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IY的领域中,固态硬盘(SSD)这一个门类长久以来都是被国外巨头所垄断把持,而随着国内长江存储以及合肥长鑫等NAND以及DRAM芯片制造厂家的逐步追赶,一批具有中国血统的固态银盘产品也逐渐面相于消费者。
今天我们拿到了一块来自深圳嘉合劲威公司旗下品牌——光威的弈Pro NVMe 512GB SSD。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进行一番评测,看看这有着中国血统的SSD表现如何。
外观篇:
这一款光威弈 Pro NVMe的外包装采用了大面积中国红配色,并且在包装的正面印着一个龙头的弈系列logo,并且还有长江存储Xtacking架构的贴纸,证明了这一块SSD使用了长江存储(YMTC)旗下的Xtacking架构3D NAND颗粒。
在外包装就给用户指明了这块SSD用的就是国产颗粒。
拆开包装,我们可以看到包装里有SSD本体以及一本说明书、一把小螺丝刀以及一颗M.2螺丝。
这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是比较友好的,特别是配备了螺丝刀与M.2的螺丝,这种小细节对于用户来说,免去了自己寻找螺丝刀于螺丝的麻烦,装机更加便捷。
进入到SSD的本体,光威弈Pro NVMe SSD的正面贴纸采用了与外包装一致的中国红设计,并且同样印上了白色的以系列龙头logo,整体显得美观大气。
而背面贴纸则是印有SN码以及产品型号、容量等内容。而光威弈Pro NVMe SSD的贴纸中还集成了石墨烯进行导热,能够有效散发热量,更好的保障SSD的性能发挥。
在光威弈 Pro NVMe SSD上采用了双面的颗粒放置设计,对于一些笔记本用户来说可能兼容性会不如一些采用单面颗粒放置设计的SSD,这一点是一个不足之处。
内容篇:
这一块光威弈Pro NVMe SSD是512GB的版本,采用了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的Xtacking架构64层TLC 3D NAND闪存。
长江存储的Xtacking架构64层TLC 3D NAND闪存相比较于传统的3D NAND闪存架构,其可以在不同的晶圆上制造数据IO外围电路与储存单元,在最后通过Xtacking将两片分别加工好的晶圆合二为一,完成制造。
相比较于传统的3D NAND晶圆,长江存储的Xtacking架构能够有效降低生产周期,能完成在相同单位时间内的更大规模生产。
这一块光威弈Pro NVMe SSD采用了忆芯科技的STAR1000P NVMe主控,据查阅忆芯科技官网官网资料显示,这一块主控支持NVMe 1.3协议,是忆芯科技自研的一款SSD主控。
而这一块SSD上,还采用了合肥长鑫的DRAM颗粒作为缓存,可以看出SSD的主控、储存颗粒、DRAM颗粒都是采用了国产内容,具有纯正的中国血统。
测试篇:
我们为了在测试这一块光威弈Pro NVMe SSD不构成瓶颈,造成数据的异常,组建了一套高性能的测试平台,具体配置如下:
我们选择了目前最顶级的消费级CPU之一的i9-10900K配合高端的RTX3070显卡,在性能上不构筑出现瓶颈的情况,而主板选择了一块Z490,支持两条PCIE 3.0X4 的M.2 SSD插槽,能够方便的进行SSD测试。
而为了伺候好这CPU与显卡这两个功耗大户,我们选择了鑫谷昆仑1080作为电源供应,这一款鑫谷昆仑1080支持到最高1080W的额定输出,达到了80PLUS的白金牌认证,采用了全模组的设计,方便用户进行理线走线。
并且采用了全日系电容方案设计,提供了10年的质保服务,带这一个测试平台是妥妥的有保障。
由于i9-10900K的功耗也不算低,所以我们选择了鑫谷的冰封360 RGB一体水冷,这一款水冷支持最高280W的热功耗,压制这一颗i9-10900K是没问题的,并且支持RGB的色彩调节,有多种色彩可以由用户选择。
而为了测试准确,我们选择了主从盘分开的方式进行测试,主盘采用了影驰的HOF Pro M.2 1TB版本,这一块SSD支持PCIE4.0的协议速度。
但是在现阶段PCIE 4.0尚未普及的当下,安置在PCIE 3.0设备上也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可以在PCIE 4.0设备普及后直接迁移无需再度购买。
本次我们使用了影驰的HOF Pro M.2 1TB版本作为我们的系统盘,测试台介绍到此结束,让我们进行测试正题。
首先我们在将光威弈Pro NVMe SSD装入测试台后,在Windows系统内进行简单的创建,在创建完成后,我们可以看到在选题内实际使用容量为477GB,属于正常的消耗水平。
通过Crystal Disk Info我们也可以查看到这一个光威弈Pro NVMe SSD的具体参数,而这是在本次测试结束后截取的硬盘信息,故写入量于读取量都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我们将在空盘时采用AS SSD Benchmark、Crystal Disk Mark、HD Tune Pro进行测试。
