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企业级AI“脱虚向实”,落地还有几道槛?

科技云报到 ? 来源:jf_60444065 ? 作者:jf_60444065 ? 2025-04-02 18:3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科技云报到原创。

从ChatGPT横空出世,到越来越智能化的人形机器人,再到让世人惊艳的Sora文生视频……种种迹象表明,人工智能逐渐迎来产业化的临界点。

当全球科技巨头们将AI的边界推向星辰大海时,绝大多数企业仍在经历着AI落地的“高原反应”。某制造业CIO的办公桌上,堆积着三份不同供应商的AI解决方案,却始终无法解答他“如何让AI看懂三十年陈旧的ERP数据”的灵魂拷问。

这个场景折射出企业级AI正在经历从技术狂欢向场景回归的阵痛期,就像攀登者必须面对的“希拉里台阶”,看似近在咫尺的峰顶,实则暗藏着致命的空气稀薄带。

从技术到场景,摸着石头过河

摩根大通最新研报指出,2025年中国生成式AI应用将跨越临界点,带动互联网服务消费规模实现指数级增长,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消费端智能体验升级有望形成双向驱动。

从文案创作到图像生成,从视频剪辑到演示文档制作,生成式AI已悄然化身人们的“全能伙伴”,深度融入职场协作与日常生活场景,成为不可或缺的数字化生产力工具。

从AI应用发展进程看,大致经历了三波浪潮。第一波是以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的出现;第二波是应用层的快速创新,如微软Copilot,使智能化从Chat向Work转化;第三波则是深度业务场景的应用,打通业务数字化全流程,服务实体经济。

在满足企业智能化需求、打通业务场景的过程中,智能体、大模型等生成式AI应用作为一种理想的产品化落地形态,正在承接日益复杂的提质增效需求,并强化内外部协同效能,释放组织核心生产力,对抗组织熵增带来的挑战。

如今,生成式AI应用融合感知、分析、决策和执行能力,具备相当显著的主动性,正在成为人类的理想智能助手。例如,AI智能体可以根据个人在线互动和参与事务处置时的信息,了解和记忆个体的兴趣、偏好、日常习惯,识别个体的意图,主动提出建议,并协调多个应用程序去完成任务。

从1997年“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开始,沃森在智力问答节目《危险边缘》中战胜人类冠军、ResNet在ImageNet图像识别比赛中的准确率超过人类、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战胜李世石、OpenAI Five在多人策略游戏Dota2中战胜人类职业战队冠军、AlphaFold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准确率超过人类等,完成这些任务背后的能力涵盖了人类智能感知、认知、决策的各个方面,也不断塑造着AI应用的技术内核。

实际上,人工智能自诞生之初就开始探索生成式AI的解决方案。最近经历了基于规则设计、基于强化学习和目前基于预训练大模型三种范式。其中基于强化学习的AI智能体代表是AlphaGo和OpenAI Five,这类方法仍然是面向专用任务的特定环境进行交互。预训练大模型学习到了通用世界知识,并可以通过语言的形式输入和输出,因而可以泛化到不同任务和环境。

据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工作将通过智能体自主完成,33%的企业软件也将包含智能体。有观点认为,2025年将成为智能体商业化元年。

从应用场景来看,生成式AI能够帮助未来企业构建以“人机协同”为核心的智能化运营新常态。越来越多的业务活动都将被委托给AI,而人类则只需要聚焦于企业愿景、战略和关键路径的决策上。人与大量AI实体之间的协同工作模式,将颠覆当前企业的运行基础,让企业运营成效获得成倍提升。

比如在电商领域,AI能够根据用户的购物历史、浏览行为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推荐,这不仅能提高用户满意度,还能增加销售额和客户忠诚度;AI还可以作为智能客服,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自动回答用户咨询,处理订单问题和退货请求,从而提高客户服务效率。

在金融领域,AI可以帮助用户管理个人财务,提供投资建议,甚至预测股票走势;在交通领域,AI可以通过分析交通数据和实时路况提供最佳的路线规划和交通建议;在医疗领域,AI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在内容生产领域,AI已深度融入搜索问答、文案创作、代码生成、艺术设计等核心环节;服务场景中,法律咨询、医疗问诊、智能客服等正在实现“人机协同”升级。

从实验室走向商用还要闯几关?

