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人民日报头条报道中国量子计算

硬科技星球 ? 来源:硬科技星球 ? 作者:硬科技星球 ? 2023-09-01 14:4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原文转自《 人民日报 》(2023年09月01日 第11版)

人民日报记者:徐靖

原稿标题:

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量子计算大会举行

量子算力跃升 实现巨大跨越(科技自立自强)

640.png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1日第11版)

核心阅读

日前,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第二届CCF量子计算大会暨中国量子计算峰会在安徽合肥举行。量子计算是全球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几十年来,我国量子计算科技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飞跃,量子计算研究牢固确立国际第一方阵地位,实现了从0到1的巨大跨越、蓬勃发展。

日前,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第二届CCF量子计算大会暨中国量子计算峰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大会以“量超融合,大国算力”为主题,设有量子计算软件、硬件、应用生态、生产制造以及科普与教育等10个专题论坛,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全国量子计算上下游产业的知名企业,共同分享量子计算不同技术路线的研究成果,讨论和推动量子计算的发展。

量子计算被视为人类科技发展的下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全球科技领域具有巨大前景的研究和应用方向。以2003年中国第一个量子计算研究小组成立为标志,中国量子计算已走过20年历程,实现了从0到1的巨大跨越、蓬勃发展。

** 在信息时代,算力体现国力**

现阶段,量子计算机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也是各个国家竞争激烈的领域。“迅速地研发出可以直接应用的国产量子计算机,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量子计算优势的作用,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在第二届CCF量子计算大会开幕式上表示。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量子算力”。20年前,一群较早接触量子计算研究的大学生开始萌发心中的理想。彼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间教室里,6名青年开始探索如何造出中国的量子计算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量子计算研究小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量子计算专业组秘书长郭国平就是其中之一。

在信息时代,算力体现国力。郭国平介绍,“算盘和现有计算机的算力差距,就是现有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的算力差距。”

“我们在量子计算研发事业上的初心,就是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量子计算机。”郭国平说。

为了这份初心,郭国平们一直在中国量子计算研发的道路上奋斗着,“绝不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一定要有中国自主可控的量子计算机。”

郭国平的老师正是郭光灿,上世纪80年代起,郭光灿就进入量子信息领域进行研究。1984年,郭光灿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个量子光学研讨会,这也是国内首次围绕量子信息科学展开的学术会议。

但这之后,国内的量子研究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郭光灿于1998年、1999年、2000年3次申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均以失败告终。他曾比喻自己,“坐了10多年的冷板凳”。

面对这样的困境,郭光灿始终认为绝不能错过发展量子信息的大好机遇,他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这是中国第一个量子信息实验室。

初始的实验室相当简陋,“只有一台386电脑,一台针式打印机,就两个设备。”后来有一名学生回忆说,当时大家都是排着队用设备的,谁到点了,哪怕没算完也得换人。

2001年,郭光灿第四次申请973计划,终于成功,申请到了国家首个量子信息领域的973计划,获得2500万元科研经费。

作为首席科学家,郭光灿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团队,更要考虑国家量子信息未来的发展。“中国要在世界上竞争,靠一个团队是不行的,必须团结国内所有力量来参与竞争。”后来,郭光灿组建起了量子信息科学队伍。从这个队伍里,走出了郭光灿、彭堃墀、孙昌璞、潘建伟、杜江峰5位课题组长,均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该项目的实施是中国量子计算研究蓬勃发展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转折点。

造中国人自主可控的量子计算机

2010年,郭国平申请到我国“超级973”科技专项“固态量子芯片”重大项目,任首席科学家,并于2013年在“一个电子”上实现10皮秒级量子逻辑门运算,将原世界纪录提高近百倍,为实现基于半导体的“量子计算机”迈出重要一步。

2012年暑假,正在选择研究生方向的孔伟成初次来到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参与了一组公开课的录制过程。当时,担任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郭光灿进行授课,作了一场名为“来自量子世界的新技术”的科普报告。正是那一次的报告让孔伟成爱上了量子,决定从事这方面研究。

