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的数据整理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不到2%,并且预计在10月份后利润将可能呈现负增长。这显然与人们的普遍预期相反,尤其近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在今年上半年需求大涨,让国内的汽车厂商利润增长迅速。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大部分汽车企业都赚的盆满钵满,从营收、利润、销量等各方面都实现了大幅增长。以上汽集团、广汽集团、比亚迪、北汽、东风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江淮汽车、江铃汽车位列国内前10的整车集团,总营收突破了1万亿元,平均涨幅达到38%,总净利润达到386.7亿元,平均涨幅超过80%。
不过据中汽协的报告来看,9月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6.7万辆和175.1万辆,环比增长分别为18.1%和12.8%,同比分别下降13.9%与16.5%。而今年的前9个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465.8万辆和148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1%;与2019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9%和2.7%。

图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在今年的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达3799.7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2%,增速比1-8月回落4.3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同期规上企业43.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比重为6%。
而在豪车方面,国内生产的豪华车也同样受到了芯片短缺的影响,9月份销量为25.4万辆,同比下降14.5%。而今年的1-9月,国内生产的豪华车销量完成248.9万辆,同比增长22.8%,高于乘用车累计增速11.8个百分点。
芯片短缺压缩汽车企业利润空间
芯片缺货是今年半导体行业的持续性话题,尤其是在汽车行业尤为突出。据调研机构AutoForecast Solutions(以下简称为AFS)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经达到了974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达到了186.3万辆,占总减产量的19.1%。AFS预测,今年全球汽车市场总减产量将达到1094.3万辆。 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让芯片短缺对于汽车影响进一步加大。近日,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芯片短缺要到2023年才会结束,不过预计芯片短缺的情况将在明年逐步好转。 现代汽车的高管也表示,如今芯片缺货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了,8月和9月份才是现代汽车最艰难的时刻,随着英特尔开始扩大产能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汽车芯片供应情况已经有所缓解。 但在汽车市场中,芯片仍然存在巨大的缺口,同时由于汽车需要的元器件众多,因此近期仍有部分厂商受到材料短缺的影响而停产。比如福特公司便在近日表示,将在11月1日至5日暂停位于墨西哥北部Hermosillo工厂的生产。 此前,通用汽车也对外公开表示,今年夏天已经在自家工厂囤积了超过3万辆半成品汽车,由于缺少芯片等关键材料,这些汽车无法进入市场销售。 另一个代表是丰田汽车,由于新冠疫情的进一步蔓延导致芯片供应中断,该公司在9月份全球产量同比下降了39.1%。并且受到减产的影响,丰田9月份全球销量同比下降了16%,来到70万辆左右,是13个月来首次下降。 即便是国内的汽车大厂,也在这种市场行情中受损严重。以比亚迪为例,尽管股价一路走高,市值达到近万亿元,但从近期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来看,营收同比增长22%,而净利润反而大跌27.5%。 一方面由于上游原材料涨价,导致整车厂利润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过去比亚迪的整车利润率便比较微薄,再加上原材料成本上升,比亚迪也在快步扩产,导致亏损扩大。 就在前不久,市场中还流传出一份比亚迪发布的《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其中显示收到今年锂电池正极原材料LiCoO2价格涨幅超过200%,电解液价格涨幅超150%,负极材料则供应持续紧张的影响,比亚迪将对部分型号的电池提价不低于20%。
汽车制造业进入到利润率负增长时期
坦白而言,近两年受到疫情的冲击,许多行业都有了明显了下滑,也让2020年中国的GDP增速降至2.3%,但半导体行业以及汽车行业却并未沉寂,尤其在今年上半年,上文中的财报统计数据也可以表明,许多汽车大厂获得了丰厚的营收。 但步入到2021年下半年,不少企业发现市场需求已经有所下降,一方面在于去年所积累的消费需求已经在今年的上半年得到释放,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上游成本的压力已经逐渐向终端渗透。 汽车行业尤其明显,受到缺货停产的影响,不少汽车的4S店已经暂停热门车型的现货销售,需要用户交付定金后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提车。并且过往许多购车优惠,如今也统统取消,相当于变相的涨价。 与此同时,甚至在不少的二手车市场,会发现不少汽车的价格反而升高了,一些开了几年的汽车在二手市场价格与出厂价格相差并不大。而在过去这种现象非常少见,毕竟汽车作为消耗品是有折损的。 一方面需求减少,另一方面下游产品价格在提升,导致消费者群体的数量也在进一步减少,最终导致汽车行业整理利润率的下滑。 并且随着供应链失衡的状态持续越久,就将导致汽车行业还是很难回到过去的生产节奏当中,包括比亚迪上调锂电池价格,以及下游的4S店进一步取消优惠,甚至可能加价出售。这就导致下游的用户群体数量进一步减少,造成汽车企业的利润率进一步下滑,中汽协也预计10月份以后汽车制造业利润将可能呈现负增长。