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重磅】Google超强AI工具,被拿来做换脸A片

电子工程师 ? 来源:网络整理 ? 2018-03-25 07:2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1.Google 的超强AI工具,被拿来做换脸A片;

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因此在 AI 工具的协助下,现在有一群人专门拿埃玛·华森、艾米莉亚·克拉克、娜塔莉·波曼等女明星的脸移花接木,放在 A 片女演员的头上,制作出各种诡异的影片,在 Reddit 论坛引发换脸热潮, 喂养男性网友的疯狂幻想。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2015 年,Google 宣布将释出开发 AI 算法的内部工具 TensorFlow,进而改变了全世界的 AI 研究与发展方向。 用 Google 执行长的话来说,AI 科技的影响力可能如电力般深远,而 Google 提供的工具是开放、免费的,入门 AI 的门坎也从博士学位降低到只需要一台笔电。

TensorFlow 的力量,现在已经超出 Google 的控制。 两年多来,学术界和硅谷用 TensorFlow 缔造不少引人注目的成果,但匿名 Reddit 论坛用户 deepfakes 成了最新焦点。

Deepfakes 以 AI 软件为基础,打造了几乎能自动无缝缝制任何脸部影像到影片的功能。 你可以轻易想象这会被拿来做什么事。 《Motherboard》报导,这个软件被拿来把任何人的脸(例如女明星或脸友)放上色情片女演员的身体。

《Motherboard》首先披露消息后,Deepfakes 创造了自己的 subreddit,累积 9.1 万多名订户。 另一名 Reddit 用户 deepfakeapp 也释出一个叫做 FakeApp 的工具,让任何人都可以下载这个 AI 软件、自行使用。 目前 Reddit 已经禁了这个社群,理由是这违反了该网站对于非自愿色情的规范。

根据 FakeApp 的使用指南,这项软件是以 TensorFlow 为基础打造的。 Google 员工曾以稍微不同的设定和主题,用 TensorFlow 做过类似的事,训练算法从涂鸦中产生影像。 Deepfakes 认为这还有许多好玩的用法,例如把尼可拉斯凯吉的脸放到各种不同电影,但我们知道,订阅该讨论区的 9.1 万玩家都是为了 A 片。

TensorFlow 这项开源资源带来许多有益人类的成果,例如可能侦测出癌症的算法,FakeApp 的存在则代表着开源的黑暗面。

Google(还有微软、亚马逊、脸书)都松绑了许多技术力,开放全世界使用,现在任何人都可以下载 AI 软件,尽情实验、创造,这代表可以假造政治演说(使用会模仿声音的 AI),也能产生假的报复性色情影像。 所有数字媒介都是一连串 1 和 0,AI 则能透过巧妙安排产生出原本不曾存在的东西。

由于这个软件可以直接在一台计算机上独自运作,当软件离开服务器,大型科技公司也就丧失了控制权。 开源理念的教条,也代表这些公司无需对后果感到愧疚或觉得有责任。

换脸 A 片风波也不足以改变现状,因为免费软件对这些企业来说是门好生意,让更多人研发 AI。 每家大型科技公司都陷入尽可能争抢 AI 人才的争夺战,愈多人涌入这个领域愈好。 这些免费劳工会写出程序代码,启发新产品,帮忙找出 bug、修正程序,大学也会训练大学生和研究生使用这个软件,提供一个好管道,增加熟悉公司内部工具的新人才。

AT&T 先进科技副总裁吉尔柏(Mazin Gilbert)说:「大家过去 5 年都在谈机器学习的大突破,但真正的大突破不是算法,其实算法跟 1970、1980、1990 年代没两样,真正的突破是开源。 」

「开源降低了入门障碍,所以现在口袋最深的不再是 IBM,而是 Google 和 Facebook。 」

随着舆论对 AI 开发伦理的重视,开源软件议题也复杂化。 Google 目前提供的工具,并非用来创造《魔鬼终结者》的天网(Skynet)等恐怖威胁,但依然可能造成真正的伤害。 Google、微软等提供开源 AI 架构的企业一直大声疾呼 AI 伦理的重要性,也让旗下科学家展开相关研究,但这些公司并未提供任何下载免费软件的指导原则,像 TensorFlow 官网就没有任何伦理相关的指南说明。