“这是一件为国家需要、为人类需要而做的大事,和这件大事相比,眼前的困难又算什么呢?”科研之路,好比穿越量子计算“无人区”,孔伟成常这样想。

2017年,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致力于中国量子计算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作为本源量子团队成员,郭光灿与郭国平带领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默默耕耘,孔伟成也加入其中,担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和整机组装研发工作。

“实现国产自主研发量子计算机决不能靠商用仪器拼凑,我们需要直面量子计算机真正需要的控制系统。”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孔伟成执着且坚定。

2018年12月,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款国产量子测控系统——本源量子测控一体机研制成功。该量子测控一体机不仅能最大程度发挥量子芯片性能,还能应用于精密测量等更广泛的科研领域,填补了国内在量子测控领域的空白。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量子芯片、量子计算测控一体机、量子操作系统、量子软件、量子计算云平台……中国人在拥有自主可控的量子计算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020年9月,首台国产工程化量子计算机原型机本源悟源上线发布,2021年,中国第一台量子计算机交付中国用户使用。

“想要搭建一个可以使用的量子计算机,不仅要去项目现场,还要调动几乎所有的团队资源。”孔伟成说,那一年,他几乎都是在研发平台和外地两头跑。

“到了最后一个月,整个团队基本就没有休息过,还有大量未攻克的难题。”孔伟成回忆道,“上线前3个小时,我们修复了最后一个漏洞,系统正常运行起来。那天我只睡了1个小时,但完成上线时,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更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这台交付的量子计算机,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的国家。

今年,性能更强的量子计算机“悟空”即将面世,配套的量子芯片“悟空芯”正在紧锣密鼓生产。

** 让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有一席之地**

2021年,中国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操作系统诞生。

自此,中国科研团队已经开发出中国第一套量子计算机测控系统和操作系统、上线中国第一个搭载量子计算机真机的量子计算云平台……从硬件、软件、人才和产业方面提高中国量子计算原始创新能力。

在量子计算机工程之路上,中国科学家们不仅催生出一大批原创性成果,还牵头组建了国内第一家量子计算产业联盟。2023年5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34家企业、高校等机构加盟,涉及航空航天、大数据、先进计算、金融等领域。

本次量子计算大会上,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与全国量子计算上下游产业的知名企业负责人齐聚,共同分享量子计算研究成果。在量超融合论坛上,本源量子联合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和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共同发布国内首个“量超融合”先进计算平台。这标志着中国量子计算领域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科学家们的探索轨迹,也是我国量子计算行业从无到有的缩影。

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量子计算机纳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2021年,“量子信息”首次出现在“十四五”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年起,教育部正式把量子信息科学纳入本科生教育,以加快量子领域人才梯队培养。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向量子赛道,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时至今日,我国量子计算科技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飞跃,量子计算研究牢固确立国际第一方阵地位,并成为唯一在超导和光量子方向上都达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量子计算是一门艰深的学科,目前所做的研究不过是刚刚敲开量子科技的大门,在诸多物理体系的技术突破上仍充满挑战。“这场量子计算的全球竞争,本质上更像一场马拉松,道阻且长。”郭国平说。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超级计算
    +关注

    关注

    1

    文章

    42

    浏览量

    11453
  • 量子计算
    +关注

    关注

    4

    文章

    1155

    浏览量

    35844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人民日报:智能制造装备亮眼表现因何来》:今年上半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智能制造装备亮眼表现因何来》,内容中提及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几项关键数据: 今年上半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1600亿元,其中工业自动化领域
    的头像 发表于 08-13 18:39 ?691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民日报</b>:智能制造装备亮眼表现因何来》:今年上半年<b class='flag-5'>中国</b>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

