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栾恩杰:我国未来将研制100吨级的重型运载火箭

w0oW_guanchacai ? 来源:科工力量 ? 作者:科工力量 ? 2021-03-03 17:1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去年12月 嫦娥五号成功完成月表采样返回任务 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任务圆满完成 但中国航天人对于月球的探索 并不会止步于此 后续我国还将发射 嫦娥六号、嫦娥七号等多个探测器 继续对月球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当年中国探月工程规划的制定者 首任总指挥栾恩杰 独家解密中国探月不为人知的故事

接“嫦娥”回家 这是对祖国的承诺2020年12月17日,当嫦娥五号返回器顺利降落在四子王旗着陆区时候,前方指挥所里一位80岁的老人激动不已,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待到四子王旗会,工程大计好收官。我今天来,就是迎接我们的嫦娥从月亮返回它的家乡,返回它的祖国,所以我来到这里心情非常激动。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首任总指挥栾恩杰。当时同事和家人都劝他不要去四子王旗,因为零下30多度的低温,加之返回时又是凌晨,担心老人身体受不了。 记者:您为什么一定要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一定要去,我跟你说过,当嫦娥一号起步的时候,我们充满了自信,向中央的承诺要完成三步走,我们会一步一步完成的。你知道下定决心、确定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差距是质的变化,是从一张纸变成现实,一个设想,一个梦想变成我们今天的现实,摆在世界上的现实。所以我说开始中国人就说要有头有尾。

记者:是您对祖国的约定。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约定,所以我说我一定去。

大学学习电机专业的栾恩杰,从小的梦想是当一个会修手表的工程师,他从没想过自己会与航天打交道。大学毕业后,由于国防工业发展需要,他最终被分配到航天工业部工作,开始从事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从事导弹研究的时候,我们就感到身上的任务就不是一般的工业部门,把手头的任务做好,这是我首先完成的任务。 正是这份责任和对于国家的热爱,让栾恩杰与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的成功,大幅度提升了我国航天的能力,经过10年的酝酿,2004年,中国启动探月工程,并且明确的目标是,先发射一颗卫星能去到月球,这是具有探索月球能力的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我们的目标明确是什么呢?要获取月球全景照片,这也是个目标,这是科学目标。比如说研究图像,利用这个数据得到对月球的理解,这是科学目标。我们去怎么被月球捕获,怎么落下去,落下去怎么返回来,这些这是工程目标。

如今,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将月壤样品带回地球,这不仅完成了栾恩杰当初的梦想,也实现了中国探月三步走的目标。

“台筒艇”三步走 一波三折造“巨浪”和探月工程一样,我国首枚潜地导弹“巨浪一号”也经历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披荆斩浪、一飞冲天。栾恩杰当年就是这型导弹的总指挥。这型导弹的研制并没有像探月工程一样实现六战六捷,而是在12年的研制历程中,经历多次失败才最终成功,一起来听听“巨浪一号”背后的故事。

潜地导弹是由潜艇在水下发射,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战略导弹。1967年中国决定研制第一枚潜地导弹,这是继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又一项涉及国防安全的重大决策。1970年巨浪一号正式开始研制,一段艰苦的征程就此起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巨浪一号潜地导弹总指挥 栾恩杰:(国家)还是基础工业很薄弱的时候。但是对我这个弹而言,可以说我没有资料可以看,我们从别人手里拿不到任何东西。 虽然我国在之前已经成功发射了东风一号和东风二号导弹,但由于巨浪一号要装配到潜艇上,所以它的体积不仅要小,还要保证威慑力,这就使得所有技术都面临很多挑战。

为此,科研人员考虑采用固体发动机,并制定了“台筒艇”三步走方案:第一步先在地面发射台进行试验,成功发射之后,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台筒试验成功后,最后一步直接进行潜艇发射。 记者:巨浪一号当时失败过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巨浪一号潜地导弹总指挥 栾恩杰:我告诉你,飞台的第一发就炸了,飞起来没多远就炸了,10多年的研制成果。当你看到一个天女散花的时候,可不是正月十五放花节,那是我们10年的心血。

10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其中的酸涩可想而知。经过攻关和大量地面试验,最终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试验,证明了这型导弹的可靠性和弹射方案的可行性。而进入到第三阶段“艇试验”时,没想到,又失败了。当时,中国还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即将发射的公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 巨浪一号潜地导弹总指挥 栾恩杰:到艇上的第一发,打的时候又是失败的,从艇里弹出来,也是空中炸了,又打一个闷棍。

首次在全世界亮相就失败了,这对于所有研制人员来说又是当头一棒。通过影像分析发现,导弹在出水不久后姿态就是失控了,经过排查,是因为控制系统的插头出现了问题。 顶着压力,研制团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5天后,1982年10月12日,巨浪一号迎来第二次试射,在所有人的忐忑不安中再次进入倒计时。这一次,白色的导弹破浪而出,直冲天际,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记者:如何看待失败?

