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当女性科技记者撰写科技新闻,她在报道什么?

脑极体 ? 来源:脑极体 ? 作者:脑极体 ? 2021-07-26 09:5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在科学家和公众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前首席科学记者KS Jayaraman的这句话,基本概括了科技记者的作用。

今天,科技新闻的供给侧与消费侧都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工作,科技内容的消费群体中女性的占比也日趋增高。脑极体的诞生,一部分原因也是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发者AI公司希望在传统的技术资讯报道之外,得到更多的共鸣、理解和启发。

毫无疑问,既往主流的科技媒体服务与现实需求存在着不适配的情况,如何更好地建立科技内容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是新闻从业者需要去思考的。

当我们期待女性写作,她写些什么?

打开国内外的科技类媒体平台,会发现男性分析师观察家与无性别作者,占据了绝大多数。

读者可能会疑惑,技术成果与产业进程并不会因为谁来报道而改变,女科技记者少一点有什么关系?

一般来说,新闻价值是决定记者报道什么的前提,而当下媒体报道什么也在反向影响新闻价值。

按理说,科技领域的女性从业者相对较少,这符合新奇的新闻价值,值得给予更多的媒体关注。结果并非如此,女性科学家与技术人员实际上得到的媒体报道较少,这阻碍了大众了解她们所做的工作。比如前不久的贝索斯太空旅行,大多数中文科技媒体都在关注贝索斯的商业帝国、硅谷(男性)企业家的太空竞赛,而同行的82岁女飞行员沃利·芬克报道十分有限,看起来太空又成了“男孩们的游戏“。

另外,许多资讯需要非正式接触来获得,女性记者的不足会让许多女科技从业者更少发声。在媒体工作中,男性记者往往会与科技企业联系人保持固定联系,并在办公时间内外与行业人士和科学家进行非正式社交活动,以获得独家资料。

而女性科技从业者出于各种顾虑,与男性记者的非正式接触相对较少,这也使得她们很难在科技报道中引人注目。

在报道中,单一视角对科技从业者的刻板印象,也会影响公众对科研的全面了解。在报道科技企业技术负责人的时候,男性往往更被关注果断、领导力、自信等能力,而女性技术人员则往往更被关注其情感、协作、引导等方面的特质。

比如同样是个人专访,同样是顶尖科学家,男性受访者更多地被关注专业背景与研究成果、个人理想,而女性受访者总是离不开外貌、受欢迎程度等评判(即使是出于善意的),而不是她们在重要问题上的立场与态度。

当然,这种报道无可厚非,因为从读者的角度,大多数情况下也希望新闻工作者更经常地使用“女性特征”来呈现女技术人员。这或许也体现了,许多媒体从业者对于如何报道女性技术人员,相关标准知之甚少。

最好与最坏的时代

对于科技工作来说,媒体能见度越来越重要,讨论的方式也很重要,所以增加女性对科学家的凝视自然也很有必要。

媒体必须改变,但是,谁能改变媒体呢?

有研究认为,当女性至少占新闻编辑部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时,将出现一个“临界点”,可以改变占主导地位的男性新闻文化、新闻内容和新闻工作惯例。

但对于女性来说,当下投身科技报道,是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

尽管过去100年中,全球媒体女性人数一直在增加,女性与科技报道仍然存在隐形的墙壁:

一道在横向隔离。在全球范围内,女记者更有可能被分配“软”科目,如家庭、生活方式、时尚、娱乐和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引用全球媒体监测项目GMMP),只有32%的“硬”新闻,比如科技、政治、经济等,是由女性撰写或报道的。

一道在纵向隔离。新闻业本身的特性,高压、工作不规律、工作时间长等,更不利于女性员工,许多调查都显示,女性选择退出这个职业的频率高于男性,这也使得科技媒体编辑部高层缺乏女性,自然也缺乏足够的影响力改变传统的新闻规范。

当然,这或许也是女性投身科技报道最好的时代。

一方面,科学技术成为影响经济生活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芯片半导体等产业,都成了普罗大众密切关注的焦点,这带来了综合性、多元化的内容消费需求,也使得任何背景的人员只要有意愿,都可以从事技术报道。

此前《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主编玛丽埃特·迪克里斯蒂娜就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并没有科学背景,而且该杂志遍布世界各地的科学作家有着不同的背景。

前所未有的科技资讯消费趋势,需要更多内容与视角,这直接减少了降低了女性进入科技报道领域的门槛和偏见。

第二,科技传播需要更多地激发兴趣,在不牺牲准确性的情况下用清晰、生动的语言解释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也赋予了女性更多形式和机会。比如以视频和电视台为载体,《纽约时报》Op-Docs系列"动画生活"的联席导演弗洛拉就一直在报道科学和环境,中国许多科技企业发布会、科技活动中也开始频繁出现女演讲者、女主播的身影,拉近了公众与科学的关系。

第三,数字技术的出现,也带来了新闻业女性化的演变。比如实时在线、远程协作的普及,公众使用各种各样的平台来传播他们的观点,包括微博和推特,这让记者们不会错过任何东西。专业新闻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大量非全时、自由职业者的岗位,有孩子的女性记者可能在家工作,更具灵活性,延长女性记者的职业生涯。

那么,既然时代赋予了更多机会,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科技记者呢?

