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卟啉螯合配体添加剂作为长效锌金属电池的分子筛界面屏障

清新电源 ? 来源:清新电源 ? 2023-10-08 15:50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研究背景

水系锌金属二次电池(ZMBs)由于锌负极的高体积容量(5850 Ah L-1)及高安全性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然而,锌负极与电解液之间差的界面相容性将诱导析氢(HER)并发生严重的界面腐蚀。研究表明,加入电解液成膜添加剂可以在锌负极表面原位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水的渗透和分解。但电解液添加剂在锌沉积过程中逐渐消耗,最终将导致电池体系的长期循环稳定性下降。非消耗型电解液添加剂虽然可以优先吸附在锌负极表面并调节内赫姆霍兹平面(IHP)结构;然而,这些添加剂与水分子之间相对较弱的静电屏蔽效应不能完全将水排除在IHP之外,导致持续的析氢和钝化。因此,为长寿命的锌金属二次电池重新发明相容性电解液体系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成果简介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康飞宇教授和周栋助理教授团队首次报道了一种多功能的“分子筛状”界面屏障,其可以有效地排除IHP中的水分子,并促进均匀的锌沉积。该屏障是通过采用微量的四苯基卟啉四磺酸(TPPS)作为电解质添加剂构建的。亲水和亲锌的苯磺酸基团不仅赋予了TPPS的水溶性,使其在锌阳极上优先吸附,还破坏了H2O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有效降低了Zn2+的去溶剂化能。此外,TPPS上的卟啉环可以与Zn2+螯合配位,这种“分子筛状”的添加剂发挥了类似于锌负极表面的分子筛涂层的作用,而不会降低电池能量密度。结果表明,TPPS修饰的ZnSO4水系电解液在电流密度为5 mA cm?2下循环2100次可以实现99.7%的高平均库伦效率,Zn||MnO2全电池的可逆容量和和循环稳定性也得到大幅提高,析氢和腐蚀现象得到有效抑制。该工作以Tetraphenylporphyrin-based Chelating Ligand Additive as a Molecular Sieving Interfacial Barrier toward Durable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博士生赵欣为论文第一作者。

研究亮点

(1) 提出了一种非消耗型卟啉螯合配体,实现了锌负极的长循环稳定性。

(2) 添加剂形成的“分子筛屏障”有利于锌离子去溶剂化,提高传输动力学。

(3) Zn||Cu电池实现了99.7%的高库伦效率,Zn||MnO2全电池循环1000圈后容量保持率高达70.8%。

图文导读

为了解决锌金属负极与电解液相容性差及电解液成膜添加剂在循环过程中不断消耗导致锌金属电池循环寿命不理想的问题,引入了非消耗型四苯基卟啉四磺酸(TPPS)螯合配体添加剂。亲水和亲锌的苯磺酸基团不仅可以使TPPS具有水溶性,还能使TPPS分子优先吸附在锌负极表面,形成IHP,隔绝水与锌负极的直接接触。其次,TPPS分子上的卟啉环优先与Zn2+螯合,有效降低了Zn2+的脱溶剂能,有利于促进界面电荷的快速转移。这种“类分子筛”添加剂的作用类似于锌负极表面的分子筛涂层,但不会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

42760c32-65ae-11ee-939d-92fbcf53809c.png

图1. TPPS/ZnSO4电解液的设计原则。

图2a为ZnSO4和TPPS/ZnSO4电解液的拉曼光谱。与ZnSO4电解液相比,TPPS/ZnSO4电解液中强氢键的比例较低,而弱氢键的强度较高,说明TPPS的引入有效地打破了H2O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TPPS/ZnSO4电解液的核磁共振光谱中1H峰向高场移动,表明Zn原子的去屏蔽作用增强(图2b)。结合能计算显示,比水分子相比,Zn2+更倾向于优先与TPPS结合 (图2c)。根据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到的对应活化能Ea如图2d所示。TPPS/ZnSO4电解液中的Ea值(46.49 kJ mol-1)低于ZnSO4电解液中的Ea值(50.2 kJ mol-1),对应于锌沉积过程中的快速去溶剂化过程。

428d86c8-65ae-11ee-939d-92fbcf53809c.png

图2. TPPS基电解液的配位环境及Zn2+去溶剂化行为表征。

LSV测试结果如图3a所示,与NaSO4电解质(-1.654 V)相比,TPPS的引入导致了更低的初始电位(-1.689 V),表明TPPS抑制了H2O的电化学还原。Tafel曲线(图3b)表明,ZnSO4和TPPS/ZnSO4电解液的腐蚀电流从2.88 mA cm-2降低到0.79 mA cm-2,说明TPPS添加剂有效抑制了Zn金属负极的腐蚀。CA曲线(图3c)显示, TPPS/ZnSO4电解液中,电流密度瞬态增加48 s后,Zn电沉积的电流响应保持稳定,这是由于受限制的二维扩散行为,促进了均匀致密的Zn沉积层。TPPS分子在Zn(002)平面上的吸附能(-0.95 eV)远大于H2O(-0.12 eV)和Zn原子在Zn(002)平面上的吸附能(-0.42 eV)。这表明TPPS分子优先吸附在Zn平面上,作为屏蔽层排出IHP中的游离H2O分子,有效地促进了Zn的均匀沉积(图3d)。

