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古建筑与文物古迹防雷接地完整方案

地凯科技智能防雷综合解决方案 ? 来源:地凯科技智能防雷综合解 ? 作者:地凯科技智能防雷 ? 2025-02-13 11:20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随着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多,雷电灾害对建筑物,尤其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和文物古迹造成的威胁日益突出。古建筑不仅在结构上十分脆弱,而且其历史原貌和文物内涵极易因雷击、雷电感应及接地不良而受损。因此,在满足国家防雷标准(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IEC 62305系列标准等)的基础上,还必须充分考虑古建筑的保护性要求,采取“非侵入式”、“可逆性”和“保护原貌”的防雷技术措施。地凯科技就古建筑及文物古迹的防雷接地方案进行全面探讨,从雷击保护的原理、系统设计、参数选择、施工工艺到后期维护均作出详细说明。

二、古建筑防雷的重要性及设计要求

2.1 古建筑防雷的意义

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大多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其结构和装饰多采用传统工艺,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发生雷击,可能引起局部火灾、结构破坏、文物局部熔毁甚至整体损毁;同时,雷击所产生的过电压和感应电流也可能通过导电构件传导至内部文物,使其受到损害。因此,构建一套高效、可靠且适应古建筑特殊性的防雷接地系统,不仅是保护文物安全的技术要求,也是文物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举措。

木结构建筑本体电阻率高达10^12Ω·m,雷击瞬时温度可达30000℃,可引燃木材的临界能量仅需5.6J。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10-2020年间全国发生古建筑雷击事故283起,直接经济损失超5.7亿元。典型雷害形式包括:

直击雷破坏:木构件碳化深度可达15cm/次

感应雷损毁:电子安防设备损坏率达72%

跨步电压:花岗岩地坪传导电压可达200kV/m

文物保护特殊要求

需满足《古建筑防雷技术规范》(GB/T 31043-2014)及《文物建筑防雷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要求:

安装误差≤±3cm(避免破坏原有结构)

材料耐候性≥50年(铜材纯度≥99.9%)

隐蔽度要求:可见部分仿古处理色差ΔE≤1.5

2.2 古建筑防雷设计的特殊注意事项

保护原貌:古建筑在防雷设计中必须尽量保留原有风貌,施工工艺要做到“微创”、“可逆”,以免破坏历史建筑的原始结构和装饰。

非破坏性施工:在进行防雷接地时,应采用低损伤、可修复的施工工艺,如采用可拆卸式接地极、利用微钻或激光定位等技术,减少对古建筑本体的干扰。

整体协调性:防雷系统的布置需与建筑的结构、材质和风格相协调,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避免因设备外露或线路布置不当而影响古建筑整体美感。

系统冗余与稳定性:考虑到古建筑使用的特殊性和环境复杂性,防雷系统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冗余度,确保即使部分元件失效,整体系统仍具有足够的安全余度。

环境适应性:古建筑多位于老城区、风景区或自然保护区,施工时必须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与土质、电化学腐蚀等问题,选择耐腐蚀、适应性强的材料和构件。

wKgaomTQYLuAPXtLAAMJsTut9Wg380.png古建筑与文物古迹防雷接地 wKgZomTJvmCAQ-KpAAZKJ2Qm5Ak014.png古建筑与文物古迹防雷接地 wKgaomTJvmGAFqh-ADhCY3J4zO8396.png古建筑与文物古迹防雷接地

三、古建筑防雷设计原理与关键技术参数

3.1 防雷原理

防雷系统总体上包括三个基本层次:

第一防线——避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作用在于捕捉并分流雷电直击,确保雷电流通过设计路径流入大地,防止雷击直接作用于主体建筑。

第二防线——等电位联结系统:将建筑内所有金属构件和防雷系统进行等电位联结,避免因雷击引起局部电位差异而产生二次损伤。

第三防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有效导入地中,使接地系统具备足够低的电阻,以消除或降低感应过电压对建筑的危害。

3.2 关键技术参数

在设计古建筑防雷接地系统时,应依据建筑风险等级和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参数。以下为部分关键参数建议:

避雷针参数

材料选择:选用耐腐蚀、高强度的铜包钢或不锈钢材料。

形状与尺寸:尖端半径应控制在1~3 mm以内;针体长度根据建筑高度及防护范围确定,通常高度不少于建筑最高点100%(例如一座高度20米的古建筑,避雷针建议高度20~25米)。

