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InAs/GaSb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背减薄技术工作研究

MEMS ? 来源:红外芯闻 ? 2023-11-09 11:3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InAs/GaSb超晶格光敏芯片与读出电路采用倒装互连的形式构成红外探测器芯片。红外光透过GaSb衬底后,被InAs/GaSb光敏材料吸收而转换为电信号;经互连电路的读出、转换、放大和除噪声处理后实现光电信号输出。因此,入射到光敏芯片上的红外光越强,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也越强,探测器成像效果就越好。

但是,探测器正常工作时要降温到77 K。在此温度下,较厚GaSb衬底的红外透过率低,透过的红外光少,影响探测器的成像质量。其次,探测器制备过程在衬底表面留下明显的加工损伤,这些损伤也会影响器件的成像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表面质量探测器背减薄技术。

红外探测器芯片背减薄的主要方式有机械切削、机械抛光、机械化学抛光和化学抛光等。机械抛光会在衬底表面留下一定深度的损伤层,需要结合机械化学抛光或化学抛光去除。而GaSb材料活性大、带隙小,Sb基氧化物具有钝化作用,使得GaSb的纯化学抛光难以进行。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红外》期刊上发表了以“InAs/GaSb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背减薄技术研究”为主题的文章。该文章第一作者为王晓乾,主要从事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文采用机械抛光和机械化学抛光相结合的工艺减薄衬底,并系统研究机械化学抛光过程中抛光液pH值对衬底表面质量的影响。

实验

如图1所示,实验片为倒装互连后的红外探测器芯片。从图1(a)中可以看出,减薄前的探测器芯片的衬底厚度较大,且表面存在很多机械损伤。经背减薄后,探测器芯片的衬底厚度明显减小,表面的损伤也得到去除。

e79ca092-7eac-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图1 倒装互连后的探测器芯片(样品 A):(a)减薄前;(b)减薄后

互连芯片的背减薄由粗抛光和精抛光两个过程完成。粗抛光选择磨料尺寸为3 μm的机械抛光,在机械作用下快速去除衬底。考虑到GaSb材料硬而脆,机械加工困难,单一机械磨削会在衬底表面留下划痕,所以粗抛光后要预留20 μm厚的衬底进行精抛光。精抛光是通过机械化学抛光方式消除粗抛光带来的机械损伤。

机械化学抛光液由双氧水、磷酸、氢氧化钠和0.5 μm氧化铝磨料构成。实验选择PM5型抛光机,抛光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样品在粗抛光和精抛光工艺过程后,利用测厚显微镜测量减薄后的芯片高度,保证减薄后的衬底厚度剩余40 μm左右。

e7b649fc-7eac-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图2 抛光工艺示意图

粗抛光削减了大部分衬底厚度,精抛光则用于去除机械损伤,改善表面质量。机械化学抛光是抛光液中氧化剂的化学腐蚀和磨料的机械磨削共同作用的结果,衬底的表面质量取决于该过程中化学作用与机械作用的相对强度。在保证抛光过程中压力和转速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磷酸溶液调配机械化学抛光液的pH值,调控抛光过程的化学作用强度,从而研究不同pH值抛光液对GaSb衬底的抛光效果。抛光液的pH值与加入酸含量的关系见表1。利用检测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机械化学抛光后衬底的表面情况,初步判断不同pH值抛光液的化学作用与机械作用的相对大小。利用X射线双晶衍射法测试样品的损伤层,进一步确定不同pH值抛光液的抛光效果。

表1 抛光液pH值与磷酸体系溶液比例的关系

e7c1b882-7eac-11ee-939d-92fbcf53809c.png

结果与讨论

图3为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FIB-SEM)得到的微区解剖图像。可以看出,背减薄后的衬底厚度剩余42 μm左右。保留一定厚度的衬底,一方面能够满足探测红外光透过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能为深台面结构的光敏芯片提供足够支撑,保障芯片在开关机过程温度冲击下的稳定。

e7e14d00-7eac-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图3 背减薄后衬底厚度的FIB-SEM图像

