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科普:先进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璟琰乀 ? 来源:雷达通信电子战 ? 作者:雷达通信电子战 ? 2020-12-18 15:2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继高度成功的ERS-1/2 SAR之后,欧洲航天局发射了携带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ASAR)的遥感卫星。ASAR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的雷达成像系统。与ERS SAR相比,它具有扩展的观测能力,三种新的工作模式和改进的性能。

测量原理

雷达天线波束照射面向卫星的地面。由于卫星的运动,目标单元被波束照亮一段时间,称为“积分时间”。回波地面处理时,积分时间内接受的复杂回波信号会相干积累。这种处理过程等效于一个长天线(称为“合成孔径”)照射目标。合成的孔径大小等于卫星在积分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使用SAR原理可获得的沿轨道分辨率(相当于地面处理中的方位)是物理天线长度的一半。可以在图像分辨率与其他图像质量参数(如辐射分辨率)之间权衡。

垂直于轨道方向的分辨率或距离分辨率是发射雷达带宽的函数。

考虑到仪器的峰值功率限制,利用了脉冲压缩技术来提高其性能。端到端系统相参工作的事实意味着,在整个仪器和信号处理链中,复杂的传输和接收信号之间的振幅和相位关系都保持不变。

工作模式

ASAR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很强的任务灵活性。地面控制站可以在五种工作模式中任选其一:

--图像模式。生成空间高分辨率图像(图像精度30米)。这种模式下,雷达可以从入射角范围在15°到45°之间的七个可选成像条带中选择一个条带进行成像。

--波模式。产生5KM*5Km区块的图像,沿卫星运行轨道方向间隔100公里。图像区块的位置可以从七个条带中的任意两个交替显示。

--宽条带和全球监视模式。基于扫描SAR技术,使用五个条带,产生宽的条带,子条带和宽条带的空间分辨率分别为150m和1000m。

这四种模式可以在两个极化中的一个(HH或VV)。

--可选极化模式。在“HH和VV”、“HH和HV”或“VV和VH”中选择,来自相同区域的两个同时图像,从而获得与图像模式相同的成像几何形状和类似的高空间分辨率。

IjIbIf.jpeg

ASAR系统组成

ASAR系统包含两个主要部分:中央电子组件和天线电子组件。

有源天线由20个模组组成,每个模组包含16个子阵列,每个模块包含一个收发模块。系统由控制子系统驱动,控制子系统向空间飞行器提供命令和控制接口,管理任务参数的分发(如发射脉冲参数和天线波束设置),以及空中系统运行的时序。

发射脉冲的参数由数据子系统(DSS)设置,是一个正斜率线性调频脉冲,中心频率是中频载波的频率(124MHz)。在射频子系统,脉冲经过上变频到射频频率(5.331GHz)并进行放大。

信号通过波导功分网络传输到天线模组子系统,随后,在模组中,通过微带传输到每个T/R组件。T/R组件根据控制子系统发送来并存储在模组控制接口单元中的波束位置参数配置发射波的相位和增益。

在接收部分,射频回波信号沿与发射信号倒置的路径下变频到数据子系统,在这部分,产生原始的科学数据并发送到空间平台接口。

中央电子组件控制发射线性调频信号,将回波信号转换成测量数据,并且控制和监视整个设备。ERS-1和ERS-2使用声表面波器件产生模拟的线性调频信号,使用星载数据范围压缩,而ASAR使用数字技术实现星载线性调频信号的产生和数据压缩并缓存,辅以地面数据压缩。

使用数字技术产生线性调频信号的主要优势在于这种设计的功能灵活性更好,这种体制产生线性调频的脉冲驻留时间和带宽都是可调的,从而根据不同的需求更有效地调节信号参数,实现更多的任务模式和条带样式。

在接收时,回波信号首先经过滤波和下变频,而后经过解调形成I&Q分量。这两路信号随后数字化采样为8位的数字信号。如果需要可以进行数据抽取,以压缩数据量,如在全球监视模式发射带宽比较窄的时候。数据经过抽取后,使用弹性自适应数字化转换器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

FBAQ算法允许在有限的数据传输速率下传输图像而不会降低图像质量。这是通过使用优化的雷达信号统计压缩算法来实现的。已经开发出来的FBAQ ASIC有三种操作方式:根据FBAQ算法(8至4位、3位或2位)压缩、根据旁路或噪声(固定指数)压缩,这取决于要处理的数据类型。

为了优化原始数据传输,数据设备也包含存储器,进行回波数据传输前的暂存。

ASAR的有源天线是一个1.3m*10m的相位阵列。天线包含五个1.3*2m的面板,在设备随卫星发射的时候可以折叠起来。每个面板由四个0.65*1m的模组组合而成。天线子模块可以分成三个子系统:天线伺服子系统,模组子系统和天线开关电源和监控子系统。