安装位置:避雷针应布置在建筑的制高点,但安装方式需与古建筑结构充分协调,可采取隐蔽安装或伪装设计。

避雷导体(下导体)参数

截面面积:根据雷电流参数和冗余要求,导体截面积应不小于70 mm?,常用规格为100 mm?铜芯线。

绝缘要求:接触古建筑主体部分时,采用防腐绝缘套管或采用金属带包裹,防止长期电化学反应。

布设形式:应采用最短、最直的路径连接避雷针与接地极,同时避免与其他电力、通信线路交叉干扰。

接地系统参数

接地电阻:设计目标一般控制在≤10?Ω以内,古建筑环境及土质条件特殊时,建议采取分布式接地网技术,使部分关键节点的接地电阻降低到5Ω以下。

接地极材料:一般采用优质铜、镀锌钢或复合材料,表面应经过防腐处理。

接地极结构:在古建筑场地,应优先采用水平接地网与垂直接地极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在不破坏地面原貌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

等电位联结:对建筑内所有金属构件、管线和防雷设备进行等电位联结,联结电阻应控制在1Ω以内。

感应防护措施

为降低雷电感应和传导过电压对内部文物的影响,可在室内采用局部屏蔽、浪涌保护器(SPD)等装置,防止电涌损害珍贵文物。

四、地凯科技古建筑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方案

4.1 系统构成

古建筑防雷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避雷针及避雷带/网

根据古建筑形态及高度设计避雷针位置,必要时可设置水平避雷带(尤其适用于大面积庭院或屋顶平面较宽的建筑)。

下导体系统

将避雷针与接地极进行物理连接,下导体的布设要求尽量采用隐蔽布线,沿建筑外围或内部拐角等位置设置,并与各建筑金属构件构成统一的等电位系统。

接地极与接地网

在古建筑周围布设接地极。对于园林、庭院式古建筑,接地系统可采取环形或分布式接地网设计,利用建筑外围绿地或暗沟,既达到防雷效果,又不破坏古建筑景观。

施工要求:接地极安装时应采用非破坏性钻孔技术、化学锚固或微侵入技术,尽量减少对古建筑基础、地面铺装及文物环境的干扰。

等电位联结与内部保护

建筑内所有金属构件(如水管、窗框、门铰链等)均需与防雷系统进行等电位联结,形成完整的保护网络。必要时,在文物保护区域内安装浪涌保护器、隔离器等设备,进一步降低雷电波及效应。

4.2 系统设计原理解析

雷电流的分流与分散

当雷电流接触避雷针时,通过低阻抗路径分流至接地极,利用接地网将电流扩散在大面积土层内,防止局部过电压集中。设计中要求避雷导体与接地极之间的连接电阻尽量低,确保电流迅速疏散。

感应过电压防护

雷电感应电压往往通过建筑金属体及管线传递到内部设备和文物上,系统中通过等电位联结将各部分电位均衡,降低电位差。同时,可在关键保护区域设置SPD,构成局部防护屏障。

非连续性与冗余设计

由于古建筑结构复杂且土质、电化学环境各异,设计时可采取多路分布式接地、分段防雷导体及局部防雷屏蔽,形成多重保护网。系统设计时应进行雷电电磁场仿真和雷击风险评估,确保整体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均具有足够的冗余和稳定性。

4.3 参数示例与设计计算

以一座古建筑为例,其最高点海拔高度约20 m,建筑面积约500 m?,土壤为中性砂质壤土,目标接地电阻控制在≤10?Ω。设计参数示例如下:

避雷针:选用铜包钢避雷针,高度定为25 m,针尖半径1.5 mm;安装位置设于建筑最高点屋脊或塔顶,保证雷电直接捕获。

下导体: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0 mm?的铜芯导体,沿建筑外廊布设,最长导体长度不超过30 m,且各节点连接电阻≤0.1?Ω。

接地系统:

主接地极选用长度2.5 m、直径50 mm的镀锌钢棒,每隔1.5~2 m布置一次,并采用横向连接组成接地网。

设计中通过多根接地极并联、横向联结,达到整体接地电阻≤8?Ω的目标。

在难以直接打入土层的区域,可采用化学灌注技术增强接地极与土体间的导电接触。

等电位联结:建筑内所有金属物件通过专用等电位连接线(截面≥16 mm?)进行联结,各联结点电阻控制在≤1?Ω。

wKgaomTIZ9GASp3XAAPVWKEbu00384.png古建筑与文物古迹防雷接地 wKgaomTIZ9KAWk2aAC7xjMtx6JE656.png古建筑与文物古迹防雷接地

五、古建筑防雷接地施工工艺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既要确保防雷系统技术指标的实现,又要遵循古建筑保护的原则。以下为主要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5.1 施工前准备

