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AI制药企业“自证”下一步,商业化之路怎么走? 北鲲云CEO对话行业大拿

Cloudam云端 ? 来源:Cloudam云端 ? 作者:Cloudam云端 ? 2022-12-13 14:35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从单一技术突破到技术平台建设,AI+新药企业在市场推动下,一直走在“证明自己”的路上。在资本市场逐渐冷静之后,AI+制药企业成果落地与商业化问题备受关注。
如何解决国内AI制药企业的商业化难题?如何搭建AI制药底层计算平台?国内外的合作生态有何差异?小型AI制药企业又该如何生存发展?近日,动脉新医药联合北鲲云举办线上panel,邀请领域内的代表性企业、投资机构,以AI+新药领域的Big deal为切口,探讨国内AI制药技术应用与落地现状以及商业化之路。
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Insilico Medicine(英矽智能)业务拓展总监王珏、智峪生科CEO王晟、智药科技创始人黄韬、峰瑞资本合伙人马睿、北鲲云CEO冯建新。

poYBAGOYHIOAMjyzAAEpcx4sNtQ394.png

▲图上嘉宾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排)动脉新医药执行主编 朱雪琦、智药科技创始人 黄韬(第二排)英矽智能业务拓展总监王珏、北鲲云CEO冯建新、峰瑞资本合伙人 马睿(第三排)智峪生科CEO王晟

商业化的核心是技术过硬、痛点够痛,

边探索合作边自证

国内 AI 制药企业的商业化走到哪一步了,如何解决当下的难题?

英矽智能业务拓展总监 王珏:

商业化的爆发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技术积累已经到了相对可以被认可的阶段,另外一个就是自证,

通过管线上的进展去证明研发能力,以及通过软件去证明AI技术平台的能力。

同时,企业也要对各种合作模式采取开放的态度。合作伙伴不仅要有药企和大型MNC,也要有一些Biotech和Biopharma,也应该包括广泛的学术界的合作。这些合作是给客户更广泛地认知公司AI 技术的过程,有些新模式也是在合作过程中逐渐探索出来的。

智峪生科CEO王晟:

AI制药这个概念,在国内已经开始从蓝海市场逐渐进入红海的市场,加上制药的验证周期比较长,因此在目前资本寒冬的情况下,做AI制药,有两大问题需要考虑,第一,要怎么另辟蹊径,找到与众不用之处。第二个,要怎么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缩短自证周期。

我们的商业化布局,首先是通过打造平台,通过模块化的计算业务进行不断的扩展,从而起到特别好的引流作用。那么有了引流效应之后,就会逐渐的扩大与相应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这个基础上,自证平台的有效性以及有了落地的成功案例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打造自研管线。

智药科技创始人黄韬:

我们国内的生物医药企业如果想做创新,就要避免去做同质化的项目,把重点转向做一些新靶点、新位点、或者说新的分子实体类型,比如分子胶和PROTAC,这样才能避免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尴尬的境地。

北鲲CEO 冯建新:

北鲲云确实有幸服务了很多优秀的AI制药企业,不管是AI SaaS,AI CRO还是AI biotech,模式改变不了AI制药的整体路径。市场还是需要给这些年轻的 AI制药企业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包括资本层面。前几年这个赛道非常热的时候,冲进来非常多的资本和初创企业,很多以前不看这个方向的资本也跟着冲了进来,导致对AI制药的发展也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期待。随着时间推移,不成熟的资本以及一些没有想清楚的创业者,会被这个行业筛出去,最后留下来真正愿意去做事、愿意长期投入、愿意去等待的资本和企业。

从企业自身来讲,新药行业本身的变现路径确实太长,且早期投入较多。所以AI制药企业也在想各种各样的出路。比如,有些企业会把做管线的风险转嫁到风险承受力更强的、比较成熟的制药企业里面,去降低自己的资金和时间的风险。未来,随着自研能力越来越成熟、资金越来越雄厚,风险承受力也更高的时候,再去考虑做自己的管线。这是我们这段时间跟一些AI企业交流下来发现的一些现象。

峰瑞资本合伙人马睿:

从投资人的角度,AI制药现在还在早期,技术上有非常多的瓶颈。很多公司有很棒的AI团队,但很难进行合作。

有三个难点:第一,融资能力不够强;第二,技术上的很多瓶颈并没有得到解决;第三,目前中国药企的买单能力相对较弱。

在这个基础上,要判断项目能不能商业化,既要看技术,也要看企业想解决什么痛点问题。企业有没有能力去解决?能不能融到资?这些都需要综合考虑,才能去判断一个企业能不能商业化。

国内的AI制药底层计算平台的建设如何?有哪些支撑力?

