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基于振动辅助纳米针的高效高通量胞内递送

MEMS ? 来源:MEMS ? 2023-03-30 10:5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近日,清华大学机械系在基于自组装微纳制造的细胞转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细胞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已取得重要突破,成为最有希望消除肿瘤的治疗方法之一,而胞内递送及目标基因编辑是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流程中的关键前提步骤。但对于具有高度抗性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现有方法仍存在着递送效率不足、转染通量低、细胞损伤大、不适用于悬浮细胞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细胞免疫疗法的快速发展。

6487d616-cabd-11ed-bfe3-dac502259ad0.png

振动辅助纳米针/微流体复合胞内递送系统

针对上述问题,清华大学机械系课题组基于组内提出的张力梯度诱导胶体颗粒液气界面快速大面积自组装制造技术,以密排有序胶体颗粒自组装结构作为模版替代了传统精密复杂的纳米光刻方法,结合刻蚀技术,形成了覆盖面积可达3英寸的表面纳米针结构。进一步研究将纳米针与微流控进行复合,提出了振动辅助纳米针/微流控复合胞内递送新模式,在振动辅助下利用纳米针快速穿刺和脱离微流道中快速前进的细胞,实现了连续的高通量胞内递送。

由于纳米针穿刺破膜的百纳米膜穿孔尺寸,基因编辑Cas9/RNPs复合体可以直接被递送到细胞中,针对难转染的悬浮NK细胞系,胞内递送效率可达98%,细胞活率维持在80%,递送通量可达mL/min量级;且转染总量达50mL时,胞内递送效率仍维持在约90%,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研究基于该系统制备CD96位点敲除的NK-92细胞,敲除效率可达40%,并通过杀伤实验验证了基因编辑后NK细胞免疫效果的有效提升。同时,研究利用该系统成功对小鼠原代NK细胞实现了基因敲入,展现了该方法在以NK细胞等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中的极大潜力。

64ada06c-cabd-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基于振动辅助纳米针/微流体复合胞内递送系统的Cas9/RNPs递送和NK-92细胞系基因编辑

64c6ccae-cabd-11ed-bfe3-dac502259ad0.jpg

本研究被选为《美国化学会·纳米》期刊封面文章

相关成果近日以“基于振动辅助纳米针/微流控复合系统的高效高通量胞内递送”(?High-throughput and efficient intracellular delivery method via a vibration-assisted nanoneedle/microfluidic composite system)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纳米》(ACS Nano)期刊,被ACS公众号(ACS材料X)作为亮点文章进行报道,并选为刊内封面文章。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微流控
    +关注

    关注

    16

    文章

    583

    浏览量

    20121

原文标题:基于振动辅助纳米针/微流控复合系统的高效高通量胞内递送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式轮廓仪 | 台阶仪 | 纳米级多台阶高度的精准测量

    台阶高度作为纳米结构的关键参数,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相关研究与应用。本文利用触式轮廓仪对三台阶高度样品进行测量与表征的方法。原始测量数据通过多项式拟合与低通滤波处理消除低频伪影和高频噪声。实现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7-22 09:52 ?164次阅读
    触<b class='flag-5'>针</b>式轮廓仪 | 台阶仪 | <b class='flag-5'>纳米</b>级多台阶高度的精准测量

    KM地面振动解决方案实现高效管理#地面振动分析#振动分析

    振动分析仪
    KM预测性维护专家
    发布于 :2025年07月15日 14:53:27

    KM振动分析服务保障高效运维#振动分析#振动分析服务

    振动分析仪
    KM预测性维护专家
    发布于 :2025年07月08日 16:56:37

    二维材料高通量生产和溶液加工上取得新突破

    1背景介绍二维材料作为材料科学领域的明星,自2004年石墨烯首次被成功剥离以来,便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研究热潮。这类材料的电子仅可在两个维度的非纳米尺度(1-100nm)上自由运动,独特的结构赋予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6-23 07:20 ?609次阅读
    二维材料<b class='flag-5'>高通量</b>生产和溶液加工上取得新突破

