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智能机器人加速进化:AI大模型与传感器的双重buff加成

灵途科技 ? 来源:灵途科技 ? 作者:灵途科技 ? 2025-03-07 17:5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Deepseek不仅可以在手机里为你解答现在的困惑、占卜未来的可能,也将成为你的贴心生活帮手!

2月21日,追觅科技旗下Dreamehome APP正式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2月24日发布的追觅S50系列扫地机器人也成为市面上首批搭载DeepSeek-R1的智能清洁类产品。

wKgZO2fB1_iADzFhAACSJpZN6dM394.jpg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AI大模型不再只是聊天机器人、内容生成的工具,而是逐渐升级为日常生活中可以提供切实服务的帮手。

这不是智能机器人首次接入AI大模型,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已经接入大模型,迈向进化。

wKgZPGfB1_mAe1tjAI8z65uOdpQ989.jpg

2023年,Meta和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开发了RoboAgent通用机器人智能体,掌握了包括烘焙、物品拾取、清洁等12种复杂技能,并能在100种未知场景中泛化应用。

wKgZO2fB1_yAGutjAD9TP5gsKyc774.jpg

2024年2月,Figure公司与OpenAI合作,推出了接入大模型的机器人Figure 01,能够理解复杂指令并执行多样化任务。

wKgZPGfB1_2AKeEiAGixcyHbr7Y914.jpg

2024年4月,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接入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具备了更自然的语言交互能力和环境感知能力。

智能机器人正一步一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机器人越来越智能,最离不开的是可以“看见”世界的“眼睛”——传感器。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进行物理世界实时高精度感知。

借助传感器这双“眼睛”,机器人可以精准完成区域3D建图、智能定位、自动导航,为多样的智能化功能提供基础。

wKgZO2fB1_-AQmhbAAkKqAPcTkY661.jpg

清洁机器人

精准识别障碍物避免碰撞

感知地面落差,预防跌落

wKgZPGfB2ACAPcUNABf9KV2WXm0611.jpg

工业机器人

测量目标尺寸、计算距离

选择最优处理方式,提高制造精度

wKgZO2fB2AGAJehLAFNJQj01KO4808.jpg

服务机器人

通过深度感知优化路径规划

提升自主交互能力

随着AI大模型的普及,机器人的智能化将进一步提升。通过传感器提供的精准的实时环境数据,AI大模型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适应物理世界,令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决策更精准、交互更自然,真正实现从“自动”到“自主”的飞跃。

wKgZPGfB2AKARIcAAABTFuCx-NI804.jpg

作为泛自动驾驶领域光电感知专家,灵途科技始终致力于推动光电感知传感器的升级与应用,让智能设备更好地感知世界。目前,灵途科技已经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测绘等领域的头部客户稳定提供高精度光电感知传感器及方案。

灵途科技将持续进行光电传感器技术创新,积极推进传感器与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多维度感知融合,助力智能化时代早日到来。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67

    文章

    53282

    浏览量

    770110
  • AI
    AI
    +关注

    关注

    88

    文章

    35758

    浏览量

    282453
  • 智能机器人
    +关注

    关注

    17

    文章

    907

    浏览量

    84660
  • AI大模型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82

    浏览量

    709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的基础,也是三者的实现终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精密仪器仪表、智能传感器、汽车自动化焊接线、柔性自动化生产线、
    发表于 07-26 11:22

    详细介绍机场智能指路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机场智能指路机器人主要依靠感知系统、定位系统、导航系统、智能交互系统和运动系统协同工作,来实现为旅客准确指路和提供服务的功能,以下是其详细工作原理: 感知系统 传感器类型 :
    发表于 05-10 18:26

    【「# 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阅读体验】视觉实现的基础算法的应用

    的本质是解决“鸡与蛋”问题:机器人需要地图来定位,又需要准确定位来构建地图。书中从前端(传感器数据处理)和后端(位姿优化)两个层面解析了SLAM的算法逻辑。 激光雷达和视觉SLAM各有优劣,例如激光
    发表于 05-03 19:41

    【「# 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阅读体验】机器人入门的引路书

    ROS的全称:Robot Operating System 机器人操作系统 ROS的 目的 :ROS支持通用库,是通信总线,协调多个传感器 为了解决机器人里各厂商模块不通用的问题,让机器人
    发表于 04-30 01:05

    【「# 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阅读体验】+内容初识

    地图构建→路径规划→动态避障)等等 2. 机器人功能开发 相较于ROS入门21讲,书中更是详细书写了关于机器人的功能开发,并且十分完善,教程详尽 传感器数据处理:机器人通常配备多种
    发表于 04-27 11:24

    大象机器人携手进迭时空推出 RISC-V 全栈开源六轴机械臂产品

    识别联调。 进迭时空致力于为智能机器人提供完整全栈优化的RISC-V AI软硬件解决方案,第一代RISC-V AI CPU芯片K1已完成AI
    发表于 04-25 17:59

    宇树科技王兴兴:AI驱动机器人每日快速进化

    都在进化时,王兴兴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表示,现在由AI驱动的机器人每天进化速度非常快,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这些机器人每天都在给他带来惊喜,让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0:13 ?827次阅读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2.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基础模块

    非常重要的地位。 先说这个自主机器人的计算系统。计算系统是自主机器人的关键部件。自主机器人通过智能计算系统与物理世界交互,自主地完成任务。通常会包括几个关键的模块,分别是
    发表于 01-04 19:22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第10-13章阅读心得之具身智能机器人计算挑战

    阅读《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第10-13章,我对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工程实践有了全新认识。第10章从实时性角度剖析了机器人计算
    发表于 01-04 01:15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2.具身智能机器人模型

    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 阅读感悟 从传统的手动编程到借助大模型实现智能化、自主化,从单一模态的交互到多模态信息的深度融合,再到扩散模型的应用,机器人控制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
    发表于 12-29 23:04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1.初步理解具身智能

    与未来,涵盖如基于行为的人工智能、生物启发的进化人工智能及认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这一历史背景为随后的大模型驱动的具身
    发表于 12-28 21:12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第7-9章阅读心得之具身智能机器人与大模型

    研读《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第7-9章,我被书中对大模型机器人技术融合的深入分析所吸引。第7章详细阐述了ChatGPT for Robotics的核心技术创新:它摒弃了传统的分层控制架
    发表于 12-24 15:03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数据在具身人工智能中的价值

    的 PneuAct等研究项目中即可见到。此外,该管道涉及从多模态机器人传感器来收集数据,以捕获机器人对其物理环境的感知。 其次,鉴于获取大量高质量和多样化的 EAI 数据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却步,而基于数字孪生
    发表于 12-24 00:33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第1-6章阅读心得之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背景知识与基础模块

    物理交互纳入智能系统的核心要素。 第3章是探讨机器人计算系统。这一章节详细阐述了自主机器人的软硬件架构。计算系统需要满足机器人任务对算法的精度、实时性和功耗要求。书中介绍的多
    发表于 12-19 22:26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51】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 | 了解AI的下一个浪潮!

    机器人全球供应链的分布情况为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核心元器件(包括 3D 视觉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微型传动系统、灵巧手与精密力控系统、高性能
    发表于 11-11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