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科学家研发新型多功能电子皮肤,可测心率计步

如意 ? 来源:学术头条 ? 作者:学术头条 ? 2020-11-10 16:50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近日,来自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真正可穿戴”的电子设备。这种可穿戴设备可以自我修复,就像真正的皮肤一样。它还可以执行一系列感官任务,例如测量用户的体温或追踪人们的日常步数。

更重要的是,这款可穿戴设备可以被塑造成适合人们身体任何部位的形状。

这一受人体皮肤启发并粘附在人体皮肤上的可拉伸、可完全回收的电路板“电子皮肤”研究,于 11 月 6 日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 杂志上。

论文作者之一、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 Jianliang Xiao 表示:“如果人们想像手表一样佩戴它,可以戴在手腕上,如果人们想像项链一样戴它,可以戴在脖子上。”

研究人员还表示,他们希望这一创造将有助于重新扩展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这样的高科技皮肤不仅可以使人们收集有关他们身体的准确数据,而且还能够减少世界上日益增加的电子垃圾数量。

新型多功能电子皮肤

长期以来,那些轻薄而舒适可穿戴设备一直是科幻小说的主要内容。比如《终结者》电影系列中的阿诺·施瓦辛格脸上的皮肤剥落。

研究人员表示:“智能手表的功能很好,但它们始终是一大块金属带。如果我们想要一个真正可穿戴的设备,理想情况下它将是一种能舒适地贴合人们身体的薄膜。”

可以说,电子皮肤的研发目标,既是机器人又是人类。研究人员此前曾在 2018 年描述过他们针对电子皮肤的设计,而他们最新版的电子皮肤技术,在概念上进行了很多改进,不仅更有弹性,功能也更加强大。

具体而言,多功能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三个传感模块:由运算放大器电阻实现的心电传感器,用于体温传感的温度计传感器,以及用于声音和运动传感的加速度计。

从更深的角度来看,该设备由 EGaIn LM合金,以及封装在两个薄弹性聚亚胺膜(polyimine membranes)之间的商业小尺寸芯片部件组成。

LM 作为芯片之间的电互连,每个芯片的引脚精确地安装在图案化的LM接触焊盘上,类似于印刷电路板,但不需要焊接。

此外,当设备严重损坏或不需要时,可通过浸泡在回收液中进行充分回收,当聚亚胺完全解聚时,包括芯片和 EGaIn LM 在内的电子元件可以很容易地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聚合物溶液和电子元件都可以重新用于制造新设备。

薄且不失延展性的秘密

这款多功能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 LM 电路,提供了优异的导电性、优异的内在机械柔软性和变形性,因此该设备可以在贴在人体皮肤上时弄皱、弯曲、扭曲和拉伸。

图 | 新型电子皮肤可以被塑造成各种形状

同时为了制造他们的弹力产品,研究团队使用丝网印刷来创建一个液态金属丝网络,然后,他们将这些电路夹在两层薄膜之间——这两层薄膜是由一种称为聚亚胺的高度柔性和自愈材料制成的。

由于聚亚胺的特殊性能,所提该多功能可穿戴电子设备是可自我修复并且可以完全可回收的。

当设备损坏时,碎片可以接在界面上产生新的共价键。不同于那些非共价超分子键合作用,此处使用的聚亚胺基质由共价键组成,因此使装置更加坚固,并且可以在较大范围的条件下操作。

自愈装置则能够保障恢复机械和电气功能。必要时压力可用于改善界面接触和加速键交换反应,以实现更有效的界面愈合。

由该装置产生的薄膜比创可贴稍厚,可以加热皮肤,该团队报告说,它还可以在任何方向上伸展 60%,而不会破坏内部的电子设备。研究人员说:“它真的很有弹性,这使得许多以前无法选择的可能性成为可能。”

研究人员表示,该电子皮肤可以做很多与Fitbits等流行的可穿戴健身设备相同的事情:可靠地测量身体的临时状态、心律、运动模式等。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一块电子皮肤被做成了切片,人们要做的就是将破裂的区域捏在一起。因为在几分钟之内,聚亚胺材料将开始重整,在 13 分钟内,损害将几乎无法检测到,这类似于皮肤愈合。

实际上,该成果还代表了一种制造电子产品的新方法——一种可能对地球更友好的方法。

据估计,到 2021 年人类将生产超过 5500 万吨的废弃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该团队所制造的可伸缩设备,有望“消灭”垃圾填埋场。

如果把其中一个贴片浸泡在回收溶液中,聚亚胺会解聚或分离成其组成分子,而电子组件会沉到底部。电子器件和弹性材料都可以重复使用。

图 | 新型电子皮肤可回收利用示意图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对电子垃圾的解决方案是从制造设备的方式开始的,而不是从终点开始,或者从何时开始丢弃。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易于回收的设备。”

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电子皮肤距离真正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这些设备仍需要连接到外部电源才能工作。但是,研究人员相信,人造电子皮肤很快就会成为未来的时尚潮流。

更多应用的实现

上个月,华中科技大学也以第一研究单位在 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了相关论文,阐述了其电子皮肤的最新进展。