中国工程院院士、巨浪一号潜地导弹总指挥 栾恩杰:我个人说没有一个型号就一帆风顺。如果真正能一帆风顺走,这个型号绝对是旧的。失败是对我们的考验,成功是必然的,括弧加的是“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我们坚持下去,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未来将研制1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

栾恩杰还表示,未来我国将研制100吨级的重型运载火箭,以满足走向更深远太空的需求。

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是长征五号,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以达到25吨。而为了满足未来深空探测以及探月工程的需求,火箭的能力要更强。这对于火箭来说,并不是简单的1+1=2,而是需要一款全新的运载工具。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栾恩杰:(现在)论证阶段基本完成,进入到立项的后续阶段,国家正在部署工作,我们争取在十四五能够开始重型火箭的研究。实际上简单而言,近地轨道达到100吨级的这样一个载荷可以到月亮去了。

运载工具的升级,将快速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对于加速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如虎添翼。面对未来中国航天的发展,栾恩杰院士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栾恩杰:航天的工业转型为航天的产业,卫星星座要变成空间的基础设施,就像我们的高速公路,我们电网,我们的通信网一样的基础设施,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施服务,为人类服务。

原文标题:我国将研制1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火箭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89

    浏览量

    29263
  • 航空航天
    +关注

    关注

    1

    文章

    429

    浏览量

    25235

原文标题:我国将研制1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

文章出处:【微信号:guanchacaijing,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算力上天!我国发射2800颗算力卫星,背后企业浮出水面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5 月 14 日 12 时 12 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的头像 发表于 05-16 00:55 ?1w次阅读

    中国成功发射实践二十六号卫星

    在5月29日12时12分,我国航天再创辉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9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9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实践二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
    的头像 发表于 05-29 16:32 ?2756次阅读

    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据新华社报道,4月29日4时10分,我国航空人再立新功,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成功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顺利进入预
    的头像 发表于 04-29 11:53 ?1874次阅读

    半导体完成近5亿元融资

    近日,派半导体(浙江)有限公司连续完成A2轮、A3轮合计近5亿元融资,主要投资方包含宁波通商基金、宁波勇诚资管、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南京创投、山证创新、坤泰资本等。此次融资的顺利完成
    的头像 发表于 02-21 15:35 ?1043次阅读

    2025:中国航天将从火箭研制、智能航天器开发、载人航天工程、月球和深空探测等领域进一步推动强国建设

    ,扬帆再起航。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继续在新型重型火箭研制、智能航天器开发、载人航天工程、月球和深空探测等领域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提升
    的头像 发表于 01-17 14:10 ?4230次阅读
    2025:中国航天将从<b class='flag-5'>火箭</b><b class='flag-5'>研制</b>、智能航天器开发、载人航天工程、月球和深空探测等领域进一步推动强国建设

    导热石墨材料在航天电子领域的广泛应用

    随着12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二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全年51次宇航发射任务,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9次、捷龙三号运载火箭2次,
    的头像 发表于 01-08 12:42 ?672次阅读
    导热石墨材料在航天电子领域的广泛应用

    高华科技助力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二号

    12月20日23时12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二号精准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悉,这也是高华科技统型后通用化产品又一次成功搭载飞行,配套的多款自主研制的传感器可靠性高、一致性好,实现对箭上各舱段综合参数的采集,助
    的头像 发表于 12-23 16:29 ?811次阅读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

    北京时间12月16日18时,我国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实施了一次重要的航天发射任务。此次发射使用了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10星的方式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发射任务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11:06 ?867次阅读

    荣获“中国SiC器件Fabless十强企业”

    12月12日晚,第三代半导体“2024行家极光奖”在深圳揭晓,数百家SiC&GaN企业代表联袂赴宴,经过数月时间的紧密筹划,专家组委会和众多行业人士投票评选,派荣耀登榜“中国SiC器件Fabless十强企业”。
    的头像 发表于 12-16 15:11 ?1058次阅读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获美航天局土卫六探测项目发射合同

    航天局于25日发布的消息,“蜻蜓”项目预计将于2028年7月正式启动,届时搭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踏上前往土卫六的征途。 此次合同的总价值约为2.6亿美元,涵盖了发射服务以及其他与任务相关的费用。这不仅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11:14 ?707次阅读

    我国重型燃气轮机小型化取得新突破

    近日,我国重型燃气轮机领域取得了又一重要突破。自主研发的F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代号G15),在四川德阳成功实现了一次性点火,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
    的头像 发表于 11-26 11:07 ?914次阅读

    中国成功发射海洋盐度探测卫星

    让我们再一次为中国航天点赞!据央视新闻报道,14日早上,海洋盐度探测卫星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据悉此次发射任务是由长征四号乙遥五十三运载火箭执行;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45次发射。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4:31 ?842次阅读

    发射中心又见大红屏 神十九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中心大红屏庆祝。让我们一起祝贺中国航天再立新功! 据悉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是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43次飞行。 此次神舟十九号3名航天员包括有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与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在“天宫”聚首
    的头像 发表于 10-30 11:09 ?1356次阅读

    一箭18星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立新功 千帆极轨02组卫星成功发射

    10月15日,我国航空航天再传喜报,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再立新功? ;一箭18星的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千帆极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
    发表于 10-16 11:53 ?441次阅读

    北斗导航再添双星,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新增北斗定位/通信功能

    的一步。2024年9月19日上午9时14分,随着一声轰鸣,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携带着远征一号上面,成功两颗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北斗三号全球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17:42 ?1002次阅读
    北斗导航再添双星,电动自行车“新国标”<b class='flag-5'>将</b>新增北斗定位/通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