现场勘查与风险评估

对古建筑进行详细勘查,记录建筑结构、材质、现有金属构件及土质情况;利用现代检测设备进行雷电风险评估,确定防雷系统的设计参数和布置方案。

技术交底与文物保护沟通

组织设计、施工、保护及管理各方专家进行交底,明确防雷系统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施工后可逆性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古建筑原貌造成破坏。

5.2 施工工艺

避雷针及下导体安装

避雷针安装:利用专用固定支架或伪装装置,将避雷针安装于建筑的制高点。安装时应预先在不显眼处进行钻孔,确保固定件与古建筑结构的结合处采取化学锚固或可拆卸设计,便于后期维护和撤除。

下导体布线:采取隐蔽布线方式,在屋顶、檐槽、外墙立面预先规划布线槽或利用已有构造空隙进行布设;对于必须外露的部分,采用与建筑装饰风格协调的包覆材料,既保证导体粗壮、导电良好,又不破坏整体美观。

接地极施工

钻孔技术:针对古建筑场地,推荐采用微钻或定向钻孔技术,确保钻孔直径与接地极外径基本匹配,同时避免对地面铺装、绿化带等造成大面积破坏。

化学灌注与锚固:在钻孔后,采用环保型化学灌注剂进行灌注,确保接地极与土层紧密接触。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灌注剂用量和固化时间,以确保长期稳定性。

接地网布设:在古建筑外围设计布设分布式接地网,网内各接地极通过横向导体相互联结,形成闭合环路,并预留检修接头。接地网安装后,应进行电阻测试,确保每个节点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等电位联结施工

建筑内外所有金属构件、设备及防雷装置均需进行等电位联结。采用焊接、螺栓固定或专用等电位连接夹进行连接。

连接线的敷设应尽量贴近建筑结构表面或预埋于装饰板内,保证安全性和隐蔽性,同时防止因振动、温度变化导致松动或脱落。

5.3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

工序验收

每道工序完成后,应组织专业检测人员对避雷针、下导体、接地极及等电位联结进行现场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机械固定牢固性、连接电阻、接地电阻、导体连续性等,所有检测数据均需记录归档。

系统整体测试

完成安装后,利用专用设备进行雷电模拟测试及高频、低频综合检测,确保系统整体响应符合设计要求。

保护措施复核

针对施工区域内的文物及古建筑部分,应组织文物保护部门进行复核,确保施工过程中未破坏原有装饰、结构或环境景观,所有施工痕迹均符合可修复、可逆的原则。

七、结论与建议

针对古建筑及文物古迹的防雷接地设计,必须在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兼顾文物保护和历史建筑风貌。本文提出的综合解决方案从避雷针的选型、下导体的布设、接地系统的设计到施工工艺、维护管理等方面,均做出了详细规划与技术要求。关键在于:

充分调研现场环境、土质及建筑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选用耐腐蚀、机械性能优良的材料,并在设计中采用冗余和分布式技术,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非破坏性”、“可逆性”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对古建筑和文物原貌的影响;

建立完善的后期维护管理制度,确保防雷系统能够随着时间变化持续发挥保护作用。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防雷接地
    +关注

    关注

    2

    文章

    132

    浏览量

    11337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防雷工程与防雷接地网的铺设施工及行业应用方案

    防雷工程中,接地系统作为雷电流释放的重要通道,是保障人身安全与电气设备运行稳定的基础。接地网的科学铺设和合理施工是整个防雷系统成败的关键一环。根据不同场所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8-01 11:24 ?284次阅读
    <b class='flag-5'>防雷</b>工程与<b class='flag-5'>防雷</b><b class='flag-5'>接地</b>网的铺设施工及行业应用<b class='flag-5'>方案</b>

    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与防雷接地的行业解决方案

    相互依存,形成完整的雷电防护闭环。 一、防雷工程、防雷接地防雷检测三者的关系 1.1 防雷工程
    的头像 发表于 07-15 14:43 ?174次阅读
    <b class='flag-5'>防雷</b>检测、<b class='flag-5'>防雷</b>工程与<b class='flag-5'>防雷</b><b class='flag-5'>接地</b>的行业解决<b class='flag-5'>方案</b>

    企业与建筑防雷检测及防雷接地工程实施指南

    科技 将系统阐述防雷检测的关键技术、工程实施规范及行业解决方案。 一、防雷系统工程核心组成 1. 防雷接地系统构造
    的头像 发表于 03-20 11:02 ?387次阅读
    企业与<b class='flag-5'>建筑</b><b class='flag-5'>防雷</b>检测及<b class='flag-5'>防雷</b><b class='flag-5'>接地</b>工程实施指南