研究人员首先建立了电极-皮肤的分布参数电学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推导了信号补偿理论,并且通过相关实验证明该理论能够很好地消除表皮连接线所采集的生理电势信号的干扰。

同时,研究人员采用理论计算和仿真的方法保证了电子纹身不发生轴向拉伸和面内弯曲。这种设计仅仅让皮肤感受不到电子器件的力学约束,更能让体内汗液和热量顺畅地排出。

此外,得益于突破“电路信号补偿-大面积制造-近零应变转印”等瓶颈,研究人员展示了大面积电子纹身在未来数字健康、高精度人机交互等领域的成功应用。

图 | 大面积电子纹身的应用实例——手语识别、假肢控制、颈部肌电云图

英文字母手语识别、单词字母连续识别和实时假肢控制等技术为残障人士进行高性能人机自然交互提供可能,颈部肌电云图采集有助于语音康复、吞咽功能评估、颈椎病监测等,多通道的心电监测可以反映心脏不同部位的状况,实现对心律不整、心悸等多种心脏疾病的监测。

这些应用也使得人们看到越来越多电子皮肤应用的可能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子皮肤一定能帮助人们完成更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
责编AJX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子设备
    +关注

    关注

    2

    文章

    2898

    浏览量

    55024
  • 可穿戴设备
    +关注

    关注

    55

    文章

    3851

    浏览量

    168908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深圳人形机器人行走视频震惊英伟达科学家,下一个划时代产品是AI机器人?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日前,深圳特区报发布了一则国产人形机器人行走的视频,该视频引起了包括英伟达高级AI研究科学家Jim Fan在内的业内人士和网友的广泛关注。由于这款机器人步态非常接近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00:53 ?3330次阅读
    深圳人形机器人行走视频震惊英伟达<b class='flag-5'>科学家</b>,下一个划时代产品是AI机器人?

    复星医药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技术赋能医疗撰写场景 助力科学家效率跃升

    进程。通过“临床试验报告一致性检查”和“研发文献翻译”两大功能,复星医药解放科学家生产力,使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核心工作。在亚马逊云科技的
    发表于 07-14 14:16 ?913次阅读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科学家研究植被和土壤?

    在遥感、生态、农业等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常常会提到一个工具: 地物光谱仪 。它看起来像一台“测光的枪”,却能揭示土壤和植被的“隐藏信息”。那么,地物光谱仪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它又是如何在科学研究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15:46 ?207次阅读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b class='flag-5'>科学家</b>研究植被和土壤?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第十届会长

    ? 2025年3月29日,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十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南厅隆重举行。百余位青年才俊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协会换届选举,共话科技创新未来。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书记胡火明出席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3-31 19:15 ?911次阅读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协会第十届会长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日前,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名为“石蜡辅助浸入法”的新技术,成功让二维材料“卷起来”,制备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为未来量子计算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雷圣宾、李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1:17 ?568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为在青少年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1月14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21:17 ?654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b class='flag-5'>科学家</b>”品牌发布暨<b class='flag-5'>科学</b>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AI 推动未来科学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科学大奖周

    科学家,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倾力打造兼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盛会。 未来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于 2016 年创设,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未来论坛是当前中国极具声望的民间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58 ?461次阅读
    AI 推动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大奖周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在浪潮信息等企业助力下打造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672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华为自动驾驶科学家陈亦伦投身具身智能创业

    近日,华为车BU自动驾驶领域的昔日明星科学家陈亦伦,如今已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创业旅程。据可靠消息,陈亦伦在今年7月正式创立了名为“它石智航”的新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与创新。 与陈亦伦携手共进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10:25 ?602次阅读

    蚂蚁集团收购边塞科技,吴翼出任强化学习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学习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令人瞩目的是,边塞科技的创始人吴翼已正式加入该实验室,并担任首席科学家一职。 吴翼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对这一变动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自己最近接受了蚂蚁集团的邀请,负责大模型强化学习领域的研究工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1:14 ?1693次阅读

    吉林大学:研究具有3D力检测功能的自供电柔性电子皮肤触觉传感器

    背景介绍 仿生功能电子技术是朝着开发与现实世界环境无缝集成的智能技术迈出的重要一。受人类皮肤感官功能的启发,模仿人类
    的头像 发表于 11-18 18:44 ?2057次阅读
    吉林大学:研究具有3D力检测<b class='flag-5'>功能</b>的自供电柔性<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皮肤</b>触觉传感器

    触觉传感重磅《Nature》!无线、低功耗、多刺激模式触觉电子皮肤(附原论文)

    人体皮肤中有丰富的触觉机械感受器,可以感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剪切力、振动、温度等物理量。近年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复现人体皮肤的多物理量触觉感知功能,开发了众多触觉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8:13 ?2008次阅读
    触觉传感重磅《Nature》!无线、低功耗、多刺激模式触觉<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皮肤</b>(附原论文)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系统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系统,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对压力、摩擦力和应变三种力学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对压力位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09:39 ?1.4w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 4. 对未来生命科学发展的展望 在阅读这一章后,我对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生命科学将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例如,在药物研发领域,AI技术将帮助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效率,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精确度。例如,在生物学领域,AI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识别基因序列中的关键变异,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2. 跨学科融合的新范式 书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促进了多个
    发表于 10-14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