42a2d398-65ae-11ee-939d-92fbcf53809c.png

图3. 抗腐蚀性能及Zn2+沉积动力学研究。

图4a展示了在不同电解液中循环的Zn||Zn对称电池的性能。在TPPS/ZnSO4电解液中,电池在1 mA cm-2下的寿命达到了2300 h。而采用ZnSO4电解液的电池循环360 h后出现微短路。在TPPS/ZnSO4电解液中循环的Zn||Cu半电池在5 mA cm-2下可以稳定循环2100次,平均CE高达99.7%。相比之下,在ZnSO4电解液中循环432次后,CE波动迅速,这主要是由于枝晶形成引起的短路。Zn||Cu电池的累积沉积容量远高于其他文献报道的水平(图4c)。经过50次循环后,铜箔的XRD图谱在8.08°、16.06°和24.44°处出现了一系列明显的峰,这些峰属于ZnSO4(OH)6·5H2O(ZHS)界面副反应产物。相反,加入TPPS后,没有发现ZHS峰,这说明TPPS添加剂的加入可以有效抑制副反应的发生。

42b921de-65ae-11ee-939d-92fbcf53809c.png

图4. Zn沉积/剥离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原位光学显微镜测试(图5a)表明,在ZnSO4电解液中连续沉积20 min后,沉积的Zn结构松散,产生了大量的枝晶和气泡,表明析氢和腐蚀反应严重。相比之下,锌在TPPS/ZnSO4电解液中的沉积形貌均匀致密,在沉积60min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树枝状结构和气泡(图5b),说明TPPS促进了Zn的均匀成核和生长。对铜箔表面进行TOF-SIMS分析发现,TPPS/ZnSO4电解液体系中ZnSO4OH的含量急剧下降(图5c),说明TPPS可以有效减少ZHS副产物的生成。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KPFM)对锌沉积层表面粗糙度和电场分布进行了表征。ZnSO4电解液体系中循环后的极片表面电位分布不规则,高粗糙度的沉积形貌加剧了局部电场的非均匀分布,导致枝晶从表面尖端生长,界面副反应加剧。相比之下,在TPPS/ZnSO4电解液,表面高度和电位(图5f, g)的分布更加平坦,这是由于TPPS在Zn负极的优先吸附有效地调节了界面电场。

42d20604-65ae-11ee-939d-92fbcf53809c.png

图5. 锌沉积表面形貌研究。

为了证明TPPS添加剂的实际可行性,组装了Zn|| MnO2全电池。倍率性能如图6a所示。在TPPS/ZnSO4电解液中循环的电池在0.5、1、2、3、5 A g-1时的容量分别达到210.3、175.7、115.9、88.3和70.2 mAh g-1,远高于在ZnSO4电解液中获得的容量。当电流密度回到0.5 A g-1时,实现了190.6 mAh g-1的高容量,说明了基于TPPS的电池具有出色的可逆性。添加ZnSO4电解液的电池的初始放电容量为203.9 mAh g-1,在第50次循环时急剧下降到92.92 mAh g-1(图6c)。这种容量衰减可归因于副产物在Zn表面的持续积累,从而显著恶化了界面电荷转移。以TPPS/ZnSO4为电解液时,循环稳定性显著提高。即使在1000次循环后,也实现了70.8%的高容量保持,远远优于ZnSO4电解液(29.4%)。从图6d的S 2p光谱可以看出,166.6 eV的HSO3-峰归因于吸附的TPPS添加剂。

可以看出,在循环过程中没有检测到明显的峰强度变化或附加的特征峰,验证了TPPS添加剂的非消耗特性。当全电池的N/P比为2.6时,初始容量为2.61 mAh cm-2,在0.2 A g-1下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在77.8%以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种高负载水平下,使用ZnSO4电解液的电池在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56%(图6e)。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软包电池循环过程中的气体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看出,经过50次循环后,ZnSO4电解液中大量生成氢气,并出现了的体积膨胀和大量的腐蚀坑。而使用TPPS/ZnSO4电解质的软包电池在循环50次后,厚度变化仅为5.3%,腐蚀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图6f-h)。

42eb1c52-65ae-11ee-939d-92fbcf53809c.png

图6. Zn||MnO2全电池性能表征。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锌电池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7

    浏览量

    8063
  • 电解质
    +关注

    关注

    6

    文章

    824

    浏览量

    20907
  • 电解液
    +关注

    关注

    10

    文章

    863

    浏览量

    23562
  • 二次电池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9

    浏览量

    9947

原文标题:?清华康飞宇&周栋教授团队:卟啉螯合配体添加剂作为长效锌金属电池的分子筛界面屏障

文章出处:【微信号:清新电源,微信公众号:清新电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QV0201~0603E系列ESD静电防护贴片压敏电阻介绍