随着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2025年行业正迎来一系列创新突破,AI正逐步从内容生成进化到复杂推理、自主执行,AI未来将不仅限于文本、图像的内容生成,而是逐步走向执行复杂任务,帮助企业自动化业务流程。

亚马逊云科技&Dify.AI媒体沟通会上,Dify.AI联合创始人延君晨表示:“企业对于生成式AI应用已经不是‘是或否’的问题了,而是考虑如何将生成式AI跟业务做深度集成。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成熟、模型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企业业务场景的深度挖掘,企业有望基于生成式AI实现正向的投入产出比,推动商业模式革新。”

然而,尽管AI的能力越来越强,如何把AI能力与企业业务进行充分整合集成,并且确保它稳定可用,仍是一个巨大的行业挑战。

首先,在系统整合层面,企业AI系统的有效部署受制于现有信息孤岛与异构系统环境,表现为数据碎片化、接口标准不一致以及业务流程分散等问题。这种结构性障碍不仅增加了技术实施的复杂度,还显著延长了价值实现周期。研究表明,超过60%的企业AI项目在系统对接阶段陷入技术泥潭,严重延缓价值实现。

在与AI整合过程中,企业通常会面临技术兼容性、数据整合与转换,以及实时性要求。现有的自动化系统往往基于特定的架构或技术栈,如基于规则的系统、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等。这些系统在集成生成式AI时,面临着技术兼容性的问题。例如,现有系统可能无法处理生成式AI所需的大规模计算,或者AI模型的输入输出格式与现有系统的数据流不兼容。

同时,生成式AI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和推理,而现有系统中的数据格式、存储方式和管理方式可能与生成式AI所需的数据格式不一致。因此,如何从现有系统中抽取、转换和整合数据,是集成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其次,许多自动化应用对实时性有较高要求。例如,自动化客户服务系统需要能够实时生成回复,自动化生产系统雪要在极短时间内生成设计图纸。生成式AI的推理过程通常是计算密集型的,因此如何优化生成式AI的推理速度,以满足实时性要求,是集成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第二,在规模化方面,企业AI应用从原型阶段迁移至生产环境时面临根本性的架构挑战。概念验证环境中运行良好的AI解决方案在面对真实业务负载、严格性能要求和持续运维需求时常显不足。根据行业调研,77%的概念验证项目无法成功迁移至规模化部署,在性能、稳定性和可维护性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第三,专业人才方面,AI领域专业人才稀缺且竞争激烈,86%的企业面临严重的技能缺口,技术团队与业务团队间的沟通障碍进一步阻碍了AI应用的有效落地。

作为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合作伙伴计划中的一员,Dify.AI专注于提供简单易用的大语言模型应用开发平台,通过其开放架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民主化设计理念,为企业提供了一条克服这些挑战的可行路径。

Dify采用后端即服务(Backend as a Service, BaaS)的设计理念,构建开放API框架和可扩展插件市场。这种架构支持即插即用的各类跨系统集成,实测可将企业AI应用的系统整合周期从平均12周缩短至3-4周,集成效率提升70%,大幅加速从概念到生产的转化速度。

为进一步降低开发难度,Dify提供完整的AI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链,从开发、测试到部署、监控一站式覆盖,简化了企业级AI应用的运维复杂度,帮助团队有效识别并解决生产环境中的潜在问题,使AI应用稳定性显著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Dify.AI深度集成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技术,通过生成式AI能力集成与扩展、数据层架构优化和弹性架构与成本优化,在性能、成本、安全三方面实现突破,助力企业高效落地生成式AI应用。

