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进现代教育体系变革?

每日机器人峰汇 ? 来源:搜狐网 ? 作者:搜狐网 ? 2020-09-05 12:02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近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富春在演讲中指出,智能教育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现代教育体系发生变革。

人工智能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已成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和经济强国的重要抓手,是中国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强国的基础所在,具有战略意义。

孙富春教授指出,人工智能的起源是对人本身意识、认知学习等问题的探索和横仿,其长久以来获得的各项成果都是对人类更加了解自我机制的一种认可。而如今人工智能的某些能力 (单一功能)已远超人类,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的生活、教肓以及思考的方式,利用人工智能现有的优势帮助人类更好的发展。其中,教育问题是重中之重,不容忽视!

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成熟与应用,形态和服务形式也在不断升级,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适应的个性化学习是教育领域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并明确,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通过在线教育服务,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和地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持续提高。孙富春教授认为,“AI+教育”是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产业的赋能现象,本质上是人工智能对教育工作的替代和辅佐。

在孙富春教授看来,纵观我国科技与文化复兴之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有36年历史,需要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方向布局进行梳理、调整,也应在一些重要学科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现有单个实验室的人员规模普遍偏小,紧密结合国家需求的工作、协同创新工作需要加强,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方面,将结合区域发展、行业发展需求,通过产学研结合等形式,新建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的目的是能达到自主学、时时学、终生学的状态,而“互联两+教育”让教学不限于设堂的45分,可以纵向延伸也能从传统的整体知识传播变成碎片化的知识传播,使学习变的个性化,横向发展。未来的教育应该拥抱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或许教师的某些职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正好使教师可以被解放出来并更多地关注人本的部分,例如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人文关怀等。

智能教育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现代教育体系发生变革,利用AI与AR技术可以打造“实时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方式,AI与AR教学将成为信息传递的新媒介。新冠肺炎疫情也为自适应学习驱动的教育技术带来新机遇。同时,孙富春教授指出,AI教育面临教育生态、思维模式、知识体系、教师能力、教育技术、教材呈现、教学场景和管理模式等挑战。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1

    浏览量

    251507
  • 人工智能技术

    关注

    2

    文章

    222

    浏览量

    10812

原文标题:【峰咖】孙富春教授: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现代教育体系发生变革

文章出处:【微信号:robotop2025,微信公众号:每日机器人峰汇】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挖到宝了!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的深度学习,构建起从基础到前沿的完整知识体系,一门实验箱就能满足多门课程的学习实践需求,既节省经费又不占地 。 五、代码全开源,学习底层算法 所有实验全部开源,这对于想要深入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来说
    发表于 08-07 14:30

    挖到宝了!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的深度学习,构建起从基础到前沿的完整知识体系,一门实验箱就能满足多门课程的学习实践需求,既节省经费又不占地 。 五、代码全开源,学习底层算法 所有实验全部开源,这对于想要深入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来说
    发表于 08-07 14:23

    龙架构信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基地首批试点单位名单公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政策指引,响应教育部“要把人工智能技
    的头像 发表于 07-15 15:10 ?548次阅读

    最新人工智能硬件培训AI 基础入门学习课程参考2025版(大模型篇)

    人工智能大模型重塑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当下,无论是探索未来职业方向,还是更新技术储备,掌握大模型知识都已成为新时代的必修课。从职场上辅助工作的智能助手,到课堂用于学术研究的
    发表于 07-04 11:10

    中软国际教育亮相2025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

    近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校企融合专业委员会指导,中教全媒体主办,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学会
    的头像 发表于 04-03 17:53 ?1048次阅读

    智慧路灯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叁仟智慧路灯通过整合人工智能(AI)技术,显著提升了城市的智能化程度,为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以下将详细阐述叁仟智慧路灯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几个关键领域: 一、
    的头像 发表于 03-07 09:18 ?519次阅读
    智慧路灯如何应用<b class='flag-5'>人工智能技术</b>

    豆神教育聚焦创新教育生态,书写AI赋能教育的新范本

    AI”在发布会惊喜亮相,为AI赋能教育发展提供更多新可能。 在教育行业,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教育走向真正的个性化、规模化和效率化,带来教育全流
    的头像 发表于 11-21 11:49 ?771次阅读
    豆神<b class='flag-5'>教育</b>聚焦创新<b class='flag-5'>教育</b>生态,书写AI赋能<b class='flag-5'>教育</b>的新范本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了重要作用。在未来,随着嵌入式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预见更多创新应用的出现,为社会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带来更多可能性。
    发表于 11-14 16:39

    对话华为大咖,探讨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数智化浪潮下,千行百业迎来新变革。油气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之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油气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可油气行业转型现状如何?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应用于油气
    的头像 发表于 10-19 20:08 ?1266次阅读
    对话华为大咖,探讨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和<b class='flag-5'>人工智能技术</b>的应用与实践

    未来智慧建筑:人工智能技术的无限可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其中,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应用备受瞩目。智能建筑结合了传统建筑与先进科技的完美融合,在提高建筑效率、节能环保、增强安全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古河云
    的头像 发表于 10-17 14:07 ?627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很幸运社区给我一个阅读此书的机会,感谢平台。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关于AI与生命科学的部分,为我们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在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无疑为读者铺设了一条探索人工智能(AI)如何深刻影响并推动科学创新的道路。在阅读这一章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以及其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以下是我个人的学习心得: 1.
    发表于 10-14 09:12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分析

    RISC-V和Arm内核及其定制的机器学习和浮点运算单元,用于处理复杂的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任务。 四、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以下
    发表于 09-28 1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教育领域带来了诸多变革和创新。以下是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几个主要应用方面的详细阐述:
    的头像 发表于 09-16 16:07 ?3013次阅读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每个交叉领域,本书通过案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梳理了产业地图,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适合所有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读者阅读,特别适合材料科学
    发表于 09-09 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