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原位磁性测试揭示过渡金属化合物储锂/储钠性能差异根源

锂电联盟会长 ? 来源:能源学人 ? 2023-04-19 09:32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研究背景】

锂离子(Li+)、钠离子(Na+)等单价碱金属离子是可充电二次电池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基本电荷载体,为全球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相对于自然界中丰度有限的锂,钠在地壳和海洋中都是一种丰富的元素,这使得钠基电池成为未来储能领域最有前途的候选体系之一。

锂离子电池(LIBs)的长足发展促进了钠离子电池(SIBs)的发展,然而当LIBs电极作为可逆的Na+宿主时,其电化学性能通常存在较大差异(图1)。为了从根本上破译不同体系性能差异并合理设计高性能储能器件,必须系统地了解同一电极材料在不同碱金属离子电池体系中的详细反应机制。

38f5acc2-ddfe-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1 同一电极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中的不同电化学性能。

【工作介绍】

过渡族金属化合物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化领域中被广泛研究,其中过渡金属元素在电化学过程中的电子转移与材料的磁学性质密切相关。因此,通过磁学理论与技术对能源材料中的电子结构转变和局部电荷分布进行研究,可以获得其他传统理论技术不能得到的信息,进而实现对电化学反应机制的深入揭示。基于先进的原位磁性测试技术,近日青岛大学李洪森、南京大学丁煜、青岛大学李强等对典型双金属钛铁矿FeTiO3材料的储锂/储钠行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揭示了两体系中的容量差异源于离子依赖性机制。

FeTiO3材料在储钠过程中活性材料不能深入转化生成金属铁,并出现不可逆产物NaO2和Ti单质,导致了比容量明显低于储锂体系。此外,两体系在低电位下均存在自旋极化表面电容,提供了各自体系的部分容量。通过对同一种过渡金属化合物锂/钠电池体系机制研究,将有助于碱金属离子宿主材料的合理设计。相关成果以“Insight into the ion-dependent capacity mismatch in alkali metal ion batteries by in situ magnetometry”为题发表在知名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左风凯、张昊为本文第一作者。

【内容表述】

首先,研究者通过溶剂热法结合煅烧处理制得单分散的FeTiO3(MFTO)材料。由于双金属氧化物存在协同作用,MFTO材料中载流子的传输预期将得到改善。此外,该样品在3 T的外磁场下仅表现出2.8 emu g-1的低磁化强度,说明MFTO材料具有顺磁特性。

38fde5ea-ddfe-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2 FeTiO3(MFTO)材料的制备与物相表征。

进一步组装锂/钠电池体系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储锂/储钠性能具有明显的差异。GITT测试表明在MFTO材料中,动力学因素并不是造成其储锂/储钠容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参考其他可能会影响储锂/储钠容量的电化学因素,考虑到不同的能量载流子可能会使电极具有不同的反应机制,因此需要对MFTO材料中的不同电荷存储机制开展深入研究。

3909a77c-ddfe-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3 MFTO材料的储锂/储钠性能与动力学分析。

通过收集MFTO电极在不同放电/充电阶段的非原位XPS,探究MFTO材料的储锂/储钠反应机理。在MFTO/Li体系中Fe、Ti元素的价态可逆变化,相比之下,在MFTO/Na体系中放电结束时Fe2+信号的残留以及Ti元素的不可逆变化意味着MFTO材料在储钠过程中的转化反应并不能充分进行,并且部分反应不可逆。此外,O元素在储锂时显示氧化还原惰性,但在储钠过程中检测到位于更高结合能处的对应于超氧化物(O2-)的信号,这意味着放电过程伴随有更少的电子转移。进一步通过非原位HRTEM直接观测其电化学储能过程中的电极结构变化,储钠过程中产生NaO2和Ti单质,与XPS结果一致。

391816ae-ddfe-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4 MFTO材料的电极结构表征。

采用原位磁性测试对MFTO的储锂/储钠过程进行实时磁性监测,并对电化学过程中的结构演化与电子转移进行分析。在锂化/钠化放电过程中,随着MFTO逐渐转化为金属Fe,磁化强度逐渐增强;在低电位区间,出现了空间电荷储能导致的自旋极化电容现象,磁化强度开始显著下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MFTO/Na体系中原位磁化强度的最高值(25.7 emu g-1)明显低于MFTO/Na体系的最大值(62.2 emu g-1),这意味着MFTO的储钠反应深度低于储锂过程,与其他实验表征得到的结论一致。