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洗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会让一些资本较为薄弱的玩家被排挤出局,但也会让市场更为集中。 一些大厂已经有了应对措施,如特斯拉便表示将在标准型汽车上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更低,不用提升汽车的价格就能拉高利润率,从特斯拉的三季度财报来看,也比较亮眼。三季度营收达到137.57亿美元,同比增长58%;净利润达到16.18亿美元,同比大增389%,都超出了市场预期。 而对于国内的整车厂而言,如果渡过利润率负增长时期将是他们思考的重点,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退补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企业能平稳渡过,甚至进一步发展,成为接下来将重点关注的方向。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汽车芯片
+关注
关注
10文章
942浏览量
4430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工业机器人:现代制造业的智能引擎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驱动力。它们凭借高效率、高精度和强适应性,在汽车制造、电子装配、物流仓储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着“智能制造”
飞腾主板助力工业制造业飞速发展
在工业制造业飞速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进程中,核心硬件的性能与可靠性成为决定行业发展高度的关键因素。飞腾主板,作为国产自主创新的杰出代表,凭借其卓越的技术特性与强大的适配能力,正如同强劲的引擎,为工业制造业的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引领行业
制造业变频器联网困扰如何破?这个转换方案值得一看
- Link IE转DeviceNet网关,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变频器在制造业生产线上起着关键作用,负责调节电机转速,保障设备稳定运行。但设备通信协议的不兼容,常常影响生产效率。耐达讯CC
发表于 06-09 15:28
“AI+”推动,我国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利润大增105.1%!
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170.2亿元,同比增长1.4%。制造业实现
AI和ML如何重塑电子制造业
随着工业4.0的到来,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不仅仅是流行词,它们正在重塑制造业。这场科技的浪潮,特别在电子制造领域,带来了令人惊叹的突破和机遇。在以数据驱动决策,以人为本理念的推动下,先进的制造技术使电子
202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健增长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2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运行数据。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了11.8%的同比增长,增速显著快于同期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
202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健增长
近日,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实现了稳健的业绩增长。 具体来看,全年营业收入达到了16.19万亿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了7.3%。与此同时,营业成本也
长安汽车亮相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
近日,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在重庆举行,长安汽车总裁王俊以“共筑智能出行新生态 引领数智变革新时代”为题向大会作主题报告。
数字孪生在制造业的应用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工业4.0时代,数字孪生技术正逐渐成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数字孪生,即通过创建一个物理实体的精确虚拟副本,模拟其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和性能,从而实现对实体的监控、预测和优化。这种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向好
据国家税务总局13日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亮点很多,比如先进制造业发展向好。在今年的前三季度,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5
制造业人工智能的场景应用落地现状、难点和建议
制造业应用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制造业人工智能的场景化应用
中国制造业企业总量突破600万家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24年8月31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企业总量突破600万家;总数量达到603万家,与2023年底相比增长5.53%,其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企业51.53万家,占制造业
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引领制造业未来的高效工具
随着制造业不断迈向自动化时代,协作机器人以其独特的灵活性与易用性,正逐步成为焊接领域的新宠。随着全球对高质量焊接需求的不断增长与熟练焊工资源的日益稀缺,协作机器人在焊接作业中的应用价值愈发凸显,为工业自动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