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正式开庭审理,受到了业内人士与公众的广泛关注

倩倩 ? 来源:智能制造网 ? 2020-07-17 10:1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如今,在我们的生活、消费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使用。近日,“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正式开庭审理,受到了业内人士与公众的广泛关注。这起案件源于浙江某大学副教授因为不愿意使用人脸识别,而以侵犯隐私权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

逼迫消费者使用“刷脸”要不得

回顾这一事件,2019年4月份,该副教授在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办理了一张双人年卡。但是当年10月份,其突然收到一则短信,提示办理的年卡已经进行系统升级,原来的指纹识别被取消,更换成了人脸识别。并且,如果不进行人脸识别注册将无法正常入园。

该副教授认为,园方并未事先征求其意见,也不愿意接受人脸识别,认为人脸信息属于个人隐私,于是要求退卡。可没想到,园方表示如果不注册人脸识别,那么不仅无法入园也无法办理退卡手续。协商未果后,该副教授最终选择了提起诉讼。

仅从个人观点来说,园方在未取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更改入园方式,并强行要求用户注册人脸识别,否则就不允许入园,这一做法显然太过霸道,丝毫没有考虑到持卡用户的合法权益和知情权、同意权。此外,园方竟然还说不注册人脸识别就不给退卡,无疑更加凸显了其对用户权益的漠视。

虽说人脸识别与指纹识别都是属于生物识别,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指纹和人脸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毕竟人脸是人类最显著的区别特征。因此,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许多人都会抱有抗拒或者怀疑的态度,这部分人拒绝的权力不应该被剥夺。

对于“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我们应当举一反三,深刻思考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普及应用所带来的各种影响,特别是对个人隐私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威胁。毕竟,如果商业机构都如此这般强势,或者出现违法收集、利用人脸识别数据的情况,公众的安全与信任将荡然无存。

人脸识别技术谁能用?怎么用?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5G等前沿技术的深入应用,我们已然迎来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以人脸识别为例,这一技术正愈发广泛地出现在金融支付、身份认证、出行安检、安防门禁等各种场景中。

在人脸识别热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机构、企业等都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收集相关的生物信息,从而提高管理便利性或掌握更多的数据,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及话语权。那么我们不禁想问,既然人脸识别的发展不可避免,那么这一技术到底谁能用?又该怎么用呢?

我们先从人脸识别收集与使用来看。对于人脸识别等个人信息有收集和使用需求的,主要是公安机关、政府部门以及金融、交通、教育等领域的企业与机构。公安机关和政府部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无可厚非,但是相关企业收集信息则需要重点监管。

当然,这不是说公安机关和政府部门可以随意收集、使用人脸识别数据,相关的过程还是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只是相对而言,处于商业利益角度出发而收集相关数据的企业,更容易忽视公众的个人隐私权益,采取强制、非法等方式进行收集、利用,如此极易造成安全隐患,且受到社会反弹。

就目前来说,还没有专门的人脸识别法律来规定哪些部门、机构、企业可以收集和使用,所以正在制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必要针对个人信息、个人敏感信息和隐私之间的边界进行更加详细的规定,最好是纳入对于生物识别信息收集、储存、应用的具体规定,从而更好地维护公众个人利益。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1

    浏览量

    251563
  • 人脸识别
    +关注

    关注

    77

    文章

    4093

    浏览量

    84781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基于LockAI视觉识别模块:C++人脸识别

    基本知识讲解 1.1 人脸识别简介 人脸识别种利用人的脸部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
    发表于 07-01 12:01

    Gartner 发布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十大趋势

    本文来源:Gartner公司Gartner发布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AI)十大趋势。企业不应流连于夸大其词的宣传或陷入到过度炒作所带来的恐惧中,而是应该关注AI的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实际的经济效益
    的头像 发表于 06-30 11:20 ?662次阅读
    Gartner 发布2025年<b class='flag-5'>中国人</b>工智能十大趋势

    2025年度先导智算专项中国人民大学校内赛启动

    近日,“2025年度先导智算专项中国人民大学校内赛”正式启动。赛事以 “智能计算,智启未来” 为主题,旨在从系统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三大维度激发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潜能,培养面向未来的智能计算拔尖人才。
    的头像 发表于 06-06 13:54 ?471次阅读

    曙光存储出席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

    近日,曙光存储出席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正式提出“超级隧道”技术理念,助力具身智能的模型“大脑”加速升级。同时凭借在具身智能领域数据存储的优秀表现,荣获“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链卓越企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4-29 14:32 ?694次阅读

    人脸识别门禁终端的般故障排查方法

    天波作为资深的智能硬件厂商,每年出厂落地应用的产品数以万计。其中,各种人脸识别门禁考勤体机、刷脸核验体机、人脸
    的头像 发表于 04-27 10:45 ?832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脸</b><b class='flag-5'>识别</b>门禁终端的<b class='flag-5'>一</b>般故障排查方法

    三星在4nm逻辑芯片上实现40%以上的测试良率

    般的 10% 起点,也好于此前同制程产品的不足 20%。 位半导体业内人士解释道,“初始测试生产良率达到40%是个不错的数字,我们可以立即开展业务”,并补充道,“通常,(代工流程
    发表于 04-18 10:52

    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迅猛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在人形机器人生产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成功跻身为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生产国。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迅速扩大至约27.6亿元,这数字不仅彰显了我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方面
    的头像 发表于 02-17 14:14 ?717次阅读

    业内人士:腾讯、百度等接入Deepseek 每月亏损超4亿

    行业芯事行业资讯
    电子发烧友网官方
    发布于 :2025年02月17日 11:41:29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

    在数字化时代,安全和便捷性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人脸识别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即无需物理接触、快速识别和高准确率,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技术之
    的头像 发表于 02-06 17:20 ?2031次阅读

    思必驰入选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榜单,该榜单旨在寻找最具价值的AI企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14:54 ?779次阅读

    光峰专显S Pro品鉴沙龙圆满落幕,多城联动掀起行业交流热潮

    光峰专显S Pro品鉴沙龙圆满落幕,多城联动掀起行业交流热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投影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今年,光峰专显 S Pro 系列经推出,便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关注。在这些
    的头像 发表于 12-27 00:37 ?386次阅读
    光峰专显S Pro品鉴沙龙圆满落幕,多城联动掀起行业交流热潮

    燧原科技亮相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

    近日,燧原科技创新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石恒博士受邀在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的“AI芯片与智能计算创新生态”专题论坛上,发表了《面向AI芯片的高性能计算核领域特定语言探索》的主题演讲。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3:58 ?672次阅读

    理想汽车成为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官方唯指定用车

    近日,“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24)”在北京海淀区隆重开幕。理想汽车作为大会官方唯指定用车,为参会领导、院士和专家嘉宾们提供高品质、高标准的出行服务,为嘉宾们带来全方位极致的移动体验。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4:52 ?519次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正式揭牌成立

    12月13日,由OpenAtom OpenHarmony(以下简称“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人民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成立大会”在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09:15 ?871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人</b>民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正式揭牌成立

    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7.6亿元

    大会现场,多位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在这轮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过程,中国在硬件制造、供应链、场景端的优势突出,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5年大范围落地应用。 人形机器人又称仿生人,集机、电、材料、计算机、传感器、控制技术、算法等学
    的头像 发表于 11-25 13:59 ?94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