    人民日报报道!中科亿海微“中国芯”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

    7月15日,中科亿海微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简称中科亿海微)总裁魏育成署名文章《推广“中国芯”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应用》,登上《人民日报》专题《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此举标志着中科亿
    的头像 发表于 07-15 14:28 ?447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民日报</b>》<b class='flag-5'>报道</b>!中科亿海微“<b class='flag-5'>中国</b>芯”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

    任正非在人民日报发声:干就完了 任正非:芯片问题没必要担心

    关于华为的消息总是被更多关注,我们看到人民日报刊发了与华为任正非的精彩对话;任总金句很多,比如:国家越开放,会促使我们更加进步; 比如??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 任正非在人民日报发声
    的头像 发表于 06-10 13:59 ?896次阅读

    量子计算最新突破!“量子+AI”开启颠覆未来的指数级革命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量子计算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新型计算模式,其核心在于利用量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5-28 00:40 ?1.2w次阅读
    <b class='flag-5'>量子</b><b class='flag-5'>计算</b>最新突破!“<b class='flag-5'>量子</b>+AI”开启颠覆未来的指数级革命

    人民日报聚焦睿赛德:借力“焕新”OS产业生态

    今日,《人民日报》解析睿赛德如何依托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实现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落地”的跨越式发展。从实验室到千行百业:国产OS驱动下的智能制造据《人民日报报道:工业自动化机械臂迅速响应指令
    的头像 发表于 04-21 23:05 ?530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民日报</b>聚焦睿赛德:借力“焕新”OS产业生态

    基于玻色量子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的混合量子经典计算架构

    近日,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玻色量子”)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基于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的混合
    的头像 发表于 03-10 15:43 ?578次阅读
    基于玻色<b class='flag-5'>量子</b>相干光<b class='flag-5'>量子</b><b class='flag-5'>计算</b>机的混合<b class='flag-5'>量子</b>经典<b class='flag-5'>计算</b>架构

    踏歌智行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日,踏歌智行亮相人民日报“高质量发展故事汇”栏目,该栏目是人民日报举全社之力打造的体系化、学理化经济宣传融媒体品牌栏目。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09:35 ?462次阅读

    洲明科技荣获中国出海品牌新锐20强

    日前,由人民日报海外网与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品牌形象海外传播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
    的头像 发表于 01-03 13:51 ?648次阅读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的关系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是两个紧密相连的领域,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概念 量子通信 :是利用量子叠加态和纠缠效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5:53 ?1565次阅读

    华为公开量子计算新专利

    近日,华为公司公开了一项名为“一种量子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芯片系统”的专利,其公开号为CN118780379A。 该专利深入探索了量子计算的前沿领域。
    的头像 发表于 10-27 10:00 ?1155次阅读

    玻色量子中标中国移动量子计算实验平台采购项目

    2024年10月,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显示,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玻色量子”)成功中标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2024年至2025年量子
    的头像 发表于 10-22 09:38 ?908次阅读

    本源产品丨量子计算机应用——《QPanda量子计算编程》

    量子计算机走出实验室造中国自主可控量子计算机由于量子计算
    的头像 发表于 09-27 08:07 ?675次阅读
    本源产品丨<b class='flag-5'>量子</b><b class='flag-5'>计算</b>机应用——《QPanda<b class='flag-5'>量子</b><b class='flag-5'>计算</b>编程》

    郭光灿院士:迈出中国量子计算“软实力”第一步

    转自《量子计算观察》各位关心中国量子计算事业的朋友们:你们好!我很荣幸能够担任《量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9-12 08:07 ?505次阅读
    郭光灿院士:迈出<b class='flag-5'>中国</b><b class='flag-5'>量子</b><b class='flag-5'>计算</b>“软实力”第一步

    中国首个量子计算专项智库成立

    9月11日,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中国首个量子计算专项智库“量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9-12 08:07 ?528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b>首个<b class='flag-5'>量子</b><b class='flag-5'>计算</b>专项智库成立

    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报道本源量子

    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报道本源量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8-30 12:41 ?715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民日报</b>》海外版整版<b class='flag-5'>报道</b>本源<b class='flag-5'>量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