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全面剖析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锂电联盟会长 ? 来源:电源技术 ? 作者:薛兵;王庆莉 ? 2021-05-10 11:23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电极正极材料一直是锂离子电池的热门研究方向。相比较于LiCoO2,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LiNixCo(1-2x)MnxO2凭借价格相对低廉,热稳定性优和循环性能好从而更具优势,被认为是可替代LiCoO2并具有远大应用前景的新材料之一。

一、富锂xLiMO2·(1-x)Li2MnO3材料

富锂相xLiMO2·(1-x)Li2MnO3可以看作是Li2MnO3和LiMO2(M代表过渡金属)的连续固溶体形成的,Yu等用高分辨电镜观察到了两相的存在,富锂材料大倍率充放电过程中,电导率较低造成电阻增大,加上浓差极化等不良因素,造成其在动力电池领域倍率性能衰减,循环较差,安全性能较差,很难具有实际应用市场。

二、富锂三元材料的组成

从结构组成上看,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含有层状Li2MnO3和LiMnO2二种组份。Peralta D等发现组成不同,电池的循环性能也大不相同。也有人制备了Li1.2Ni0.32Co0.004Mn0.476O2,并且发现碳酸锂作为锂源优于氢氧化锂,主要是由于制备样品的表面组成不同。如图1所示,以Li2CO3为锂源制备的样品表面主要是LiMnO2物种,而以LiOH为锂源制备的样品表面主要是Li2MnO3。

e848ad8c-b10f-11eb-bf61-12bb97331649.jpg

图 1 不同锂源制备的富锂材料的表面残留物

锂的负载量对材料的循环性能影响较大,锂不足时,容易导致Mn3+生成,从而导致结构不稳定,在制备样品时,加入锂的量一般要高于计量比的锂。

三、富锂材料存在的问题

富锂材料的结构较为复杂,其表面和内部存在同时进行的锂离子和晶格氧的界面反应及体相反应,因此很多因素制约了其快速发展。

1 首次容量不可逆损失(库仑效率较低)

相比较于同类型的其他材料,富锂材料在首次充电曲线中出现一个独特的4.5V电压平台。较为权威的观点认为:当电压小于4.5V时,LiMnO2发生锂离子的脱嵌,Li2MnO3不发生反应,起稳定材料结构的作用。当电压大于4.5V时,Li2MnO3中发生Li2O的脱嵌,但在放电的过程中,这部分锂不能重新脱嵌,造成首次容量不可逆损失及库仑效率较低。

2 安全性能差

富锂材料在首次的充电过程中伴随着有O2的析出,且充放电的电压范围较为宽广,造成与电解液的副反应较多,安全性较差。

3 循环及倍率性能差

富锂材料离子扩散系数较低导致其倍率性能较差。富锂材料的循环过程伴随着层状结构向尖晶石结构的不可逆相变的过程,除此之外,一部分以LiMnO2的结构参与循环,这种结构的变化也恶化了其循环性能。

4 电压降

富锂材料的电压降问题在前几周较为明显,后续会逐步放缓,且电压降受充电的电压及温度影响较为明显。较为权威的观念认为是过渡金属阳离子发生迁移,阳离子发生重排,迁移和重排会引起不可逆的相变及晶格塌陷。

四、正极材料的改性

1 掺杂

掺杂改性是提高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通常的掺杂元素有Al、Fe、Mg、Cr、F等,掺杂分为阳离子掺杂和阴离子掺杂,其中阳离子掺杂的研究比较多。

掺杂的主要原则有:(1)掺杂离子具有更强的择位能,安全快速取代所要取代的离子;(2)掺杂离子半径与被取代的离子半径相当,避免结构发生较大改变;(3)掺杂离子与氧形成键的键能较大,形成物较为稳定;(4)掺杂阳离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避免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表面包覆

富锂材料表面包覆层是电化学惰性物质,能够阻止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的接触,抑制首次充电结束时空氧位的缺失,同时过渡金属氧化物会进入主体材料的晶格,提高材料稳定性的作用。MgO,CuO更多的是作为牺牲剂,防止电解液腐蚀正极材料。

下面以MgO为例说明,包覆MgO后,虽然初始电池容量有所降低,但是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改善。Al2O3、ZrO2、TO2、C等主要是作为导电隔层,抑制电解液与电极的接触,减少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同时可以有效抑制相变,提高晶体结构的稳定性。

3 共混改性

共混改性所得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高温存储性能,而且具有优异的放电比容量。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缺陷来调控电化学性,liu等利用不同的熔融盐制备了具有不同缺陷的正极材料,发现它们表现出不同的性能,使用KCl熔融盐制备的材料具有更多的堆积缺陷,活性更高。

五、富锂xLiMO2·(1-x)Li2MnO3材料合成方法

1 固相法

固相法通过原料按照化学计量比混合、热处理、球磨进而得到所制备的材料。影响固相反应速率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1)物相表面积大小及物相间的接触面积;(2)产物相的成核速率;(3)原子或离子在产物表面扩散速率。

2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在溶液体系中加入原料,搅拌过程中并加入沉淀剂,逐步分离沉淀,煅烧、制备所需的材料。