北鲲云CEO 冯建新

:AI制药计算的场景非常多,比如从蛋白结构预测,到筛选对接,到分子动力,到晶型预测等,每个场景又涉及到不同的计算环节,每个环节用到的软件,硬件,数据源也有非常多的选择,所以就导致对底层的需求变化非常大,计算复杂度和不确定性都比较高。大量的传统药企在底层计算平台这一块并没有很多的积累,而很多近几年新成立的AI制药企业也没有很成熟的路径可以参考,因此大家更多是一边摸索一边搭建。

这几年,我们服务了大量优秀的AI制药企业,在针对AI制药的计算平台建设方面,我们也有了一定的积累,比如针对不同计算环节自动适配资源,不同计算场景生成的标准模版,通过模块化的算子,提供更加灵活的流程搭建等。

至于国内底层计算平台的支撑力,主要是人才和基础设施。

在人才方面,AI制药需要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其实是非常稀缺的,但所幸这几年随着资本的推动,已经吸引和培养了一批跨学科的人才涌入到行业里,因此国内在这方面是有一定的支撑力的。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的算力存储以及网络,在全球来看都是非常优秀的。

英矽智能业务拓展总监 王珏:

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一直保持非常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重视技术的升级换代。

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很容易被一些非常精专的技术弯道超车,所以一方面要培养对于先进技术的敏感度,另一方面也要勇于尝试最新技术,看看能否跟自有技术平台的特点以及落地场景的应用结合起来。

峰瑞资本合伙人马睿:

我可能会更多的关注自主可控的角度。

不光是在算法的创新,生物计算的软件或者说工业软件,其实也是国内非常严重的短板,所以做工业化或者说做软件化的基础性工作可能会更重要。

开拓国内外合作生态,

需要长期的源头创新和短期的活下去能力

如何与国外大药企开展合作?国内外的药企合作生态存在哪些差异?

英矽智能业务拓展总监 王珏:

和国外大型药企合作时,要注重沟通的方式,做到清晰、真实、坦诚的分享。

国外大型药企对于领先的技术还是有相当多知识和认知上的积累的,当交流时,当然要着重介绍平台和技术上的优势,但当被问到一些确实不能做或者不擅长做的领域时,建议是更诚实的去回答,给出更真实的答案。这样不仅不会破坏整个合作过程中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感,对方也更容易对你给出的肯定答案感到信服,这是英矽智能从合作过程中获得到的一点小小经验。

另外,对于国内的AI制药企业而言,比较大的合作目前还不多见,但是我觉得这肯定是未来的趋势。而且,不仅仅是大型MNC,国内也有很多的企业是有勇气在AI制药这个领域进行布局的。当然,要获得合作的starting point,可能还要更多的AI制药企业再多做一些自证工作。

智药科技创始人黄韬:

无论是从管线和对分子的要求,以及临床的需求定义上来讲,其实国外和国内之间的差别还是蛮明显的。跨国药企由于历史的数据积累和商业化团队成熟,他们用AI的需求和国内的药企差别很大。因为我们主要做国内,所以还是着重讲讲国内的情况。

自证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帮助客户实现他想要的价值。

对于国内的客户药企而言,目前的困境非常明显。特别是今年,不光是资本寒冬,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整个创新药行业的寒冬,大家都在重整自己去做药的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咱们企业如果立足中国,不单单是要站在行业的角度,也要考虑站在社会的角度,对中国的整体社会要有所贡献。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在于,前十年中国本土药企一直采用的fast follow 或者说 me too的策略不灵了。现在国内的监管要求,药物申报必须要跟目前临床的最优解决方案进行头对头的比较,这就基本已经把通过 me too 或者 fast fallow 来赚取时间差的商业化路径堵死了,实际上就是在逼着大家转头去做源头创新。

