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概念兴起,多相Buck电源不容错过

abg欧博电子 ? 2023-06-28 15:40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什么是多相Buck电源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概念的兴起,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基建设施及汽车电动智能化催生出的自动驾驶等终端应用都需要耗电更大的CPUGPUASIC来支持更为强劲的算力需求。这对供电电压调节器模块 (VRM/Vcore) 和负载点电源 (PoL) 提出了严峻挑战,包括: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功率密度,同时满足处理器di/dt>1000A/us瞬态响应要求。

拓扑架构

常说的多相Buck电源包含控制器和DrMOS,是一种多路交错并联的同步Buck拓扑,被公认为是此类应用场景的最佳解决方案。

每相Buck对应的半桥MOSFET可由包含驱动和温度/电流检测的DrMOS代替,由一个控制器采集反馈的电压、电流、温度/错误等信号,并发出各PWM波实现功率的闭环控制。控制器可通过特定协议的通信接口 (如PMBus,AVSBus,SVID,SVI2/3,PWM-VID等) 和信号指示IO口,与系统上位机或负载处理器进行信号交互。

多相控制器连接DrMOS可实现多相拓补结构的大电流DC/DC系统,可大幅提升供电功率,优化能耗,提升整体性能,简化系统电源设计,是大功率供电芯片的核心,是GPU的主流供电形式。

矽力杰采用行业领先的工艺技术,设计创新的混合信号及模拟芯片,产品广泛用于汽车,工业,消费类,云计算和通信设备中,旨在提高效率并节约或衡量能源使用,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高性能,更高可靠性的模拟芯片解决方案。

**矽力杰多相Buck电源 SQ51201 **

矽力杰SQ51201是一款大电流多相Buck控制器,能够为高性能ASIC提供高品质的稳定电源输出方案。输出电压由至多6个DrMOS交错并联。实现300kHz~1MHz范围内可编程开关频率,与矽力杰DrMOS方案完全兼容。

SQ51201内置PMBus接口,线性模式下输出电压为0.25~2.5V,步长为1/512V;在VID模式下步长为5mV/10mV。采用基于纹波的自适应导通时间控制,为大电流应用提供快速瞬态响应。

SQ51201提供过压、欠压、过温和过流保护,同时检测远端反馈是否出现开路或短路,为负载点稳压器应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高级保护功能。

矽力杰16V/70A集成功率级DrMOS SQ29663

SQ29663采用业界标准封装,芯片内部集成两个高性能的MOS和驱动及控制单元,通过优化设计的内部结构和驱动控制,能够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以及良好的散热性能。严密的控制和保护逻辑使其能轻松兼容主流的前级控制器,适用于CPU,GPU以及POL的电源设计。

SQ29663支持5V~16V的Vin电压范围。输入信号兼容3.3V/5V电平,支持三态信号以实现不同工作模式的控制。死区时间,传播延迟和驱动边沿的调整使其可以高效安全运行。

SQ29663内部集成了8mV/℃的温度传感器,通过TMON实时报告温度,25℃下典型输出电压为800mV,TMON内部可上拉或下拉用作故障标志位。SQ29663可以实时采样内部MOSFET的电流信息并重建为与电感电流成正比的三角波,内建的温度补偿使其能达到5mV/A ±5%的精度输出。SQ29663支持包括OCP,NOCP,OTP,pre-OVP,HSS等多种保护,以实现安全可靠运行。

广大客户现可通过abg欧博商城购买矽力杰系列产品!作为本土“元器件电商”的“探索者”之一,abg欧博商城致力为全球电子产业创造价值,向客户提供围绕“品牌选型+现货采购+海外代购+BOM 配单”的全流程服务。通过与全球 3000 多家原厂品牌及代理商搭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abg欧博商城可直接获得原厂货源,并可为用户提供从方案设计到各类元件采购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 BOM 配单一键采购、PCBA 加工。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源
    +关注

    关注

    185

    文章

    18429

    浏览量

    257454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1

    浏览量

    251559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挖到宝了!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应用场景。从数据采集,到模型推理,都能完整且自如地参与,轻松解锁人工智能全流程实训,让你深度体验AI技术的魅力 。 四、九门课程全覆盖,满足多元学习需求 对于高校教学或者技术学习来说,课程覆盖的广度
    发表于 08-07 14:30

    挖到宝了!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应用场景。从数据采集,到模型推理,都能完整且自如地参与,轻松解锁人工智能全流程实训,让你深度体验AI技术的魅力 。 四、九门课程全覆盖,满足多元学习需求 对于高校教学或者技术学习来说,课程覆盖的广度
    发表于 08-07 14:23

    安徽京准:GPS北斗卫星校时服务器助力大数据云计算

    安徽京准:GPS北斗卫星校时服务器助力大数据云计算
    的头像 发表于 04-02 09:27 ?359次阅读

    大数据云计算都需要考什么证书?

    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包含多种专业证书,其中大数据领域涵盖数据分析类证书、大数据工程类证书、数据治理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1:05 ?759次阅读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以及Edge AI的概念与应用

    人工智能相关各种技术的概念介绍,以及先进的Edge AI(边缘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与相关应用。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现代科技的核心技术 人工智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1-25 17:37 ?1049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和机器学习以及Edge AI的<b class='flag-5'>概念</b>与应用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人工智能应用的实时响应。与此同时,嵌入式系统在边缘计算和物联网领域,也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边缘计算中,嵌入式系统能够将人工智能
    发表于 11-14 16:39

    人工智能计算大数据三者关系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训练资源和验证环境;云
    的头像 发表于 11-06 10:03 ?1087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优化等方面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提到的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能源数据,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化管理。 其次,第6章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阅读这一章后,我深感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结合正引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以下是我个人的读后感: 1. 技术革新与生命科学进步 这一章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加速生命科学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还促进了新理论、新技术的诞生。 3.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人工智能为科学创新带来了巨大潜力,但第一章也诚实地讨论了伴随而来的挑战。数据隐私、算法偏见、伦理道德等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在利用AI提升科研效率
    发表于 10-14 09:12

    人工智能计算是什么

    人工智能计算,简而言之,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云计算平台相结合,利用云计算的强大计算力、存储能力
    的头像 发表于 10-12 09:46 ?868次阅读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分析

    长时间运行或电池供电的设备尤为重要。 高性能 : 尽管RISC-V架构以低功耗著称,但其高性能也不容忽视。通过优化指令集和处理器设计,RISC-V可以在处理复杂的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任务时表现出色。 三
    发表于 09-28 1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概念_生成式人工智能主要应用场景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GAI)是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其核心在于利用计算机算法和大量数据来生成新的、具有实际价值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9-16 16:05 ?5133次阅读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大力发展AI for Science的原因。 第2章从科学研究底层的理论模式与主要困境,以及人工智能三要素(数据、算法、算力)出发,对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进行解读。 第3章介绍了在
    发表于 09-09 13:54

    报名开启!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将启幕,国内外大咖齐聚话AI

    8月28日至30日,2024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大会以“魅力AI·无限未来”为主题,致力于打造全球通用人工智能领域集产品
    发表于 08-22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