让 AI 不再开源似乎也不是理想的解决方法,ArXiv、Github 等网站免费分享的信息,代表相关人士可以发现潜在的陷阱并要求问责。 由于这项核心科技的开发人员不会愿意为换脸 A 片的出现负责,责任将落在这些影像分享的平台。 例如,Gfycat 删除所有 deepfakes 制作的 GIF 动图,Reddit 禁止该讨论区,PornHub 也表示一发现有类似影片也会删除。 但 deepfakes.club 网站依然存在于主要社交平台之外。

换脸 A 片不但伤害了被换脸的女明星,也贬低了 A 片女演员的专业作品,把她们当成「可替换的」,在她们不知情、不同意、不能控制的情况下散播这些数字操纵;这项科技可以允用在名人身上,不可避免地当然有人会拿来使用在一般人身上,如班花 、同事、小孩、同学、前女友,做为一种报复性色情手段,数字性骚扰将进入黄金时代,任何女性只要被拍太多照片都得疑心,更不用说上传照片到社群网站时得多加思考权限问题。

向来疾呼要对大数据问责的数学家欧尼儿(Cathy O’Neill)对色情换脸并不意外,她说这早已存在多年。 她建议,在假新闻当道的时代,我们最好对任何所见、所听、所读、所闻抱持怀疑,因为就连声音也是可以编辑的。 天下杂志

2.又是AI+IoT!谷歌试图收购物联网公司Xively;

AI+IoT,最近联姻不断。

今天,谷歌高调宣布,打算出手5000万美元从软件公司LogMeIn手中收购物联网平台Xively。

提到Xively平台,不少人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或许你对Pachube有所耳闻。没错,同一个平台,不同的名字。

作为首个在传感器数据方面独立公开的平台,Xively对开发者开放网络API,帮他们将自己的设备连接到Xively的网络平台,继而发布应用,储存和展示设备的实时数据。

谷歌方面表示,希望这次收购是一个跳板,借此打入日益增长的物联网市场,并给谷歌云一个已经建立好的物联网平台,增加产品的组合形式。

谷歌相信,到2020年,物联网市场将连接起200亿个智能物体。Xively将画作谷歌云的工具,使设备设计者可以直接构建连接,同时在终端用户应用程序和连接的设备间提供云移动连接。

“这一收购将提供一种完全托管的物联网服务,能够轻松、安全地连接、管理和处理来自全球分散设备的数据。”谷歌云平台产品经理Antony Passemard在博客中这样写着。

不仅谷歌认准了AI+IoT的大趋势,近期百度也动作频频。

今年2月,百度跟投了智能家居公司古北电子(BroadLink)D轮3.43亿元的融资,这次融资背后,有百度对DuerOS系统的发展新规划:DuerOS将赋能IoT产业,让智能设备更快走入更多家庭。

目前,BroadLink出品的智能插座、插排、智能遥控、开关、窗帘、传感器等单品已经完成与DuerOS系统的对接。用户仅需发出语音指令即可控制这些设备,实现“全屋智能”。

对于AI+IoT,你怎么看?36氪

3.谁能成人工智能领域领军者?中国锐意进取 美国沉默;

参考消息网2月18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于2017年7月公布了一项计划,希望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军者,到2030年时创造一个价值1500亿美元(约合95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13日报道,对于美国从事人工智能的技术专家来说,这份英文版长达28页的文件,是对美国未来数十年中可能是最重要的技术研究领域内领导地位的直接挑战。它概述了中国政府一项积极进取、不遗余力的计划,把发展人工智能当作中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这项计划同样会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引发决定大局的技术突破。

新美国安全中心参与翻译这份宣言并关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副研究员埃尔萨·卡尼亚说:“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已经成了中国领导层的重中之重,且各项事务已迅速启动。”

报道称,中国拥抱人工智能之际,正值科技发展的关键时刻,美国长期占据的领先地位已开始缩小。

在数十年时间里,人工智能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幻想。然而,过去几年,巨大的进步促使硅谷、底特律以及中国的一些巨头都豪掷数十亿美元,投资能够与人对话的一切产品,从自动驾驶汽车到家用电器。

报道称,随着伦理学者讨论应该给予能够独立思考的武器多少自主权,人工智能也成了国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马逊和谷歌等美国公司在将人工智能概念转化为真实产品方面做得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多。但由于担心特朗普政府将限制移民到美国的工程师的数量等因素,人工智能的很多关键性研究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包括北京、多伦多和伦敦等科技热点城市。