沉淀剂影响

Ye等以MnSO4和CoSO4为前驱物,碳酸钠为沉淀剂,制备了xLi2[Mn0.857Co0.143]O3-(1-x)Li[Mn1.714Co0.286]O4材料,其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主要是由于富锂层需要一个活化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需要比较高的电压。

反应温度和陈化时间

大多数研究者选取的反应温度在50℃附近,陈化时间在12~24 h。

加料速度与加料量

常规的加料策略是:保证体系pH不变的前提下,固定原料A、B的加料速度,通过调节原料C的加料速度,进而制备理想的材料。氨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一般为1~1.5。

pH值

不同共沉淀体系适宜的pH值不同,氢氧化物共沉淀的pH值大多选在10.5~11.5,而碳酸盐共沉淀的pH值大多选在7.5~8.5。

3 模板法

模板法凭借其制备的富锂材料具备有序的孔道而被广泛的关注。Jiao等以KIT- 制备了介孔Li1.12Mn1.88O4,其性能明显优于常规块体材料。

4 溶胶凝聚法

溶胶凝胶制备材料的一般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条:(1)产品的均匀度较好,优于一般材料;(2)所制备材料纯度较高;(3)制备过程微观结构可控,避免副反应产生;(4)同一工艺路线,改变条件,可以制备不同形态的产品。

Li等利用溶胶凝胶法,使用不同的络合剂制备了性能优异的0.5Li2MnO3·0.5 LiNi0.5Co0.2Mn0.3O2材料,并且发现使用蔗糖作为络合剂制备的材料具有更高的容量和循环性能。

5 其它方法

其他方法有:喷雾干燥法、燃烧法、熔融盐法、喷雾热分解法、水热法、微乳液法等。样品前驱物及加锂后的煅烧温度都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锂源的加入方式也会影响最终样品的性能,例如,jiang等利用超声辅助的方法混合锂盐,得到的样品比没有使用超声的样品性能高很多,其中D-LMNCO为使用超声处理得到的样品。Li等发现在制备前躯体的过程中超声也有利于改善材料性能。

六、电池失效分析(高电压)

从表1可见,高压失效主要是由于Li2O的生成导致的。此外,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的原因还有锰溶解,Mn3+的John-Teller效应,隔膜老化,电解液消耗产气等。

表 1 Li1.2Ni0.2Mn0.6O2

e85142b2-b10f-11eb-bf61-12bb97331649.jpg

七、总结与展望

想要获得一款高性能的材料,必须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不仅如此,还要对材料的结构和电池反应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无论是对掺杂、包覆还是对材料的其它方面的改性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图2所示,影响材料结构的因素主要有锂离子迁移、杂质迁移等。

e85c234e-b10f-11eb-bf61-12bb97331649.jpg

图 2 材料正极由于离子迁移可能引起的结构问题

共沉淀方法是工业上三元材料主流方法,此方法需严格控制三元材料中过渡金属离子的计量比。

在材料改性方面,三元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要低于 LiCoO2,而且在层状结构仍存在锂离子和过渡金属离子混排的现象,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小离子混排现象,提升电化学性能,需进一步研究证明。掺杂是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主要方法,但是掺杂离子对材料性能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较少,还需要深入地研究。

虽然国内外很多研究小组公开声称在富锂材料的稳定性、电压降等诸多问题上取得了不同程度上的进展,但由于各个研究小组使用的材料及评价的标准不一致,对其改性方法及改性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目前尽管富锂三元存在诸多瓶颈问题,但其凭借价格低廉、容量高等优势点,有望成为清洁环保的电动汽车新型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编辑:j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压
    +关注

    关注

    45

    文章

    5718

    浏览量

    118489
  • 电池
    +关注

    关注

    84

    文章

    11132

    浏览量

    137852
  • 富锂材料
    +关注

    关注

    0

    文章

    4

    浏览量

    2286

原文标题: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全面讲解!

文章出处:【微信号: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众号:锂电联盟会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开始装车 2030年可以实现量产化应用

    电池凭借其优异性能有望拓宽锂电池的应用场景,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超600GWh。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金属负极以及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5:16 ?926次阅读

    侯配玉教授:设计双相复合物正极材料以缓解姜-泰勒效应,提升锂离子电池比能量

    /10.1007/s12598-024-03092-y ?【背景介绍】 O2型结构独特的氧层堆积抑制了层状氧化物脱态下过渡金属向空位的不可逆迁移,维持了优异的电压稳定性。然而,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4:07 ?1102次阅读
    侯配玉教授:设计<b class='flag-5'>富</b><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锰</b><b class='flag-5'>基</b>双相复合物<b class='flag-5'>正极</b><b class='flag-5'>材料</b>以缓解姜-泰勒效应,提升锂离子电池比能量

    德基金计划减持天力能4.55%股份

    近日,天力能公司发布了一份关于股东减持股份的公告。公告指出,其持股4.55%的重要股东——河南德高科新材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德基金”,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段内减持其所
    的头像 发表于 02-13 09:43 ?337次阅读