从Dify.AI创业之初开始到现在,亚马逊云科技从多个维度为Dify.AI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服务与商业拓展支持。例如,在技术层面,Dify.AI产品原生支持在Amazon Bedrock上调用Claude、Cohere等大型语言模型和嵌入模型,以及如果企业通过Amazon SageMaker进行了模型微调,也可以无缝地衔接到Dify产品中。亚马逊云科技在模型服务层的优势,可以满足企业对多模型融合使用的需求。在应用过程中,亚马逊云科技工程师还帮助Dify.AI解决了向量数据库业务主机架构切换问题,实现了超过30%的成本削减。

Dify.AI通过与亚马逊云科技的深度融合,为AI落地产业打开了通路。比如某世界500强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公司利用Dify.AI基于亚马逊云科技构建的生成式AI解决方案,实现多语言工单处理工作流。

此解决方案可将客户服务请求的语音实时转录为文本(支持多语言),结合 LLM 进行语义优化、上下文分析以及智能分类,并实时检索相关的产品文档、历史案例和知识库,最终生成建议解决方案并交付给支持团队。工单生成与验证时间从传统的10-20分钟缩短至不到3分钟,平均每天自动生成约300个工单。以每单节省10分钟计算,每月约节省60人/天的工时。

在电商领域,Dify.AI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生成式AI技术与服务,为某跨境电商企业搭建企业AI生产力平台,打破业务与IT壁垒,实现生产效率提升。通过此平台,业务员工可直接在Dify上接入Amazon Bedrock并创建AI应用,如Excel公式解析助手、旅行规划助手等,实现零代码AI任务编排,快速落地AI方案。

此外,基于Dify可视化工作流编排,用户可定制个性化业务流程,实现智能化AI任务管理。方案部署两个月内,企业成功构建超900个生成式AI应用,其中活跃应用数量达到100多个,大幅提升业务效率,消费者洞察业务版块已实现AI纯自动完成了90%的任务创建工作。

企业级AI的“脱虚向实”,本质是技术架构、组织能力与生态协同的系统性升级。站在产业的田野上,那些成功穿越“AI死亡谷”的企业,都在重复着相似的路径:用手术刀式的精准替代大而全的幻想,将业务显微镜与技术望远镜融合。

事实证明,技术的革新是不可逆转的,拒绝接受只会使我们错失机遇。当企业学会如何与AI共生协同,也就抓住了通往未来的钥匙,便能在这股科技浪潮中乘风破浪,书写产业升级的新叙事。

【关于科技云报到】

企业级IT领域Top10新媒体。聚焦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网络安全、大数据、区块链等企业级科技领域。原创文章和视频获工信部权威认可,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博会、国家网安周、可信云大会与全球云计算等大型活动的官方指定传播媒体之一。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AI
    AI
    +关注

    关注

    88

    文章

    35760

    浏览量

    282481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1

    浏览量

    251554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国内企业级SSD厂商加速崛起

    ,2029年中国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规模将达到91亿美元。 从2024年中国企业级SSD主要厂商的市场份额来看,Solidigm和三星领衔中国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其次是忆联、忆恒创源、大普微、浪潮信息、江波龙等。 ? Solidi
    的头像 发表于 06-09 07:54 ?8965次阅读
    国内<b class='flag-5'>企业级</b>SSD厂商加速崛起

    Cognizant加速AI模型企业级开发

    -Cognizant推出AI Training Data Services,助力企业级AI模型加速开发 Cognizant是数据与AI模型训练合作伙伴,长期深受大型数字原生先锋
    的头像 发表于 07-31 17:25 ?235次阅读

    100%开源!行业首个企业级智能体

    近日,京东云正式开源JoyAgent智能体。作为行业首个100%开源的企业级智能体,实现了产品级开源,包括前端、后端、框架、引擎和核心子智能体。开源产品历经京东内部大规模场景锤炼,与平台完全解耦
    的头像 发表于 07-26 09:26 ?510次阅读

    企业级Linux磁盘维护的完整流程

    企业级Linux环境中,磁盘故障是导致系统宕机和数据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超过70%的企业级服务器故障与存储系统相关。作为运维工程师,掌握完整的磁盘维护流程不仅能预防故障,更能在关键时刻拯救整个业务系统。
    的头像 发表于 07-23 16:59 ?257次阅读

