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浅谈MCU内核架构发展历史

lPCU_elecfans ?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 作者:电子发烧友网 ? 2022-03-08 10:2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程文智、李宁远)目前,MCU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有哪个领域没有MCU的踪迹。不论是家用电器、仪器仪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键盘鼠标、仪器仪表、或者是金融系统、医疗设备、通信、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MCU的身影。

这一点从MCU的出货量上也可以明显看出来,据IC Insights统计,全球MCU产品出货量从2015年的221亿颗,增长至2020年的361亿颗,2021年甚至可达到395亿颗。市场规模也在这两年的缺货涨价的行情中快速增长,2020年的市场规模为197亿美元,2021年增长了11%达到了215亿美元,预计今年还会继续增长。

国内MCU市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不论是市场,还是产品技术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市场规模看,根据IHS的统计,国内MCU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8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69亿元,应用市场包括了汽车电子(33%)、工业控制及医疗(25%)、计算机(23%)、消费电子(11%)等。

MCU的发展历史

MCU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但其发展非常迅速。1971年,美国英特尔公司的霍夫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4位微处理器芯片4004,标志着第一代微处理器问世。当时4004配有RAMROM和移位寄存器,包含2300个晶体管,尺寸规格为3mm×4mm,最初的售价为200美元。接着,1972年,英特尔又推出了8位微处理器Intel8008,以及主频为2MHz,采用6微米工艺的8080,晶体管个数增加了6000个。

随后,1976年,英特尔推出MCS-48系列的8位MCU,采用了8位CPU、 8位并行I/O接口、8位定时/计数器、RAM和ROM等集成于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的单片结构, 虽然其寻址范围有限(不大于4 KB), 也没有串行I/O, RAM、 ROM容量小, 中断系统也较简单, 但功能可满足一般工业控制和智能化仪器、仪表等的需要。

除了英特尔推出了MCS-48系列MCU之外,Zilog公司也在1976年开发出了Z80微处理器,广泛应用微型计算机和工业自动控制设备中。在当时,英特尔、摩托罗拉和Zilog在微处理器领域三足鼎立。

在1980年,英特尔在MCS-48系列MCU的基础上,推出了MCS-51系列8位MCU(最典型的有高性能8051单片机),在工业控制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迅速确立了其不可动摇的地位。MCS-51系列MCU无论是片内RAM容量,I/O接口功能,还是在系统扩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久之后,英特尔彻底开放了801单片机的技术,引来世界上很多半导体厂商加入了开发和改造8051单片机的大军。其中贡献较大的有Philips,它着力发展了单片机的控制功能和外围单元;Atmel公司则在MCU内部植入了Flash ROM,使得MCU的应用变得更加灵活;ADI推出的ADUC8xx系列MCU,在MCU向SoC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1983年Intel公司又推出了高性能的16位单片机MCS-96系列, 工艺更先进,集成的晶体管更多,可达12万只以上。除了英特尔之外,TI、Atmel、Microchip瑞萨等也都先后推出16位MCU产品。

2000年以前的MCU公司基本都是采用自研内核,之后随着计算要求越来越复杂,内核厂商开始出现,分工进一步细化,MCU厂商开始采用外购内核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外围电路等其他部分的研发。

就目前来说,第三方的MCU内核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rm Cortex M系列,该系列由Arm开发,采取IP授权的形式,Cortex-M系列具有短流水线、超低功耗的设计特点。2004年,Arm推出了其第一款Cortex-M系列处理器M3,ST最先采用,并快速推出了一系列基于该内核的32位MCU。

当然,除了Cortex-M系列的MCU内核,近几年兴起的RISC-V也出现了不少专门提供IP的公司,国内不少MCU公司推出了相关的产品。接下来,我们看看市面上的主流的MCU内核IP有哪些。

主流的MCU内核IP

目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Arm的Cortex-M系列MCU内核都是主流。截止到目前,Arm共推出了10款Cortex-M系列MCU内核IP,这些IP可满足低、中、高端需求。其中,M0、M0+、M1、M23四个系列为低端MCU内核IP;M3和M4为中端MCU内核IP;M7、M23、M35P、M55为中高端MCU内核IP产品。

