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大模型产品化,不过是三支舞

脑极体 ? 来源:脑极体 ? 作者:脑极体 ? 2024-06-13 09:2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今天,摆在全球数百个AI大模型面前的,是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赚钱。

无论模型诞生地在中国还是美国,无论属于通用大模型还是垂直大模型,商业化可以说是这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共同面对的问题。

在大模型最初所带来的震惊与喜悦过后,是大量AIGC平台走向免费开放,大模型toB服务大打价格战。花样繁多的大模型,似乎始终无法激活用户的付费欲望。

而大家都知道,商业化的前提是产品化。虽然大模型带来的AIGC能力本身就有着非常强烈的产品化属性,但以一种软件应用来说,它还是过于粗陋和黑箱了。用户需要自己去探索AIGC究竟能带来什么,可能性有哪些,从而很难获得确定性的产品满足。另一方面,大模型在技术上的潜力也没有被充分挖掘。一些需要在产品设计层面放大的基础能力,还静静地躺在平台那一长串功能简介里。

于是,在全球共享的商业化压力下,大模型产品化开始提速。不分中美,无论是传统科技巨头还是新型AI公司,都开始在大模型产品化上发力,推出了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大模型产品化策略。

这种情况导致很多朋友会有点迷茫。放眼望去,感觉每家厂商都在做不一样的AI产品,提出全新的AI概念。但仔细想象,好像又说不出究竟哪里不同。

为了帮大家克服这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AI眩晕感”,我们盘点了目前大模型产品化的三种主要思路。

看不懂大模型产品化的诸多套路不要紧。我们只需要记住,今天的大模型,其实就是在跳三支舞。

通往全模态的胡旋舞

那些国际AI巨头眼里的AI产品大概长什么样,这个问题已经渐渐有了答案:他们可能希望AI跟真人差不太多

不久之前,OpenAI和谷歌接连发布了新的AI产品,也就是OpenAI最新的旗舰大模型GPT-4o,和谷歌的Project Astra。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加入了跨文本、音频与视觉的信息收集能力。换言之,大模型正在从只能听、读、写,变成同时也能看和说。用户与大模型之间的交互模式,也在越来越像与真人之间的交互模式,而且大模型可以在200到300毫秒的区间内响应音频输入,这已经与人类之间的交流速度大体相同。

wKgZomZpq7CAGT49AAB2tOGi6aw635.jpg

GPT-4o被称作OpenAI有史以来最为产品化的一款应用,就是因为它更加重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体验,打磨了诸如响应速度、具体使用功能等被定义在产品侧的细节。更重要的是,GPT-4o开创了一种新的产品模式:它比语音助手的交互形态更多,作用更广,同时比传统的AI对话框模式降低了使用门槛,增加了使用场景。

这种AI产品的使用体验,非常接近于跟真人打视频电话。很难不让人想到电影《Her》或者《钢铁侠》中的贾维斯,虽然在使用体验上肯定不如它们,但产品逻辑已经与科幻电影里对AI的使用想象一般无二。

我们有理由猜想,OpenAI在AI产品化上的思路,就是比对着科幻作品来进行设计的,只不过他们恰好有机会把科幻变成现实。

这种“类视频电话”的大模型产品模式,本质上是将不同的AI感知、理解、生成能力进行融合,就像胡旋舞会越转越快,随着大模型的不断发展,AI技术也在越转越快,把不同模态下的信息收集能力与内容生成能力都卷进来。

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有理由相信接下来的主流AI产品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类似Sora的视频生成能力,将很快融合到主流通用模型中。让AI应用能够同时听、看、读,并且能够生成包括文字、代码、音频、图片、视频在内的种种内容。

2.垂直类的AI模型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通用模型集成的能力不断增多。就像GPT-4o里的“o”是Omni全能的意思。全能,将是AI产品主要的发展方式。

3.AI的记忆能力会越来越强,从而导致“全能+定制化”成为AI应用的主要发展思路。

虽然在目前阶段,大模型在很多时候还是为了与搜索、绘图、语音助手等能力结合。但随着全模态感知,全模态理解,全模态生成的“三全大模型产品”不断发展,大模型将不再是一种赋能技术,而是更倾向成为独立且全新的产品形态。

