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双层石墨烯/BN异质结构中相称态的电子特性研究

清新电源 ? 来源:材料PLUS ? 2023-12-29 10:12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01 研究背景

当单层石墨烯和 BN 的晶体学排列几乎完美(层与层之间接近零度)时,石墨烯的电子、机械光学特性会发生强烈变化。这是以下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i) 被称为摩尔图案的长波长几何干涉图案,它有效地充当了周期性超晶格的角色;(ii) 在摩尔图案的内部,石墨烯的晶格常数会局部放大,与 BN 的晶格常数相匹配,从而形成局部相称态。在相称区域之外,由于晶格常数的拉伸而累积的应力以平面外波纹的形式释放出来,在这些波纹中,堆积顺序在空间中迅速变化。这些波纹具有与摩尔图案相同的周期性。对于单层石墨烯,每当其中一层旋转 60 度,就会观察到长波长图案和相应状态。

相称态会导致碳原子与 BN 基底之间的相互作用失衡,从而打破亚晶格对称性。在单层石墨烯/BN 中,反转对称性的打破被认为是电荷中性点(CNP)能隙打开和电子能带结构非对称量子几何特性的起源。然而,人们对石墨烯/BN 排列如何影响多层系统(如双层石墨烯)知之甚少。

02 研究成果

在这里,巴黎萨克雷大学Rebeca Ribeiro-Palau团队证明了双层石墨烯/BN 异质结构中相称态的电子特性具有一百二十度的周期性。他们展示了由 Bernal 堆叠双层石墨烯和 BN 组成的动态可旋转范德华异质结构中的电子传输测量结果。他们的测量结果揭示了 0° 和 60° 时的不同行为,并将其归因于摩尔超晶格内部不同原子位移所产生的不同电子能带结构。然而,由于当前的理论模型无法解释这种 120 度的周期性,因此仅在 0° 对齐时出现的谷霍尔效应仍有待解释。相关研究工作以“Non-identical moiré twins in bilayer graphene”为题发表在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祝贺!

03 图文速递

de935608-a5d5-11ee-8b88-92fbcf53809c.png

图1.可动态旋转的异质结构

图 1a 显示了他们的器件及其横截面示意图。实现了动态可旋转范德华异质结构,并改进了具有预成形局部石墨栅极。后者只控制器中心区域的载流子密度,其尺寸与用于产生摩尔纹的 BN 结构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底部 BN 层和石墨烯层故意错位超过 10°,以避免形成双重摩尔纹。石墨烯外部的载流子密度可通过全局硅栅极进行调节,从而有效地起到可调接触电阻的作用。双层石墨烯/BN异质结构的角度排列是通过沉积在石墨烯顶部的预成形 BN 手柄原位控制的。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尖端施加横向力,可以旋转该手柄(图 1a)。

与单层石墨烯相反,对于与 BN 对齐的双层石墨烯,电荷传输测量中卫星峰的存在--摩尔超晶格的明显特征--只有在低温下才变得明显。在室温下,这些卫星峰不明显。这是因为在双电层情况下,这些卫星峰的强度较小,这使得它们在室温下由于热增宽而无法与 CNP 区分开来。

在双电层的情况下,晶体排列的特征是电荷中性点(CNP)附近的电阻峰值变宽,图 1b。结合室温和低温测量(分别见图 1b 和 d),他们可以校准室温下的角度排列。在室温下,每对齐六十度,就能观察到电阻峰值的扩大及其相应的幅度增加,图 1c。然而,对齐位置 CNP 处的电阻最大值实际上每旋转 120 度就会出现一次周期性变化,如图 1c 和图 2c,随着摩尔纹长度的减小,电阻峰值会缓慢减小。

dea8ce7a-a5d5-11ee-8b88-92fbcf53809c.png

图2.局部和非局部传输测量

dec70fca-a5d5-11ee-8b88-92fbcf53809c.png

图3.双层石墨烯/BN 的原子结构弛豫

为了理解为什么这两种角度排列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他们研究了每一层的面内原子结构弛豫,图 3a-b。与图 3a 中讨论的特征类似,错位的 hBN 基底会在双层石墨烯中产生一个小的晶体场(≈15 meV/nm),从而对模拟带隙产生一个小的修正。在图 4a 的计算中加入了这一修正。如图 3a 和 b 所示,面内原子位移 Dxy清楚地表明,对于更靠近 BN 的层(第 1 层),每个摩尔超晶格的中心周围几乎是圆形对称的(用粉红色虚线标出)。另一方面,第二层显示出这种对称性被打破,变成了 2π/3 旋转对称性。第二层的平面内原子位移也比第一层小至少一个数量级。