国外厂商中,瑞萨主要以自研内核为主,自研内核产品料号占了近8成;Microchip自研内核MCU产品超过一半以外,其他大部分厂商都采用Cortex-M系列MCU内核为主,而且,它们在低中高端类产品方面都有布局。

国内MCU厂商90%都采用了Arm 的Cortex-M系列内核,与国外厂商不同的是,国内MCU厂商基本都是集中在几个产品系列。其中,兆易创新的32位MCU产品主要采用了M23、M3、M4、M33和RISC-V五种MCU内核;华大半导体主要采用了M0+和M4两种MCU内核;国民技术主要采用了M0和M4两种MCU内核,另外,其M7内核的MCU产品还在研发当中;中颖电子主要以8位MCU为主,其32位MCU采用了M3内核;芯海科技的32位MCU产品采用了M0内核;比亚迪半导体的32位MCU产品采用了M0和M0+两种;灵动微电子主要采用了M0、M0+、M3、以及Arm China STAR-MC1 内核四种。

这几年,RISC-V在国内非常火热,虽然现在推出RISC-V内核MCU产品的企业还不算多,但未来潜力还是不错的。如今在RISC-V市场,SiFive、晶心科技平头哥,以及芯来科技等都有相应的IP产品。

除了这些第三方的MCU内核IP产品,不少厂商的自研内核产品也还在不断发展中,比如瑞萨的RXv1、RXv2、及RXv3系列内核;Microchip的PIC16、PIC32、AVR DB、AVR DA等MCU内核。国内也有自研内核的MCU企业,比如芯旺微电子的KungFu8和KungFu32内核。

虽然现在市场主流已经是32位MCU了,但8位MCU还是有一定市场,也有不少MCU企业还在推出8位MCU新产品。目前在8位MCU市场中,Microchip一家独大,市场份额超过了30%,紧随其后的是恩智浦,约占15%;另外,瑞萨和ST也分别占有10%左右的市场份额。

这些8位MCU厂商中,大部分都是采用了自研内核,比如Microchip以AVR和PIC内核为主;恩智浦以RS08和M68HC内核为主;瑞萨主要是RL78、H8和78K0;ST采用STM8内核。

除了自研内核之外,8位MCU厂商还会采用8051开源内核来开发产品。前面我们有提到8051内核是英特尔在1980年开发的架构,在1998年失去了专利保护后,成为了开源IP,再次展现出了强大的二次生命力,各家厂商在8051内核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动,并推出了各种差异化的产品。但这类产品基本都统称为8051内核的MCU。目前国内采用8051内核的厂商有中颖电子、宏晶科技、比亚迪半导体、芯海科技、富满微等。

结语

近期,<电子发烧友>分析师团队对MCU市场进行了一次调研,本期主要介绍的是MCU内核的一些情况,接下来,我们还将介绍这些内核IP的应用情况,以及最终MCU产品的应用情况,敬请关注。

原文标题:MCU内核架构发展历史及主流内核IP的发展情况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汤梓红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单片机
    +关注

    关注

    6069

    文章

    45095

    浏览量

    654061
  • mcu
    mcu
    +关注

    关注

    146

    文章

    18075

    浏览量

    370995
  • 内核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422

    浏览量

    41656

原文标题:?MCU内核架构发展历史及主流内核IP的发展情况

文章出处:【微信号:elecfans,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同一水平的 RISC-V 架构MCU,和 ARM 架构MCU 相比,运行速度如何?

    ARM 架构与 RISC-V 架构MCU 在同一性能水平下的运行速度对比,需从架构设计原点、指令集特性及实际测试数据展开剖析。以 ARM Cortex-M33 这类 ARMv8M
    的头像 发表于 07-02 10:29 ?776次阅读
    同一水平的 RISC-V <b class='flag-5'>架构</b>的 <b class='flag-5'>MCU</b>,和 ARM <b class='flag-5'>架构</b>的 <b class='flag-5'>MCU</b> 相比,运行速度如何?