这个产品方向虽然还不成熟,但方向的确定却意义重大。

类“视频电话”的AI应用,可能是除了机器人管家之外,人类对AI的最根本想象。它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AI时代最大的一座海底金矿正浮出水面。

类ChatGPT应用的集体舞

如果大模型是一支足球队,OpenAI这样的公司在前场进行突破,那么更多的AI公司、科技公司则需要在中场进行竞争。在ChatGPT爆火之后,OpenAI开始在智能体、文生视频模型、全模态模型等领域发展,但大量借着这个机会入局大模型的公司,则更多是在打磨自己的类ChatGPT应用。经历了漫长的内测之后,如今大量聊天对话框模式的AIGC应用走向公众。这时候问题来了,投入了这么多,也终于可以面向C端用户开放了,如此费劲,最后要怎么赚钱呢?

于是我们正在目睹非常奇特的一幕:以国产大模型阵营为代表的大量AI项目,都集中在了类ChatGPT模式这个环节上。向前走的文生视频等应用还没有完成研发,而环顾左右则会发现大家的能力大同小异,动作整齐划一,只有概念口号是个喊个的。

无论是叫AI助手、智能平台、智能对话还是智能搜索,本质上这些大模型产品都是类ChatGPT应用。从最早的文心一言,到通义千问、豆包、Kimi、腾讯元宝、讯飞星火、天工,市场已经充斥了太多的类似产品,大模型变成了一场货真价实的集体舞。

有一个囚徒困境正在困扰着所有这类产品:想要收费来回收研发成本,但又怕收费引起用户不满,把用户推向竞品;想要通过技术能力来实现差异化,但又拿不出真正具有说服力的技术方案,于是只能在概念、名称、噱头上下一番功夫。

为了摆脱这个困境,类ChatGPT应用们也找到了一些产品化方案,我们可以做个总结:

1.开始强调类GPTs模式,以智能体撬动市场升级。

俗话说得好,大模型+对话就是开个场,真正卖票还得看智能体。可定制化,具有专业能力的智能体,被认为是大模型商业化的真正归宿。面向这个可能性,各家厂商也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包括OpenAI打造了GPTs模式也是如此。

wKgaomZpq7GAbctjAAJw6b__keg454.jpg

比如说,文心大模型已经正式落地了智能体能力,推出了文心智能体平台;火山引擎也公布了一站式AI应用开发平台扣子。基础的AIGC对话免费+高阶智能体收费的产品模式,是接下来大模型商业化的主要考虑方向。

wKgZomZpq7KALmv9AABFBQQgXkY085.jpg

2.把类ChatGPT产品作为流量入口。

另一种类似应用的产品化建设思路,是大入口+小收费窗口的互联网模式,即整体产品免费,但一些特定的功能可能需要开通会员或者使用代币。收费功能可能相对比较专业,瞄准特定需求人群,或者比较新奇好玩,调动用户的猎奇尝鲜心理。

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会把整个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用户会有一种在玩免费手游一样的“被套路感”。而且整个入口的生态建设也需要更清晰的交互思路,以免用户刚刚接触大模型就面对非常复杂,到处都是收费入口的交互逻辑。

3.把类ChatGPT应用与自身优势结合。

第三种相关产品的建设方案,是结合这些平台类企业其他的优势项目,从而期望达到1+1>2的效果,至少要将一部分原有平台的用户绑定到大模型应用上。比如百度就强调将搜索、文库、网盘等应用与大模型结合,以各种方式调用文心大模型。腾讯元宝则宣布将与公众号创作生态进行结合,成为创作助手。

wKgaomZpq7KAEjCRAAYJcngXEHA362.jpg

这种生态矩阵玩法,是互联网产品的一贯思路,但用户是否能够由此产生与大模型应用的粘性,是一件需要长期考量的事情。

我们必须尴尬地承认,曾经风头无两的ChatGPT,也已经在尝鲜期过去之后渐渐淡出了用户热情追捧的区间。用户更希望看到的是非常生动、好玩,能够引发流行趋势的AI应用,而不仅仅是生硬的对话框。

