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2021年随着元宇宙的爆发,虚拟数字人赛道开始火热。从跨年春晚到品牌广告,从主播支持到直播带货,虚拟数字人随处可见。
虚拟数字人,是存在于数字世界的“人”,通过动作捕捉、三维建模、语音合成等技术高度还原真实人类,再借助AR/MR/VR等终端呈现出来的立体“人”。
虚拟数字人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开始尝试将虚拟人物引入到现实世界中,虚拟数字人步入萌芽阶段。这个时期虚拟数字人的制作技术以手工绘制为主,应用极为有限。
到21世纪初,传统手绘逐渐被CG(Computer Graphics,电脑绘图)、动作捕捉等技术取代,虚拟数字人步入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虚拟数字人开始达到实用水平。主要出现在影视娱乐行业,如数字替身、虚拟偶像等。
近五年,得益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虚拟数字人制作过程得到有效简化、各方面性能获得飞跃式提升,开始从外观的数字化逐渐深入到行为的交互化、思想的智能化。
以虚拟主播、虚拟员工等为代表的数字人成功进入大众视野,并以多元的姿态在影视、游戏、传媒、文旅、金融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虚拟数字人开始步入正轨,进入初级阶段。该时期人工智能成为虚拟数字人不可分割的工具。
具体来看,2018 年,新华社与搜狗联合发布的“AI合成主播”,可在用户输入新闻文本后,在屏幕展现虚拟数字人形象并进行新闻播报,且唇形动作能与播报声音实时同步。
2019 年,浦发银行和百度共同发布的数字员工“小浦”,也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的虚拟数字人,可通过移动设备为用户提供“面对面”的银行业务服务。
2021年10月31日,抖音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在这个短短2分钟的视频中,融合了悬疑+美妆+剧情+后期特效技术,涨粉上百万。2022年7月12日,基于语音合成软件VOCALOID系列制作的女性虚拟歌手、虚拟偶像洛天依诞生。
柳夜熙、洛天依的诞生将虚拟数字人推向高潮。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调研数据,2021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074.9亿元和62.2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达到6402.7亿元和480.6亿元,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
虚拟人的应用及变现
按商业模式分类,虚拟人可分为服务型数字人与身份型数字人。服务型数字人更多面向to B市场,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AI来为企业赋能,经济效益不在于直接创造增量收入,而是降低人力成本。
比如,百度打造的首个可交互虚拟偶像度晓晓,她聚合了百度在多模态交互、3D数字人建模、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多项技术上的能力,甚至能在高考语文作文中拿下高分,创作的画作还能参加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展。
百度创造的虚拟人已经多达二十余位,在实际应用当中,他们不仅极大的帮助了很多真人的工作,甚至已经可以替代其中一部分岗位。比如智能理财、智能文档审核、数字客服、AI培训导师等,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展现出极大的价值。
再比如,由万科集团打造的虚拟人“崔筱盼”,在解放人力方面体现出了巨大的潜在价值。入职10个月,经崔筱盼提醒的单据处理响应程度是传统IT系统提示的7倍,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
还有直播,此前“虚拟主播B站直播2小时收入超百万”登上微博热搜,与真人相比,虚拟人成本更低、且能做到7×24小时不间断直播,被各路品牌、MCN机构青睐。网易伏羲产品经理阁语对此表示,虚拟主播可以用来填补真人主播没有办法出镜的空白时间,在同一个时段,虚拟人直播带货的流水能够达到真人带货流水的30%。
身份型虚拟人更多面向的是to C市场,主要集中在动漫、游戏、影视娱乐领域,变现模式以打造虚拟偶像或虚拟IP为主,先扩大C端的粉丝流量,再通过流量进行变现。
比如,AYAYI在小红书亮相1个月后,就相继与娇兰、保时捷等国际大牌达成了合作,2021年9月成为阿里巴巴的首个数字人员工,担任天猫超级品牌日的数字主理人;还有虚拟艺人翎Ling与Keep合作、希加加代言麦当劳等案例。
据了解,乐华娱乐的泛娱乐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2110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3790万元,主要原因便是虚拟艺人组合A—SOUL的商业发展产生的收益,安信证券预计,A-SOUL贡献了约1700万的增量收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身份型的虚拟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粉丝经济,类似于真人明星,通过品牌推广、代言、参演节目、直播打赏、发布音乐专辑、售卖周边等方式进行变现,特点是能够带来较高的收入增量。
小结
整体而言,随着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虚拟数字人迎来了制作的简化及性能的飞跃,并开始在各个领域中实现应用。为企业降本增效,作为虚拟偶像与品牌合作,实现商业变现。虚拟数字人未来市场前景可观,对于企业来说,接下来思考如何获得市场是关键。
