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taVNS经耳迷走神经电刺激适应症之缓解偏头痛

回映开物 ? 2025-05-21 20:5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 回映电子


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与中枢敏化

偏头痛的核心病理机制涉及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异常激活。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的C纤维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引发神经源性炎症和硬脑膜血管扩张,激活周围伤害感受器。这一过程通过脊髓三叉神经核(SpV)传递至丘脑和皮层,形成疼痛感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脊髓三叉神经核的代谢活动显著增强,提示中枢敏化(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信号处理异常增强的病理过程)持续存在。


中枢敏化进一步表现为默认模式网络(DMN)的功能失调。DMN包括后扣带回皮层(PCC)、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和角回等区域,其低频振荡(0.01–0.08 Hz)在偏头痛患者中异常增强。这种异常与疼痛信号的自发处理相关,可能加剧头痛的持续性和对刺激的敏感性。


3a0061f8-3643-11f0-8605-92fbcf53809c.png

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与中枢敏化机制示意图


蓝斑核与去甲肾上腺素能调控

蓝斑核(Locus Coeruleus, LC)是脑干内最大的去甲肾上腺素能核团,通过下行抑制通路调节脊髓水平的疼痛信号传递。fMRI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的LC在静息状态下呈现过度激活,其功能连接与丘脑、前岛叶显著增强。LC的异常活动与头痛发作频率呈正相关(r = 0.45, p < 0.05),表明其参与疼痛信号的放大和维持。


此外,LC通过投射至前扣带回皮层(ACC)和杏仁核(Amygdala),调控疼痛的情绪成分。偏头痛患者ACC与杏仁核的功能连接增强,可能加剧疼痛的情感负荷。


3a364700-3643-11f0-8605-92fbcf53809c.png

ACC对脊髓感觉信息传递起到下行易化调控


边缘系统与情绪共病机制

偏头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高度共病性提示边缘系统的关键作用。杏仁核作为情绪处理的核心区域,其与海马旁回和前岛叶的功能连接在偏头痛患者中显著增强。这种连接的增强可能通过增强疼痛的情绪记忆和应激反应,诱发头痛慢性化。


3a90b2da-3643-11f0-8605-92fbcf53809c.png

偏头痛研究中认为存在功能或结构异常的情感-动机脑区。

HUIYING

VNS缓解偏头痛的神经机制

迷走神经的解剖与刺激靶点

迷走神经耳支(ABVN)分布于耳甲艇和耳轮脚,其Aβ型有髓纤维密度最高。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通过电极刺激该区域,激活ABVN的传入纤维,信号经结节神经节传递至孤束核(NTS)。


3ae4f840-3643-11f0-8605-92fbcf53809c.png

耳廓的自然感觉神经支配与人工刺激


中枢调节通路

NTS作为迷走神经的主要中继核,通过两条通路调节疼痛

上行通路:NTS投射至蓝斑核(LC)和中缝核(RN),激活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下行抑制系统,抑制脊髓三叉神经核的谷氨酸释放。

下行通路:NTS通过臂旁核(PBN)间接调控丘脑和皮层,调节疼痛的感知和情绪反应。


3b0eae7e-3643-11f0-8605-92fbcf53809c.png

耳穴与人体生理调节相关的神经调节通路及耳穴分布


功能网络重塑

taVNS显著调节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

蓝斑核网络:1Hz taVNS使LC与右侧颞顶联合区(TPJ)的功能连接增强(r = 0.62, p = 0.001),TPJ参与疼痛的空间注意调控。

边缘系统:taVNS降低杏仁核与海马旁回的功能连接(Δr = -0.35, p = 0.02),减轻疼痛的情绪负荷。

默认模式网络taVNS抑制后扣带回皮层(PCC)与内侧前额叶(mPFC)的连接,减少疼痛相关的自发思维反刍。

3b449fde-3643-11f0-8605-92fbcf53809c.png

rsFC与偏头痛发作频率的关联

3b7b0b28-3643-11f0-8605-92fbcf53809c.png

taVNS对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影响



HUIYING

临床研究验证

研究设计:

一项双盲RCT纳入46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1Hz taVNS组(n=24)和25Hz taVNS组(n=22),治疗周期为12周,每日刺激4小时。


3bca10ba-3643-11f0-8605-92fbcf53809c.png3be09b14-3643-11f0-8605-92fbcf53809c.png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头痛天数:1Hz组头痛天数从基线19.2天/月降至12.2天/月(Δ= 7.0天,p < 0.01),显著优于25Hz组的Δ?= 3.3天(p = 0.035)。