天线是基于机械架构的,包含五个坚硬的碳纤维增强塑料框架和两个碳纤维加强波导制成的射频功分网络为五个面板并行馈电。在发射时,这五个面板折叠在中间那个固定的面板上面,由八个收放机械结构固定住。

卫星被释放之后,天线面板通过步进电机依次展开,并使用八个锁定销实现天线±4mm的平整精度。20个模组的任何一个都是完全独立运行的子系统,包含四个供电单元,一个模组控制接口单元,两个微带射频公分以及16个子阵,每个子阵有24个微带双极化的低损耗无色散辐射单元。

每个子阵连接有1个T/R组件,两种极化信号独立链接。16个子阵安装到一起,通过热和机械解耦,发射面板具有结构和热一致性。模组控制接口单元提供模组的控制功能。它实现T/R组件的本地控制,发送数据并实现与控制子系统的接口功能。

这320个T/R组件的每一个都包含两路发射链路和一个共同的接收链路。为了实现校准,在模块到天线之间安装有一个耦合器。对于有源天线来说,T/R模块的相位和幅度特性是温度的函数。为了处理这个问题,设备中存储了补偿温度漂移的数据,T/R模块的温度被实时监控,模组控制接口单元根据温度进行相位和幅度校准,这为天线提供了较高的稳定性。

ASAR性能

合成孔径雷达的固有原理决定了ASAR设备的性能无法直接测试。替代方法是从仪器测试的各个阶段测量设备的底层参数。

以ASAR为例,由于其有许多工作模式并且需要测量多种参数,所以,完成整个设备性能的验证需要大量的测试。在测试中还可以调整设备的工作参数,以便在所有工作模式下都能获得最佳的整体性能。

U7jIJf.jpeg

ASAR仪器的寿命预测结果如表所示。这些数字是在假设最坏情况的情况下得出的,并证明Envisat ASAR的使命目标确实可以实现。

ESA开发了能够近似实时处理和离线处理ASAR任何工作模式下传回的数据的ASAR一体化处理器。这个处理器将被安装在ESA的载荷数据处理站,欧洲环境卫星处理和存档中心(PACs),以及各个国家提供ESA ASAR服务的工作站。

使用一体化处理器将确保用户获得的产品的一致性(具有相同的格式和处理算法),并将简化产品验证和未来产品升级的周期。

ARrUJv.jpeg

ASAR一体化处理器的关键新特性之一是能够生成中等分辨率(150米)和低分辨率(1公里)的连续条带图像。处理后的条带图像相当于十分钟的成像模式,交叉极化模式和宽条带模式,或者全球监测模式中一个完整的轨道的图像的数据量。用户可以选择处理后的条带的任何一部分进行查看。

处理器会计算校准脉冲测量系统发射的脉冲、地面站测量的每行天线的方向图以及外部特征数据的副本。通过对数据副本的处理跟踪传输和接收链中的参数变化,用于确定距离压缩处理的距离参考函数。

一体化数据处理器包括一个多普勒质心估计器,对于ERS的图像模式和波模式具有50hz的精度,对于ScanSAR模式具有25hz的精度,以限制方位角的测量误差。

ASAR的一体化数据处理器可以确保对所有接收到的高速率数据系统地近乎实时处理,以生成中分辨率和浏览图像。波模式或全球监测模式下的数据也将以近乎实时的方式系统地处理。

此外,ASAR一体化数据处理器将根据用户请求,允许高分辨率产品在接近实时或离线状态下,对图像模式或交叉极化模式(精确图像、单一外观复杂或椭球形地理编码图像)进行处理。附图显示了精确图像和中等分辨率图像的示例。

ASAR的任务模式可以分成两类:

--低数据率模式(全球监测和波模式)可以在整个轨道周期中持续运行。

--高数据率模式(成像,可选极化和宽条带模式)每个轨道周期运行30min。

总结

先进合成孔径雷达(ASAR)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具有五种工作模式,能够工作在水平和和垂直极化状态,俯仰角覆盖范围广,可以通过对320个收发模块的幅度相位进行控制实现天线波束的锐化。为了达到指标要求和使用的灵活性,许多新技术、过程和组件需要进行控制。

所有获取的数据都将以近似实时或者离线的方式由欧洲航天局的地面站的一体化数据处理器进行处理。使用一体化数据处理器保证了数据处理的一致性。ASAR系统的大量产品需要欧洲航天局监制来保证用户的使用。