虚拟数字人,是存在于数字世界的“人”,通过动作捕捉、三维建模、语音合成等技术高度还原真实人类,再借助AR/MR/VR等终端呈现出来的立体“人”。
虚拟数字人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开始尝试将虚拟人物引入到现实世界中,虚拟数字人步入萌芽阶段。这个时期虚拟数字人的制作技术以手工绘制为主,应用极为有限。
到21世纪初,传统手绘逐渐被CG(Computer Graphics,电脑绘图)、动作捕捉等技术取代,虚拟数字人步入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虚拟数字人开始达到实用水平。主要出现在影视娱乐行业,如数字替身、虚拟偶像等。
近五年,得益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虚拟数字人制作过程得到有效简化、各方面性能获得飞跃式提升,开始从外观的数字化逐渐深入到行为的交互化、思想的智能化。
以虚拟主播、虚拟员工等为代表的数字人成功进入大众视野,并以多元的姿态在影视、游戏、传媒、文旅、金融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虚拟数字人开始步入正轨,进入初级阶段。该时期人工智能成为虚拟数字人不可分割的工具。
具体来看,2018 年,新华社与搜狗联合发布的“AI合成主播”,可在用户输入新闻文本后,在屏幕展现虚拟数字人形象并进行新闻播报,且唇形动作能与播报声音实时同步。
2019 年,浦发银行和百度共同发布的数字员工“小浦”,也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的虚拟数字人,可通过移动设备为用户提供“面对面”的银行业务服务。
2021年10月31日,抖音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在这个短短2分钟的视频中,融合了悬疑+美妆+剧情+后期特效技术,涨粉上百万。2022年7月12日,基于语音合成软件VOCALOID系列制作的女性虚拟歌手、虚拟偶像洛天依诞生。
柳夜熙、洛天依的诞生将虚拟数字人推向高潮。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调研数据,2021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074.9亿元和62.2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达到6402.7亿元和480.6亿元,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
虚拟人的应用及变现
按商业模式分类,虚拟人可分为服务型数字人与身份型数字人。服务型数字人更多面向to B市场,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AI来为企业赋能,经济效益不在于直接创造增量收入,而是降低人力成本。
比如,百度打造的首个可交互虚拟偶像度晓晓,她聚合了百度在多模态交互、3D数字人建模、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多项技术上的能力,甚至能在高考语文作文中拿下高分,创作的画作还能参加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展。
百度创造的虚拟人已经多达二十余位,在实际应用当中,他们不仅极大的帮助了很多真人的工作,甚至已经可以替代其中一部分岗位。比如智能理财、智能文档审核、数字客服、AI培训导师等,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展现出极大的价值。
再比如,由万科集团打造的虚拟人“崔筱盼”,在解放人力方面体现出了巨大的潜在价值。入职10个月,经崔筱盼提醒的单据处理响应程度是传统IT系统提示的7倍,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
还有直播,此前“虚拟主播B站直播2小时收入超百万”登上微博热搜,与真人相比,虚拟人成本更低、且能做到7×24小时不间断直播,被各路品牌、MCN机构青睐。网易伏羲产品经理阁语对此表示,虚拟主播可以用来填补真人主播没有办法出镜的空白时间,在同一个时段,虚拟人直播带货的流水能够达到真人带货流水的30%。
身份型虚拟人更多面向的是to C市场,主要集中在动漫、游戏、影视娱乐领域,变现模式以打造虚拟偶像或虚拟IP为主,先扩大C端的粉丝流量,再通过流量进行变现。
比如,AYAYI在小红书亮相1个月后,就相继与娇兰、保时捷等国际大牌达成了合作,2021年9月成为阿里巴巴的首个数字人员工,担任天猫超级品牌日的数字主理人;还有虚拟艺人翎Ling与Keep合作、希加加代言麦当劳等案例。
据了解,乐华娱乐的泛娱乐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2110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3790万元,主要原因便是虚拟艺人组合A—SOUL的商业发展产生的收益,安信证券预计,A-SOUL贡献了约1700万的增量收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身份型的虚拟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粉丝经济,类似于真人明星,通过品牌推广、代言、参演节目、直播打赏、发布音乐专辑、售卖周边等方式进行变现,特点是能够带来较高的收入增量。
小结
整体而言,随着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虚拟数字人迎来了制作的简化及性能的飞跃,并开始在各个领域中实现应用。为企业降本增效,作为虚拟偶像与品牌合作,实现商业变现。虚拟数字人未来市场前景可观,对于企业来说,接下来思考如何获得市场是关键。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虚拟数字
+关注
关注
0文章
18浏览量
715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表现突出!
