面差异显著:A 厂产品表面凹坑较大且分布不均,凸起处轧痕明显,呈方向性条纹状,凹坑与凸起过渡突兀,无缓冲区域;B、C 厂产品表面凹坑数量多、分布均匀,呈规则封闭形状,凹坑与凸起过渡平缓,凸起处轧痕不显著。
这种差异与平整辊毛化工艺直接相关,B、C 厂平整辊转印效果更优,表面质量控制更精准。共聚焦显微镜较传统二维成像,能清晰呈现立体细节,三维表征优势突出。
02参数表征
(1)不均匀性评估
不同钢厂DC04表面形貌不均匀性的参数值
通过Sa、Sq、最大高度(Sz)等参数分析,三家钢厂表面形貌不均匀性排序为:A 厂>B 厂>C 厂。A 厂的最大轮廓峰高(Sp)达 5.350μm,显著高于 B 厂(3.681μm)和 C 厂(3.123μm),表明其凸起高度高且分布杂乱,与平整辊精度直接相关。
(2)高度分布评估
不同钢厂DC04表面高度分布的直方图
偏斜率(Ssk)和陡峭度(Sku)参数揭示了表面高度分布特征:A 厂偏斜率(Ssk)为正(高凸起为主),B、C 厂为负(凹坑占比高);集中性A 厂<B 厂<C 厂,C 厂高度多在 ±2μm 内,凸起圆滑,冲压不易磨损。
(3)光洁度评估
不同钢厂DC04表面光洁度的参数值
均方根斜率(Sdq)和表面积生长率(Sdr)显示,C 厂表面光洁度最优(Sdq=0.383,Sdr=4.997%),其次为 B 厂,A 厂最差。较高的光洁度意味着表面摩擦性能更优,有利于提升冲压润滑效果。
#Photonixbay.
表面形貌对性能的影响分析
01涂装性能
A 厂产品因凸起高且分布不均,磷化 / 硅烷膜厚度差异大,影响电泳漆膜的覆盖率和耐蚀性;B、C 厂的密集凹坑提供了更多磷化形核点,形成的膜层更致密,涂装性能更优。
02冲压成形性能
B、C 厂的均匀凹坑可形成 "微油池",有效储存润滑油并收集磨粒,减少冲压摩擦;而 A 厂凸起高、凹坑分布杂乱,易导致局部油膜破裂,增加摩擦阻力,成形性能较差。
共聚焦显微镜相比传统设备,能更清晰地呈现DC04表面的三维形貌,立体感强,为微观分析提供直观依据,精准控制表面形貌可提升汽车钢性能,为其质量优化提供可靠支撑。光子湾共聚焦显微镜以高分辨率三维表征助力汽车钢等材料的表面分析,通过精准量化数据支撑质量提升,为高端制造领域突破质量瓶颈提供技术保障。
#Photonixbay.
光子湾3D共聚焦显微镜
光子湾3D共聚焦显微镜是一款用于对各种精密器件及材料表面,可应对多样化测量场景,能够快速高效完成亚微米级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精准测量任务,提供值得信赖的高质量数据。
超宽视野范围,高精细彩色图像观察
提供粗糙度、几何轮廓、结构、频率、功能等五大分析功能
采用针孔共聚焦光学系统,高稳定性结构设计
提供调整位置、纠正、滤波、提取四大模块的数据处理功能
从汽车钢表面质量控制到冷轧工艺优化、轧辊毛化效果评估,光子湾共聚焦显微镜以原位观察与三维量化能力,为汽车钢等金属材料的表面表征与质量提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助力从表面形貌分析到性能优化的精准把控,成为推动汽车钢等高端制造领域质量升级的重要光学测量工具。
#表面轮廓仪#三维成像#3d显微镜#表面粗糙度
感谢您本次的阅读光子湾将持续为您奉上更多优质内容,与您共同进步。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原创及转载文章,仅用于学术分享和传递行业相关信息。未经授权,不得抄袭、篡改、引用、转载等侵犯本公众号相关权益的行为。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
-
显微镜
+关注
关注
0文章
659浏览量
24485 -
三维形貌
+关注
关注
0文章
11浏览量
586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科学领域新技术,打造高品质共聚焦显微镜
为什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质量更好?
基于共聚焦显微技术的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的区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