    带有PPS 控制器的快速充电协议,MCU内核,高调适性的JD6621协议芯片,使用简便

    mcu
    深圳市百盛新纪元半导体有限公司
    发布于 :2025年06月06日 13:06:47

    如何禁用i.MX RT1170 MCU中的M4内核

    如何禁用 i.MX RT1170 MCU 中的 M4 内核? 您能否提供具体的可行方法? 或者是否可以将内核的工作时钟频率降低到 0 ?
    发表于 04-09 07:28

    classB认证获取指南中的方案架构看起来都是针对MCU架构,MPU的没办法完全适配,怎么解决?

    classB认证获取指南中的方案架构看起来都是针对MCU架构,MPU的没办法完全适配。ST有针对MPU的自检解决方案吗?我用的是STM32MP157D
    发表于 03-12 07:34

    北京迅为RK3568开发板OpenHarmony系统南向驱动开发内核HDF驱动框架架构

    北京迅为RK3568开发板OpenHarmony系统南向驱动开发内核HDF驱动框架架构
    的头像 发表于 03-11 14:13 ?1194次阅读
    北京迅为RK3568开发板OpenHarmony系统南向驱动开发<b class='flag-5'>内核</b>HDF驱动框架<b class='flag-5'>架构</b>

    浅谈车规MCU (MGEQ1C064) OTA升级

    本帖最后由 noctor 于 2025-3-4 16:17 编辑 浅谈车规MCU (MGEQ1C064) OTA升级 OTA升级为汽车打造新价值 OTA升级(Over-The-Air
    发表于 03-04 12:52

    高性能RISC-V内核32位MCU-AiP32RV15A8/AiP32RV1564

    高性能RISC-V内核32位MCU-AiP32RV15A8/AiP32RV1564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11:48 ?676次阅读
    高性能RISC-V<b class='flag-5'>内核</b>32位<b class='flag-5'>MCU</b>-AiP32RV15A8/AiP32RV1564

    RISC-V MCU技术

    话下。 还有个Sipeed Longan Nano开发板,用的是SiFive的RISC-V处理器核心,给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平台,能让他们去探索RISC-V架构和应用开发。这个开发板也能用来验证RISC-V MCU的性能和功能,推动相关技术不断往前
    发表于 01-19 11:50

    基于8051内核MCU AiP8F3216的小型制氧机方案

    基于8051内核MCU AiP8F3216的小型制氧机方案
    的头像 发表于 01-10 09:04 ?673次阅读
    基于8051<b class='flag-5'>内核</b><b class='flag-5'>MCU</b> AiP8F3216的小型制氧机方案

    基于risc-v架构的芯片与linux系统兼容性讨论

    广泛而深厚的生态,大量优秀应用程序直接对接或者基于LINUX内核改进,以此提供更多服务。 RISC-V架构芯片与Linux系统的兼容性 指令集兼容性 : Linux操作系统内核包含了与特定指令集相关
    发表于 11-30 17:20

    深入解析自动驾驶系统中的DCU、MCU、MPU、SoC及整车电子架构

    摘要本文探讨了自动驾驶中的DCU、MCU和MPU在电子电气架构中的作用,比较了分布式与集中式架构的优势,以及ADAS系统从L0-L2+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
    的头像 发表于 11-20 17:08 ?3014次阅读
    深入解析自动驾驶系统中的DCU、<b class='flag-5'>MCU</b>、MPU、SoC及整车电子<b class='flag-5'>架构</b>

    嵌入式Hypervisor:架构、原理与应用 阅读体验 +分离内核的嵌入式Hyperviso

    读后感:分离内核与SKH架构的深刻洞察 在阅读了关于分离内核和SKH(分离内核Hypervisor)的详细阐述后,我深感这一技术在现代计算机系统,尤其是嵌入式系统和安全关键系统中的重要
    的头像 发表于 10-12 17:06 ?835次阅读
    嵌入式Hypervisor:<b class='flag-5'>架构</b>、原理与应用 阅读体验 +分离<b class='flag-5'>内核</b>的嵌入式Hyperviso

    手机芯片的历史发展

    手机芯片的历史和由来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08:50 ?7488次阅读

    区域架构MCU I/O 扩展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区域架构MCU I/O 扩展.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9-09 10:51 ?0次下载
    区域<b class='flag-5'>架构</b>和 <b class='flag-5'>MCU</b> I/O 扩展

    简述微处理器的发展历史

    微处理器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充满创新与突破的技术演进史,它见证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以下是对微处理器发展历史的详细回顾,内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14:22 ?607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