此外,他们还可以看到,在 0° 的情况下,第二层的平面内原子位移更大。 0° 和 60° 时平面内原子结构弛豫的差异可以追溯到 Bernal 堆叠构型,见图 3c。他们假设在摩尔单元的内部,原子以 BA 堆叠方式排列在石墨烯第 1 层和 BN 层之间,在这里,第 1 层的碳原子优先位于硼原子上,因为这是最有利的能量构型。然后,第 2 层的碳原子将位于氮原子上。从图 3c 中他们可以看到,0° 和 60°这两种堆叠构型并不等价,因为它们之间的化学键排列方式不同,从而造成了第二层的不均匀伸展。 如前所述,与单层石墨烯的情况一样,相称态产生的应力以波纹的形式释放。这些波纹会传递到第二层,在他们对不同的双层石墨烯/BN 对齐样品进行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峰值力模式)的高度传感器中可以观察到,图 3d。

ded0e04a-a5d5-11ee-8b88-92fbcf53809c.png

图4.不同晶体排列的电子能带结构

各层不同的原子结构弛豫导致了 0° 和 60° 对齐时不同的电子能带结构。然而,将这些结果与他们的实验结果进行直接比较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因为需要考虑许多参数,例如他们样品的本征位移场。局部电荷传输测量结果表明,在对准 30° 时(样品 I)存在 E30g≈7:5±1:5 meV 的能隙,与文献相比,这意味着约 0.1 V/nm 的无意位移场。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的器件没有顶部栅极来屏蔽沉积在器件顶部的外部掺杂。考虑到这种无意掺杂和原子结构松弛,他们计算了 0° 和 60° 的电子能带结构(图 4a)。这些电子能带结构与他们的实验结果一致,能隙随排列方式的变化很小,如图 4b,即使模拟能隙的大小比他们在电荷传输中测得的大 4.5 倍。

04 结论与展望

总之,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与 BN 对齐的双层石墨烯中存在非相同的摩尔纹。他们将这种差异归因于相称态的原子结构弛豫,它以不同的方式改变了 0° 和 60° 对位的双层石墨烯的能带结构。目前的理论模型无法解释所观察到的具有一百二十度周期性的谷霍尔效应。他们希望他们的实验结果能进一步启发理论和实验的发展,以解决该体系中存在的谷霍尔效应问题。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石墨烯
    +关注

    关注

    54

    文章

    1598

    浏览量

    81987
  • 接触电阻
    +关注

    关注

    1

    文章

    117

    浏览量

    12387
  • AFM
    AFM
    +关注

    关注

    0

    文章

    61

    浏览量

    20515

原文标题:石墨烯,最新Nature子刊!

文章出处:【微信号:清新电源,微信公众号:清新电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astWave应用:光场与石墨和特异介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图 1-1模型示意图 本案例使用“自动计算透反率模式”研究石墨和特异介质的相互作用,分析透反率在有无石墨存在情况下的变化。光源处于近红
    发表于 02-21 08:42

    一文速览石墨的奥秘

    石墨属于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优秀的力学特性和超强导电性导热性等出色的材料特性,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由于成功从
    的头像 发表于 02-18 14:11 ?897次阅读
    一文速览<b class='flag-5'>石墨</b><b class='flag-5'>烯</b>的奥秘

    Nat. Mater.:室温下PdSe?诱导的石墨平面内各向异性自旋动力学

    本文研究了二维材料PdSe?与石墨组成的范德华异质结构的自旋动力学。PdSe?因其独特的五边
    的头像 发表于 02-17 11:08 ?665次阅读
    Nat. Mater.:室温下PdSe?诱导的<b class='flag-5'>石墨</b><b class='flag-5'>烯</b>平面内各向异性自旋动力学