利用放大100倍的检测显微镜观察衬底表面(结果见图4)。其中没有添加磷酸溶液的抛光液的pH值为11.8,精抛光后衬底表面存在较多的腐蚀坑。由于机械化学抛光液与衬底作用,造成了过度腐蚀,在机械剥离作用下形成腐蚀坑。添加1%的磷酸体系溶液后,抛光液的pH值为10.2。此时衬底表面上的腐蚀坑数量明显减少。当添加1.4%的磷酸体系溶液后,抛光液的pH值为9.4。此时衬底表面平整光滑,没有出现明显的腐蚀坑,且表面也没有明显的机械划痕,说明机械与化学作用接近,具有很好的抛光效果。当pH值低于8.3后,衬底表面出现一些明显的划痕,此时的机械作用较强,机械摩擦产生划痕。

e80b3890-7eac-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图4 不同pH值抛光液抛光后的表面形貌图(放大100倍):(a)pH值为11.8;(b)pH值为10.2;(c)pH值为9.4;(d)pH值为8.3

利用X射线双晶衍射法表征衬底损伤情况。测试结果列于表2中。可以看出,经pH值为9.4的机械化学抛光液抛光过的样品表面的加工损伤层最小,而随着抛光液pH值的降低,机械作用增强,机械作用相对强度增大,在衬底表面留下的机械划痕增多,表面损伤程度呈现增加趋势。而抛光液pH值过高时,存在化学腐蚀坑也使得衬底表面损伤程度较高。结合检测显微镜结果可以判断,当抛光液pH值为9.4时,更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衬底表面。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抛光液(pH值为9.4)抛光后的衬底表面,获得的立体形貌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衬底表面粗糙度降低到2.6 nm。

表2 不同pH值抛光液对衬底的损伤

e81e504c-7eac-11ee-939d-92fbcf53809c.jpg

e82b9568-7eac-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图5 AFM立体形貌

将该探测器芯片封装到微杜瓦内,测试减薄后红外探测器的光谱透过和成像情况(结果见图6)。从图6(a)中可以看出,背减薄前,探测器的光谱透过率均低于20%;背减薄后,探测器的光谱透过率有了明显增加,其中4.5~5.4 μm波段的透过率提升66%左右,5.4~10 μm波段的透过率提升25%左右。从图6(b)中可以看出,红外图像层次较分明,轮廓清晰,图像表面没有出现多余的线条和污点,说明InAs/GaSb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件的背减薄工艺适配性好;机械化学抛光液的pH值为9.4时,获得了高表面质量的GaSb衬底,进而实现了高成像品质的红外探测器组件。

e8429146-7eac-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图6 探测器组件封装测试:(a)光谱透过率曲线;(b)成像效果图

结束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InAs/GaSb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芯片背减薄后的衬底情况。结果表明,机械化学抛光液的pH值显著影响机械化学抛光过程的化学作用强度。当pH值较高时,化学腐蚀作用明显,在衬底表面留下明显的腐蚀坑。当pH低于一定值时,化学腐蚀作用变差,机械作用相对增大,在衬底表面留下机械划痕。腐蚀坑和机械划痕的存在,都使得衬底表面损伤较大。而当抛光液的pH值为9.4时,机械作用强度与化学腐蚀强度相匹配,抛光后样品表面损伤小,粗糙度小,探测器组件成像效果好。

机械抛光结合机械化学抛光的背减薄工艺,不仅可以实现衬底厚度的快速去除,而且还可以获得高质量衬底表面,为探测器组件的高品质成像提供支持。该工艺为Ⅱ类超晶格材料在红外探测领域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这种背减薄工艺过程中长时间受外加压力作用,对探测器芯片的结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在成品率提升方面还有优化空间。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红外探测器
    +关注

    关注

    5

    文章

    301

    浏览量

    18671
  • 光谱仪
    +关注

    关注

    2

    文章

    1132

    浏览量

    31811
  • 电信号
    +关注

    关注

    1

    文章

    843

    浏览量

    21210

原文标题:InAs/GaSb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背减薄技术研究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红外探测器像元尺寸怎么选

