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刘静)3月7日,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机器人)创业板IPO成功获深交所受理。

本次创业板IPO,海康机器人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4000万股,募集60亿元资金,主要投入到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桐庐)基地项目、海康机器人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以及新一代移动机器人平台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等。
海康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主要从事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的硬件产品和软件平台的设计 、研发、生产、销售和增值服务,目前已拥有2D视觉、智能ID、3D视觉三大硬件产品线,以及潜伏、移/重载、叉取和料箱四大硬件移动机器人产品线和机器人调度系统RCS、智能仓储系统iWMS两大软件平台。此外,海康机器人还在从事无人机及无人机防御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海康机器人是安防龙头海康威视旗下的子公司,海康威视直接持有公司60%的股份,为公司直接的控股股东。中国电科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电海康持有海康威视36.08%的股份 ,通过其全资子公司电科投资有海康威视2.46%的股份,并通过其下属中国电科五十二所持有海康威视1.92%的股份,合计持有海康威视40.46%的股份,为海康机器人的实际控制人。
前三季度营收超过2021全年,移动机器人业务翻倍增长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海康机器人的营收以年复合增长率71.48%从9.41亿元增长至27.68亿元;而归母净利润从0.45亿元增长至4.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5.61%,表现出更强劲的增长态势。2022年最新业绩,1-9月海康机器人实现28.10亿元营收,超过2021年全年营收,并取得4.28亿元归母净利润。
报告期内,海康机器人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3.85%、44.55%、44.28%和44.18%,虽然其毛利率在逐年下降,但毛利率总体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目前,海康机器人的营收主要来源于机器视觉业务,该业务至少为海康机器人贡献超5成的营收,且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还在上升,其中2021年、2022年1-9月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21亿元、17.0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82%、61.14%。
机器视觉作为工业传感的核心,是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眼睛,是建设数字化工厂感知网络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实现柔性化智能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海康机器人机器视觉有三大硬件产品线:2D视觉产品线、智能ID产品线和3D视觉产品线;软件方面以VM算法软件平台为核心,同时正在开发3D视觉应用平台,可以提供多种款式的光源、镜头、相机等组件进行搭配,满足更多不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

移动机器人是海康机器人的第二大业务,为企业贡献3成左右的营收。2021年移动机器人业务实现9.19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06.37%,业务占比33.54%。海康机器人持续聚焦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升级,目前推出的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自动化物流系统包括:移动机器人本体、自动充换电系统、通讯系统、机器人调度系统和业务系统。截至2022年9月底,海康机器人已发布新一代移动机器人AMR架构平台“智能基座”和基于该平台的全新硬件产品,并发布了第一代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

图:海康机器人的移动机器人产品结构矩阵
根据GGII统计,2021年汽车行业、新能源行业、3C电子行业、电商零售行业、医药医疗行业移动机器人的销量分别为9214台、11788台、99658台、15372台、2345台,分别同比增长40.67%、99.12%、54.78%、22.78%、66.55%。而海康机器人2021年移动机器人销量为9503台,同比增长74.40%,单价为7.38万元/台。2022年前三季度其移动机器人销量突破一万台,达11053台,单价较2021年小幅下滑至7.21万元/台。
据了解,海康机器人的机器视觉以及移动机器人产品,主要销售给的是海康威视及其下属企业、中国电科下属企业、北京极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圆通速递有限公司、HAMAKYOREXCO.,LTD,它们是海康机器人2021年的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收入为4.39亿元,贡献15.85%营收。2022年,TCL科技也有开始采购海康机器人的产品,销售金额为4177.82万元。
与同行企业比较:营收规模较小,专利数量较突出
目前全球领先的机器视觉供应商主要有基恩士、康耐视等,而中国本土较为领先的企业有海康机器人、奥普特、凌云光、大恒图像、奥比中光等。
2021年,海康机器人在营业收入、毛利率、上与机器视觉的同行企业比较情况如下所示:

海康机器人的机器视觉业务营收规模与海外巨头基恩士有明显差距,但其超过国内的奥普特和奥比中光。在机器视觉盈利能力上,海康机器人低于同行内的大部分企业。
在技术实力上,康耐视、奥普特、凌云光、大恒图像、奥比中光、海康机器人拥有的专利数量分别为686项、330项、418项、215项、471项、772项。在机器视觉同行企业内,海康机器人的专利数量突出,具有更为深厚的技术水平。
在移动机器人行业,据GGII数据,国内移动机器人市场 当前的国产化率可达到80%以上。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埃斯顿、汇川技术、AUTOSTORE、极智嘉、海柔创新。
2021年,海康机器人在营业收入、毛利率上与移动机器人同行企业的比较情况如下所示:

在移动机器人同行企业内,海康机器人的营收规模较小,但毛利率水平较高。在技术实力上,埃斯顿、汇川技术、AUTOSTORE、海康机器人拥有的专利数量分别为512项、1888项、420项、772项。
在市场地位方面,根据GGII的统计数据,2019年-2021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分别为80.06亿元、94.12亿元、138.16亿元;同期移动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分别为40.13亿元、52.10亿元、78.12亿元。据此计算海康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机器视觉为6.16%、10.12%、12.46%;移动机器人为8.30%、8.55%、11.76%。
募资60亿元扩产,以及研发新一代移动机器人和机器视觉产品技术
本次海康机器人拟募集60亿元资金,投入到以下项目:

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桐庐)基地项目,拟投入15.34亿元资金,打造一座年产值超100亿元的移动机器人与机器视觉产品智能制造基地。该募投项目满产后,预计海康机器人可以生产潜伏、移/重载、料箱、叉取系列移动机器人共7.5万台/年,2D、3D、智能ID系列等机器视觉产品共500万台/年。
不过招股书显示,目前海康机器人库存水位仍处于较高水平。报告期各期末,海康机器人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62亿元、8.32亿元、12.11亿元和17.28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4.67%、46.05%、53.55%和45.54%。
新一代移动机器人平台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拟投入8.31亿元募集资金,主要开展新一代架构潜伏式AGV系列开发、高性能多储位料箱机器人产品研发、具有多维感知能力的叉取式AMR产品系列化研发、新一代移载产品研发等。如果未来市场需求萎缩,可能导致客户取消订单,出现存货积压、产能过剩的问题,对海康机器人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新一代机器视觉感知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拟投入7.77亿元募集资金,重点研发多光谱工业相机、新一代工业智能相机和3D视觉相机,突破非可光成像、高光谱成像、3D成像以及异构的软硬件平台等关键技术。
而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软件平台研发项目,拟投入的募集资金为7.62亿元,其重点研发的是人工智能技术、VM算法开发平台软件、机器人智慧物流工业软件和机器人操作系统等。
未来的发展规划,海康机器人表示将加强产品研发投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提升公司和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本次创业板IPO,海康机器人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4000万股,募集60亿元资金,主要投入到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桐庐)基地项目、海康机器人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以及新一代移动机器人平台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等。
海康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主要从事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的硬件产品和软件平台的设计 、研发、生产、销售和增值服务,目前已拥有2D视觉、智能ID、3D视觉三大硬件产品线,以及潜伏、移/重载、叉取和料箱四大硬件移动机器人产品线和机器人调度系统RCS、智能仓储系统iWMS两大软件平台。此外,海康机器人还在从事无人机及无人机防御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海康机器人是安防龙头海康威视旗下的子公司,海康威视直接持有公司60%的股份,为公司直接的控股股东。中国电科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电海康持有海康威视36.08%的股份 ,通过其全资子公司电科投资有海康威视2.46%的股份,并通过其下属中国电科五十二所持有海康威视1.92%的股份,合计持有海康威视40.46%的股份,为海康机器人的实际控制人。
前三季度营收超过2021全年,移动机器人业务翻倍增长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海康机器人的营收以年复合增长率71.48%从9.41亿元增长至27.68亿元;而归母净利润从0.45亿元增长至4.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5.61%,表现出更强劲的增长态势。2022年最新业绩,1-9月海康机器人实现28.10亿元营收,超过2021年全年营收,并取得4.28亿元归母净利润。
报告期内,海康机器人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3.85%、44.55%、44.28%和44.18%,虽然其毛利率在逐年下降,但毛利率总体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目前,海康机器人的营收主要来源于机器视觉业务,该业务至少为海康机器人贡献超5成的营收,且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还在上升,其中2021年、2022年1-9月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21亿元、17.0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82%、61.14%。
机器视觉作为工业传感的核心,是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眼睛,是建设数字化工厂感知网络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实现柔性化智能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海康机器人机器视觉有三大硬件产品线:2D视觉产品线、智能ID产品线和3D视觉产品线;软件方面以VM算法软件平台为核心,同时正在开发3D视觉应用平台,可以提供多种款式的光源、镜头、相机等组件进行搭配,满足更多不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