3c0da49c-3643-11f0-8605-92fbcf53809c.png

1Hz与25Hz taVNS头痛天数变化对比


疼痛强度:1Hz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从7.5降至4.2(Δ= 3.3,p < 0.001),25Hz组从7.4降至5.8(Δ?= 1.6,p = 0.04)。


研究总结

1Hz 的 taVNS 每天 4 小时、持续 3 个月的治疗对慢性偏头痛预防有效,减少头痛天数的效果与托吡酯和 A 型肉毒杆菌毒素相当,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患者依从性高。但 t-VNS 治疗慢性偏头痛的长期效果和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HUIYING

具体治疗参数

刺激参数


参数

推荐值及说明

频率

1 Hz(低频刺激通过诱导长时程抑制(LTD)持久抑制三叉神经核活动)

强度

1.5–3.0 mA(产生轻微麻刺感但不引起疼痛)

单次时长

2小时(每日2次,总4小时/天以维持治疗效果)

总疗程

12周(持续治疗可显著减少头痛发作频率)

刺激靶点

耳甲艇(迷走神经纤维分布密集,为最优靶点)


安全性评估


3c5130fe-3643-11f0-8605-92fbcf53809c.png

不良事件:1Hz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主要为局部红斑(35%)和瘙痒(15%);25Hz组因高频刺激导致皮肤溃疡发生率较高(70.8%)。

严重事件:无严重不良事件报告,依从性达85%。


HUIYING

回映产品

本产品采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技术,采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电刺激耳甲腔及耳甲艇的迷走神经分支,精准调控耳部迷走神经分支(耳甲腔CO10、耳甲艇CO15等穴位);具有多种刺激模式、信号调节范围大,直接作用于神经生理机制,可适用于睡眠障碍、焦虑症状、乏力、食欲减退、偏头痛、以及癫痫等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


3c8d341e-3643-11f0-8605-92fbcf53809c.jpg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3cb88a74-3643-11f0-8605-92fbcf53809c.jpg回映自研经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耳甲电极



基本参数


刺激强度(mA):10(标注条件:SK)


刺激频率(Hz):0~200


刺激波宽(us):100~1000


刺激维持ON状态:1~500可调


刺激间歇OFF状态(S):1~500可调


刺激波形:三角波、方波(对称/不对称)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医疗电子
    +关注

    关注

    30

    文章

    1387

    浏览量

    91365
  • 电刺激装置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5

    浏览量

    5682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迷走神经刺激适应症taVNS缓解认知障碍

    (AD)。目前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存在疗效有限、副作用明显等问题,而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成本高昂(年治疗费用约5.6万美元),临床亟需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迷走神经刺激
    的头像 发表于 07-21 19:54 ?149次阅读
    <b class='flag-5'>迷走神经</b><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b class='flag-5'>适应症</b><b class='flag-5'>之</b><b class='flag-5'>taVNS</b><b class='flag-5'>缓解</b>认知障碍

    迷走神经刺激VNS系列tc-VNS缓解头痛

    头痛病症的多元类型头痛作为全球第三大致残性疾病,根据国际头痛分类(ICHD-3)可分为三大类: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和脑
    的头像 发表于 07-16 17:06 ?349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b class='flag-5'>耳</b><b class='flag-5'>迷走神经</b><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VNS系列<b class='flag-5'>之</b>tc-VNS<b class='flag-5'>缓解</b><b class='flag-5'>头痛</b>

    闭环皮耳廓迷走神经刺激taVNS)与 EEG、HRV 的技术融合

    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正朝着精准化、个性化的方向迈进,闭环系统作为其中的核心范式,通过实时监测生理信号并反馈调节刺激参数,实现了对神经活动的动态干预。皮耳廓
    的头像 发表于 07-14 19:04 ?252次阅读
    闭环<b class='flag-5'>经</b>皮耳廓<b class='flag-5'>迷走神经</b><b class='flag-5'>刺激</b>(<b class='flag-5'>taVNS</b>)与 EEG、HRV 的技术融合

    神经刺激(TENS)牙科疼痛治疗

    一.神经刺激TENS(机理)神经
    的头像 发表于 07-11 22:12 ?453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皮<b class='flag-5'>神经</b><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TENS)<b class='flag-5'>之</b>牙科疼痛治疗

    闭环 taVNS 刺激对中风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治疗

    一、闭环taVNS技术概述迷走神经刺激taVNS)是一种非侵入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7-07 19:46 ?124次阅读
    闭环 <b class='flag-5'>taVNS</b> <b class='flag-5'>刺激</b>对中风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治疗