报道称,对中国日益繁荣的科技界来说,推动实现该行业的下一件大事(“下一件大事”是硅谷的口头禅)正成为一种诱人的可能性。

报道认为,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实验,中国将成为人工智能强国之一,甚至是最强大的人工智能大国。

人工智能成为中国科技专家关注的焦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中国在“深度学习”领域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超过了美国,深度学习可以让机器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来进行学习,是推动人工智能崛起的关键技术之一。

尚不清楚中国目前在这方面的整体支出是多少。但中国的一个省政府曾承诺在人工智能方面投资50亿美元,北京政府已承诺向该市的一个人工智能开发园区投入20亿美元。韩国向这方面拨款近10亿美元。加拿大是该领域许多顶尖研究人员的所在地,它承诺投资1.25亿美元,部分用于吸引其他国家的新人才。

报道称,很难估量美国政府目前的投资额到底是多少。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署、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政府机构继续资助大学和私营部门的新研究。根据科技政策办公室的报告,2015年,联邦政府在这方面的支出约为10亿美元。特朗普政府表示,2017年的支出飙升至30亿美元。但本届政府表示,无法与2015年的统计进行可行的比较,因为它不确定奥巴马政府是如何计算的。

“我们可能有些在政府内部行之有效的小型动议,但我们没有一个核心的国家战略,”杰克·克拉克曾任新闻记者,现负责监管由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参与创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的政策工作,他说。“令人困惑的是,我们所拥有的技术有着如此显而易见的力量和价值,我们却得不到全力支持,包括资金支持。”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特朗普政府2018年的预算将在政府各部门内削减15%的科技研究资金。

“他们正好是在往错误的方向走,”曾在奥巴马手下领导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技术与创新部门的托马斯·哈利勒说。“鉴于中国已经将其列为战略重点,这就尤其令人担忧了。”

4.小米与韩国Naver达成物联网AI合作协议;

近日,小米与韩国搜索巨头Naver在人工智能业务上签署了合作协议,Naver的人工智能平台Clova将应用于小米的物联网设备。

Naver的Clova将和小米自己的AI结合在一起,共同改善他们的技术。Naver在去年11月宣布与LG合作,将Clova加入LG的智能音箱中,它也正在与高通合作,去年还收购了施乐的欧洲AI中心。

于此同时,小米计划今年在韩国推出80款物联网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和吸尘器等。由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日渐成熟,国内厂商纷纷出海。目前小米已超过三星,成为印度的第一大手机厂商。 安卓中国

5.专家:AI智商太高 人类须与其融合才能存活

近日,有专家预言,随着人工智能的进化,其智慧可比人类高出数十亿倍。为了防止人工智能超越人类而不受控制,人类或许需要将大脑与其相连,才能分庭抗礼得以继续存活。

未来学家伊恩?皮尔森(Ian Pearson)就职于瑞士Futurizon咨询公司,他发表评论称,人类要想生存,就需要与机器相融合。“人工智能或许可以比人类走得更远。因此,我们确实有必要采取措施以跟上形势。”

他表示,可以将人类大脑与人工智能相连,以获得同等的智商,从而可以抵抗机器的超越。“实际上,我认为发展这些人工智能并不安全,除非我们可以将这些设备和人脑直接相连,这样它们就不会超越我们太多了。”

去年8月,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警告说,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非常大。马斯克一直主张政府和私人机构对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监管。“没有人喜欢被监管,但是任何对公众有威胁的事物都是被监管的(如汽车、飞机、食品、药物等)。人工智能也应如此。”他认为,为了防止机器不受人类控制,控制手段是必要的。 环球网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33

    文章

    46462

    浏览量

    395524
  • AI
    AI
    +关注

    关注

    88

    文章

    35758

    浏览量

    282426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1

    浏览量

    251507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Google Fast Pair服务简介

    : Initial pairing is the sequence of events that occur when a user pairs a device to a Google
    发表于 06-29 19:28

    中科创达重磅发布ThunderSoft AI Box

    近日,在行业瞩目的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中科创达重磅发布ThunderSoft AI Box!这款革命性的AI算力平台以 “即插即用、灵活配置、全栈软件” 三大创新特性,开辟 “AI
    的头像 发表于 06-20 11:40 ?780次阅读