    QV0201~0603E系列ESD静电防护贴片压敏电阻介绍:氧化压敏电阻是一种以氧化为主体、添加多种金属氧化物为添加剂、经过空气中高温烧
    的头像 发表于 08-15 14:29 ?26次阅读
    QV0201~0603E系列ESD静电防护贴片压敏电阻介绍

    共聚焦显微镜揭示:负极表面结构制造及在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水系离子电池(ZIBs)因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极具潜力的新型电化学储能装置,但负极的枝晶生长、腐蚀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精准解析负极表面结构对优化其性能至关重要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18:05 ?89次阅读
    共聚焦显微镜揭示:<b class='flag-5'>锌</b>负极表面结构制造及在<b class='flag-5'>锌</b>离子<b class='flag-5'>电池</b>中的应用研究

    干法 vs 湿法工艺:全固态锂电池复合正极中粘结分布与电荷传输机制

    研究背景全固态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成为电动汽车电池的有力候选者。然而,聚合物粘结作为离子绝缘体,可能对复合正极中的电荷传输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
    的头像 发表于 08-11 14:54 ?240次阅读
    干法 vs 湿法工艺:全固态锂<b class='flag-5'>电池</b>复合正极中粘结<b class='flag-5'>剂</b>分布与电荷传输机制

    锂离子电池化成机理:从分子界面工程到量产工艺的核心解析

    锂离子电池的化成(Formation)是电池制造中至关重要的激活步骤,其本质是通过首次充放电在电极表面建立稳定的电化学界面,并完成电池内部材料的初始化。这一过程不仅决定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8-05 17:49 ?164次阅读
    锂离子<b class='flag-5'>电池</b>化成机理:从<b class='flag-5'>分子</b><b class='flag-5'>界面</b>工程到量产工艺的核心解析

    颇具潜力的电池

    采用水系电解液,避免传统锂电池的易燃易爆风险, 因此 极端条件下仍 能保持稳定。并且 资源储量丰富(地壳含量约0.02%),原材料成本仅为锂电池的30%-40% 。同时 不含铅、镉等重金属
    的头像 发表于 03-02 00:04 ?3568次阅读
    颇具潜力的<b class='flag-5'>锌</b>基<b class='flag-5'>电池</b>

    浙江大学陆俊团队最新EES研究

    水系金属电池(AZMBs)因其资源丰富、体积容量高(5855 mAh cm-3)和适宜的氧化还原电位(-0.76 V vs. 标准氢电极)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水作为溶剂会引发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11:40 ?730次阅读

    晶硅切割液润湿用哪种类型?

    解锁晶硅切割液新活力 ——[麦尔化工] 润湿 晶硅切割液中,润湿对切割效果影响重大。[麦尔化工] 润湿作为厂家直销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品质有保障,供货稳定。 你们用的那种类型?欢
    发表于 02-07 10:06

    研究论文::乙烯碳酸酯助力聚合物电解质升级,提升高电压锂金属电池性能

    1、 导读 >> ? ? 该研究探讨了乙烯碳酸酯(VC)添加剂在聚丙烯酸酯(PEA)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中的作用。结果表明,VC添加剂显著提升了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和迁移数,同时提高了锂金属负极和高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10:49 ?769次阅读
    研究论文::乙烯碳酸酯助力聚合物电解质升级,提升高电压锂<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性能

    p-π共轭有机界面层助力钠金属电池稳定运行

    研究背景 由于天然丰度高、电位适中、理论容量高(1166 mAh g-1),钠金属负极被认为是有前途的下一代可充电池负极材料的有力候选者。然而,在传统有机电解液中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微观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10:43 ?717次阅读
    p-π共轭有机<b class='flag-5'>界面</b>层助力钠<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稳定运行

    SOLIDWORKS 2025 装配体功能

    SOLIDWORKS作为机械设计领域的软件,一直致力于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功能升级,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更有效地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在新的SOLIDWORKS 2025版本中,装配体功能得到了显著增强,不仅提升了处理大型复杂装配体
    的头像 发表于 12-16 15:28 ?688次阅读

    离子液体添加剂用于高压无负极锂金属电池

    ? ? ? ?研究背景 基于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LiFSI)的浓缩电解质已被提出作为无负极锂金属电池(AFLMB)的有效锂兼容电解质。然而在游离溶剂分子较少、FSI阴离子显著增加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2-10 11:00 ?1440次阅读
    离子液体<b class='flag-5'>添加剂</b>用于高压无负极锂<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

    电池的制造工艺

    电池的制造工艺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和先进技术。以下是对电池制造工艺的详细阐述:
    的头像 发表于 10-03 15:01 ?1238次阅读

    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池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和银两种金属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以下是电池工作原理的详细解释:
    的头像 发表于 10-03 14:59 ?3990次阅读

    电池工作温度_电池结构

    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相对较广,但其性能受工作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以下是对电池工作温度的详细分析:
    的头像 发表于 10-03 14:55 ?1219次阅读

    电池的优缺点_电池的应用

    电池,也称为银电池,是一种具有显著特点的电池类型。以下是
    的头像 发表于 10-03 14:51 ?352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