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荣耀magic继任者曝光:软硬协同+人工智能+人机交互

电子工程师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工程师d ? 2018-05-26 03:4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从知情人士获得独家消息,荣耀手机或将在6月下旬推出一款代号 “伯克利”的手机。该机可以看做是荣耀magic的继任者,其核心技术同样来自华为2012实验室。

该消息人士还表示,荣耀“伯克利”搭载的技术具备行业颠覆性,或能引领全新的行业趋势。以该机定位和技术影响力来看,预计“伯克利”售价将会突破4000元,超过荣耀magic。

或拥有余承东所称“很吓人的技术”,售价破4000元

从目前产品线布局上看,荣耀手机主流机型分为荣耀系列、V系列、畅玩系列等,覆盖高、中、低端全产品线。不过,在这些系列之上“荣耀magic”算是一款特立独行的手机,其风格和定位自成一体,主打“黑科技”、“未来”、“概念”等。更准确的描述,magic 是荣耀对未来手机的技术展示。

此次曝光的荣耀“伯克利”正是荣耀magic继承者,它将又一次展示荣耀对未来手机技术趋势的全新理解。

从技术上看,2016年12月16日发布的“荣耀magic”最核心技术点是主打“人工智能”。它通过软硬协同、人工智能,开创性的人机交互、如影随行的智慧服务、以及随需而现的信息呈现,为大家展示出了未来手机的雏形。可以说在去年下半年中国手机厂商掀起AI 风潮中,magic为行业发展奠定了方向基础。

消息人士透露,与magic相同,此次荣耀“伯克利”的核心技术也来自“华为2012实验室”, 商业价值高达100亿美金。此前有说法称,这项技术是继P20三摄之后又一重大突破。另外,该技术或与此前余承东所说“很吓人的技术”有关。

据媒体报道,2012实验室是华为探索未来科技方向的主战部队,走在全球科技的最前沿。二级部门包括:中央硬件工程学院、海思、研发能力中心、中央软件院。此前华为曝光的多项黑科技均出自于此。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荣耀magic 的定价为3699元,而据称这次荣耀“伯克利”的定价会突破4000元。我们都知道,目前4000元算是中端与高端手机的价格分水岭,此次荣耀敢于挑战这个价格线也表明他们对“伯克利”非常自信。

荣耀“伯克利”重大技术突破猜想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在想“伯克利来自2012实验室的新技术到底是什么?

从远期看,智能手机需要革新技术比较多,但考虑到荣耀“伯克利”并不是一款概念机,而是即将量产销售的机型,笔者认为荣耀“伯克利”的技术创新应该还是在基于未来3年的大趋势。

从外观上看,目前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特别是全面屏时代厂商能创新的空间越来越小。不过,从供应链看折叠屏幕技术已经突破,目前核心是解决量产问题。

此前,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透露,华为内部已经制造出折叠屏手机的原型机,预计最早会在2018年问世。

除了外观,安卓系统被用户吐槽最多的就是稳定性、软件兼容性、卡顿、内存不足、无法及时升级到最新系统等问题。这些也是多年以来厂商想解决,但是又没有办法彻底解决的问题。

其原因就在于目前安卓系统开放性,让其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不过,在上个月华为P20发布会上,余承东的一句似乎告诉大家他们已经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余承东当时对媒体透露,华为今年还会有更大的技术突破,“很吓人的!”余承东说。这项新的技术突破可能是软件系统方面,余承东称可以帮助以前发布的手机产品极大提升性能。

如果荣耀“伯克利”能从底层优化上解决安卓系统碎片化问题,毫不夸张的说那将开创安卓系统下一个新时代。

除上述技术猜测外,笔者还认为包括游戏室内导航、相机拍照、手机材料(解决易碎)等都将是目前用户刚需,对于荣耀“伯克利”来说,有任何一项能突破就将引领性的创新。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机交互
    +关注