女性科技记者修炼记

英国《卫报》前科技编辑安东尼·塔克认为,最好的科技作家必须对阅读有贪得无厌的胃口,有档案柜一样的好记性,还必须对周围的世界及它的工作原理有孩子般的好奇心。

上述优秀的品质,值得每一个科技记者所拥有,无分性别。

具体到操作层面,我想有一些新的报道规范或标准,也值得引起讨论和关注:

关于采访。

前面提到,好的科技报道并不一定需要科学背景。对于大多数科技报道来说,80%的新闻技能和20%的学习理解科学的能力基本足够。所以,采访就成为科技记者最重要的技能点。

而在科技行业当中,除了极少部分领先机构和企业会有专门的品牌宣传部门之外,很多实验室、技术创业企业和科学家都是没有新闻披露概念和动作的,而在瞬息万变的科技领域,这些机构同样具备报道的价值。这时,能否搭建起自己的消息来源就至关重要了。

举个例子,有无数个新闻编辑部可以同时拿到某企业研发新品的新闻稿,但背后的思路与故事就无法直截了当地得到了。而大多数时候,这些消息都不是官方释放的,要了解相关技术趋势和运作逻辑,就要用与研究者同样水平的了解程度和思考方式交谈。与从业者建立信任基础乃至终生的友谊,是科学报道成功的重要条件。

如果说,不能进入更衣室采访曾让女记者在体育新闻报道上先天处于劣势,那么科技领域情况则有所变化,在许多限制性国家,女性受访者都认为与女记者交流更舒适。对于女性记者来说,与越来越多的女性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建立连接,恰逢其时。

关于内容。

科技写作落笔之前,找到新闻价值点是根本。

目前来看,专精的科技工作总是通常隐藏在实验室里和公众视野之外,大多数人仍然不知道科学家的工作如何影响社会。为科学的深奥世界和外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兼具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所在。

与此同时,科技领域每天都在产生新的知识,一个好的科学记者必须不断更新他或她的知识体系,对科学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保持最新了解,否则很难系统性地讲好某一个技术故事。

一直以来,女性技术被认为缺少”新闻嗅觉“,不过近年来技术背景的女性明显增加,她们跨专业投身新闻领域,则可以将其变成自己的优势。

比如美国顶尖科学记者2021年榜单的上榜者劳丽·加勒特,就不是新闻专业出身,此前在加州大学学习生物学,在科技报道中聚焦于心理学和医学,获得了普利策奖。

“除了空气、食物和水之外,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比媒体更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看到她,我们就不能成为她。”一位女性记者如是说。

最好的独家科技故事,靠的是警觉的头脑、调查的才能,以及最新的科技发展知识相结合的结果,这无关性别,也意味着所有人都有机会,在新闻传播无处不在的时代发出自己的思想与声音。当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科技报道,也将让公众眼中的科研与技术产业,多一种风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科技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714

    浏览量

    33884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文汇报》专访报道:芯驿电子AUMO为自动驾驶多场景提供应变解决方案

    ? 文汇报“小荷尖尖 民企争先”系列报道,将视线投向民企方阵中“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生代、经济舞台上奔赴高光时刻的候场者,看他们如何爱拼会赢,踏浪潮头。 ? 文汇报记者徐晶卉在一批拥有核心创新
    的头像 发表于 08-12 17:34 ?200次阅读
    《文汇报》专访<b class='flag-5'>报道</b>:芯驿电子AUMO为自动驾驶多场景提供应变解决方案

    灵犀微光获央视和杭州新闻联播报道

    近日,央视《朝闻天下》与杭州新闻联播同步聚焦创新领域动态,灵犀微光的创新场景与技术成果在报道中精彩呈现,展现了企业在光学领域的发展活力。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11:10 ?392次阅读

    复星医药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技术赋能医疗撰写场景 助力科学家效率跃升

    北京 ——2025 年 7 月 14 日 近日,全球知名的医药公司复星医药宣布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的生成式AI技术和智能医学内容生成中心赋能医学撰写场景,显著提升内容撰写效率与精准度,加速创新药研发
    发表于 07-14 14:16 ?913次阅读

