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基于微流控和浸渍密封技术的微型机器人

微流控 ? 来源:微流控 ? 2023-01-03 14:0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区别于传统药物递送方式,微型机器人可以提供时空可控的药物递送,从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近年来,随着微加工工艺的进步,可用于微型机器人的材料种类不断扩大,从而大大拓宽了其功能范围。然而,目前用于微型机器人的表面涂层或直接混合技术导致其装载效率低下,且对递送过程中的药物缺乏有效保护,从而导致所递送的药物出现浪费、异常降解和非特异性释放等情况。

近日,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Molly M. Stevens教授团队基于微流控和浸渍密封(MLDS)技术实现了可填充微型机器人系统的制造。集成的微流控装载系统可实现高精确度装载,在提高物质装载能力的同时保持微型机器人的几何和结构完整性。此外,浸渍密封技术适用于包括热反应和光反应材料在内的不同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Assembly of fillable microrobotic systems by microfluidic loading with dip sealing”为题发表于Adv. Mater.期刊。

30e70872-897c-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具体来看,该微型机器人由两个分别用于装载和密封的子系统组成,其制造过程分为5个步骤:1)将液体树脂滴在干净的玻璃基底上,并覆盖打印区域;2)优化打印参数,并在打印完成后,将基底依次浸泡在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PGMEA)和异丙醇(IPA)中,并去除多余的未固化树脂;3)利用微流控技术实现物质装载;4)使用浸渍密封工艺将完成填充的微型机器人封装起来;5)通过机械扰动将完成装载和密封的微型机器人阵列从玻璃基板上分离出来。

3104fd28-897c-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1 通过MLDS技术设计和制造可填充的微型机器人平台

可控释放是一种有前景的药物递送的方式,可使目标区域的量最大化,从而避免系统的脱靶效应。该研究选择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己内酯(PCL)作为密封层,其低熔点特性不仅可以方便浸渍密封,还可利用热触发机制来实现按需药物释放。

31f0de1e-897c-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2基于MLDS技术的微型机器人介导药物可控释放

除了由密封层介导药物的按需释放外,还可以通过磁场对微型机器人进行高分辨率和非侵入性的操纵,以实现靶向药物递送。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微型机器人表面依次涂上镍(以促进磁响应行为)和钛(以改善生物相容性),以促进其在外部磁场下的精确驱动。此外,微型机器人的球形形状有利于滚动运动,从而利于其在类似管道的环境中运动。在外部施加的磁场影响下,微型机器人可以在流体溶液中沿着预定路径移动,到达目标部位后,通过近红外照射触发药物释放,以实现按需递送。此外,单个微机器人往往不能为治疗提供足够的药物,而可协同工作的人工"蜂群"机器人,可以保持较高的负载能力。

321bebd6-897c-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3可填充微型机器人系统应用示例

总之,该研究利用MLDS技术,成功制造了可填充微型机器人系统,用于药物的可控递送。与现有的方法相比,该系统有四个关键的优势:1)物质装载量大,浪费少,非常装载适合昂贵的物质;2)其中空腔结构对物质可以提供充分的保护,防止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3)避免装载过程中的化学耦合和加工条件,避免使敏感物质降解;4)通过在浸渍密封过程中加入智能材料层可以实现刺激反应功能。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207791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微型机器人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11

    浏览量

    19926
  • 微流控
    +关注

    关注

    16

    文章

    583

    浏览量

    20115

原文标题:基于微流控和浸渍密封技术的微型机器人,可用于药物时空可控递送

文章出处:【微信号:Micro-Fluidics,微信公众号:微流控】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的基础,也是三者的实现终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精密仪器仪表、智能传感器、汽车自动化焊接线、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农机、3D 打印机等领域。而智能制造装备中工业
    发表于 07-26 11:22