类ChatGPT应用真正的产品化春天,或许在于打破固化的AIGC对话聊天框架。把其能力抽取出来,变成更具有美感与传播力的软件产品。

毕竟集体舞里能被记住的,很有可能是不按规定动作的那一个。

拟人化的贴面舞

在这些大模型产品化的思路之外,还有一种思路应该得到重视,那就是将AI产品进行拟人。

不久之前,如何让ChatGPT“越狱”搞一些奇怪事情的教程四处流窜,一些网友掀起了跟AI“谈恋爱”的新时尚。无论我们怎么评价这些行为,必须意识到的是,人类对AI的基础想象必须是拟人化、类人化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AI有名字,有个性,跟人类有共同记忆,而不是冷冰冰且万能的对话机器。

从这个思路看,AI带来的最大价值是情绪与情感价值。我们需要与人对话,与人分享,和他人建立联系,但这个人可能也未必需要是真人。这种需求是客观存在,且具有商业化潜力的。GPT-4o被指责侵权采用了明星的声音等行为,其行为动机都是希望AI更加拟人,能够让用户产生与真人进行对话的想象。

让大模型拟人化,与用户跳贴面舞,在接下来商业化压力越来越大的局面下,很可能成为很多AI项目的重点选择。

wKgZomZpq7OAMa64AAD_aww4rGI856.jpg

比如说,豆包大模型当中就推出了角色扮演模型,AI会模仿不同人设、不同性格的人来与用户进行对话,并且可以通过智能体来自己设定聊天角色。

有人设的聊天,重点是多轮对话的记忆能力。这一点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大模型产品强调记忆能力,比如文心一言就强调多轮对话能力带给用户的沉浸体验角色感。

技术难度小,价值可能很大,但容易触碰法律法规与公序良俗的边缘地带。大模型拟人的产品化空间,应该会在未来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由此可能辐射到的数字人主播、专属AI助手等产品化形式,有着非常充裕的讨论和想象空间。

大模型的产品化,目前整体处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情况里。向上突破,技术代差依旧明显,技术的未知领域情形不明;横向竞争,同类大模型产品过多,已经产生了让人窒息的挤压感;向下覆盖,大多数互联网用户其实还对大模型应用没有感觉,找不到使用与付费的必要性;弯道超车,搞一些拟人项目,还容易触到各种雷区。

这种情况下,大模型的产品化必须戴着枷锁跳舞,既要让观众看到,又要小心舞台上的荆棘。

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一个或者几个天才般的产品化创意,将解决一切大模型的苦厄。但在今天,做大模型产品的主旋律依旧是赔钱赚吆喝,打肿脸充胖子。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AI
    AI
    +关注

    关注

    88

    文章

    35947

    浏览量

    283266
  • ChatGPT
    +关注

    关注

    29

    文章

    1592

    浏览量

    9287
  • AIGC
    +关注

    关注

    1

    文章

    389

    浏览量

    2681
  • 大模型
    +关注

    关注

    2

    文章

    3252

    浏览量

    4255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芯火三十年:纵横四海(2013-2021)

    三支资本水脉,滋养中国半导体的壮大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6:04 ?1565次阅读
    芯火三十年:纵横四海(2013-2021)

    AIBOX 产品矩阵:支持主流大模型的私有部署,满足个性 AI 应用需求

    AIBOX系列产品具备高性能、低功耗、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算力覆盖6-157TOPS,通过搭配多样深度学习算法,体积小巧,能够支持主流大模型的私有部署,为多个智慧行业进行数字
    的头像 发表于 06-25 16:32 ?703次阅读
    AIBOX <b class='flag-5'>产品</b>矩阵:支持主流大<b class='flag-5'>模型</b>的私有<b class='flag-5'>化</b>部署,满足个性<b class='flag-5'>化</b> AI 应用需求

    SOLIDWORKS?2025持基于模型的定义和工程图功能

    随着制造业向智能、数字转型的加速推进,设计工具的创新与优化成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的关键。SOLIDWORKS?2025作为维CAD设计软件的佼佼者,其在基于
    的头像 发表于 06-23 10:42 ?309次阅读
    SOLIDWORKS?2025<b class='flag-5'>支</b>持基于<b class='flag-5'>模型</b>的定义和工程图功能

