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人工智能时代,AI技术如何赋能视觉跳动激光大屏显示行业

jf_95600885 ? 来源:jf_95600885 ? 作者:jf_95600885 ? 2023-03-31 16:29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人工智能技术崛起,AI大脑所触及的行业遍地烽火,近两年来,作为家庭娱乐中心,彩电业成为人工智能AI的一个重要试炼场,包括传统彩电制造厂商海信、长虹、长虹以及互联网电视品牌小米、暴风、微鲸等国内主要彩电领导品牌,纷纷推出基于AI技术的智能电视。观察目前市场上AI技术对主流的智能电视产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电视的智能语音识别及控制从而改变传统的电视操作互动模式。

不管是真的人工智能,还是假的人工智障,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人工智能AI技术对家庭电视的技术改造和交互升级已经在走在路上。因此,作为同属于显示领域的大屏显示行业来说,家庭电视行业当下的技术尝试是有积极示范作用的。同样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大屏显示行业应该思考的是:人工智能时代,面对AI大脑的赋能,大屏显示产品可以有哪些方向的技术尝试和产品性能提升。

从大屏显示产品功能上出发,大屏显示本质上应用于大型工业企业、商务会议和监控指挥中心的产品。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大屏产品,尤其是以激光光源的激光大屏产品基本上解决了大屏显示在画面超高清清晰度、色彩亮度、对比度、饱满度等方面的问题。尚存的问题和矛盾是,对大屏来说,超大的屏幕面积直接导致大屏互动操作体验不友好的现象一直长期存在,大屏的观看体验与操作互动体验一直存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

一般来说,动辄超过100寸的大屏在演示操作和互动操控使用上,如果使用传统的键鼠控制,一次演示过程往往需要两人以上的相互配合,即使应用较先进的屏幕红外触控技术,也会因为屏幕面积的过大,导致出现人手无法触及的触控盲区,同样影响日常的使用操作体验。

因此,当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AI技术的爆炸式发展,推动AI技术相关的智能语义识别技术也近水楼台得到长足的进步;而大屏产品借助AI智能语义识别技术,其操作互动体验,也朝着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大屏方向进一步进化,其只能的操作交互体验也将进一步优化。

跳出行业看行业,眼光和视角才不容易被局限。纵观目前大屏显示行业,大多数友商企业仍然在光源、显示效果等方面对大屏产品做文章时(虽然这些仍然是根本),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来赋能大屏显示产品实现性能上的弯道超车的这种思路,目前好像还没有看到相关报道(当然也有可能正在进行保密研发)。

讲了这么多,实际上,作为专注大屏显示领域,致力为用户提供性能突出的大屏显示产品的视觉跳动,一直关注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对人工智能AI技术在视觉跳动无缝激光大屏产品的应用上,一直在进行积极的应用尝试和性能开发。相信在不久的时间内,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的无缝激光屏产品,将给智能激光屏人机操作互动体验提升,用户在商务会议办公、大屏监控指挥等日常使用场景下的工作效率将会有更大的提升,科幻电影式的超现实人机互动场景将逐步走进现实。

审核编辑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AI
    AI
    +关注

    关注

    88

    文章

    35757

    浏览量

    282423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1

    浏览量

    251504
  • 激光屏
    +关注

    关注

    1

    文章

    62

    浏览量

    3265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AI 边缘计算网关:开启智能时代的钥匙?—龙兴物联

    顺畅地通向云端,实现设备与云端之间高效的数据传输与交互。通过融合先进的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AI 边缘计算网关能够在靠近数据源的网络边缘,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精准分析,进而实现智能化决策,大大减少
    发表于 08-09 16:40

    挖到宝了!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技术自主可控 在如今这个科技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产化硬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就做到了这一点,采用国产化硬件,积极推进全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国产化进程,把国产自主
    发表于 08-07 14:30

    挖到宝了!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技术自主可控 在如今这个科技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产化硬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就做到了这一点,采用国产化硬件,积极推进全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国产化进程,把国产自主
    发表于 08-07 14:23

    科沃斯斩获2025人工智能行业优秀AI案例奖

    7月31日,“维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届)人工智能行业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深圳圆满落幕。科沃斯凭借“商用清洁机器人为苏州地铁注入新质力量”项目,斩获“2025人工智能行业优秀AI
    的头像 发表于 08-01 14:03 ?1521次阅读

    芯盾时代AI战略全线产品智能化升级

    ChatGPT掀起的智能革命席卷全球,DeepSeek等大模型持续刷新性能边界,人工智能从实验走向产业深处,成为重塑经济格局、重构安全范式的核心力量。从国家战略到企业实践,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
    的头像 发表于 07-14 15:47 ?1033次阅读

    最新人工智能硬件培训AI 基础入门学习课程参考2025版(大模型篇)

    人工智能大模型重塑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当下,无论是探索未来职业方向,还是更新技术储备,掌握大模型知识都已成为新时代的必修课。从职场上辅助工作的智能助手,到课堂用于学术研究的
    发表于 07-04 11:10

    AI边缘网关:开启智能时代的新蓝海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AI与边缘计算的结合正掀起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边缘网关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在AI技术的加持下,正从简单的数据采集传输节点,进化为具备智能决策能力的边
    发表于 02-15 11:4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不仅提高了能源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还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将在能源科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结 《AI for Science: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很幸运社区给我一个阅读此书的机会,感谢平台。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关于AI与生命科学的部分,为我们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学习心得

    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核心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这些技术构成了AI for Science的基石,使得AI能够处理和分析
    发表于 10-14 09:16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无疑为读者铺设了一条探索人工智能AI)如何深刻影响并推动科学创新的道路。在阅读这一章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以及其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以下是我个人的学习心得: 1.
    发表于 10-14 09:12

    人工智能ai 数电 模电 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电路分析

    人工智能ai 数电 模电 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电路分析 想问下哪些比较容易学 不过好像都是要学的
    发表于 09-26 15:24

    人工智能ai4s试读申请

    目前人工智能在绘画对话等大模型领域应用广阔,ai4s也是方兴未艾。但是如何有效利用ai4s工具助力科研是个需要研究的课题,本书对ai4s基本原理和原则,方法进行描诉,有利于总结经验,拟
    发表于 09-09 15:36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每个交叉领域,本书通过案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梳理了产业地图,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适合所有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读者阅读,特别适合材料科学
    发表于 09-09 13:54

    报名开启!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将启幕,国内外大咖齐聚话AI

    8月28日至30日,2024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大会以“魅力AI·无限未来”为主题,致力于打造全球通用人工智能
    发表于 08-22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