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揭示粘结剂对LNMO正极性能衰退的影响机理

工程师邓生 ? 来源:能源学人 ? 作者:Energist ? 2022-09-28 09:2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研究背景】

LiNi0.5Mn1.5O4 (LNMO)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不含昂贵的钴元素等特点。但由于Ni、Mn等元素容易溶解于电解液中,电池循环稳定性不佳,亟需深入了解LNMO正极的电化学特征并对其进行改性以抑制过渡金属离子的溶出问题。

通过在LNMO表面构建钝化层减少电解液与电极材料的接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良好方法之一,而一些聚合物粘结剂除了具有粘合电极组分的功能之外,还能够形成稳定的钝化层,有望解决LNMO的问题。其中,腈类聚合物含有强极性的吸电子-CN基团,使其具有良好的粘结能力、高电压稳定性及离子导电率,是潜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粘结剂之一。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Daniel Brandell教授等人利用聚丙烯腈作为粘结剂,应用于LNMO正极上,深入研究了PAN与电极材料的相互作用以及PAN用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揭示了粘结剂对LNMO正极性能衰退的影响机理。

【内容详情】

1. 表面化学性质

图1展示了含不同粘结剂的LNMO正极的EDX Mapping图像,相比于PVDF-HFP,高极性的PAN粘结剂更能均匀的覆盖LNMO颗粒,形成钝化层,减少其与电解液的接触,有望缓解LNMO中金属离子溶出问题。

1f8260e6-3c5f-11ed-9e49-dac502259ad0.png

表 1. 原始电极的EDX Mapping图: a)和c) 使用2.5PAN,以及b)和d) 使用2.5PVdF-HFP粘结剂。

2. 电化学性质

具有不同粘结剂含量的LNMO正极的循环测试结果如图2a所示,含2.5 wt% PAN (2.5PAN)的LNMO正极表现出最佳的循环稳定性,循环95圈后放电容量为135 mAh/g,而具有最高PAN含量的电极则衰减最快,降低至64 mAh/g,图2b中的库伦效率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PVDF-HFP粘结剂的循环性能如图2c所示,相比之下,无论含量如何,含PVDF-HFP粘结剂的LNMO正极都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LNMO电池性能随PAN粘结剂含量增加而降低,这说明了PAN会引发一些副反应,导致LNMO正极的性能衰退。

1fcd86ac-3c5f-11ed-9e49-dac502259ad0.png


图 2. a) 和b) 含不同浓度PAN的LNMO电极的循环性能及库仑效率图,c) 和d) 含不同浓度PVDF-HFP的LNMO电极的循环性能及库仑效率图。

3. 间歇电流中断法及电化学阻抗图谱

为了理解PAN基LNMO正极的瞬时阻抗变化,对其进行了间歇电流中断测试(ICI),结果如图3所示,在前十圈循环中,PAN与PVDF-HFP基电极的阻抗差异不大,但循环次数达到100次后,PAN基电极表现出更大的阻抗,这说明该电极长循环过程中容量的下降与阻抗的增长有关。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电解液分解产物堆积,使得电极内部导电网络被破坏。

除了ICI测试之外,还对电池进行了电化学阻抗图谱分析,如图4所示,随着循环圈数的增加,界面阻抗不断增加,这说明电极极化的增加与电极表面的变化有关,而不是源于电解液自身的降解。

1ff0a5ba-3c5f-11ed-9e49-dac502259ad0.png


图 3. 10PAN及10PVDF-HFP基LNMO半电池的ICI测试结果。

2001d6dc-3c5f-11ed-9e49-dac502259ad0.png


图 4. 20PAN-LNMO电池的电化学阻抗图谱。

4. 综合充放电电压曲线

为了确认PAN的分解或降解机理,对其进行了综合充放电曲线分析(SCPV),即将其充放电曲线分成两个区域,分别是低电压区(V < 4.3 V)及高电压区(V > 4.3 V),如图5a所示。为了准确获得副反应的电荷量,使用了玻碳电极代替LNMO电极,并在电极中加入了一定量的PAN或PVDF-HFP粘结剂,并进行充放电测试,其测试结果如图5b,c所示,相比于PVDF-HFP,在PAN电极中产生了更高的电荷量,这说明PAN在循环过程中的氧化分解更为严重。