    刺激系列调幅刺激AM-tACS

    调幅刺激AM-tACS:突破传统tACS的频谱困局传统tACS的伪影困境颅交流电刺激(tACS)作为非侵入性脑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18:26 ?305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系列<b class='flag-5'>之</b>调幅<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AM-tACS

    非侵入性皮脊髓刺激(tSCS)的神经机制与脊髓损伤康复临床应用

    皮脊髓刺激(transcutaneousspinalcordstimulation,tSCS)皮脊髓
    的头像 发表于 06-17 19:21 ?2426次阅读
    非侵入性<b class='flag-5'>经</b>皮脊髓<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tSCS)的<b class='flag-5'>神经</b>机制与脊髓损伤康复临床应用

    taVNS迷走神经刺激适应症改善抑郁、焦虑情绪

    默认模式网络(DMN)异常抑郁(MDD)患者的核心病理特征与默认模式网络(DMN)功能紊乱密切相关。DMN由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后扣带回皮质(PCC)、楔前叶、双侧顶叶皮质及海马旁回等区域
    的头像 发表于 05-21 21:00 ?695次阅读
    <b class='flag-5'>taVNS</b><b class='flag-5'>经</b><b class='flag-5'>耳</b><b class='flag-5'>迷走神经</b><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b class='flag-5'>适应症</b><b class='flag-5'>之</b>改善抑郁、焦虑情绪

    taVNS迷走神经刺激适应症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临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其核心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和上腹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研究逐步揭示了其与迷走神经调控失衡的强
    的头像 发表于 05-13 10:59 ?497次阅读
    <b class='flag-5'>taVNS</b><b class='flag-5'>经</b><b class='flag-5'>耳</b><b class='flag-5'>迷走神经</b><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b class='flag-5'>适应症</b><b class='flag-5'>之</b>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

    迷走神经刺激适应症taVNS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临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其核心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和上腹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研究逐步揭示了其与迷走神经调控失衡的强
    的头像 发表于 05-12 19:00 ?372次阅读
    <b class='flag-5'>迷走神经</b><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b class='flag-5'>适应症</b><b class='flag-5'>之</b><b class='flag-5'>taVNS</b>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

    taVNS迷走神经刺激适应症改善慢性/原发性失眠?

    默认模式网络的过度激活与楔前叶异常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证实,慢性失眠患者与原发性失眠(PI)患者的核心神经特征之一是默认模式网络(DMN)的持续性过度激活。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的头像 发表于 05-07 14:33 ?999次阅读
    <b class='flag-5'>taVNS</b><b class='flag-5'>经</b><b class='flag-5'>耳</b><b class='flag-5'>迷走神经</b><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b class='flag-5'>适应症</b><b class='flag-5'>之</b>改善慢性/原发性失眠?

    刺激适应症tDCS治疗注意力缺陷ADHD

    沉重负担。近十年神经影像学发现,各年龄段人群大脑,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具有高可塑性。tDCS可通过刺激前额叶皮层的异常神经缓解ADHD症状,具有潜在的长期
    的头像 发表于 04-22 19:49 ?143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b class='flag-5'>适应症</b><b class='flag-5'>之</b>tDCS治疗注意力缺陷ADHD

    刺激适应症系列改善抑郁情绪

    (ECT)虽具快速起效优势,但可能引发记忆损伤等认知功能障碍在此背景下,刺激技术因其非侵入性特征和神经调节潜力受到关注。其中经颅直流电刺激
    的头像 发表于 04-15 23:31 ?577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b class='flag-5'>适应症</b>系列<b class='flag-5'>之</b>改善抑郁情绪

    刺激系列迷走神经刺激(VNS)

    VNS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詹姆斯·科宁受电疗法启发,首次提出通过电刺激迷走神经治疗癫痫的设想。虽当时未成功,但为后续研究埋下种子。后续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探索,技术不断成熟。1997年,美国
    的头像 发表于 03-07 21:31 ?1646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系列<b class='flag-5'>之</b><b class='flag-5'>迷走神经</b><b class='flag-5'>刺激</b>(VNS)

    刺激系列之高精度刺激HD-TES

    传统TES(刺激)是一种通过头皮电极向大脑施加微弱电流的非侵入神经调控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电流改变神经元膜电位,增强或抑制特定脑区活动。
    的头像 发表于 02-15 20:05 ?2387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系列之高精度<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HD-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