39219aa8-ddfe-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5 MFTO储锂/储钠电池体系的原位磁性测试以及磁性变化机理。

低电位下的磁响应信号变化,表明该区间内储锂/储钠以自旋极化电容为主导。此外,MFTO储钠时的自旋极化电容效应引起的磁信号变化远远小于储锂过程,这是因为活性材料储锂/储钠反应转化程度不同,导致其放电产物中金属颗粒的含量不同。很明显,自旋极化电容效应会加大MFTO材料储锂/储钠的容量差异,这也是造成性能差异的一项重要原因。根据德国马普所Maier教授提出的理论,对两体系进行热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界面电荷存储的存在。

392e7c6e-ddfe-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6 MFTO/Li体系在0.01-1 V电压窗口内的原位磁性测试以及相应热力学模型拟合。

393718ce-ddfe-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7 MFTO/Na体系在0.01-1 V电压窗口内的原位磁性测试以及的相应热力学模型拟合。

随后,为进一步了解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结构转变,并探明可能存在的中间相,作者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对MFTO电极与Li+/N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理论计算。FeTiO3材料虽然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但在储钠体系中不能完全参与转化反应生成Fe0,在循环过程中形成不可逆的NaO2和Ti单质,使其电化学性能受到限制。

393fa93a-ddfe-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8 MFTO储锂/储钠体系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结论】

作者建立了一个全面的方法来揭示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中电极容量差异的起源,结合先进的结构表征、原位磁性测试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可以反映电极演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环境的变化。选择单分散的FeTiO3作为模型材料,发现了其与Li+或Na+不同相互作用导致的离子依赖性机制。在Na+体系中,活性材料不能深度地参与生成Fe0的转化反应,并生成不可逆的NaO2和Ti单质,使其电化学性能受到了限制。此外,原位磁性测试结合电化学循环能够动态反映过渡金属物种的结构演化和电子分布情况。热力学考虑进一步有力地证实了FeTiO3材料在锂/钠电池体系中在低电位下的界面电荷存储机制。这种方法也可以扩展到整个碱金属离子家族,甚至更广泛的多价金属离子电池,指导基于不同电荷载体的高性能电极材料的设计。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85

    文章

    3497

    浏览量

    79268
  • DFT
    DFT
    +关注

    关注

    2

    文章

    236

    浏览量

    23497
  • 钠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6

    文章

    226

    浏览量

    15225
  • 锂金属电池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40

    浏览量

    4675

原文标题:原位磁性测试揭示过渡金属化合物储锂/储钠性能差异根源

文章出处:【微信号: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众号:锂电联盟会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晶科能与亿纬能联合电芯工厂正式量产

    近日,全球领先的能企业晶科能(Jinko ESS)与锂电龙头亿纬能(EVE Energy)共同宣布,双方的联合能专用电芯工厂正式进入量产阶段。该工厂于2025年5月完成全链路设
    的头像 发表于 08-11 16:28 ?504次阅读

    分布式光项目如何实现稳定收益?张家港案例揭示关键运营指标

    探索一下Acrel-1000DP分布式光伏监控系统平台是怎么样被灵活的运用起来的。 往~下~~拉~~~ ———— 江苏张家港渔光互补分布式能———— 项目情况 常阴沙能、常阴沙(红旗东路
    发表于 07-25 00:23

    4.6亿投资!200MW/400MWh站投运,年调5.8亿度绿电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日前,我国首个大型混合能站——南方电网宝池能站在云南投产。值得一提的是,这座
    的头像 发表于 06-15 00:57 ?6365次阅读

    海辰能携手多方推动新型能产业发展

    近日,海辰能国内营销中心大客户部于北京组织召开“上海电力大学新型能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新型锂电池能系统工程应用研讨会”。本次研讨会聚焦推动研究中心精准定位,助力海辰
    的头像 发表于 06-14 16:48 ?907次阅读

