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爱因斯坦追光实验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多普勒频移现象。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天才,他从小就喜欢思考各种深刻的科学问题。他很少做实验,但他以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来替代实验,即思想实验。
在爱因斯坦16岁时,他曾提出一个思想实验,他想象与光速赛跑时可能看到的景象,这就是爱因斯坦的追光实验。
一方面他知道,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常数。所以,无论以多大的速度追光,他看到的光行进的速度都一样。
另一方面他认为,根据伽利略的速度相对性,当以光速的速度追光时,光虽保持波浪形式,但却似凝固了一样,止步不前。
后面这种情况与电动力学矛盾,爱因斯坦隐隐地想到,光速或许是不变的?据称,这为他日后提出狭义相对论埋下了思想的火种[1]。 现在,学过相对论的人都知道,真空中的光速的确是一个不变量。它的值是被定义的,等于299792458m/s。所以,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相对光源运动,光速都是不变的。 所以,追光是永远追不上的!既然追不上,那自然也无法逃离光的追赶了,因为它总是以确定的速度朝你奔来。 这样一来,很容易会想到,当强光——例如高能激光,从后面射来时,你逃跑是没用的,因为它的速度总是那么快,跑也白跑! 这就是最近一位小朋友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他称之为“逃光实验”。他的结论是,面对激光射来,即使光速逃离都无济于事。
那么,真是这样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搞清楚一个简单的事实。 有一位飞行员感到耳后有个像虫子似的东西在挠痒痒,他伸手一抓,结果发现是一颗滚烫的子弹。原来是一颗射向自己的子弹刚好追上他的战斗机。 还有更奇葩的,曾有飞行员被自己射出的炮弹的弹片打中了,因为他的飞机飞得太快了,赶上了先前射出的炮弹。
这里有个问题,从物理上讲,如果不考虑后续的爆炸(那个问题太复杂),决定造成伤害程度的量是什么呢? 相对速度?不!应该是子弹或弹片相对飞行员的动能。试想,一粒细小的尘埃,即使它飞得再快,对你也不会造成什么伤害。 假设一颗子弹的质量为,在飞行员看来,它的速度为,则它的动能为,而人体必须承受这么大的能量的打击。 若飞行员的防弹衣和他的糙皮厚肉的阻力能轻松克服子弹的动能,那就不会有事了;但若子弹必须进入体内,其动能才会被耗完,那就危险了。 可见,决定伤害程度的,不是子弹的速度,而是子弹的动能。 当高速逃离子弹时,子弹的速度减小,动能也减小,就可降低伤害了。 所以,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为了降低伤害,要逃离的不是子弹本身,而是子弹的能量! 那么,对于射来的激光,它同样有能量,虽然逃脱不了激光本身,但若能逃脱它的能量,那岂不是就等于逃脱激光了? 没错!根据光的多普勒效应,结论的确如此。 根据光的量子理论,单个光子的能量为其中是光的频率,为普朗克常数。 根据光的多普勒效应,当观察者以速度逃离光源时(速度沿观察者与光源的连线方向),设光源发出的光的频率为,则观察者接收到的光的频率为天文学中的红移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导致的。人们根据红移现象了解到宇宙正在膨胀中。
所以,当以速度逃离光源时,单个光子的能量为 显然,逃离光源会使光子的能量降低。并且,逃得越快,能量降低越多。 倘若逃离速度无限接近光速(当然是不可能的),即,根据上式可知,此时。 若你真的实现了光速逃离,那在你看来,无论激光多强,它的能量变为0了,光实际上完全消失了,对你当然是毫发无损了! 再回到爱因斯坦的追光实验,如果你真的以光速的速度去追光,因为此时你也是以光速远离光源的,所以也会造成无限的红移的现象,光的能量趋近于零,光被你追没了! 当然,如果对着光源迎头而上,那上式仍然适用,只不过此时本身带了一个负号,所以一切都倒过来——频率将升高,能量将变大。 高能物理中重离子碰撞,就是利用两个粒子高速对撞,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的[2]。
参考文献
[1]https://sites.pitt.edu/~jdnorton/Goodies/Chasing_the_light/
[2]https://www.bnl.gov/rhic/physics.php
END
-
激光
+关注
关注
20文章
3490浏览量
67738 -
多普勒频移
+关注
关注
0文章
6浏览量
7504
原文标题:如果光速逃跑,能甩开射来的激光吗?
文章出处:【微信号:bdtdsj,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半导体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OptiSystem应用:激光雷达系统设计
激光除锈机在太阳能光伏板废料分解中的应用探索
锐驰智光激光雷达赋能移动式太阳能发电舱
请问外部激光光源如何配合DLPLCR6500 EVM实现投影?
激光毁伤系统:低空飞行器的 “隐形猎手”
激光速度浓度测试仪Labasys:精准测量工业多相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