    关于AI工厂阶段模型

    转型计划将AI技术深度融入智慧制造、智慧电动车与智慧城市大领域,标志着鸿海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平台的全面升级。关于AIFactory,此次发布AI工厂阶段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23:26 ?787次阅读
    关于AI工厂<b class='flag-5'>三</b>阶段<b class='flag-5'>模型</b>

    泰芯TXW81X与AI大模型如何助力玩具行业升级

    这样的睡前故事要求或许会让许多家长感到为难,但对于搭载了先进AI技术的智能玩偶而言,这不过是举手之劳。AI让玩具、陪伴机器人在今年春节后在市场上掀起一股智能的风潮。
    的头像 发表于 03-05 11:20 ?810次阅读

    【「大模型启示录」阅读体验】营销领域大模型的应用

    解目标市场,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大模型擅长分析,可以非常好的提炼IP,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参考。 基于消费者的历史数据和行为模式,大模型能够提供个性产品或服务推荐。这种个性
    发表于 12-24 12:48

    一文了解菱电机高压SiC芯片技术

    菱电机开发了高耐压SiC MOSFET,并将其产品化,率先将其应用于驱动铁路车辆的变流器中,是一家在市场上拥有良好业绩记录的SiC器件制造商。本篇带你了解菱电机高压SiC芯片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7:35 ?1461次阅读
    一文了解<b class='flag-5'>三</b>菱电机高压SiC芯片技术

    TCL华星赵斌:Micro LED产品化尚需数年

    范围内展开激烈的竞争。 对于备受关注的Micro LED技术,尤其是玻璃级Micro LED,赵斌表示,尽管该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产品化的道路仍然漫长。目前,Micro LED仍处于相对早期的研发阶段,各项技术和工艺仍在不断完善和优化之中。 赵斌强调,Micro LED要实
    的头像 发表于 12-16 10:19 ?1019次阅读

    Banana P开源社区基于龙芯芯片方案的产品化设计

    RS232端口+2个CAN2.0端口,配置灵活,为应用开发者提供功能齐全的硬件解决方案。提供较强算力的边缘计算支持。开发者可以快速利用开发平台,进行开发并产品化 []() 龙芯2K1000LA处理器是面向
    发表于 11-30 14:00

    Banana P开源社区基于龙芯芯片方案的产品化设计-国产替换 全国产

    Banana P开源社区基于龙芯芯片方案的产品化设计
    的头像 发表于 11-30 13:58 ?1344次阅读
    Banana P开源社区基于龙芯芯片方案的<b class='flag-5'>产品化</b>设计-国产替换 全国产<b class='flag-5'>化</b>

    语言模型自动的优点

    语言模型自动不仅优化了信息处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增强了人机交互的智能水平。以下,是对语言模型自动优点的梳理,由
    的头像 发表于 11-26 11:17 ?518次阅读

    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标准体系研究

    当前,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三支柱”安全测试评估方法[1]已成为广泛的行业共识,模拟仿真测试是其重要手段之一[2]。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10:34 ?1368次阅读
    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标准体系研究

    “AI视频通话”产品化条路

    我们更愿意跟更像人类的AI打交道,而不是冰冷无形的机器
    的头像 发表于 10-17 09:13 ?2441次阅读
    “AI视频通话”<b class='flag-5'>产品化</b>的<b class='flag-5'>三</b>条路

    TAS5707功放MCLK EMI测试不过是哪里的问题?

    TAS5707功放 MCLK EMI测试不过,通过降低MCLK驱动电流可解决EMI问题.但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MCLK 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无法满足规格书里的要求,但声音功能正常。 测试其它大货
    发表于 09-29 06:49

    人工智能的第三支柱:数据存储

    通过对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来支持创新的应用和用例。我们大都对于时下GPU、CPU和内存这类以计算为主的基础设施有所耳闻,而数据存储作为AI的“第三支柱”,也正对AI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 ?对于文本的AI训练相对简单,但当转向音频、图像以及视频时,所
    的头像 发表于 09-06 10:45 ?648次阅读
    人工智能的第<b class='flag-5'>三支</b>柱:数据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