    电池!广东省首个电工商业能项目正式投运,易事特集团牵头打造能示范标杆

    近日,广东省首个钠离子工商业能电站项目正式投运。该项目由易事特集团与武汉大学东莞水乡能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开发,标志着能技术在粤应用迈出关键步伐,为我国绿色能源存储产业发展注入新
    的头像 发表于 06-03 12:03 ?480次阅读
    <b class='flag-5'>钠</b>电池!广东省首个<b class='flag-5'>钠</b>电工商业<b class='flag-5'>储</b>能项目正式投运,易事特集团牵头打造<b class='flag-5'>钠</b>电<b class='flag-5'>储</b>能示范标杆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的定义和制造工艺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以Ⅲ-Ⅴ族、Ⅱ-Ⅵ族元素通过共价键形成的材料为基础,展现出独特的电学与光学特性。以砷化镓(GaAs)为例,其电子迁移率高达8500cm?/V·s,本征电阻率达10?Ω·cm,是制造高速、高频、抗辐射器件的理想材料。
    的头像 发表于 05-28 14:37 ?820次阅读
    <b class='flag-5'>化合物</b>半导体器件的定义和制造工艺

    在线研讨会 AI赋能铁电池,开启智能能新时代

    在全球迈向绿色能源的浪潮中,能技术成为关键一环。而铁电池作为能领域的明星,如何通过AI技术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管理?4月29日上午1000,大联大诠鼎集团将联合台塑新智能在大大通直播间为您
    的头像 发表于 04-15 16:33 ?435次阅读
    在线研讨会 AI赋能<b class='flag-5'>锂</b>铁电池,开启智能<b class='flag-5'>储</b>能新时代

    EM能网关 ZWS智慧能云应用(8) — 电站差异化支持

    面对不同项目、种类繁多的能产品,如何在能云平台上进行电站差异化支持尤为关键,ZWS智慧能云从多方面支持能电站
    的头像 发表于 03-14 11:38 ?395次阅读
    EM<b class='flag-5'>储</b>能网关 ZWS智慧<b class='flag-5'>储</b>能云应用(8) — 电站<b class='flag-5'>差异</b>化支持

    什么是金属共晶键合

    金属共晶键合是利用金属间的化学反应,在较低温度下通过低温相变而实现的键合,键合后的金属化合物熔点高于键合温度。该定义更侧重于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定义。
    的头像 发表于 03-04 14:14 ?1023次阅读
    什么是<b class='flag-5'>金属</b>共晶键合

    【干货】基于能变流器测试方法与技术的综述

    能变流器作为现代能系统中能量转换的核心设备,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微电网四大领域。然而,随着对能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系统运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
    的头像 发表于 02-06 13:52 ?1694次阅读
    【干货】基于<b class='flag-5'>储</b>能变流器<b class='flag-5'>测试</b>方法与技术的综述

    海辰能推出首款电力能专用钠离子电池

    自然界中储量丰富,其地壳丰度是元素的400倍以上。如果将其中1%做成电池,按照全球能每年新增1TWh计算,能满足150亿年的能需求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1:44 ?941次阅读

    能逆变器自动测试系统的技术原理和应用

    的运行数据,如电压、电流、功率等。这些数据将被用于评估能逆变器的性能参数,如转换效率、稳定性、响应速度等。同时,测试系统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生成测试
    发表于 12-16 15:07

    赣锋业布局长时能市场,瞄准大容量电池

    近日,赣锋业表达了对能市场的乐观态度。公司指出,当前能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赣锋业已将能作为锂电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旨在分享行业
    的头像 发表于 11-26 10:59 ?776次阅读

    微小无铅钎焊接头中金锡化合物的形貌与分布:激光与热风重熔方法的比较

    在微电子封装和组装领域,重熔钎焊技术是实现器件连接的关键工艺。随着技术的发展,激光重熔因其局部加热和高能量输入的特点,逐渐成为焊接热敏感器件的首选方法。金作为一种常用的金属镀层材料,在钎焊接头中与锡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这些
    的头像 发表于 10-14 13:52 ?813次阅读
    微小无铅钎焊接头中金锡<b class='flag-5'>化合物</b>的形貌与分布:激光与热风重熔方法的比较

    EasyGo实时仿真丨PCS能变流器控制仿真应用

    构建的控制算法模型,为高精度控制系统开发提供了有效测试环境,加快了开发周期并降低了风险。本篇中用户利用CBox快速原型控制器进行PCS能变流器控制实验测试,并与实物硬件设备测试进行对
    发表于 09-20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