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科学家用激光将小面积膜冷却至绝对零度

LD18688690737 ? 来源:光电资讯 ? 2023-07-24 14:16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近日,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成功开发出一种新方法,这一方法能够仅使用激光就将小面积的薄膜冷却到非常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的温度。据介绍,这种高度冷却的膜,未来或将用于极其敏感的传感器。 德国天文学家Johannes Kepler在400年前就提出了太阳帆的想法,它是利用太阳光的光压进行宇宙航行的一种航天器,可以用来让船只在太空中航行。

他认为,当光被物体反射时,就会施加一个力。他还利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彗星的尾巴会指向远离太阳的地方。 该团队由Philipp Treutlein博士和Patrick Potts博士领导。他们的研究结果最近刚刚发表在科学杂志Physical Review X上。

无测量反馈

如今,原子和其他粒子的减速和冷却都是利用光的力量。为此通常需要一种复杂的仪器。上述团队的方法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在不进行任何测量的情况下实现了这种冷却效果。 根据量子力学定律,反馈回路常常需要的测量过程会导致量子态改变,从而引起干扰。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被称为“相干反馈回路”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激光既充当传感器,又充当阻尼器。

他们通过抑制和冷却大约半毫米大小的硝酸硅膜的热振动来实现这一目标。在他们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将激光束对准薄膜,并将薄膜反射的光送入光纤电缆。在此操作期间,膜的振动在反射光的振荡阶段产生了小的变化。 振荡相位中包含的膜的即时运动状态的信息,然后被利用,有一个时间延迟,在适当的时刻使用相同的激光对膜施加适量的力。研究人员使用了一根30米长的光纤电缆,来实现了大约100纳秒的最佳延迟。

接近绝对零度

瑞士巴塞尔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和他的同事们将膜冷却到480微开尔文,也就是比绝对零度高不到千分之一度。 下一阶段他们将改进实验,使膜达到其振荡的量子力学基态——这是可以达到的最低温度。所谓的膜挤压态的产生,应该是可以想象的。 由于它们能够提高测量精度,这种状态对于传感器结构特别有意义。未来,用于以纳米分辨率扫描表面的原子力显微镜,将成为这种传感器的一个潜在应用。

款光束质量分析仪

初识这款惊艳的产品

光束质量分析仪可实现激光光斑检测及测试应用,为客户提供定制光束质量分析一体化设计解决方案,并支持多应用开发。 通过光束分析装置一体化设计,配套衰减方案设计,支持实时曝光及增益调节。

可根据客户不同需求进?模块化定制,适用在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器,激光测距等领域。目前已作为成熟产品在市场推广,性价比很高,得到多个?业的客户广泛认同。

6552db9e-1668-11ee-962d-dac502259ad0.png65a3c112-1668-11ee-962d-dac502259ad0.png

用有特点的实力让用户满意

1,可选超宽光谱多波?系列产品,覆盖紫外到?波红外波?范围。

2,较宽的光斑直径测量范围:光斑直径范围可满足目前市场大部分的光斑产品范围,并支持更小光斑拓展。

3,光束质量分析仪一体化设计,配套衰减方案设计:设备自带衰减装置,可测毫瓦级低功率的激光,也可根据不同功率激光测试的需求,提供可选的衰减方案,无需准备其他配件即可快速测量。

4,软件全自主开发,可提供底层通讯协议。

5,高性价比,可代替进口激光光束质量分析仪,实现激光光斑检测及测试应用.

6,需求定制:可为客户定制不同需求的光束质量分析仪,不同的激光束直径,激光功率等。

多个型号任您选择

65e5943e-1668-11ee-962d-dac502259ad0.png662ac6a8-1668-11ee-962d-dac502259ad0.png66535f46-1668-11ee-962d-dac502259ad0.png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方便实用的软件设计

6696a0ee-1668-11ee-962d-dac502259ad0.png66fc84c2-1668-11ee-962d-dac502259ad0.png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67

    文章

    53282

    浏览量

    770134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

    文章

    29147

    浏览量

    242184
  • 激光器
    +关注

    关注

    18

    文章

    2784

    浏览量

    63299
  • 光纤电缆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0

    浏览量

    10988
  • 光谱仪
    +关注

    关注

    2

    文章

    1132

    浏览量

    31825

原文标题:用于高灵敏传感器!科学家用激光将小面积膜冷却至绝对零度

文章出处:【微信号:光电资讯,微信公众号:光电资讯】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科学家研究植被和土壤?