    企业级智能体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企业级智能体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数字化员工系统,其核心在于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AI技术与具体业务场景深度融合。不同于传统的自动化工具,企业级智能体具备三大核心特征: 1. 认知决策能力:通过深度学
    的头像 发表于 07-21 15:44 ?190次阅读
    <b class='flag-5'>企业级</b>智能体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NVIDIA全栈加速代理式AI应用落地

    在近期举办的 AWS 中国峰会上,NVIDIA 聚焦于“NVIDIA 全栈加速代理式 AI 应用落地”,深入探讨了代理式 AI (Agentic AI) 技术的前沿发展以及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7-14 11:41 ?659次阅读

    企业级SSD的核心技术与市场趋势

    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企业级SSD由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制成,核心部件包括主控芯片、固件和存储介质(NAND Flash、DRAM),其中主控芯片和固件直接决定企业级SSD的性能和可靠性等产品表现
    的头像 发表于 07-06 05:34 ?5673次阅读
    <b class='flag-5'>企业级</b>SSD的核心技术与市场趋势

    DeepSeek企业级部署实战指南:以Raksmart企业服务器为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DeepSeek作为一款强大的AI工具,正在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将结合Raksmart企业服务器的实际案例,详细解析DeepSeek的企业级
    的头像 发表于 03-12 11:33 ?695次阅读

    用友BIP+DeepSeek催生超级智能体:10分钟构建一个企业级智能助理

    企业10分钟随需构建一个企业级智能体。随着智能体技术日益成熟,企业服务领域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智能体是AI企业服务领域
    的头像 发表于 02-18 16:21 ?704次阅读
    用友BIP+DeepSeek催生超级智能体:10分钟构建一个<b class='flag-5'>企业级</b>智能助理

    IBM企业级AI开发平台watsonx.ai上线DeepSeek R1蒸馏模型

    IBM日前宣布,DeepSeek-R1 的 Llama 3.1 8B 和 Llama 3.3 70b 蒸馏版本现已在 IBM 的企业级 AI 开发平台 watsonx.ai 上提供。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10:02 ?514次阅读

    慧荣科技企业级主控芯片SM8366为企业级SSD存储芯片注入新动力

    慧荣科技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精神,推出了企业级主控芯片SM8366,这一举动无疑为企业级SSD存储芯片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慧荣科技此次推出的企业级主控芯片SM8366,在性能提升和功能优化方面
    的头像 发表于 02-07 13:28 ?682次阅读
    慧荣科技<b class='flag-5'>企业级</b>主控芯片SM8366为<b class='flag-5'>企业级</b>SSD存储芯片注入新动力

    IBM亚太区总经理谈企业级AI应用前景

    近日,IBM 亚太区总经理 Hans Dekkers 在访问中国期间,接受了中国国际电视台(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CGTN)《科技大咖谈》栏目的视频专访,并分享了他眼中的企业级 AI 应用前景、中国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以及IBM的中国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4:53 ?765次阅读

    NVIDIA NIM Agent Blueprint加速企业级AI应用落地

    在生成式 AI 时代,每个企业都在尝试构建自己的 AI 应用,来赋能企业提高业务能力,提高盈利预期,提高生产效率。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11:35 ?815次阅读

    AI驱动存储需求激增,企业级SSD市场迎来国内厂商崛起

    随着人工智能(AI)应用的迅速普及,市场对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存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企业级固态硬盘(SSD)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当前,全球SSD市场主要由五大原厂主导,但在中国,随着AI浪潮的推动,
    的头像 发表于 10-28 14:18 ?1323次阅读

    Inflection AI携手英特尔推出企业级AI系统

    近日,AI初创企业Inflection AI与英特尔联合宣布了一项重大合作——推出基于英特尔Gaudi 3 AI加速器和Tiber AI C
    的头像 发表于 10-09 16:40 ?82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