    高通量卫星物联网终端赋能电力巡检:云翎智能如何破解偏远电网监控痛点

    云翎智能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融合高通量卫星物联网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为偏远电网监控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以下从技术架构、应用场景及创新价值三个维度解析其破解难题的核心逻辑:云翎智能高通量卫星
    的头像 发表于 06-20 10:33 ?320次阅读
    <b class='flag-5'>高通量</b>卫星物联网终端赋能电力巡检:云翎智能如何破解偏远电网监控痛点

    震有科技中标高通量卫星地面网络核心网项目

    近日,震有科技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与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成功中标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卫星通信分公司“高通量卫星地面网络建设项目核心网系统”。这是震有科技在卫星通信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震有科技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4-18 15:11 ?626次阅读

    OptiSystem应用:环形通量仿真

    环形通量,顾名思义就是描述了光纤内部圆形半径通量。环绕通量通常被量化为从光纤中心开始的半径,该半径需要环绕穿过光纤的25%到75%的光能。由环绕
    发表于 04-09 08:47

    安泰功率放大器在微流控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分享

    评为“影响人类未来15件最重要发明之一”。 那么今天Aigtek安泰电子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功率放大器在微流控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一起来学习吧~ 什么是微流控? 微流控是利用微纳米级尺度的管道来处理和操控流体所涉及的一门
    的头像 发表于 04-07 11:46 ?324次阅读
    安泰功率放大器在微流控<b class='flag-5'>纳米</b>药物<b class='flag-5'>递送</b>系统中的应用分享

    泰克科技助力Magway开发新型包裹递送系统

    一家富有创新精神的初创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新型的基于轨道运行的包裹递送系统,该系统得到了泰克公司先进的DQ轴分析技术的支持。
    的头像 发表于 03-07 09:22 ?589次阅读

    高通量玻璃微流道反应器

    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从而实现高效的传热和传质能力,确保物料瞬间均匀混合。 主要特点 高效高通量玻璃微流道反应器能够显著缩短反应时间,相比传统高压反应釜,反应时间可以从十几个小时减少到几分钟,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安全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2-21 14:13 ?391次阅读

    KM振动分析服务 高效保障设备生产安全#振动分析仪#振动分析

    振动分析仪
    KM预测性维护专家
    发布于 :2024年12月10日 15:56:04

    精密空调—精密空调噪音大及风机振动如何处理?

    机房精密空调作为数据中心的关键设备,其稳定运行对保障数据安全至关重要。然而,近期监控数据显示,部分机房精密空调出现噪音过大和风机振动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机房的正常运行,也对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了潜在威胁。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15:32 ?564次阅读
    精密空调—精密空调噪音大及<b class='flag-5'>内</b>风机<b class='flag-5'>振动</b>如何处理?

    高通量生物分析技术之微流控芯片

    高通量生物分析技术是指同时对一个样品中的多个指标或者对多个样品中的一个指标同步进行并行分析,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生物信息的新型分析技术。微流控芯片是高通量生物分析技术的一种,主要包括PCR芯片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5:50 ?794次阅读

    生物医用微技术发展历程及其经皮诊疗应用

    表面形成临时微通道。利用此微通道可以将药物直接递送至皮,从而提高药物的透皮效率。微给药结合了局部给药和系统注射的双重优点,可以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减少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
    的头像 发表于 11-12 09:43 ?2143次阅读
    生物医用微<b class='flag-5'>针</b>技术发展历程及其经皮诊疗应用

    半侵入式&quot;可穿戴诊所&quot;——微技术的创新应用

    长度在10至1000微米范围的微(MN)表现出有效穿透角质层的能力,使其能够进入间质液进行采样或原位检测。与此同时,微穿透皮肤所创建的微通道可以作为多种药物经皮递送的通道。与传统
    的头像 发表于 11-09 11:19 ?1.6w次阅读
    半侵入式&quot;可穿戴诊所&quot;——微<b class='flag-5'>针</b>技术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