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庆祝!中国团队首次在顶级学术期刊发布中国AI全景论文

如意 ? 来源:百家号 ? 作者:机器之心Pro ? 2020-07-03 17:59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今年 6 月,由 AI 青年科学家联盟 · 梧桐汇牵头,联盟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作为通讯作者,15 名来自中国学界和 AI 产业界的领军人物联手,在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上发表了论文《Towards a new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hina》。

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关于中国 AI 全景的论文。

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转型的主要推动力。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正在把握这次人工智能变革的机遇,以促进国内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包括深度学习在内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计划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合作建立一个开放的国际研究平台,从而为人类做出重要的科学贡献。

于是,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以及氪信科技、字节跳动、Momenta、美团点评等国内一流高校带头学者和各领域领军 AI 企业创始人及 AI 研发负责人作为共同作者,在这篇论文中解读了新一代人工智能(NGAI)发展规划、中国产学研合作经验,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消费、金融、医疗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成果。

本文就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 AI 全景图。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5-2030)》由中国国务院于 2017 年 7 月发布,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首个系统性战略规划。此规划制定了到 2030 年通过三个阶段发展中国人工智能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配套措施。

第一阶段:到 2020 年,中国从总体上缩小与世界领先国家的技术和应用差距,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第二阶段:到 2025 年,中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框架,部分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推动力;

第三阶段:到 203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并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制定全面和适当的监管、法律和伦理原则。

按照此发展规划,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定位于将大数据转化为结构化知识,支持人类决策(大数据智能)。此外,它可以使用不同模式的数据(例如视觉、听觉和自然语言)来执行学习和推理(跨媒体计算),并利用群体的智能来解决计算集体智慧范式(群体智能)中的复杂挑战。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还将实现从追求智能机器到混合增强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的小步跨越,以及强调无需人工干预就能执行操作的智能系统(智能自主系统)。

与其他国家提出的人工智能战略不同,中国的人工智能计划不仅包括科学技术问题,还提供有关教育和道德的指导方针。人工智能计划旨在培育中国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大学、政府与产业的合作

「2030 年科技创新——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的实施与协调主要由科技部(MOST)负责。

为了让人工智能领头企业充分发挥其优势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并满足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需求,科技部在过去几年里建立了 15 个基于应用驱动、企业主导、市场导向原则的国家开放式创新平台,包括百度(自动驾驶),阿里巴巴(城市认知)、腾讯(医学影像)、科大讯飞(语音智能)、商汤科技(智能视觉)、依图科技(视觉计算)、明略科技(营销智能)、华为(基础软硬件)、平安(普惠金融)、海康威视视频感知)、京东(智能供应链),旷视科技(图像感知)、奇虎 360(安全大脑)、好未来教育集团(智能教育)和小米(智能家居)。

为促进与地方政府在人工智能技术示范和人工智能开发试验政策试点方面的合作,到 2023 年,中国将建设 20 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发试验区,后期可在全国其他地区推广。目前,北京、上海、合肥、杭州、深圳、天津和德清县已被选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发试验区。

在学术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在支持基础研、培养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18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司新增了人工智能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代码:F06)和跨学科信息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代码:F07),这意味着高校和研究所有资格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申请人工智能方面的资助。

中国政府越来越积极地通过「大学 - 政府 - 产业」之间的互动来建立一个协同创新体系,以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这种合作的基础上,中国的大学、资助机构、企业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相互沟通,共同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

重点关注领域

人工智能有潜力增强每一项技术。表 1 总结了将人工智能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主要国家平台。

这些国家人工智能平台的重点关注领域包括:日常消费、自动驾驶、医疗和基于对话式人工智能的物联网。其原因是:2019 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为 5.77 亿(目前全球最大),自主驾驶和智能健康是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要领域,人工智能 + 物联网帮助中国人活得更智能。

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中国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视觉识别、中文信息处理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环境,在人工智能落地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然而,高技术人才的缺乏、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不成熟以及人工智能伦理问题,都阻碍了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广泛应用。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从教育、伦理道德和生态系统等层面分别进行改善。

教育:中国高校致力于培养两类人工智能人才,一类是具有能够引导创新的基础研究能力的人才,另一类是具有能够将创新转化为实用产品设计能力的人才。此外,高校加强对人工智能与相关合作伙伴之间的跨学科、学科内联系以及与行业的合作。

人工智能伦理: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要更加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诸多伦理、法律和经济问题。中国人工智能伦理强调方便和可信,用于帮助建立可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以方便日常生活,保证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增强其他技术,助力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发展。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可以是一个系统互联的网络,由各种有机部分构成,包括初创企业、企业、投资者、研究机构和市场,在协作和知识转移的环境中,这些有机部分共同创造创新产品和有竞争力的服务。在一个健康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跨多个行业和领域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找到各种方法来茁壮成长。

通过教育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借助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合作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方向,通过人工智能伦理道德规范 AI 技术的应用,中国人工智能正在蓬勃发展。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AI
    AI
    +关注

