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水质检测站”是指一种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水质在线监测设备或系统。它相较于传统的大型固定式水质自动监测站,具有体积小、成本低、部署灵活、维护简便等显著优势,特别适合在多点位、广区域、偏远地区进行水环境质量的实时或定期监测。
以下是微型水质检测站的核心特点和组成部分:
核心特点:
微型化: 体积小巧,通常可以集成在一个紧凑的机箱或浮标内,便于运输和安装。
低功耗: 设计注重节能,通常采用太阳能+蓄电池供电,实现离网运行。
模块化: 可根据监测需求灵活选配不同的传感器模块。
智能化: 内置微处理器,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存储、自诊断和报警功能。
无线通信: 支持多种无线传输方式(如 4G/5G, NB-IoT, LoRaWAN, 卫星通信等),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设备的远程管理。
快速部署: 安装简单快捷,对场地要求低,可固定于岸边、桥墩、浮标平台或直接浸入水中。
成本效益高: 采购、安装、运维成本远低于大型监测站。
主要组成部分:
水质传感器: 这是核心部分。通常集成多种微型传感器,可监测的关键参数包括:
基础理化参数: pH值、溶解氧、电导率(TDS/盐度)、浊度、水温。
营养盐参数: 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磷、磷酸盐(部分高级微型站可能集成)。
其他参数: 叶绿素a(指示藻类生物量)、蓝绿藻(藻华预警)、水中油、重金属离子(需要特定传感器)、氧化还原电位等。
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
微控制器/边缘计算模块:负责读取传感器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如温度补偿)、控制传感器工作状态、存储数据。
实时时钟:确保数据时间戳准确。
供电系统:
市电供电
通信模块:
根据部署地点网络覆盖情况选择:4G/5G (覆盖好、带宽高)、NB-IoT/LoRaWAN (覆盖广、功耗低、适合小数据量)、卫星通信(无地面网络覆盖的偏远水域)。
结构外壳与安装附件:
防水防尘机箱: 保护内部电子设备,通常达到IP65/IP66/IP67甚至更高防护等级。
安装支架/浮标: 用于固定设备,适应不同水体环境(岸边、水面)。
防生物附着装置: 如超声防垢器、防污涂料等,减少传感器探头附着生物膜影响精度。
(可选)辅助传感器:
水位计、流速仪、气象站(风速、风向、雨量、光照)等,用于关联分析水环境变化。
主要应用场景:
河长制/湖长制网格化监测: 在河流、湖泊的关键断面、支流入河口、行政区交界处密集布点。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对水源地上游、取水口周边进行实时监控预警。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长效监管: 监测治理效果,防止反弹。
水库/池塘水质管理: 用于水产养殖、灌溉用水或景观水体的水质监控。
工业园区/排污口下游预警监测: 快速发现异常排放。
生态敏感区域监测: 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应急监测: 在水污染事故发生时快速部署,追踪污染扩散。
科学研究: 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水环境数据采集。
优势:
实现高密度监测网络: 低成本使得在更大范围内部署更多点位成为可能,获取更精细的水质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信息。
提升监测效率和响应速度: 实时/准实时数据传输,便于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和污染事件。
覆盖传统站点难以到达的区域: 偏远山区、无市电地区、复杂地形水域。
降低建设和运维门槛: 使更多基层单位、中小型水厂、养殖场等有能力进行常态化水质监测。
为智慧水务/智慧环保提供数据基础: 是构建水环境物联网的关键节点。
用于连续、自动或定期监测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饮用水源地、近岸海域、排污口等)质量状况的固定或半固定站点及其配套设备系统。它是水环境管理、污染防控、水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
以下是水质监测站的核心概念、类型、组成和应用:
核心目标
实时/定期获取水质数据: 监测关键水质参数的变化趋势。
评估水质状况: 判断水体是否达到其功能类别要求(如饮用水源、渔业用水、景观用水等)。
预警污染事件: 及时发现异常排放或突发性污染事故。
追踪污染源: 分析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转化规律。
评价治理效果: 为水污染治理工程和生态修复措施提供效果评估依据。
支撑科学决策: 为政府环境管理、水资源规划、生态保护等提供数据支撑。
面临的挑战:
传感器精度与稳定性: 微型传感器在复杂水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和精度(尤其是对痕量污染物)仍需不断提升,需要定期校准和维护。
生物附着问题: 长期浸没水中的探头容易滋生生物膜,严重影响测量精度,需要有效防护措施。
极端环境影响: 洪水、冰冻、强风浪、高温等恶劣环境对设备可靠性是考验。
数据传输可靠性: 在信号弱或干扰大的区域,数据传输可能中断。
运维管理: 大规模部署后,设备的定期巡检、校准、清洗、故障维修等运维工作量和成本也不容忽视。
数据质量保证: 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质控体系,确保海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总结:
微型水质检测站是水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技术创新,它极大地扩展了水质监测的覆盖范围和密度,为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随着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电池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微型水质检测站的性能、可靠性和适用性将持续提升,在水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审核编辑 黄宇
-
水质监测
+关注
关注
0文章
386浏览量
1076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多参数立杆水质监测站:水质监测的智能卫士

凯米斯MS-500在线水质监测微型站:地表水质的灵动守护者

凯米斯MS-300井下水质监测预警站:深井之下的水质守护者

凯米斯EGM-200供水水质监测微系统:管网安全的隐形卫士

微型水质监测站地表水地下水多参数水质检测仪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站通过数据中台对接到水利局平台中

?水质电导率测试:现代水质监测的基石
浮标式水质监测站:实现对不同水域水质的实时监测
水质监测站的建站要求-斯塔克水质监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