201cd216-3c5f-11ed-9e49-dac502259ad0.png

图 5. a) LNMO的电压分布曲线,b) 20PAN与c) 20PVDF-HFP电极中通过的电荷量。

5. 在线电化学质谱

为了确认PAN的分解路径及气态分解产物,对其进行了在线电化学质谱(OEMS)分析,为了避免金属锂/电解液反应的干扰,选择磷酸铁锂电极作为该测试的对电极,其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CO2及POF3气体都表现出与电压的相关性。另外,在循环2圈后,PAN基PVDF-HFP电极产生的CO2的量分别为380 nmol 和 401 nmol,几乎可以认为是相等的,POF3气体的趋势也一样,这说明这两种与电压相关的气体的产生,与粘结剂的选择无关。

另外,在测试过程中,H2是持续产生且与电压没有明显相关性的,在测试刚开始就已经开始产生了,这说明H2是通过自催化的化学反应产生的,而PAN电极中产生了更大量的H2,这说明PAN的存在促进了H2的自催化,从而导致了电极的性能恶化。

20281a40-3c5f-11ed-9e49-dac502259ad0.png


图 6. 使用含(a) 20PAN和(b) 20PVdF-HFP粘结剂的LNMO电池的气体析出速率及相应充放电曲线。

6. XPS图谱

利用XPS检测了循环100周后的电极的表面分解产物成分,如图7所示,相比于原始电极,在循环后电极的N 1s谱中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含N组分,包括C=N及C≡N,说明PAN经历了一定的降解,其分解路径如图8所示,生成了环状分子产物,而后可能会进一步转化为其他的产物,结合OEMS结果可知,这些产物的存在形式不是气态,因此会残留在电极表面。

203507d2-3c5f-11ed-9e49-dac502259ad0.png


图 7. LNMO电极的XPS图谱:原始20PAN a) C 1s, b) N 1s,循环20PAN电极C) C 1s和d) N 1s。

204b3cfa-3c5f-11ed-9e49-dac502259ad0.png

图 8. PAN的分解示意图。

7. 溶解测试

为了测试PAN粘结剂在不同电解液溶剂中的溶解情况,把PAN浸泡于溶剂中。如图9所示,PAN能够完全溶解于EC中,但无法溶解于DEC中,在LP40电解液中PAN则会发生溶胀,对电池性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粘结能力降低,使得电极材料从中脱落。

【结论】

腈类化合物通常被认为具有较高的氧化稳定性,其稳定性通常被认为可超过LNMO正极的工作电位。在本文中,作者将PAN作为LNMO的粘结剂,并发现随着粘结剂浓度的升高,相应的电池表现出更迅速的容量衰减,这与最初的假设相反。

电化学分析和ICI测试表明,由于PAN的降解和寄生反应,电极内阻不断增加,XPS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因此,应该谨慎地在高压电池中使用聚腈类物质。另一方面,其他电化学稳定性较低的粘结剂,如CMC、海藻酸钠等,也与LNMO正极相容性良好,这说明粘结剂的电化学稳定性并不一定是能够实现稳定正极的关键。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85

    文章

    3500

    浏览量

    79301
  • 电解液
    +关注

    关注

    10

    文章

    863

    浏览量

    23568
  • PAN
    PAN
    +关注

    关注

    1

    文章

    20

    浏览量

    14435

原文标题:?聚丙烯腈粘合剂对LiNi0.5Mn1.5O4 性能衰减的影响研究

文章出处:【微信号:清新电源,微信公众号:清新电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干法 vs 湿法工艺:全固态锂电池复合正极粘结剂分布与电荷传输机制

    研究背景全固态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成为电动汽车电池的有力候选者。然而,聚合物粘结剂作为离子绝缘体,可能对复合正极中的电荷传输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电池的倍率性能。本研究旨在探讨干法和湿法两种
    的头像 发表于 08-11 14:54 ?335次阅读
    干法 vs 湿法工艺:全固态锂电池复合<b class='flag-5'>正极</b>中<b class='flag-5'>粘结剂</b>分布与电荷传输机制

    eVTOL低空飞行器电机为什么要用自粘结铁芯方案?

    具有不可替代性: 减少机械固定件的结构减重 传统铁芯依赖铆钉、焊接或扣片固定叠片,这些机械结构会增加铁芯重量,且会占用内部空间(导致叠片有效面积减少)。自粘结铁芯通过高分子粘结剂实现叠片一体化,完全
    发表于 08-06 11:25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三元高镍化的研究现状

    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当下,锂电池作为其核心动力源,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车辆的续航里程、使用寿命等关键指标。而锂电池正极材料,更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正极材料的结构退
    的头像 发表于 08-05 17:52 ?95次阅读
    锂离子电池<b class='flag-5'>正极</b>材料之一:三元高镍化的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工艺原理与厚度控制