责任编辑:ha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卫星
    +关注

    关注

    18

    文章

    1772

    浏览量

    68736
  • 雷达
    +关注

    关注

    51

    文章

    3136

    浏览量

    120661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打造数字化矿山智能化监测:露天矿边坡雷达

    。该系统综合利用了物探勘查、机器视觉、合成孔径雷达、地质稳定性在线评价、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对矿山的地质勘查、表面位移、深部位移、周边环境以及现场视频进行7x24小时的全方位监测。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的头像 发表于 06-30 09:22 ?238次阅读

    阵列雷达波测流系统工作原理详解

    ”,为宽河道测流带来了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 阵列雷达波测流系统的核心工作原理基于多普勒效应,同时结合阵列式布局与多设备协同作业。 在流速测量方面,系统中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6-07 10:38 ?245次阅读
    阵列<b class='flag-5'>雷达</b>波测流<b class='flag-5'>系统</b><b class='flag-5'>工作原理</b>详解

    激光雷达(LiDAR)技术方案与工作原理全解析

    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环境感知支持。本文将深入剖析激光雷达的技术方案与工作原理,带您走进这一前沿传感技术的核心世界。 工作原理:激光束的奇妙探测之旅 激光
    的头像 发表于 04-25 16:09 ?962次阅读
    激光<b class='flag-5'>雷达</b>(LiDAR)技术方案与<b class='flag-5'>工作原理</b>全解析

    缆道雷达波测流设备的工作原理

    计算出流量。以下是该设备工作原理的详细介绍:一、系统构成缆道雷达波测流设备主要由缆道系统雷达波发射接收装置、数据处理与控制
    的头像 发表于 03-18 16:33 ?458次阅读
    缆道<b class='flag-5'>雷达</b>波测流设备的<b class='flag-5'>工作原理</b>

    雷达流速流量一体仪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对于正确使用和维护该设备,以及深入理解相关领域的水流监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雷达流速测量原理多普勒效应基础雷达流速测量基于多普勒效应。当雷达向水流发射电磁波时,
    的头像 发表于 03-07 16:35 ?508次阅读
    <b class='flag-5'>雷达</b>流速流量一体仪的<b class='flag-5'>工作原理</b>

    处理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极坐标算法基础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处理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极坐标算法基础.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3-06 17:59 ?0次下载

    科普CMOS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技术的革新,还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本文将深入科普CMOS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独特特点。 CMOS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CMOS传感器的工作原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18:36 ?1575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普</b>CMOS传感器的<b class='flag-5'>工作原理</b>及特点

    原理图下载 高性价比无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

    系统成本构成包括:无人机约200欧元,两片雷达电路板600欧元。该合成孔径雷达无人机系统成像距离至少可达1.5公里,若提升飞行高度探测范围可进一步扩展。整套
    发表于 02-27 15:56 ?40次下载

    无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研制手记(二):电子设计及天线

    “ ?继续 SAR 无人机项目,开始电子系统以及天线的设计。 ” FPGA 数字部分框图 面对雷达系统严苛的时序控制与海量数据处理需求,传统微控制器方案已无法满足性能要求,必须采用FPGA架构。本
    的头像 发表于 02-25 11:16 ?1085次阅读
    无人机载<b class='flag-5'>合成孔径雷达</b><b class='flag-5'>系统</b>研制手记(二):电子设计及天线

    无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研制手记(一):设计原理

    “ ?分享一个非常酷的项目,来自于 Henrik 的 Blog。将 SAR 合成孔径雷达装在无人机上,作者详细记录了思路、选型、制造和测试的过程,非常值得学习。 ” ? 简介 在业余无线电领域,我
    的头像 发表于 02-24 11:52 ?1354次阅读
    无人机载<b class='flag-5'>合成孔径雷达</b><b class='flag-5'>系统</b>研制手记(一):设计原理

    敏捷合成器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

    ,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通信测试:在通信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敏捷合成器可用于生成各种调制信号和测试信号,以验证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雷达系统雷达
    发表于 02-20 15:25

    毫米波雷达工作原理 毫米波雷达应用领域

    毫米波雷达工作原理 1. 毫米波雷达的基本结构 毫米波雷达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发射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17:21 ?2895次阅读

    雷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雷达探测器与激光探测器区别

    雷达探测器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来检测和跟踪目标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以下是雷达探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发射电磁波 :
    的头像 发表于 11-24 09:43 ?2644次阅读

    一些著名的微型SAR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技发明之一。SAR有机载与卫载系统之分,能提供地表地形、乃至行星等远距离目标区高解析度图像。 目前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10:32 ?1455次阅读
    一些著名的微型SAR

    智能驾驶系统工作原理

    智能驾驶系统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算法以及计算机程序的综合运用。以下是智能驾驶系统工作原理的介绍: 一、感知系统
    的头像 发表于 10-23 15:46 ?385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