    关注

    12

    文章

    1260

    浏览量

    56894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6

    文章

    35293

    浏览量

    256972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1

    浏览量

    251554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人机交互:连接人类与数字世界的桥梁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是研究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信息交流方式的学科,旨在优化用户体验,提高交互效率。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物联网(IoT
    的头像 发表于 08-11 15:21 ?122次阅读

    挖到宝了!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家人们,最近在研究人工智能相关设备,挖到了一款超厉害的宝藏——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必须来给大伙分享分享!可?(壹捌伍 柒零零玖 壹壹捌陆) 一、开箱即学,便捷拉满 这个实验箱真的是为使用
    发表于 08-07 14:30

    挖到宝了!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家人们,最近在研究人工智能相关设备,挖到了一款超厉害的宝藏——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必须来给大伙分享分享!可?(壹捌伍 柒零零玖 壹壹捌陆) 一、开箱即学,便捷拉满 这个实验箱真的是为使用
    发表于 08-07 14:23

    苏州唯理科技神经腕带肌电臂环人机交互演示

    人机交互
    jf_74911425
    发布于 :2025年07月08日 22:02:34

    声智科技全球首发新一代人机交互框架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正经历人机交互范式升级。过去两个月中,以OpenAI、Meta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加速推进交互技术创新迭代,推动产业进入关键变革期。值得关注的是,a16z合伙人Olivia
    的头像 发表于 05-12 10:28 ?520次阅读
    声智科技全球首发新一代<b class='flag-5'>人机交互</b>框架

    开售RK3576 高性能人工智能主板

    芯片让产品变得更加完美,被广 泛的应用到 AI 服务器、人脸支付设备、安防、医疗、交通、金融、工控、智慧教育、智能零售等 等 AI 智能领域。由于其硬件平台化、Android 智能化的特点,在需要进行
    发表于 04-23 10:55

    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交互设计: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新体验

    在工业 4.0 时代,机器人不再是冰冷的机械臂,而是成为与人类协同创造价值的 “智能伙伴”。富唯智能凭借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交互设计,突破
    的头像 发表于 04-07 15:02 ?492次阅读

    清华牵头深开鸿参与:混合智能人机交互系统获批立项

    攻关任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责推进。 该项目的目标是研发一套面向混合智能的自然人机交互软硬件系统,旨在提升人机交互的自然性、智能性和高效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1-23 16:33 ?949次阅读

    深开鸿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聚焦新型自然人机交互软硬件前沿

    ,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人机交互成为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升级的关键领域。本项目旨在依托国家实验室、省部重点实验室等顶尖科研平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6:12 ?582次阅读
    深开鸿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聚焦新型自然<b class='flag-5'>人机交互</b><b class='flag-5'>软硬</b>件前沿

    上海交大团队发表MEMS视触觉融合多模态人机交互新进展

    ?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刘景全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卢策吾团队在人机交互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Capturing forceful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10:50 ?2536次阅读
    上海交大团队发表MEMS视触觉融合多模态<b class='flag-5'>人机交互</b>新进展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系统,它通常被嵌入到其他设备或机器中,以实现特定功能。嵌入式系统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它广泛应用于各种
    发表于 11-14 16:39

    具身智能人机交互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中,人机交互一直是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人机交互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命令行界面,到图形用户界面,再到现在的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极大
    的头像 发表于 10-27 09:58 ?1109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发展机遇。同时,这也要求科研人员、政策制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健康、包容的AI科研生态系统。 总之,《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的第一章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
    发表于 10-14 09:12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分析

    和使用该技术,无需支付专利费或使用费。这大大降低了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的研发成本,并吸引了大量的开发、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其生态建设。 灵活性则体现在RISC-V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和优化,从而
    发表于 09-28 11:00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这本书便将为读者徐徐展开AI for Science的美丽图景,与大家一起去了解: 人工智能究竟帮科学家做了什么? 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我们所生
    发表于 09-09 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