    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过程中,辊压工艺是确保极片性能和电池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将电池正负极材料与活性物质、导电粘结剂等混合物进行辊压,使其形成致密的结构,从而实现降低涂层厚度、增加压实密度、提高涂膜
    的头像 发表于 08-05 17:50 ?237次阅读
    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工艺原理与厚度控制

    光学轮廓仪揭示:表面特性对 CFRP / 铝合金粘接性能影响的研究

    在材料科学领域,表面特性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与铝合金粘接性能影响关键,二者粘接结构广泛应用于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等领域。精准表征表面粗糙度与微观形貌是探究粘接机理的核心,光学轮廓仪以
    的头像 发表于 08-05 17:45 ?158次阅读
    光学轮廓仪<b class='flag-5'>揭示</b>:表面特性对 CFRP / 铝合金粘接<b class='flag-5'>性能</b>影响的研究

    粘结电机铁芯跟传统铆接焊接电机铁芯对比,有何优势?

    粘结铁芯技术介绍:自粘结铁芯是一种新型电机铁芯技术,通过在硅钢片表面涂覆特殊胶粘剂,该胶粘层一方面具有普通硅钢的表面绝缘作用,另一方面,在堆叠固化形成牢固的整体铁芯后,替代了传统的点胶、铆接、焊接
    发表于 07-10 16:02

    PCB丝印极性标记的实用设计技巧

    标记方式也让使用者 难以确定长线一侧焊盘是正极还是负极 。此外,在实际绘制过程中,两侧丝印线可能仅存在细微长度差异,这无疑进一步加大了使用者判断极性的难度,削弱了丝印标记应有的功能。 3、缺少丝印
    发表于 07-09 11:43

    晶硅切割液润湿用哪种类型?

    18144379175 如何选择适合的晶硅切割液用润湿 兼容性 :要与晶硅切割液的主要成分,如聚乙二醇等高分子聚合物充分相容,不产生分层、沉淀等现象,保证切割液体系稳定。 切割性能提升 :所选润湿需能增强
    发表于 02-07 10:06

    一种3D交联导电粘结剂用于硅负极Angew

    硅(Si)负极在高容量锂离子电池(LIBs)中具有巨大潜力,但其实际应用受到严重体积膨胀和机械退化的阻碍。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了一种创新的3D交联导电聚噁二唑(POD)粘结剂,通过甘油(GL
    的头像 发表于 01-20 13:56 ?688次阅读
    一种3D交联导电<b class='flag-5'>粘结剂</b>用于硅负极Angew

    安泰功率放大器在钢筋与水泥基材料粘结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的基本前提.传统检测粘结性能的拉拔试验会对构件造成一定损伤,有时甚至无法进行试验.超声波无损检测(NDT)为检测粘结性能带来了方便,目前,对于数字化超声波检测粘结性能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文献[1]采用超
    的头像 发表于 01-17 11:02 ?454次阅读
    安泰功率放大器在钢筋与水泥基材料<b class='flag-5'>粘结性能</b>研究中的应用

    固态锂硫电池循环稳定性卓越,哥伦比亚与DGIST团队揭示正极极性绝缘载体关键作用

    团队发现具有更低导电性和更高极性的载体材料反而更有利于硫正极的循环稳定性。这一颠覆传统认知的研究成果以“Enhanced Cycling Stability of All-Solid-State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10:36 ?1051次阅读
    固态锂硫电池循环稳定性卓越,哥伦比亚与DGIST团队<b class='flag-5'>揭示</b><b class='flag-5'>正极</b><b class='flag-5'>极性</b>绝缘载体关键作用

    探究全电池容量衰减的根本原因

    高压尖晶石正极LiNi0.5Mn1.5O4(LNMO)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优势,是高性能电池的理想正极。然而,全电池中的容量快速衰减问题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这归因于活性锂损失与活性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16:26 ?1591次阅读
    探究全电池容量衰减的根本原因

    温度因素对产品稳定性的作用与温度试验技术评估

    导致结构变形和连接处的剥离;润滑的流失或性能下降增加了机械部件的磨损风险;密封材料的软化或变形可能导致密封失效;粘结剂和涂层可能会因热而失效,引发机械故障;电子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16:12 ?1015次阅读
    温度因素对产品稳定性的作用与温度试验技术评估

    极性电容怎么变成无极性电容

    将有极性电容转变为无极性电容是一个涉及电路设计和电容器使用策略的复杂过程。由于有极性电容和无极性电容在结构、特性和使用场合上存在显著差异,直接将有
    的头像 发表于 09-27 10:53 ?1695次阅读

    opa615双极性峰值检测电路无法正常输出正极性波形怎么解决?

    示波器显示正极性波形为矩形波。应该显示直流波形的,负极正常。
    发表于 08-23 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