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科学家成功开发一种出制造Millirobots的简单方法

ss ? 来源:学术头条 ? 作者:学术头条 ? 2020-11-19 18:0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1987 年,美国科幻大片《惊异大奇航》(Innerspace)首次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对纳米机器人的最早构想,在电影情节中,缩小至几纳米的人或飞船被注射进人体后,这些特殊的微小 “探险者” 便在人身体内部开始了一场惊险旅行。

近年来,微型机器人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想一个场景,当你出现感冒或胃疼等病症时,医生仅仅使用一个小小的纳米机器人,就可以深入你的体内并探测出病毒源头,然后进行针对性靶向治疗,将病毒迅速、精准歼灭。

近日,中国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了一种制造毫米级机器人(Millirobots)的简单方法。该方法只需要通过将类似胶水的磁性喷雾剂喷在物体表面,就可以快速制造出一种运动可控且灵活的毫米级机器人。利用这种方法,在磁场的驱动下,被涂抹后的物体可以在不同表面上爬行、行走或滚动。

该研究项目由香港城市大学(CityU)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申亚京博士领衔,并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IAT)联合推进,研究成果以 “An agglutinate magnetic spray transforms inanimate objects into millirobot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为题,于 11 月 19 日在线发表在科学杂志《科学机器人》(Science Robotics)上。

(来源:Science Robotics)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磁性涂层具有生物相容性,而且在必要时可以分解成粉末,在生物医学领域,比如导管导航和药物输送等,表现出了一定的应用潜力。

穿上“磁性外衣”,秒变微型机器人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家在微型机器人的尺寸设计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毫米级、微米级甚至是纳米级的微型机器人全部进入大众视线。微型机器人以其娇小的身躯,在军事监控、小空间作业、生物医学等领域,都表现出了比传统机器人更加优越的性能。

在这项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既不需要提升电子设计的集成度,也不用考虑机器人外壳材质如何选取,只需通过给物体涂上一种名为 M-spray 的复合胶状磁性喷雾剂(composited glue-like magnetic spray),就可以快速构建大量毫米级机器人。

对此,申亚京解释道:“我们的想法是利用这种 ‘磁性外衣’,将任何物体变成机器人,并控制它们的运动轨迹。我们研发的 M-spray 可以粘在目标物体上,并且在磁场的驱动下 ‘激活’ 物体。”

据论文介绍,M-spray 由聚乙烯醇(PVA)、麸质蛋白(Gluten)和铁微粒(Iron Particles)组成,可以在瞬间稳固地粘附在一维、二维或三维物体的表面上,无论这个表面是粗糙还是光滑。

研究人员首先在物体上涂上 M-spray,然后使用单一的或多个磁化方向对其进行磁化,以实现通过磁场对物体移动方式的控制,最后对物体进行加热,直到涂层凝固。尽管 M-spray 涂在物体表面形成的薄膜厚度只有 0.1-0.25mm 左右,但这种涂层足以保持物体原有的尺寸、形状和结构。

这样一来,在磁场的驱动下,物体就可以变成具有不同运动模式的毫米级机器人,而且在玻璃、皮肤、木头到沙子等粗糙程度不等的各种表面上,均可进行爬行、翻转、行走和滚动等运动。

该研究团队通过分别为棉线(1D)、折纸(2D 平面)、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2D 曲面/软面)和塑料管(3D 圆形物体)喷涂 M-spray,使其转化为了软体爬行机器人、多足机器人、行走机器人和滚动机器人。

“按需编程”的机器人

当前,无论是医疗诊断机器人、管道检测机器人,还是昆虫式机器人等,在设计之初,其结构、用途、控制运动的程序均已确定,其灵活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该论文所描述的这种方法就突破了当前微型机器人的瓶颈,其特别之处在于,研究人员可以按需对微型机器人的运动模式进行重新编程。

此外,研究人员解释道,通过将凝固的 M-spray 涂层充分润湿,使其像胶水一样粘附在物体表面,再通过对其施加强磁场,就可以改变 M-spray 涂层的磁性颗粒的分布方向和排列方向,以实现对微型机器人运动方式的灵活控制。

实验表明,同一个 M-spray 涂层的毫米级机器人可以在不同运动模式间切换。比如,在宽敞的环境中,可以像毛毛虫一样(以三维的运动方式)快速移动;在遇到狭窄的缝隙时,也可以切换到平面运动方式,宛如一支缓慢的协奏曲,慢慢地通过缝隙。

随时分解,无副作用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可重新编程的驱动特性也有助于“毫米级机器人”定向导航至目标。

为了探索这种机器人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潜力,他们使用了一种可嵌入体内进行疾病治疗和手术的导管进行了导航实验。

实验证明,带有 M-spray 涂层的导管可以在血管内进行急速或平稳的转弯,而且血液流动对 M-spray 涂层导管的运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是有限的。

此外,他们也根据递送任务和环境的不同,对棉线不同部分的 M-spray 涂层进行了重新编程,进一步实验表明,M-spray 涂层棉线可以实现快速转向,并顺利通过不规则的狭窄结构空间。