    复旦大学王永刚Angew:可降解的自由聚合物锂电池正极材料

    论文简介 本论文报道了一种可降解的自由聚合物正极材料(co-PTN),通过共聚2,3-二氢呋喃与含有TEMPO的降冰片烯衍生物合成。这种聚合物正极
    的头像 发表于 01-02 09:27 ?770次阅读
    复旦大学王永刚Angew:可降解的自由<b class='flag-5'>基</b>聚合物锂电池<b class='flag-5'>正极</b><b class='flag-5'>材料</b>

    磷酸锰铁正极材料:弛豫相变机制新发现

    循环过程中复杂的相变机制对于克服这一瓶颈至关重要。 工作介绍 近日,清华大学何向明、王莉、北京化工大学刘勇团队对橄榄石LixMn0.7Fe0.3PO4正极材料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存在电解液)的弛豫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原位和非原位XRD技术,关注了充电结束时LixMn0.7
    的头像 发表于 12-31 11:51 ?1324次阅读
    磷酸锰铁<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正极</b><b class='flag-5'>材料</b>:弛豫相变机制新发现

    基于高熵工程策略的新型P2型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 论文简介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基于高熵工程策略的新型P2型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HE-NMCO),该材料通过多组分协同效应强化了晶格框架,并通过调节局部环境化学性质,实现了可持续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2-31 11:27 ?1040次阅读
    基于高熵工程策略的新型P2型<b class='flag-5'>锰</b>基层状氧化物<b class='flag-5'>正极</b><b class='flag-5'>材料</b>

    筛选理想的预正极应用于无负极金属锂电池

    循环中死的生成和持续的副反应等,都会造成AF-LMBs的容量快速衰减。因此,引入预正极来补充额外的活性能够有效延长AF-LMBs的循环寿命。此前工作表明,三元层状氧化物
    的头像 发表于 12-24 11:07 ?1163次阅读
    筛选理想的预<b class='flag-5'>锂</b>化<b class='flag-5'>正极</b>应用于无负极金属锂电池

    半互穿网络电解质用于高电压金属电池

    研究背景 基于高镍正极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超过400 Wh kg-1,然而在高电压充电时,高镍正极在高度去化状态下,Ni4+的表面反应性显著增强,这会催化
    的头像 发表于 12-23 09:38 ?1038次阅读
    半互穿网络电解质用于高电压<b class='flag-5'>锂</b>金属电池

    微量多功能添加剂显著提升4.8V正极和硅氧负极电池的超高压性能

    ?LiNi0.8Co0.1Mn0.1O2, NCM811) 与高容量硅负极相结合,被认为是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LIBs)?的理想候选者之一。然而,在高镍含量、高电压和极端温度等苛刻条件工作时,正极将发生严重的界面和结构
    的头像 发表于 12-23 09:26 ?1638次阅读
    微量多功能添加剂显著提升4.8V<b class='flag-5'>富</b>镍<b class='flag-5'>正极</b>和硅氧负极电池的超高压性能

    高稳定性正极材料

    研究背景 基层状氧化物(Li1+x[NiMnCo]1-xO2,LMR-NMC)具有氧阴离子氧化还原的额外容量和出色的价格竞争力,因而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LIBs)的潜在正极
    的头像 发表于 12-10 10:39 ?1306次阅读
    高稳定性<b class='flag-5'>富</b><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锰</b><b class='flag-5'>基</b><b class='flag-5'>正极</b><b class='flag-5'>材料</b>

    定量识别掺杂位点:解锁正极材料的高性能与稳定性

    研究背景 随着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对高能量密度电源需求的增长,锂离子电池(LIBs)的正极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然而,大多数正极材料存在诸如
    的头像 发表于 12-09 09:15 ?1491次阅读
    定量识别掺杂位点:解锁<b class='flag-5'>富</b><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正极</b><b class='flag-5'>材料</b>的高性能与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掺杂位点的定量识别研究

    层和层,这种不同的掺杂位点分布对材料的氧活性和电化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该研究不仅揭示了掺杂元素在LLOs中的分布规律,还为通过共掺杂策略优化LLOs的循环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
    的头像 发表于 12-05 09:39 ?1104次阅读
    锂离子电池<b class='flag-5'>富</b><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正极</b><b class='flag-5'>材料</b>中掺杂位点的定量识别研究

    高负载质量下MnO2正极材料容量衰减问题的解决方案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因其高理论容量、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关注。氧化物因其较高的工作电压、高理论容量和低成本、制备简单等优点,是最有希望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实际应用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16:30 ?2251次阅读
    高负载质量下MnO2<b class='flag-5'>正极</b><b class='flag-5'>材料</b>容量衰减问题的解决方案

    物联网行业中的常用电池方案_电池

    1.电池简介 电池:全称-二氧化锰电池(Lithium-manganese dioxide、Li-MnO2)。
    的头像 发表于 09-25 11:20 ?1423次阅读
    物联网行业中的常用电池方案_<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锰</b>电池

    电池和碱性电池区别

    。 1. 化学成分 碱电池(Alkaline Manganese Dioxide Battery) 碱电池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正极材料 :二氧化锰(MnO2) 负极
    的头像 发表于 09-21 09:44 ?171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