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原理
导线覆冰在线监测装置通过实时采集导线状态和环境参数,结合算法模型评估覆冰厚度及风险,其核心工作流程如下:
1.传感器数据采集
l力学传感器:监测导线拉力、倾角变化,通过张力变化推算覆冰重量。
l气象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数据,分析覆冰形成条件。
l图像/视频传感器:拍摄导线表面图像,通过视觉算法识别覆冰形态。
l微气象监测:局部气象站提供导线周边微环境数据(如空气湿度骤升、低温持续)。
2.覆冰厚度计算
l力学模型:基于导线张力变化和倾角数据,结合导线参数(直径、长度、材质),利用力学公式(如悬链线方程)计算等效覆冰厚度。
l多源数据融合:综合气象数据(如湿度和温度低于0℃时可能结冰)与图像识别结果,修正力学模型误差,提升精度。
3.数据传输与预警
l通过无线通信(4G/5G、LoRa)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
l内置算法分析覆冰增长趋势,当厚度超过阈值或增速异常时触发多级预警(声光报警、短信推送、平台弹窗)。
4.能源供应
l装置通常采用太阳能+蓄电池供电,极端天气下可切换至导线感应取电模式,确保持续运行。
二、技术优势
1.高精度与实时性
l相比人工巡检(周期数天)、无人机巡查(依赖天气),在线监测可每秒更新数据,精度达±1mm,及时发现覆冰风险。
2.多维风险预判
l不仅监测当前覆冰厚度,还能通过气象趋势预测未来6-12小时覆冰增长,结合风速计算导线舞动风险。
3.抗干扰设计
l采用温度补偿算法消除昼夜温差导致的金属形变误差;图像传感器配备除雾加热模块,确保雨雪天气成像清晰。
4.低运维成本
l装置寿命长达8-10年,支持远程固件升级,减少现场维护频次。单套设备可覆盖1-3公里线路,成本仅为人工巡检的1/5。
5.智能决策支持
l历史数据可训练AI模型,优化不同区域覆冰预测算法,并为融冰装置(如直流融冰)提供启停决策依据。
三、应用场景
l重冰区电网:云贵高原、川藏线等易覆冰区域,提前预警防止倒塔。
l输电通道防灾:与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联动,在冻雨暴雪天气前启动应急预案。
l新能源场站:保障风电叶片、光伏支架的覆冰监测,减少发电量损失。
审核编辑 黄宇
-
监测装置
+关注
关注
0文章
273浏览量
904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输电线路模拟导线覆冰监测装置解析
架空线路“冰甲守护者”:拉力导线覆冰装置如何破解电网寒冬困局?

“观冰精灵”上线:输电线路覆冰智能识别装置如何守护电网安全




模拟导线覆冰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