    中国成功研发蚊子大小仿生机器人

    据央视《军事报道》报道中国成功研发蚊子大小的仿生机器人,据披露这是国防科技大学研发的融合生物特性与尖端科技的微型机器人装置,受限空间要求要在指甲盖大的空间里塞进传感器、控制芯片、动力装置,这对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6-19 15:10 ?1173次阅读

    盘点#机器人开发平台

    图,电子技术资料网站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平台——Fibot广和通发布机器人开发平台-电子发烧友网NVIDIA Isaac 英伟达综合性机器人开发平台NVIDIA Isaac 是英
    发表于 05-13 15:02

    【「# 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阅读体验】机器人入门的引路书

    的非常好的,特别是一些流程图,很清晰的阐释了概念 很适合作为初学者入门的引路书 还能了解很多技术和框架,破除初学者的自负困境,让初学者知道功能是由很多开发者维护的,前人已经为各种产品搭建了完善的框架。避免陷入得一个单打独斗的错觉 一直蠢蠢欲动ros2和
    发表于 04-30 01:05

    库卡KUKA机器人常见故障维修

    ; ⑤盘管灌溉不足; 2.维修期间KUKA机器人伺服电机过热故障排除 ①降低电源电压(例如,调整电源变压器的抽头); ②增加电源电压或更换电源; ①修理铁芯并排除故障; ①减载;按照规定时间检查启动; ⑤采用二次浸渍和真空浸渍
    的头像 发表于 03-08 09:16 ?1131次阅读

    伺服电动缸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

    降低了维护和保养的成本。三、适应复杂场景人形机器人的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关节数量多达25-50个,且零部件微型化、类型多、用量大。伺服电动缸的微型化和高精度特性使其能够适应这种人形机器人
    发表于 02-06 09:04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2.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基础模块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基础模块,这个是本书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机器人计算系统,自主机器人的感知系统,自主机器人的定位系统,自主机器人
    发表于 01-04 19:22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2.具身智能机器人大模型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大模型技术在多个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在机器人控制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在“具身智能机器人大模型”部分,作者研究并探讨了大模型如何提升机器人的能力,大
    发表于 12-29 23:04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1.初步理解具身智能

    对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计算系统交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来说不可或缺的书。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具身智能这一结合物理机器人和智能算法的领域,该领域正在塑造自主系统及其应用的未来。 开篇部分探讨了具身智能
    发表于 12-28 21:12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1.全书概览与第一章学习

    非常感谢电子发烧友提供的这次书籍测评活动!最近,我一直在学习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深刻体会到机器人技术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未来方向,甚至可以说是推动时代变革的重要力量。能参与这次活动并有机会深入
    发表于 12-27 14:50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初品的体验

    的学习资源,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随着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该书还可以向公众普及相关的知识,以提升社会对新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从而为技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
    发表于 12-20 19:17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第1-6章阅读心得之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背景知识与基础模块

    要给AI这个聪明的“头脑”装上一副“身体”。这个“身体”可以是一部手机,可以是一台自动驾驶汽车。而人形机器人则是集各类核心尖端技术于一体的载体,是具身智能的代表产品。与传统的软件智能体不同,具身智能
    发表于 12-19 22:26

    鸿蒙机器人与鸿蒙开发板联动演示

    鸿蒙机器人与鸿蒙开发板联动演示,机器人的角色为迎宾机器人,开发板负责人宾客出现监听
    发表于 12-02 14:55

    基于漩涡湍流辅助的控平台,可实现类精子结构的微型机器人一步成型

    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漩涡湍流辅助的控平台(VTAM),可实现类精子结构的微型机器人一步成型,配合外部磁场驱动为药物递送提供了新的载体。该研究团队进一步将游动器导入生物体模拟环境,并
    的头像 发表于 11-12 09:56 ?1.5w次阅读
    基于漩涡湍流辅助的<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流</b>控平台,可实现类精子结构的<b class='flag-5'>微型机器人</b>一步成型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和广泛应用的特点。 一、智能化与自主化 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 : AI和机器学习在机器人领域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0-25 09:27 ?250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