    关注

    88

    文章

    35758

    浏览量

    282453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1

    浏览量

    251538
  • 论文
    +关注

    关注

    1

    文章

    103

    浏览量

    15269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两大高校团队斩获第六届TE Connectivity AI Cup全球竞赛桂冠

    中国上海,2025年8月4日 ——近日,全球行业技术领先企业TE Connectivity(以下简称“TE”)主办的第六届TE AI Cup全球竞赛中,中国西南财经大学
    的头像 发表于 08-05 15:03 ?418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b>两大高校<b class='flag-5'>团队</b>斩获第六届TE Connectivity <b class='flag-5'>AI</b> Cup全球竞赛桂冠

    NVIDIA CEO 黄仁勋美国和中国推广 AI

    NVIDIA 将恢复 H20 中国的销售, 并宣布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全新且完全兼容的 GPU。 ? ? 本月,NVIDI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美国和
    发表于 07-15 10:50 ?1284次阅读
    NVIDIA CEO 黄仁勋<b class='flag-5'>在</b>美国和<b class='flag-5'>中国</b>推广 <b class='flag-5'>AI</b>

    理想汽车八篇论文入选ICCV 2025

    近日,ICCV 2025(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公布论文录用结果,理想汽车共有8篇论文入选,其中5篇来自自动驾驶团队,3篇来自基座模型团队。ICCV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3:58 ?470次阅读

    全球首个胃癌影像筛查AI模型发布

    浙江省肿瘤医院联合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了全球首个胃癌影像筛查AI模型DAMO GRAPE,首次利用平扫CT影像识别早期胃癌病灶,并联合全国20家医院,近10万人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中大幅
    的头像 发表于 06-30 14:37 ?2659次阅读

    升谱光电LED智能调光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locus》(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4.111665),发表国际权威SCI学术期刊《iScience》。
    的头像 发表于 04-18 09:42 ?899次阅读
    升谱光电<b class='flag-5'>在</b>LED智能调光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深演智能入选IDC中国AI Agent应用市场全景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正式发布了《IDC Market Glance:中国 AI Agent 应用市场概览,1Q25》(Doc#CHC53057625,2025 年 3 月)研究报告,深演智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4-11 14:02 ?511次阅读

    曦智科技时隔八年再登《Nature》,光电混合计算架构首次公开

    learning with coherent nanophotonic circuits)以来,曦智科技再次登上全球顶级学术期刊。同时,也是继3月25日其最新光电混合计算卡曦智天枢发布后,曦
    发表于 04-10 09:50 ?412次阅读
     曦智科技时隔八年再登《Nature》,光电混合计算架构<b class='flag-5'>首次</b>公开

    美报告:中国芯片研究论文全球领先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乔治敦大学“新兴技术观察项目(ETO)”3日在其网站发布一份报告说,2018年至2023年间,全球发表的芯片设计和制造相关论文中,中国研究人员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3-05 14:32 ?1275次阅读

    中国第四代半导体技术获重大突破:金刚石与氧化镓实现强强联合

    2025年2月13日凌晨,中国科技界迎来一则重磅消息:吉林大学刘冰冰教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朱升财教授,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Mater
    的头像 发表于 02-18 11:01 ?3867次阅读

    DeepSeek:引领全球AI竞赛的中国新范式

    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迭代日益加速的今天,一家名为深度求索(DeepSeek)的中国AI公司正以独特的路径引发国际关注。从开源社区的技术热议到行业应用的快速落地,从
    的头像 发表于 02-09 10:31 ?985次阅读

    芯盾时代入选CCSIP 2024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全景

    近日,FreeBuf咨询正式发布《CCSIP 2024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全景册(第七版)》,为企业安全建设及产品选型提供参考。
    的头像 发表于 01-23 11:09 ?1632次阅读

    南京大展的DZ-DSC300差示扫描量热仪登上了Elsevier期刊

    近期,西安科技大学利用南京大展的DZ-DSC300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液态丁腈橡胶与聚醚砜协同增韧的氧环氧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分析,并且发布相应的实验论文,该篇论文Elsevier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3:36 ?782次阅读
    南京大展的DZ-DSC300差示扫描量热仪登上了Elsevier<b class='flag-5'>期刊</b>

    上海交通大学:基于4D心脏波束成形的MIMO毫米波生物雷达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先后发表于微波领域顶级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中科院1区,TOP期刊,IF=4.1)和微波领域顶级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17:23 ?3269次阅读
    上海交通大学:基于4D心脏波束成形的MIMO毫米波生物雷达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上海微系统所研发出超高速光子数可分辨光量子探测器

    中国科学院一区学术期刊Photonics Research期刊上,并入选编辑推荐(Editor’s Pick)。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10:30 ?1.5w次阅读
    上海微系统所研发出超高速光子数可分辨光量子探测器

    Nullmax视觉感知能力再获国际顶级学术会议认可

    日前,欧洲计算机视觉国际会议 ECCV 2024公布论文录用结果,Nullmax感知团队的目标检测论文《SimPB: A Single Model for 2D and 3D Object Detection from Mult
    的头像 发表于 09-02 14:07 ?82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