目前,我们能看到一些客户在往源头创新方向努力,也看到了一些客户还是在沿着原有的惯性去追踪专利,做一些模仿创新的工作。很难说这两种选择最终哪个更好,但是至少从我的理解来讲,缺少商业化能力的新型Biotech企业还是要做源头创新。在这个过程中,AI制药企业不但是要补课,而且还要做很多技术积累和知识创新。这其实是当下中国企业转型最为困难的一步,也是走向创新药的2.0时代非常重要的挑战。再困难也要往前走,这个任务也是责无旁贷的,因为如果不这么去做的话,中国的药企想在国际上跟大型药企抗衡会是很难的事情。

峰瑞资本合伙人马睿:

我觉得国内的AI制药企业和国外的相比,有三个方面的竞争优势。

第一,中国在国情上比较特殊,在很多行业,包括AI制药,数字化和工业化是同时发生的,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

第二,虽然说AI制药企业最终的目的是想替代掉人工,同时提高效率,但行业本身实际上非常 labor intensive,因为跨学科的专业人才非常难找。但是在这个方面中国还是有工程师红利的,能够找到很多交叉的人才来一起来攻关。

第三,相比于美国,国内在CRO、CDMO以及合成生物学这些偏制造属性的产业上更有优势。这些行业加上AI,最后AI加服务一起出海肯定没有问题,关键就是要看怎么扬长避短。

资本寒冬下,小型AI制药企业该怎么生存?

峰瑞资本合伙人马睿:

现在整个行业面临的情况是,投资人可能已经没有耐心去听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 make sense。但是长远来看,未来的制药肯定会被AI完全影响,只不过现在确实有一些关键的环节并没有在技术上得到解决。所以其实对于小型企业来说,第一,最重要的还是要想办法养活自己,要么在融资上有所突破,要么在营收上有所突破,总之把这一段时间熬过去。第二,需要分析上一代AI制药企业遇到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分析自己的position 在什么方向,如何差异化,以及解决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智药科技创始人黄韬:

生存问题不是由于太多的AI制药企业竞争造成的,而是整个行业的困难,下游企业需求减少是最大的问题。目前AI制药企业的下游客户是比较成熟的药企或者发展比较好的Biotech,这是比较普遍的客户画像,但是现在整个行业对于开拓新管线、做新产品这些事情非常谨慎。客户的需求减少,就意味着能够去触达客户、进而展示能力的机会变少了很多。在这种前提之下,对于小型AI制药企业,放下对技术的执著和面子,想尽办法先活下去是最重要的。

审核编辑黄昊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AI
    AI
    +关注

    关注

    88

    文章

    35758

    浏览量

    282451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科沃斯净利大增、芯片国产替代提速,清洁电器下一步怎么走?

    2025年上半年,清洁电器行业的竞争正在呈现分化。头部品牌虽在财报上普遍录得增长,但在利润结构、销售节奏与产品布局等层面,已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方面,平台SKU整合、多价格带协同等结构优化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15:48 ?210次阅读
    科沃斯净利大增、芯片国产替代提速,清洁电器<b class='flag-5'>下一步</b><b class='flag-5'>怎么走</b>?

    科技助力油田行业智能安全管理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加强,油田行业的安全管理亟待实现智能和高效。在油田智能升级的浪潮中,众多 AI 转型方案涌现,
    的头像 发表于 07-25 15:04 ?387次阅读

    科技推出全新智慧化工AI视频分析解决方案

    科技提供功能完备的 AI 视频分析平台,平台支持多种流媒体服务平台接入,通过 AI 计算集群实现现场秒级预警、智能管控、实时取证,分析数据在安全管理中心有多元的可视
    的头像 发表于 05-10 14:02 ?835次阅读

    科技提供智慧高速AI视频分析解决方案

    科技响应国家及地方的高速公路信息、智能政策,提供“算力+算法+平台”一体化的智慧高速 AI
    的头像 发表于 03-27 14:53 ?564次阅读

    ST EDGE AI服务最后一步无法下载工程是怎么回事?