    在遥感、生态、农业等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常常会提到一个工具: 地物光谱仪 。它看起来像一台“测光的枪”,却能揭示土壤和植被的“隐藏信息”。那么,地物光谱仪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它又是如何在科学研究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15:46 ?208次阅读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b class='flag-5'>科学家</b>研究植被和土壤?

    2026款跑C10搭载禾赛ATX激光雷达上市

    平权"理念,激光雷达端到端辅助驾驶、百万豪车级底盘技术等高端配置普惠 13 万级市场,重新划定家用 SUV 价值基线。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14:24 ?595次阅读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第十届会长

    ? 2025年3月29日,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十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南厅隆重举行。百余位青年才俊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协会换届选举,共话科技创新未来。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书记胡火明出席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3-31 19:15 ?911次阅读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协会第十届会长

    探索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与应用场景

    红外线又名红外辐射,一种电磁波,是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辐射。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会发射红外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其红外辐射就越强。红外波段一般划分为短波红外(1-3um)、中波红外(3-5um)、长波红外(8-14um)。
    的头像 发表于 03-14 15:18 ?1434次阅读
    探索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与应用场景

    科技大揭秘,红外热成像能穿墙吗?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和可见光一样的本质。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辐射,这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结果。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发出的红外辐射就越强。
    的头像 发表于 03-07 15:49 ?1318次阅读
    科技大揭秘,红外热成像能穿墙吗?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日前,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名为“石蜡辅助浸入法”的新技术,成功让二维材料“卷起来”,制备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为未来量子计算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雷圣宾、李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1:17 ?568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为在青少年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1月14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21:17 ?655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b class='flag-5'>科学家</b>”品牌发布暨<b class='flag-5'>科学</b>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AI 推动未来科学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科学大奖周

    科学家,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倾力打造兼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盛会。 未来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于 2016 年创设,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未来论坛是当前中国极具声望的民间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58 ?461次阅读
    AI 推动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大奖周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在浪潮信息等企业助力下打造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672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华为自动驾驶科学家陈亦伦投身具身智能创业

    近日,华为车BU自动驾驶领域的昔日明星科学家陈亦伦,如今已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创业旅程。据可靠消息,陈亦伦在今年7月正式创立了名为“它石智航”的新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与创新。 与陈亦伦携手共进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10:25 ?603次阅读

    蚂蚁集团收购边塞科技,吴翼出任强化学习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学习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令人瞩目的是,边塞科技的创始人吴翼已正式加入该实验室,并担任首席科学家一职。 吴翼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对这一变动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自己最近接受了蚂蚁集团的邀请,负责大模型强化学习领域的研究工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1:14 ?1695次阅读

    东芝与空客联合共同为未来的氢动力飞机开发超导电机

    早些时候,空客公司启动了一项名为“Cryprop”的技术演示计划,旨在利用液氢同时为一个200万千瓦的超导电力推进系统提供燃料和冷却。液氢通过氦气再循环回路冷却推进系统,同时用作氢燃料电池的燃料源。 超导体在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10:00 ?639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工作模式相融合,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这些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AI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为科学家们提供更多的研究工具和方法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效率,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精确。例如,在生物学领域,AI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识别基因序列中的关键变异,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2. 跨学科融合的新范式 书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促进了多个
    发表于 10-14 09:12

    开尔文测量法是如何工作的

    开尔文测量法(Kelvin scale)是一种温度测量方法,它基于热力学温度的概念。热力学温度是一个与能量有关的温度度量,它与物质的热力学性质有关。开尔文测量法的单位是开尔文(K),其点是绝对零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8-27 16:14 ?167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