现在我们进行第一个项目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来自德国的SSD专用测试软件,可以测试连续读写、4K对齐、4KB随机读写和响应时间的表现,并给出一个综合评分。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款软件的总分会由于各个平台的性能差异导致偏差,并不是纯粹给出SSD分数。
我们可以看到,顺序读取在3000MB/s左右,顺序写入在2000MB/s左右,是不错的水平。并且其4K的读写都是不错的水平。
第二个项目是Crystal Disk Mark,Crystal Disk Mark能够检测硬盘的随机读取/写入速度,连续读取/写入速度;测试随机512KB,2KB,4KB读取/写入速度。这也是个主流大厂标称速度时的经典测试软件。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项目的测试中,光威弈Pro NVMe SSD,也是有着不错的成绩,其顺序读写与随机读写都是一个不错的水平。
第三个项目是HD Tune Pro,通过的HD Tune Pro的文件基准测试,我们可以得知这一款光威弈Pro NVMe SSD的SLC Cache缓存大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容量的大小不同,所以会导致SSD的SLC Cache缓存大小有所不同,所以本测试数据仅对于光威弈Pro NVMe SSD 512 GB版本。
我们在HD Tune Pro中的文件基准测试生成了100GB的文件,开始进行基准测试。我们可以看到在写入中,如果光威弈Pro NVMe SSD的SLC Cache缓存没被消耗,则是在2000MB/s的水平,SLC Cache缓存大致在25GB左右,在SLC Cache缓存消耗后,写入速度为500MB/s左右。
而在读取中,面对100GB的文件,光威弈Pro NVMe SSD均保持在了接近3000MB/s的水平。
而我们也进行了实际验证,我们准备了一个接近33 GB的压缩测试包对其进行读取于写入,发现与HD Tune Pro的结果几乎一致,其写入的SLC Cache缓存确实在25 GB左右。
而普通对于普通用户来说,SSD不可能一致处于空盘的状态,所以我们为了模拟用户的日常使用,也增添了一些在SSD占用后的测试。
我们先是将这块光威弈Pro NVMe SSD塞入了近100GB的文件,此时占用在20%左右,接着我们继续开始测试。
可以看出,在占用20%后,分数有所下降,但是任然是一个不错的水准。
接着我们直接进行到接近80%占用的测试,接近80%的高占用会对SSD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主控固件等内容没有有效调教的话,对于用户的日常体验会是大打折扣的。
我们可以看到整体上于接近20%的占用情况测试对比,差距不大,但是Crystal Disk Mark项目中的4K性能有一定的损失,但也是属于正常的水准。
总结篇:
这一款光威弈Pro NVMe SSD在测试中都表现出了非常不错的水准,并且采用了中国芯方案,是一个不错的亮点。
而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也很乐意看到这种产品的出现。整体来说是不错的水平。
在购买建议上,想要体验中国方案水平如何的消费者可以进行尝试,但是对于笔记本用户来说,由于采用了双面颗粒方案,兼容性可能不佳,需要更加注意。
通过这一款产品,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出产的储存颗粒、SSD主控、DRAM颗粒等等都已逐渐成熟,而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中国方案的产品推出,也让我们一起期待。
责任编辑:PSY
-
硬盘
+关注
关注
3文章
1339浏览量
58695 -
SSD
+关注
关注
21文章
3003浏览量
119968 -
国芯
+关注
关注
0文章
17浏览量
1195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采用第九代QLC NAND的美光2600 NVMe SSD介绍
为什么相比于企业级SSD,更该选天硕工业级SSD?
美光推出自适应写入技术与G9 QLC NAND的2600 NVMe SSD 兼顾出众PCIe 4.0性能

NVMe协议研究扫盲
NVMe固态和SSD哪个好?一文解析存储技术差异
NVMe协议简要分析
NVMe协议分析

NVMe控制器IP设计之接口转换
NVME控制器之队列管理模块
NVME控制器设计1
美光科技推出4600 PCIe 5.0 NVMe SSD
美光科技推出业界首款PCIe 5.0 60TB数据中心SSD
一文详解 ALINX NVMe IP 特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