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面临的三个核心问题

姚小熊27 ? 来源:人工智能实验室 ? 作者:人工智能实验室 ? 2020-12-21 10:12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2020年,“人工智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高频热词,人工智能的市场前景获得产业界的普遍认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区域也纷纷相继出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园高速发展必成必然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创新层出不穷,人工智能产业园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面临的数据构建难、安全风险、成本高必将成为未来规划发展的关键难题。

与之前相比,大湾区各地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愈加精细化,纷纷出台并落地人工智能企业专项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促使人工智能产业成为下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爆发热点,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增长。

此次全球新冠病毒的爆发,加速人工智能应用,各个领域需求旺盛,人工智能行业纳入新阶段发展重点。根据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一月,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200余家,其业务广泛应用到产业及生活中的商业化,如智慧金融、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助力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产业链和资产管理。此外,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珠海智慧产业园、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等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载体也正加快产业应用布局,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面临三个核心问题

(1)人工智能数据构建困难 :

人工智能赋能不同行业,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应用场景和需求技术分散化,人工智能应用形态多样化,数据构建出现众多壁垒: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和竞争优势难以实现共享,应用平台呈现孤岛效应,难以实现设备与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缺少第三方监督数据维度和标准精度,数据可信度有待提升。

(2)企业对信息化系统开放性、兼容性要求高:

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是大湾区企业面临的重点问题。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投入,大部分企业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希望提升设备系统开放性,提高与其他设备的兼容性,实现闭环管理。有效提升企业工作效率,经营管理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3)人工智能风险扩大化:

安全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首要关注的问题。当前,人工智能安全事件频发,智能监控、无人机、车联网等基础设施遭受攻击,影响产业发展,导致企业生产和社会运行瘫痪,给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可见,人工智能产业亟需建立并完善互联互通、行业应用、网络安全等技术标准和应用领域,构建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标准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更完善,应用场景更多元化,成为未来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主力。
责任编辑:YYX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1

    浏览量

    251545
  • 车联网
    +关注

    关注

    76

    文章

    2662

    浏览量

    92933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安森美荣膺2025人工智能行业优秀创新力产品奖

    技术突破,斩获维科杯·OFweek 2025人工智能行业优秀创新力产品奖。这款产品以其创新的Combo架构、高能效、高可靠性及系统友好性,成功解决了AI应用领域大电流、高功率场景的核心痛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8-12 17:55 ?931次阅读

    云知声出席中国科大2025人工智能行业校友上海峰会

    近日,中国科大2025人工智能行业校友上海峰会在张江科学会堂盛大举行,吸引了众多人工智能领域的中科大校友齐聚一堂。他们带着对行业的热忱与思考,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行业的前沿趋势,积极分享创
    的头像 发表于 08-01 17:13 ?586次阅读

    科沃斯斩获2025人工智能行业优秀AI赋能案例奖

    7月31日,“维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届)人工智能行业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深圳圆满落幕。科沃斯凭借“商用清洁机器人为苏州地铁注入新质力量”项目,斩获“2025人工智能行业优秀AI赋能案例奖”。
    的头像 发表于 08-01 14:03 ?1530次阅读

    中科创达入选2025北京市人工智能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

    近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于北京启幕。会上,《北京市人工智能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2025)》正式发布,中科创达
    的头像 发表于 07-17 17:10 ?707次阅读

    西井科技亮相2025年人工智能行动峰会

    近日,为期两天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2025 AI Action Summit)在法国首都巴黎的大皇宫拉开帷幕。此次峰会吸引全球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科技巨头代表参会,旨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10:51 ?610次阅读

    如今AI在不断发展,做连接器行业的更应该注意什么?

    在这一浪潮中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作为蓬生电子的一员,很关注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何能在人工智能时代抓住机遇,实现长远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发表于 02-08 17:04

    人工智能推理及神经处理的未来

    人工智能行业所围绕的是一受技术进步、社会需求和监管政策影响的动态环境。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方面的技术进步,加速了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包括医疗保健、金融和制造业在内的各
    的头像 发表于 12-23 11:18 ?642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推理及神经处理的未来

    微软AI CEO苏莱曼谈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日前,微软 AI CEO 穆斯塔法·苏莱曼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深刻洞见。苏莱曼提出了三个对于 AI 的核心观点——首先,他强调,
    的头像 发表于 11-15 13:53 ?714次阅读

    标贝科技:AI基础数据服务,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底层支撑

    随着不同大模型在语言理解及生成等领域的出色表现,大模型别后的规模规律不断强化数据在要提升AI性能上的关键作用,AI数据服务可加速高质量数据的获取与标注,推动AI算法的创新与持续优化,是AI产业发展的基础。加速高质量数据的获取与标注,推动AI算法的创新与持续优化,是未来人工智能行业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8:32 ?680次阅读
    标贝科技:AI基础数据服务,<b class='flag-5'>人工智能行业</b><b class='flag-5'>发展</b>的底层支撑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领域,如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分支,它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具备像人类一样思考、学习、推理和决策的能力。人工智能
    发表于 11-14 16:39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农业、环保等,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关于AI与生命科学的部分,为我们展示了一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未来。在这个未来中,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学习心得

    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核心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这些技术构成了AI for Science的基石,使得AI能够处理和分析复杂的数据集,从而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 2. 高性能
    发表于 10-14 09:16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发展机遇。同时,这也要求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构建一健康、包容的AI科研生态系统。 总之,《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的第一章为我打开了一
    发表于 10-14 09:12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分析

    满足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中对于高性能、低功耗和特定功能的需求。 低功耗 : 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中,低功耗是一重要的考量因素。RISC-V架构的设计使其在处理任务时能够保持较低的功耗水平,这对于需要
    发表于 09-28 11:00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污染治理、碳减排三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为环境科学引入的新价值和新机遇。 第8章探讨了AI for Science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平台科研”模式进行了展望。
    发表于 09-09 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