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需要重新定义“射频”
“射频”一词常被简化为“MHz 至 GHz 的电磁频谱”。然而,工程实践里只要出现分布参数效应——即波长可与电路尺寸比拟——就应归入射频范畴。因此,与其纠结频率边界,不如关注七类现象:相移、电抗损耗、能量泄漏、本底噪声、辐射、反射、非线性。具备其中任意一项,即可视为射频链路问题。
典型射频链路的构成
一条常见链路由天线、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可变增益放大器、ADC 依次连接。分布式模型取代集总模型,以计入沿线的相位累积。
描述网络行为的核心工具——S 矩阵
把每个模块看作黑盒端口网络,通过散射参数即可量化能量流动。
? S21:端口1→端口2 的传输系数,取对数后得到增益或插入损耗。
? S11、S22:端口反射系数,换算为回波损耗,便于评估匹配质量。
频率相关指标
3 dB 带宽:功率下降一半的频率区间,用于衡量模拟前端。
瞬时带宽:无需重调本振即可连续处理的宽度,决定系统敏捷度。
占用带宽:信号功率占总量 99 % 的频带,直接影响法规测试。
分辨率带宽:频谱仪能分辨的最小频率差,用于邻道泄漏测试。
线性动态范围与压缩点
OP1 dB:增益较线性区下降 1 dB 时的输出功率,是功放选型的上限。
饱和功率 PSAT:通常比 OP1 dB 高 2–3 dB,为系统余量提供参考。
非线性产物
当输入功率升高,器件产生谐波及交调分量。
? 二阶交调 IM2:f1 ± f2,对宽带系统影响显著。
? 三阶交调 IM3:2f1 – f2、2f2 – f1,靠近工作频带,难以滤除。
IP2、IP3:将基波与杂散外推至同功率点的虚拟量,数值越高,线性度越好。
噪声特性
噪声系数 NF:输入/输出信噪比之比的对数。
级联噪声:按 Friis 公式,前两级贡献最大,接收机前端必须优先优化。
相位噪声:偏离载波 f_offset 处的噪声功率密度,直接影响邻道抑制。
抖动:时域等效表达,数据转换器更关注这一指标。
动态范围与灵敏度
? 线性动态范围 LDR:噪声底至 OP1 dB 的区间。
? 无杂散动态范围 SFDR:噪声底至 IM3 等于噪底的点,反映大信号抑制能力。
? 灵敏度:在给定带宽与最小解调信噪比条件下,可识别的最低输入功率。
误差向量与系统级验证
调制域内常用误差向量幅度 EVM 评估信号质量。相位噪声、非线性、群时延畸变都会抬高 EVM,进而抬升误码率 BER。系统联调时,应在最大增益、最小增益两种极端状态下分别测试。
射频链路设计并非单纯追求高增益或低噪声,而是要在增益、带宽、线性度、噪声、功耗、成本之间取得平衡。掌握上述指标后,即可按目标应用快速分解规格,并在仿真与实测中闭环迭代。
-
滤波器
+关注
关注
162文章
8166浏览量
182658 -
混频器
+关注
关注
10文章
847浏览量
47524 -
射频链路
+关注
关注
0文章
5浏览量
2982
原文标题:射频链技术速读:指标、参数与实测要点
文章出处:【微信号:射频微波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射频微波研究院】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