    金刚石-石墨异质结构涂层介绍

    金刚石和石墨固有的脆性和缺乏自我支撑能力限制了它们在耐用润滑系统的应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2-13 10:57 ?588次阅读
    金刚石-<b class='flag-5'>石墨</b><b class='flag-5'>烯</b><b class='flag-5'>异质</b><b class='flag-5'>结构</b>涂层介绍

    中国科大石墨量子点器件研究取得新突破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郭国平、宋骧骧等与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双层石墨迷你能谷(minivalley)自由度与自旋自由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对
    的头像 发表于 02-11 10:27 ?479次阅读

    石墨异质结构新进展

    原子级薄的范德瓦尔斯van der Waals (vdW) 薄膜,为量子异质结构的外延生长提供了新材料体系。然而,不同于三维块晶体的远程外延生长,由于较弱的范德华vdW相互作用,跨原子层的二维材料异质
    的头像 发表于 02-05 15:13 ?651次阅读
    <b class='flag-5'>石墨</b><b class='flag-5'>烯</b><b class='flag-5'>异质</b><b class='flag-5'>结构</b>新进展

    研究基于密集结构石墨纤维的压力传感器,用于运动监测

    ?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因其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和成本低而备受关注。石墨以其出色的机械和电气性能而闻名,作为传感器材料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其在实际应用的耐用性和性能一致性仍有待
    的头像 发表于 01-21 17:07 ?500次阅读
    <b class='flag-5'>研究</b>基于密集<b class='flag-5'>结构</b><b class='flag-5'>石墨</b><b class='flag-5'>烯</b>纤维的压力传感器,用于运动监测

    石墨发现到鸟粪掺杂石墨,未来将会如何?

    of Graphene》的观点论文。这篇文章回顾了石墨发现的二十年历程,强调了这一材料在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领域的广泛影响。文中提到,石墨的独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4:11 ?694次阅读
    <b class='flag-5'>石墨</b><b class='flag-5'>烯</b>发现到鸟粪掺杂<b class='flag-5'>石墨</b><b class='flag-5'>烯</b>,未来将会如何?

    石墨的分类

    石墨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构成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六角蜂窝状晶格结构。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石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层数分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14:37 ?2099次阅读

    ?石墨的基本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石墨技术是一种基于石墨这种新型材料的技术,石墨由碳原子以sp?杂化键合形成单层六边形蜂窝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11:02 ?970次阅读

    石墨材料如何推动量产芯片的新时代?

    石墨,这种因其多种结构、热学和电子特性而受到广泛赞誉的二维(2D)材料,已从实验室走向如今可供购买的量产微芯片。这标志着
    的头像 发表于 12-25 10:42 ?1051次阅读
    <b class='flag-5'>石墨</b><b class='flag-5'>烯</b>材料如何推动量产芯片的新时代?

    菱形石墨结构及其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本文简单介绍了菱形石墨莫尔结构以及该材料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以及未来的应用方向。 莫尔材料的出现开启了凝聚物理的新篇章,其中几何、电子
    的头像 发表于 12-06 09:52 ?688次阅读

    石墨发热油墨为汽车后视镜带来智能电加热保护

    Haydale石墨发热油墨采用了先进的石墨纳米材料,这是一种极为强大的导电材料。通过将石墨
    发表于 11-15 15:55

    石墨和白石墨(氮化硼)的作用区别

    石墨石墨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了
    的头像 发表于 10-06 08:01 ?1207次阅读
    <b class='flag-5'>石墨</b><b class='flag-5'>烯</b>和白<b class='flag-5'>石墨</b><b class='flag-5'>烯</b>(氮化硼)的作用区别

    什么是石墨和白石墨

    石墨石墨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9-30 08:02 ?1106次阅读
    什么是<b class='flag-5'>石墨</b><b class='flag-5'>烯</b>和白<b class='flag-5'>石墨</b><b class='flag-5'>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