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仿视网膜芯片打响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突破的第一枪

MEMS ? 来源:未知 ? 作者:胡薇 ? 2018-05-22 15:5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仿视网膜超速全时芯片,在日前开幕的第21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首次公开亮相。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眼睛”,该芯片像生物视网膜一样采用神经脉冲表达视觉信息,速度比生物高百倍,打响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突破的第一枪。

仿视网膜芯片及高速摄像系统长期以来,人们误以为传统的视频摄像头就可以作为智能系统的“眼睛”。早在人工智能第一个黄金期的1967年,正在筹建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佩帕特曾表示:“计算机联上摄像头,描绘它看到什么这个问题,一个暑期项目就能搞定”。时至今日,人工智能再次迎来黄金发展期,人脸识别突飞猛进,自动驾驶呼之欲出,计算机视觉这个问题似乎就要迎刃而解了。但是,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黄铁军教授看来,传统视频摄像头根本配不上新一代人工智能,他牵头研制的视网膜芯片才是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

视频的概念尽人皆知,但很少人能像黄铁军一样“面壁十年”式地思考这个问题。黄铁军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研究文字识别和计算机视觉,2002年开始担任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AVS)标准工作组秘书长,视频编码和图像识别这两个概念已经在他脑子里碰撞了二十多年,最终让两者合二为一、“破壁而出”的是类脑计算。

视频就是静止图像组成的序列。利用人类视觉系统存在的视觉暂留现象,电影电视每秒播放数十幅静止图像,就能让人类产生连续的视觉感受。“电影电视就是这样蒙骗人类的”,黄铁军说,“但这并不意味就该这样继续蒙骗机器。人类眼睛把环境光线变化以神经脉冲序列形式持续不断地告诉大脑,而不是把一幅一幅的静止图像送给大脑。如果我们期望机器像人一样感知真实世界,为什么却要愚蠢地以放电影的方式给它输入一幅一幅静止的图像呢?”说到激动处,黄铁军就像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那个小孩。

模仿生物视觉,就需要和神经科学开展交叉研究。201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动“脑科学与类脑计算”专项,黄铁军联合基础医学部视觉损伤与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濮鸣亮教授、生物医学中心的唐世明研究员和定量生物学中心的陶乐天研究员,获得《大脑初级视觉系统解析仿真平台研究与应用验证》重大课题的支持,开展灵长类视网膜和初级视皮层解析仿真研究,实现了灵长类视网膜中央凹神经细胞和神经环路的精细建模,提出了模拟视网膜机理的脉冲编码模型。2017年,在滚动课题《脉冲阵列式仿视网膜芯片研制及验证》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攻关,仿视网膜芯片一次流片成功。

仿视网膜芯片对传统视频芯片的主要颠覆在于“超速”和“全时”。眼睛是亿万年进化而成的精密器官,信息处理机制优越,但是受限于生理限制,视网膜发放神经脉冲的频率不可能超过一百赫兹。仿视网膜芯片采用光电技术,发放频率达到了4万赫兹,“超速”人眼百倍,能够“看清”高速旋转叶片的文字。“全时”是个新概念,是指从芯片采集的神经脉冲序列中重构出任意时刻的画面,这是实现真正机器视觉的基础。相比之下,传统摄像头每秒采集数十幅画面,两幅画面之间的视觉信息实际上丢失了,采用传统摄像头的自动驾驶系统高速运行时,就必然存在时域盲区。因此,无人驾驶机器人、视频监控等需要实时视觉的智能系统,都需要配备这种新型芯片。

在我国去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中,“智能芯片和系统”部分明确规划了新型感知芯片。超速全时仿视网膜芯片的研制成功,打响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突破的第一枪。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秘书长,黄铁军表示,仿视网膜超速全时芯片仅仅是开始,好戏还在后头,“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个目标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1

    浏览量

    251548
  • 视网膜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4

    浏览量

    12953

原文标题:视网膜芯片打响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一枪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虹科电子当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

    2025年8月12日,由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共同主办,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心、广州市数字经济协会承办的 “七维协同 创新提质”创优行动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AI驱动产业升级与创新服务伙伴日(
    的头像 发表于 08-15 17:07 ?349次阅读

    墨芯人工智能入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典型案例

    近日,墨芯人工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墨芯人工智能"或“墨芯”)入选国家发改委《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典型案例》,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企业之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14:53 ?1043次阅读

    英伟达Q3将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统

    5月19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黄仁勋宣布英伟达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下一代GB300人工智能系统。 据悉,GB300 虽然与上一代 GB200 拥有相同的物理占地面积、相同
    的头像 发表于 05-19 18:02 ?384次阅读

    声智科技全球首发新一代人机交互框架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正经历人机交互范式升级。过去两个月中,以OpenAI、Meta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加速推进交互技术创新迭代,推动产业进入关键变革期。值得关注的是,a16z合伙人Olivia
    的头像 发表于 05-12 10:28 ?520次阅读
    声智科技全球首发<b class='flag-5'>新一代人</b>机交互框架

    Ampere如何引领并塑造下一代人工智能计算系统

    代人工智能计算工作负载给传统处理器架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已将其推向了极限。
    的头像 发表于 04-07 10:15 ?643次阅读

    燧原科技2024年度精彩回顾

    2024年,我们信念如磐,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加速卡“燧原S60”持续为通用人工智能算力底座筑基。
    的头像 发表于 12-31 14:54 ?1821次阅读

    深圳超常规力度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12月18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正式印发《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以超常规力度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深圳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5:56 ?617次阅读

    谷东科技亮相第六届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第六届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以下简称“全球智博会”/“AIExpo”)将于2024年12月10-11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谷东科技受邀参加,荣获"年度十大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14:06 ?844次阅读

    云天励飞AI芯片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日前,云天励飞承担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神经网络处理器关键标准研究与芯片验证”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的头像 发表于 11-26 11:37 ?1177次阅读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领域,如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个分支,它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具备像人类样思考、学习、推理和决策的能力。人工智能
    发表于 11-14 16:39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幸得好书,特此来分享。感谢平台,感谢作者。受益匪浅。 在阅读《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的第6章后,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在能源科学领域中的巨大潜力和广泛应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很幸运社区给我个阅读此书的机会,感谢平台。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关于AI与生命科学的部分,为我们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周末收到本新书,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平台提供阅读机会。 这是本挺好的书,包装精美,内容详实,干活满满。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这本书的
    发表于 10-14 09:12

    傅利叶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GR-2

    傅利叶智能科技近日隆重推出了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通用人形机器人——GR-2,这款机器人以“为AI打造最佳具身载体”为核心愿景,在硬件、设计及开发框架等多个核心环节实现了突破创新与飞跃。
    的头像 发表于 09-27 17:40 ?1226次阅读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芯片设计的自动化水平、优化半导体制造和封测的工艺和水平、寻找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等方面提供帮助。 第6章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化石能源科学研究、可再生能源科学研究、能源转型三个方面的落地应用。 第7章从环境监测
    发表于 09-09 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