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利用支持微流控的柔性机器人技术开发的新型假肢

微流控 ? 来源:麦姆斯咨询 ? 作者:麦姆斯咨询 ? 2022-07-05 09:4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全球每30秒就有人因糖尿病而被截肢整条腿。这些患者通常患有神经病变,下肢丧失知觉,无法觉察到由不合适的假体造成的损伤,最终惨遭截肢。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加拿大科学家利用支持微流控的柔性机器人技术开发的新型假肢,有望大大减少脚踝到膝关节间截肢患者的皮肤溃疡和疼痛。该项研究以“Air microfluidics-enabled soft robotic transtibial prosthesis socket liner towards dynamic management of residual limb contact pressure and volume fluctuation”为题发表于美国物理联合会出版社(AIP Publishing)出版的《生物微流体》(Biomicrofluidics)期刊。

eb911610-fbfe-11ec-ba43-dac502259ad0.jpg

基于微流控的柔性机器人假肢制造过程示意图

全球超过80%的患者下肢截肢是由糖尿病足溃疡引起的,众所周知,糖尿病并发症会引起下肢不确定时间的水肿,使其体积增大10%或更多。

eba080fa-fbfe-11ec-ba43-dac502259ad0.jpg

用于下肢截肢者的微流控柔性机器人假肢原型的概念验证图(左)和原型照片(右)(来源:滑铁卢大学滑铁卢微流控实验室)

通常,截肢后使用的假肢含织物和硅胶衬垫,患者可通过增加或移除它们来提高其贴合度。截肢者需要手动更换衬垫,但神经病变导致感觉不灵敏,使更换衬垫变得困难,这可能导致残肢部位更多的损伤。

该论文的合著者、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Carolyn Ren说:“我们并不是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假肢承窝,而是用集成了柔性流体致动器的单层衬垫取代了传统的硅、织物假肢衬垫,该新型衬垫作为接口层。这些致动器是根据残肢的解剖学结构设计的,在不同的压力下充气,以减轻假肢佩戴者的疼痛感并防止压疮。”

科学家们从一种最近开发的装置着手,该装置使用气动致动器来调节假肢承窝的压力。这个原始装置相当笨重,限制了其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使致动器小型化的方法。他们设计了一个带有10个集成气动阀门的微流控芯片来控制每个致动器。整个系统由一个微型气泵和两个向微流控芯片提供空气的电磁阀控制。该控制箱小且轻,可以作为假肢的一部分佩戴。

该团队包括在假肢装置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医务人员,他们提供了一份假肢承窝所需压力的详细图解。研究小组对每个致动器提供的接触压力进行了广泛的测量,并将这些数据与可以正常使用的假肢所需的压力进行了比较。

研究发现,10个致动器均能产生预期范围内的压力,这表明新设备将在现实场景中运行良好。未来的研究工作,将在更逼真的生物模型上测试该方案。

该科研团队计划进行进一步研究,将压力传感器直接集成到假肢衬垫中,可能会使用含有压力传感材料的新型柔软针织织物。

论文链接:
https://aip.scitation.org/doi/full/10.1063/5.0087900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微流控
    +关注

    关注

    16

    文章

    583

    浏览量

    20121
  • 柔性机器人
    +关注

    关注

    1

    文章

    39

    浏览量

    4849

原文标题:基于微流控的柔性机器人假肢有望帮助糖尿病截肢者

文章出处:【微信号:Micro-Fluidics,微信公众号:微流控】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的基础,也是三者的实现终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精密仪器仪表、智能传感器、汽车自动化焊接线、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农机、3D 打印机等领域。而智能制造装备中工业
    发表于 07-26 11:22

    明远智睿SSD2351开发板:语音机器人领域的变革力量

    通过网络连接云端服务器进行快速检索和分析,然后利用语音合成技术将答案以自然流畅的语音反馈给用户。同时,借助开发板的网络连接功能,语音机器人还可以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实时更新知识
    发表于 05-28 11:36

    盘点#机器人开发平台

    图,电子技术资料网站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平台——Fibot广和通发布机器人开发平台-电子发烧友网NVIDIA Isaac 英伟达综合性
    发表于 05-13 15:02

    【「# 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阅读体验】机器人入门的引路书

    ROS的全称:Robot Operating System 机器人操作系统 ROS的 目的 :ROS支持通用库,是通信总线,协调多个传感器 为了解决机器人里各厂商模块不通用的问题,让机器人
    发表于 04-30 01:05

    【「# 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阅读体验】+内容初识

    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ROS 2 作为其核心工具之一,为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传统的理论书籍不同,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 ROS 2 的架构、开发
    发表于 04-27 11:24

    大象机器人携手进迭时空推出 RISC-V 全栈开源六轴机械臂产品

    机器人场景的量产应用。更多的面向智能机器人的RISC-V AI软硬件技术创新以及应用案例,将陆续在公司信公众号做介绍,敬请大家期待。
    发表于 04-25 17:59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58】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

    手机为平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一个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时代,是否也会遵循这样的逻辑? 随着ROS 2的诞生,智能机器人开发迎来新篇章 ,它不仅为
    发表于 03-03 14:18

    Apptronik利用德州仪器技术开发类人机器人

    2023 年 Apptronik 宣布升级类人机器人 Apollo。在开发过程中,Apptronik 邀请 TI 作为合作方,以支持机器人对安全高效运动的需求。Apollo 采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2-17 17:48 ?884次阅读

    清华大学:软体机器人柔性传感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配备柔性传感功能的软体机器人在医疗辅助康复、水下资源勘探、陆地灾难救援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设计高性能柔性传感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2-14 14:31 ?835次阅读
    清华大学:软体<b class='flag-5'>机器人</b><b class='flag-5'>柔性</b>传感<b class='flag-5'>技术</b>最新研究进展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两本互为支持的书

    如何使用PyTorch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它借助摄像头来获取视频的图像信息,然后通过已有的图像识别框架模型经深度学习和优化以达到更精准的识别结果,从而为进一步的执行处理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而《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
    发表于 01-01 15:50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2.具身智能机器人大模型

    ,能够利用\"思维链\"的技术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以渐进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不仅提高了任务的成功率,也显著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使得机器人可以更高效地应对复杂环境和多样化需求
    发表于 12-29 23:04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1.初步理解具身智能

    重要。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系统,包括自主机器人计算系统、感知系统、定位系统及规划和控制系统。 本书共分5个部分。 第1部分(第1章和第2章)介绍具身智能
    发表于 12-28 21:12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初品的体验

    解决许多技术的和非技术的挑战,如提高智能体的自主性、处理复杂环境互动的能力及确保行为的伦理和安全性。 未来的研究需要将视觉、语音和其他传感技术机器人
    发表于 12-20 19:17

    鸿蒙机器人与鸿蒙开发板联动演示

    鸿蒙机器人与鸿蒙开发板联动演示,机器人的角色为迎宾机器人开发板负责人宾客出现监听
    发表于 12-02 14:55

    基于漩涡湍流辅助的控平台,可实现类精子结构的微型机器人一步成型

    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漩涡湍流辅助的控平台(VTAM),可实现类精子结构的微型机器人一步成型,配合外部磁场驱动为药物递送提供了新的载体。该研究团队进一步将游动器导入生物体模拟环境,并
    的头像 发表于 11-12 09:56 ?1.5w次阅读
    基于漩涡湍流辅助的<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流</b>控平台,可实现类精子结构的微型<b class='flag-5'>机器人</b>一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