    迎接泛机器人时代:进迭时空如何以RISC-V架构数智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赵娜杭州报道“这是我们的时代。”今年8月的一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进迭时空杭州总部。进迭时空创始人、CE
    的头像 发表于 06-06 17:00 ?528次阅读
    迎接泛机器人时代:进迭时空如何以RISC-V架构数智未来

    中兴通讯应邀出席2025年金砖国家女性领导力论坛

    近日,以“金砖织锦、巾帼添彩”为主题的2025年金砖国家女性领导力论坛在北京启幕,来自金砖国家的数百名代表汇聚一堂,围绕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等多个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共话女性领导力成长的成功经验及最佳实践。中兴通讯董事长方榕应邀出席,并就“科技向善,共创绿色金砖可持续未来”这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09:38 ?577次阅读

    开源软件的价值解读 哈佛商学院和多伦多大学联合撰写

    “ ?周末分享一篇关于开源软件价值的论文,由哈佛商学院和多伦多大学联合撰写,量化地阐述了开源软件对经济及企业的影响。? ” 原文在这里,大家有时间可以仔细阅读: https
    的头像 发表于 03-24 11:11 ?469次阅读

    摩尔线程与虹科技达成深度合作

    近日,摩尔线程与虹科技达成深度合作,基于国产GPU成功完成了与BlackEye多模态视听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双方联手打造专业级视听“引擎”,并在超高清GPU算力场景中成功落地。
    的头像 发表于 03-20 15:22 ?718次阅读

    女性机器人能否代替女性

    ? ? ? 在探讨“女性机器人能否代替女性”这一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个核心概念:何为女性机器人?何为替代?以及这一替代是基于何种维度和目的进行的?女性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仿
    的头像 发表于 02-08 15:49 ?981次阅读

    华为2024年营收超8600亿!DeepSeek扩充朋友圈/英飞凌2025财年第一季度业绩 热点科技新闻点评

    2月以来,多家海外公司纷纷发布最新财报,国内最大ICT厂商华为也宣布2024年营收将超8600亿。此外,DeepSeek火爆全球,国内多家云服务厂商接入DeepSeek大模型,推出服务。英飞凌发布了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本文将就这些热点科技新闻进行点评。
    的头像 发表于 02-06 11:41 ?1.1w次阅读
    华为2024年营收超8600亿!DeepSeek扩充朋友圈/英飞凌2025财年第一季度业绩 热点<b class='flag-5'>科技新闻</b>点评

    把电脑私有云,把电脑私有云存在的风险

    在数字化转型的洪流中,远程连接已蔚然成风,而电脑远程连接软件则成为了连接各方的重要纽带。它们不仅跨越了地域的鸿沟,更让沟通与协作实现了无缝衔接。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解把电脑私有云存在的风险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7:31 ?381次阅读
    把电脑<b class='flag-5'>当</b>私有云,把电脑<b class='flag-5'>当</b>私有云存在的风险

    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一种无创监测女性激素的可穿戴生物传感器

    一、摘要 ? ? 女性激素(尤其是雌二醇)的个性化监测在生育和女性健康领域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的方法通常需要侵入性血液抽取和/或大型分析实验室设备,难以在家中实施。在此, 作者报告了一种基于靶标物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09:22 ?1205次阅读
    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一种无创监测<b class='flag-5'>女性</b>激素的可穿戴生物传感器

    依托新的全球数据集识别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涌现的杰出女性

    总部位于英国的人才数据和分析公司Zeki Data今日宣布推出一款新的数据洞察产品Talent Multiplier,该产品能精准识别那些企业希望招募、资助或投资的处于人工智能创新前沿的女性女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1-19 09:39 ?385次阅读

    科思创受邀出席2024第十届女性领导力论坛

    人工智能(AI)正以惊人的速度着改变我们的世界,其快速发展给我们每个人带来挑战,但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宝贵的成长机遇。在这波全球数字化的浪潮中,女性力量应当如何乘风破浪?
    的头像 发表于 12-06 17:01 ?790次阅读

    19位国际顶尖学者联袂撰写《重新审视边缘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

    19位国际顶尖学者联袂撰写《重新审视边缘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
    的头像 发表于 11-27 01:04 ?926次阅读
    19位国际顶尖学者联袂<b class='flag-5'>撰写</b>《重新审视边缘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

    个人如何使用量子计算机?上证报记者进行全国首例量子算力金融应用亲历式采访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使用个人发稿电脑在上海通过本源量子计算云平台远程登录位于合肥的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在记者发送相关金融问题后,
    的头像 发表于 08-30 12:41 ?655次阅读
    个人如何使用量子计算机?上证报<b class='flag-5'>记者</b>进行全国首例量子算力金融应用亲历式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