移动机器人是海康机器人的第二大业务,为企业贡献3成左右的营收。2021年移动机器人业务实现9.19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06.37%,业务占比33.54%。海康机器人持续聚焦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升级,目前推出的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自动化物流系统包括:移动机器人本体、自动充换电系统、通讯系统、机器人调度系统和业务系统。截至2022年9月底,海康机器人已发布新一代移动机器人AMR架构平台“智能基座”和基于该平台的全新硬件产品,并发布了第一代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

图:海康机器人的移动机器人产品结构矩阵
根据GGII统计,2021年汽车行业、新能源行业、3C电子行业、电商零售行业、医药医疗行业移动机器人的销量分别为9214台、11788台、99658台、15372台、2345台,分别同比增长40.67%、99.12%、54.78%、22.78%、66.55%。而海康机器人2021年移动机器人销量为9503台,同比增长74.40%,单价为7.38万元/台。2022年前三季度其移动机器人销量突破一万台,达11053台,单价较2021年小幅下滑至7.21万元/台。
据了解,海康机器人的机器视觉以及移动机器人产品,主要销售给的是海康威视及其下属企业、中国电科下属企业、北京极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圆通速递有限公司、HAMAKYOREXCO.,LTD,它们是海康机器人2021年的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收入为4.39亿元,贡献15.85%营收。2022年,TCL科技也有开始采购海康机器人的产品,销售金额为4177.82万元。
与同行企业比较:营收规模较小,专利数量较突出
目前全球领先的机器视觉供应商主要有基恩士、康耐视等,而中国本土较为领先的企业有海康机器人、奥普特、凌云光、大恒图像、奥比中光等。
2021年,海康机器人在营业收入、毛利率、上与机器视觉的同行企业比较情况如下所示:

海康机器人的机器视觉业务营收规模与海外巨头基恩士有明显差距,但其超过国内的奥普特和奥比中光。在机器视觉盈利能力上,海康机器人低于同行内的大部分企业。
在技术实力上,康耐视、奥普特、凌云光、大恒图像、奥比中光、海康机器人拥有的专利数量分别为686项、330项、418项、215项、471项、772项。在机器视觉同行企业内,海康机器人的专利数量突出,具有更为深厚的技术水平。
在移动机器人行业,据GGII数据,国内移动机器人市场 当前的国产化率可达到80%以上。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埃斯顿、汇川技术、AUTOSTORE、极智嘉、海柔创新。
2021年,海康机器人在营业收入、毛利率上与移动机器人同行企业的比较情况如下所示:

在移动机器人同行企业内,海康机器人的营收规模较小,但毛利率水平较高。在技术实力上,埃斯顿、汇川技术、AUTOSTORE、海康机器人拥有的专利数量分别为512项、1888项、420项、772项。
在市场地位方面,根据GGII的统计数据,2019年-2021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分别为80.06亿元、94.12亿元、138.16亿元;同期移动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分别为40.13亿元、52.10亿元、78.12亿元。据此计算海康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机器视觉为6.16%、10.12%、12.46%;移动机器人为8.30%、8.55%、11.76%。
募资60亿元扩产,以及研发新一代移动机器人和机器视觉产品技术
本次海康机器人拟募集60亿元资金,投入到以下项目:

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桐庐)基地项目,拟投入15.34亿元资金,打造一座年产值超100亿元的移动机器人与机器视觉产品智能制造基地。该募投项目满产后,预计海康机器人可以生产潜伏、移/重载、料箱、叉取系列移动机器人共7.5万台/年,2D、3D、智能ID系列等机器视觉产品共500万台/年。
不过招股书显示,目前海康机器人库存水位仍处于较高水平。报告期各期末,海康机器人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62亿元、8.32亿元、12.11亿元和17.28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4.67%、46.05%、53.55%和45.54%。
新一代移动机器人平台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拟投入8.31亿元募集资金,主要开展新一代架构潜伏式AGV系列开发、高性能多储位料箱机器人产品研发、具有多维感知能力的叉取式AMR产品系列化研发、新一代移载产品研发等。如果未来市场需求萎缩,可能导致客户取消订单,出现存货积压、产能过剩的问题,对海康机器人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新一代机器视觉感知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拟投入7.77亿元募集资金,重点研发多光谱工业相机、新一代工业智能相机和3D视觉相机,突破非可光成像、高光谱成像、3D成像以及异构的软硬件平台等关键技术。
而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软件平台研发项目,拟投入的募集资金为7.62亿元,其重点研发的是人工智能技术、VM算法开发平台软件、机器人智慧物流工业软件和机器人操作系统等。
未来的发展规划,海康机器人表示将加强产品研发投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提升公司和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3文章
29939浏览量
21443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是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基础,也是第一步。
三大优势: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产出、适用范围广
机器人在生产上的优势可以分为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产出以及适用范围广三个方面。提高
发表于 07-26 11:22
瑞芯微 RK3568/3588:为移动机器人注入智慧动力引擎
移动机器人,正从科幻想象快步走入现实生活。它们依据应用场景与功能,主要分为三大类: 工业移动机器人: 如AGV(自动导引车)、AMR(自主移动机器人),专注于物流搬运与产线协同,提升效
轮式移动机器人电机驱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系统,开发了一套二轮差速驱动转向移动机器人电机驱动系统,完成了系统各部件的整体装配和调试。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成本低廉、所用元件易于购置,具有较好的实用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纯
发表于 06-11 14:30
盘点#机器人开发平台
地瓜机器人RDK X5开发套件地瓜机器人RDK X5开发套件产品介绍 旭日5芯片10TOPs算力-电子发烧友网机器人开发套件 Kria KR260机
发表于 05-13 15:02
2024移动机器人市场风云:新玩家批量涌现,是挑战还是机遇
新玩家,新玩法? 文|新战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移动机器人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变革。2024 年,这个市场又迎来了一批新玩家,他们的加入,让原本就充满活力的移动机器人市场变得更加热闹非凡
移动机器人核心科技解码:导航、感知与掌控力的深度剖析
富唯智能移动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导航、感知与控制。这些技术共同决定了移动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自主行动能力和工作效率。
思岚科技荣获双年度移动机器人优质供应链奖
由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主办的“2024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发展年会”于12月13日在江苏苏州圆满落幕!
MiR推出MC600移动协作机器人
上的持续突破。 MC600巧妙地将MiR600自主移动机器人的高性能底座与优傲机器人(Universal Robots)新一代高负载协作机器人相结合。这款
新松移动机器人批量进军欧洲新能源市场
近日,新松智慧园内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百余台移动机器人整齐地排列在车间内,它们蓄势待发,即将踏上前往欧洲的旅程。这批机器人代表着新松移动机器人大规模进军欧洲本土新能源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