    ST EDGE AI服务我选择使用ST提供的模型,使用cube ai 9.0.0,选择STM32板卡。之后就按照文档一步一步操作,基准测试
    发表于 03-13 08:17

    AI视频分析技术助力钢铁行业数字转型

    在内蒙古包头钢铁集团废钢车间内,当工程车辆驶入的瞬间,穹顶的智能喷淋系统即刻启动,细密水雾精准笼罩作业区域。而在控制中心大屏上,每个作业环节的粉尘浓度、设备状态、水资源消耗等数据实时跳动——这是科技联合合作伙伴赋能包钢的数字
    的头像 发表于 03-10 09:40 ?470次阅读

    九联科技与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随着全球数字与智能浪潮的不断推进,数字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联科技”)凭借其深厚的AI技术积累与战略布局,正引领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15:46 ?585次阅读

    科技AI芯片CAISA 430成功适配DeepSeek R1模型

    科技全新代的可重构数据流 AI 芯片 CAISA 430 成功适配 DeepSeek R1 蒸馏模型推理,这创新举措为大模型应用的高
    的头像 发表于 02-07 09:57 ?1729次阅读
    <b class='flag-5'>鲲</b><b class='flag-5'>云</b>科技<b class='flag-5'>AI</b>芯片CAISA 430成功适配DeepSeek R1模型

    政策与技术并行,共推Robotaxi商业化进程?

    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发展离不开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政府对“车路一体化”建设的支持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为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提供了政策保障。从技术角度看,融合感知
    的头像 发表于 01-20 10:30 ?711次阅读
    政策与技术并行,共推Robotaxi<b class='flag-5'>商业化</b>进程?

    AI与物联网双向奔赴,达实智能已在AI应用赛道先行一步

    2023年,生成式AI迎来突破之年 2024年,国内外各类AI应用已实现广泛普及 涵盖了医疗、金融、自动驾驶 教育和创意等多个行业 ? 市场趋势显示,AI应用正在逐步
    的头像 发表于 01-13 10:39 ?855次阅读

    从科技荣登《2024胡润中国AI企业TOP50》榜单

    近日,备受瞩目的《2024胡润中国AI企业TOP50》榜单正式揭晓,从科技凭借其在AI智能体领域的卓越成就与商业化能力,成功跻身榜单之列。
    的头像 发表于 01-09 16:46 ?708次阅读

    3级自动驾驶汽车下一步怎么走

    继本田2021年在日本推出配备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Legend轿车之后,梅赛德斯-奔驰也通过在2024款S级和EQS轿车上配备Drive Pilot选购系统,为美国市场带来了SAE 3级自动驾驶。这些车辆不仅处于汽车技术的前沿,而且还扩展了监管框架的界限,前所未有地将责任从驾驶员转移到车辆。随着ADAS技术的不断成熟,相应的法律和监管也必须与时俱进。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6:05 ?722次阅读

    PADS Layout版本,10度高速线怎么走

    请教下,PADS Layout VX版本,10度高速线怎么走? Allegro就有:Route>Unsuppored Prototypes>Fiber Weave Effect>Add ZigZag Pattem
    发表于 10-23 18:03

    AI 大模型行业应用:企业如何走出条智能蜕变之路

    首。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但 AI 大模型在行业企业中的应用场景却是我们比较陌生的。以 AI 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9-27 18:16 ?1050次阅读

    科技报到:从计算到AI大模型,巨头生态革命迈出关键一步

    ”,导致整个行业陷入到了“低水平内卷”的境地。 如今,在大模型的促进下,千行万业的智能转型愈演愈烈,而算力作为灵活高效、性价比极高的算力资源获取方式,正在成为各
    的头像 发表于 08-26 15:00 ?488次阅读
    科技<b class='flag-5'>云</b>报到:从<b class='flag-5'>云</b>计算到<b class='flag-5'>AI</b>大模型,<b class='flag-5'>云</b>巨头生态革命迈出关键<b class='flag-5'>一步</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