    像元尺寸指的是在红外探测器芯片焦平面阵列上,每个像元的实际物理尺寸,通常以微米(μm)为单位。常见的规格有8μm、12μm、17μm、25μm等。像元尺寸直接影响着红外热成像组件的体积、成本以及成像
    的头像 发表于 04-01 16:43 ?708次阅读
    <b class='flag-5'>红外</b><b class='flag-5'>探测器</b>像元尺寸怎么选

    红外探测器像元尺寸详解

    红外探测器像元尺寸是红外热成像领域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它指的是在红外探测器芯片焦平面阵列上,每个像元的实际物理尺寸,通常以微米(μm)为单位来
    的头像 发表于 03-31 16:33 ?895次阅读
    <b class='flag-5'>红外</b><b class='flag-5'>探测器</b>像元尺寸详解

    红外探测器的分类介绍

    红外探测器,英文名称为Infrared Detector,其核心功能在于将不可见的红外辐射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红外辐射,作为电磁波的一种,其波长位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超出了人眼的可见
    的头像 发表于 03-27 15:33 ?952次阅读
    <b class='flag-5'>红外</b><b class='flag-5'>探测器</b>的分类介绍

    防爆红外光栅探测器应用方案

    引言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生产区内的财产和贵重设备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易燃易爆等危险环境下,就需要采用防爆的周界入侵探测器实现安全、可靠的保护工作人员和财产安全成。维
    的头像 发表于 12-01 16:10 ?798次阅读
    防爆<b class='flag-5'>红外</b>光栅<b class='flag-5'>探测器</b>应用方案

    雷达探测器工作原理 雷达探测器与激光探测器区别

    雷达探测器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来检测和跟踪目标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以下是雷达探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发射电磁波 :雷达
    的头像 发表于 11-24 09:43 ?2638次阅读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烟颗粒对光束的散射和吸收特性。以下是其详细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概述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利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9-25 15:31 ?3640次阅读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分为几种

    光束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等特点,使得探测器能够远距离、高精度地监测烟雾。 红外光束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 这类探测器则采用红外光作为光束源。
    的头像 发表于 09-25 15:25 ?5697次阅读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特点和安装使用要求

    被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采用被动红外方式,以达到安保报警功能的探测器。其特点和安装使用要求如下: 特点 被动接收红外辐射 :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11:43 ?2202次阅读

    被动红外探测器接线方法

    探测器不需要发射红外光,而是通过检测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变化来工作,因此能耗较低,且对人体无害。 被动红外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11:40 ?1766次阅读

    被动红外探测器与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原理比较

    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被动红外探测器(PIR) 原理: 被动红外探测器工作原理基于人体或其他动物发出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11:38 ?2669次阅读

    被动红外探测器和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区别

    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 PIR)是一种利用人体或其他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检测移动的设备。它不发射红外光,而是通过检测环境中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11:35 ?3159次阅读

    防盗报警系统常用的探测器有哪些

    防盗报警系统是现代安全防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各种探测器来监测非法入侵、火灾、煤气泄漏等安全威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盗报警系统探测器的介绍: 被动红外探测器(PIR)
    的头像 发表于 09-12 17:15 ?1281次阅读

    防盗报警探测器有哪几种类型?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防盗报警探测器是用于检测非法入侵、盗窃或其他安全威胁的设备。它们通常与报警系统相连,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就会触发警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盗报警探测器类型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被动红外
    的头像 发表于 09-12 17:02 ?1731次阅读

    产品推荐|有线双幕帘被动红外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
    SASDSAS
    发布于 :2024年08月30日 21:56:06

    LoRa人体红外探测器的原理

    LoRa人体活动红外探测器IDM-ET14款高可靠性的探测人体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基于LoRa无线通信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8-20 15:27 ?679次阅读
    LoRa人体<b class='flag-5'>红外</b><b class='flag-5'>探测器</b>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