    防雷接地技术与应用解析方案

    防雷接地系统 是防雷工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将雷电产生的电流导入地下,确保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人员的安全。防雷
    的头像 发表于 02-24 11:12 ?567次阅读
    <b class='flag-5'>防雷</b><b class='flag-5'>接地</b>技术与应用解析<b class='flag-5'>方案</b>

    古建筑防雷设计与施工的全面解决方案

    能引发火灾,危及文物和游客安全。因此,为古建筑设计科学合理的防雷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二、地凯科技古建筑防雷
    的头像 发表于 01-03 10:34 ?598次阅读
    <b class='flag-5'>古建筑</b><b class='flag-5'>防雷</b>设计与施工的全面解决<b class='flag-5'>方案</b>

    为什么很多古建筑、寺容易着火?

    一、安全用电隐患 线路老化:古建筑寺庙建成时间久,部分电气线路可能使用多年未更新,绝缘层老化、破损,容易引发漏电、短路事故,进而可能引发火灾。安科瑞+武陈燕+17269603655 过载用电:随着
    的头像 发表于 12-25 15:32 ?851次阅读
    为什么很多<b class='flag-5'>古建筑</b>、寺容易着火?

    防雷检测和防雷工程接地的行业方案

    建筑物、电力设施、通信设备等造成的危害越来越突出,防雷检测已成为确保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地凯科技防雷检测 主要针对建筑防雷装置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10:54 ?495次阅读
    <b class='flag-5'>防雷</b>检测和<b class='flag-5'>防雷</b>工程<b class='flag-5'>接地</b>的行业<b class='flag-5'>方案</b>

    古建筑防雷接地措施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防雷系统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古建筑防雷的定义、规范施工、防雷接地措施以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等方面,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10:31 ?641次阅读
    <b class='flag-5'>古建筑</b><b class='flag-5'>防雷</b><b class='flag-5'>接地</b>措施及行业应用解决<b class='flag-5'>方案</b>

    防雷接地工程施工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防雷接地工程是防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有效的接地系统将雷电引发的过电压或电流安全地导入大地,避免电气设备、建筑物等遭受雷击或雷电引
    的头像 发表于 11-30 11:46 ?556次阅读

    防雷接地防雷工程与防雷检测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防雷接地防雷工程和防雷检测是雷电防护系统的三大核心环节,三者在实际应用中既独立开展,又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雷电防护体系。以下是对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0:32 ?627次阅读
    <b class='flag-5'>防雷</b><b class='flag-5'>接地</b>、<b class='flag-5'>防雷</b>工程与<b class='flag-5'>防雷</b>检测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建筑+水电站+变电站防雷接地工程综合方案

    、水电站防雷接地工程和变电站防雷接地工程。 地凯科技 将详细介绍这三类防雷接地工程的原理、施工
    的头像 发表于 10-16 10:38 ?825次阅读
    <b class='flag-5'>建筑</b>+水电站+变电站<b class='flag-5'>防雷</b><b class='flag-5'>接地</b>工程综合<b class='flag-5'>方案</b>

    防雷接地装置与防雷工程应用方案

    一、防雷接地装置的基础原理 防雷接地防雷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雷电产生的电流通过引雷装置、安全地引入地下,避免雷电电流对
    的头像 发表于 10-14 10:46 ?727次阅读
    <b class='flag-5'>防雷</b><b class='flag-5'>接地</b>装置与<b class='flag-5'>防雷</b>工程应用<b class='flag-5'>方案</b>

    防雷接地施工的措施与应用

    雷电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气象现象,其释放的巨大能量不仅对大气产生影响,还对地面设施和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地降低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危害,防雷接地系统应运而生。 地凯科技 将详细探讨防雷
    的头像 发表于 09-27 10:43 ?690次阅读
    <b class='flag-5'>防雷</b><b class='flag-5'>接地</b>施工的措施与应用

    弱电智能化系统的防雷接地应用方案

    损坏。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防雷接地和实施智能防雷监控系统,成为确保弱电智能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地凯科技 将详细探讨弱电智能化系统的防雷接地
    的头像 发表于 08-30 11:46 ?887次阅读
    弱电智能化系统的<b class='flag-5'>防雷</b><b class='flag-5'>接地</b>应用<b class='flag-5'>方案</b>

    各行业防雷接地综合施工方案

    建筑物及内部电子设备的破坏。 防雷接地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引下线、接地线和接地体。这些部分相互连接,形成一个
    的头像 发表于 08-28 10:50 ?656次阅读
    各行业<b class='flag-5'>防雷</b><b class='flag-5'>接地</b>综合施工<b class='flag-5'>方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