关键领域的出口表现尤为突出。在机电产品领域,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的出口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集成电路的出口数量达到了5014.7亿个,

智能面膜或成印刷电子技术市场化的主要增长产品
印刷电子市场的增长趋势强劲,特别是在柔性电子产品、可穿戴柔性电子皮肤、智能面膜等领域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未来几年内,随着印刷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印刷电子市场有望继续

联想集团第二财季营收增长24%
近日,联想集团公布了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2024/25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数据显示,联想集团在该财季实现了营收127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近24%,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预计2024年全球GPU市场销售额将超985亿美元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JPR)最新发布的预测数据,2024年全球GPU市场的销售额预计将超过985亿美元,这一数字凸显出GPU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
台积电未来五年收入增长势头强劲
台积电近日公布了其9月营收报告,数据显示,9月营收达到新台币2518.7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9.6%,环比微增0.4%。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AI芯片需求的强劲增长,以及包括苹
小米上半年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64亿元
小米集团近日公布的2024年中报数据显示,公司在上半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多项业绩指标均实现显著提升。报告期内,小米集团总收入达到1643.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9.6%,利润也实现了17.86%的同比
预计2024年全球机器人出货规模约4700万台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普及,机器人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群智咨询最新预测,到2024年,全球机器人出货规模有望达到约4700万台,展现出强劲的
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预计同比增52.4%
IDC最新发布的手机季度预测报告揭示了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据预测,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到约1068万台,同比增长率高达52.4%,显示出消费者对该类创新产品的浓厚兴趣与高度认可。
2024年全球半导体营收预计迎来20%增长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最新预测揭示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强劲增长势头,特别是在人工智能(AI)芯片和存储器领域的显著推动下,今年全球半导体营收预计将迎来20%的飞跃式增长。展望明年,随着通讯、工业及汽车等关键领域需求的稳
特斯拉中国市场8月销量飙升,上海超级工厂交付量环比增长17%
9月3日最新资讯显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不减。最新统计数据揭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8月份实现了交付量的显著跃升,共计交付86,697辆汽车,与上月相比增长了17%,展现了其强大的生产与交付能力。
IDC报告:2023年中国CAD市场年增长率达12.8%,展现强劲增长动力
根据IDC最新于9月2日发布的权威报告,2023年中国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总规模达到5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高达12.8%,显示出行业蓬勃发展的活力。尤为

英伟达Blackwell芯片预计在第四季度大规模生产
8月29日,英伟达揭晓了其2025财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该季度,英伟达实现了30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同比激增122%,净利润更是高达165.99亿美元,同比增长率达到惊人的168%。
TCL科技2024年上半年业绩瞩目,半导体显示业务引领强劲增长势头
8月26日晚间,TCL科技(股票代码:000100.SZ)正式揭晓了其2024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营收802.24亿元人民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飙升至9.95亿元,同比实现惊人的192.28%
人工智能需求持续爆发,全球晶圆代工行业势头强劲
根据知名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发布的《晶圆代工季度追踪》报告,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晶圆代工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季度收入环比增长约9%,较去年同期更是实现了23%的显著
韦尔股份2024上半年业绩飙升,AI芯片与汽车电子成增长双引擎
8月19日,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计公司韦尔股份公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的亮丽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91亿元,同比增长36.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归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