他们表示,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这可以防止 M-spray 涂层物体在进入人体过程中遇到意外的窄“通道”。“毫米级机器人在复杂的食管、血管和尿道中运动,始终需要可导航的导管进行操作,而基于任务的重新编程恰好为此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项技术另一个重要特征是,M-spray 涂层可以在磁场的操纵下按需分解成粉末。研究人员强调,M-spray 崩解后产生的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M-spray的所有原料(即聚乙烯醇、麸质蛋白和铁微粒)都具有生物相容性,涂层在崩解后产生的粉末可以被人体吸收,或者排泄出去。”

兔胃中的成功案例

为了进一步验证 M-spray 毫米级机器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用涂有 M-spray 的胶囊在兔子体内进行了试验。

在给药过程中,研究人员对兔子进行麻醉后,通过放射成像方法跟踪 “磁性胶囊” 在兔胃中的位置。当胶囊到达目标区域时,研究人员通过施加磁振荡再使涂层崩解。“M-spray 的可控崩解特性使得药物能够在目标位置释放,而不是随机散落在器官中。”

据论文描述,在 pH 为 1 的强酸性环境下(人体的胃液 PH 值一般为 0.9-1.5),M-spray 涂层会在 8 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开始崩解。但是,研究表明,在 M-spray 涂层表面上再增加一层 PVA,可以使崩解时间延长到 15 分钟左右,而如果用镍微粒代替铁微粒,即使在 30 分钟后,该涂层仍然可以在强酸性环境中保持稳定。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可以用 M-spray 构建不同的毫米级机器人,以适应各种环境、表面条件和障碍物。我们希望这种方法能够促进毫米级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比如主动运输、可移动传感器和设备,特别是在有限空间内的任务。”

责任编辑:xj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3

    文章

    29933

    浏览量

    214374
  • 微型机器人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11

    浏览量

    19926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科学家研究植被和土壤?

    在遥感、生态、农业等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常常会提到个工具: 地物光谱仪 。它看起来像台“测光的枪”,却能揭示土壤和植被的“隐藏信息”。那么,地物光谱仪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它又是如何在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15:46 ?206次阅读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b class='flag-5'>科学家</b>研究植被和土壤?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第十届会长

    ? 2025年3月29日,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十届次会员大会在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南厅隆重举行。百余位青年才俊齐聚堂,共同见证协会换届选举,共话科技创新未来。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书记胡火明出席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3-31 19:15 ?911次阅读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协会第十届会长

    一种永磁电机用转子组件制作方法

    。 本文着重阐述了这种电机转子使用胶粘剂对磁钢和芯轴直接粘接的制造方法,不需要进行同轴度机加工,并为这种制造方法提供了一种自动调心定位机构;
    发表于 03-25 15:20

    我国科学家制备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日前,我国科学家开发一种名为“石蜡辅助浸入法”的新技术,成功让二维材料“卷起来”,制备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为未来量子计算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天津大学教授胡文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1:17 ?568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为在青少年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1月14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21:17 ?654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b class='flag-5'>科学家</b>”品牌发布暨<b class='flag-5'>科学</b>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AI 推动未来科学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科学大奖周

    科学家,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倾力打造兼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盛会。 未来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于 2016 年创设,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未来论坛是当前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58 ?460次阅读
    AI 推动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大奖周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670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一种使用LDO简单电源电路解决方案

    本期我们介绍一种使用LDO简单电源电路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处理12V/24V、多节锂离子电池和4节干电池等相对较高的输入电压。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16:05 ?885次阅读
    <b class='flag-5'>一种</b>使用LDO<b class='flag-5'>简单</b>电源电路解决方案

    华为自动驾驶科学家陈亦伦投身具身智能创业

    近日,华为车BU自动驾驶领域的昔日明星科学家陈亦伦,如今已开启了段全新的创业旅程。据可靠消息,陈亦伦在今年7月正式创立了名为“它石智航”的新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与创新。 与陈亦伦携手共进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10:25 ?599次阅读

    蚂蚁集团收购边塞科技,吴翼出任强化学习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学习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令人瞩目的是,边塞科技的创始人吴翼已正式加入该实验室,并担任首席科学家职。 吴翼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对这变动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自己最近接受了蚂蚁集团的邀请,负责大模型强化学习领域的研究工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1:14 ?1686次阅读

    一种简单高效配置FPGA的方法

    本文描述了一种简单高效配置FPGA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微处理器从串行外围接口(SPI)闪存配置FPGA设备。这种方法减少了硬件组件、板空间和成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14:57 ?1763次阅读
    <b class='flag-5'>一种</b><b class='flag-5'>简单</b>高效配置FPGA的<b class='flag-5'>方法</b>

    BitEnergy AI公司开发一种新AI处理方法

    BitEnergy AI公司,家专注于人工智能(AI)推理技术的企业,其工程师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一种名为线性复杂度乘法(L-Mul)的AI处理方法。该
    的头像 发表于 10-22 15:15 ?907次阅读

    请问DRV135有没有简单方法可以实现单端输出?

    在设计产品过程中,因为产品体积限制,DRV135有没有简单方法可以实现单端输出?請教了!
    发表于 10-16 06:14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了传统学科界限,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从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推动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如何激发科学家的创新思维。AI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鼓励我们跳出传统框架,以数据为驱动,探索未知。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仅促进了科学方法的革新,也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发表于 10-14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