    2025 Google I/O大会演讲亮点回顾

    在今年的 Google I/O 大会上,我们展示了如何在 Google 的各个平台进行应用构建,并利用 Google DeepMind 的卓越 AI 模型实现创新,大展拳脚。以下是开发
    的头像 发表于 05-28 09:34 ?509次阅读

    芯驰科技重磅发布最新一代AI座舱芯片X10

    近日,上海国际车展期间,芯驰科技重磅发布最新一代AI座舱芯片X10。在X9系列智能座舱产品数百万量产交付的基础上,芯驰以X10卓越的性能、创新的架构以及丰富的AI生态,率先引领座舱处
    的头像 发表于 04-27 15:56 ?636次阅读

    开售RK3576 高性能人工智能主板

    ,RK3576 是基于四核 Cortex-A72+四核 Cortex-A53, 主频高达 2.2GHz,采用 8nm 工艺,拥有超强的通用计算性能,GPU 采用四核 Mali-G52 MC3,CPU 内部集成
    发表于 04-23 10:55

    【「零基础开发AI Agent」阅读体验】+初品Agent

    期待中的《零基础开发AI Agent——手把手教你用扣子智能体》终于寄到了,该书由叶涛、 管锴、张心雨完成,并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即入门篇、工具篇及实践篇。由此可见这是
    发表于 04-22 11:51

    《DNESP32S3使用指南-IDF版_V1.6》第六十章 猫检测实验

    第六十章 猫检测实验 猫检测与人脸检测一样,也是基于数字图像中查找和识别猫。本章,我们使用乐鑫AI库来实现猫检测功能。本章分为如下几
    发表于 04-01 09:28

    《零基础开发AI Agent——手把手教你用扣子智能体》

    《零基础开发AI Agent——手把手教你用扣子智能体》是一本为普通人量身打造的AI开发指南。它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Agent的概念和发展,还通过详细的工具介绍和实战案例,帮助读者快
    发表于 03-18 12:03

    Arm技术助力Google Axion处理器加速AI工作负载推理

    由 Arm Neoverse V2 平台赋能的 Google Axion 处理器已在 Google Cloud 上正式上线,其中,C4A 是首款基于 Axion 的云虚拟机,为基于 CPU 的人工智能 (
    的头像 发表于 02-14 14:11 ?613次阅读
    Arm技术助力<b class='flag-5'>Google</b> Axion处理器加速<b class='flag-5'>AI</b>工作负载推理

    数据驱动AI工具好用吗

    当今,数据驱动AI工具,正逐渐成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升效率、优化决策、创新服务的关键手段。那么,数据驱动AI工具好用吗?下面,AI部落小编带您
    的头像 发表于 02-14 09:17 ?452次阅读

    Google Play如何帮助您的应用变现

    Play Partner Day 活动的应用专题演讲中,我们分享了市场、用户、变现等方面的干货,包括 Google Play 的变现工具和不同类型应用的用户特点,如何留住用户、吸引用户回流,以及如何拓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1-21 11:21 ?795次阅读
    <b class='flag-5'>Google</b> Play如何帮助您的应用变现

    Google两款先进生成式AI模型登陆Vertex AI平台

    生成式 AI 正在引领商业增长与转型。在已经将生成式 AI 部署到生产环境的企业中,有86%的企业表示其带来了收入增长,估计增长率为 6%。这就是为什么 Google 正持续投资其 AI
    的头像 发表于 12-30 09:56 ?707次阅读

    云端AI开发者工具怎么用

    云端AI开发者工具通常包括代码编辑器、模型训练平台、自动化测试工具、代码管理工具等。这些工具不仅降低了A
    的头像 发表于 12-05 13:31 ?641次阅读

    生成式AI工具作用

    生成式AI工具是指那些能够自动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此,petacloud.ai小编为您整理生成式AI工具
    的头像 发表于 10-28 11:19 ?833次阅读

    Google AI技术助力中国品牌出海增长

    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与突破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全新的变革与机遇。在数字营销领域,AI 也为整个营销流程开启了全新的可能。从全新的沉浸式广告体验到效果出色的广告素材,Google AI 正在助力广告创意
    的头像 发表于 10-16 11:08 ?94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