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系统在两轮比赛中击败了由15位2-0的医生组成的团队,该比赛着眼于诊断脑肿瘤和预测脑血肿扩大的能力。
据《中国日报》报道,人工智能系统BioMind在15分钟内诊断脑肿瘤的准确性达到了87%。来自中国各地多家医院的医生在30分钟内显示了66%的准确性。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医院放射学系主任Paul Parizel博士在《中国日报》的报道中表示,他认为AI可以为医疗服务带来巨大潜力。
“这就像GPS引导汽车。它将向医生提出建议并帮助医生诊断。”“但是最终决定权将由医生决定,因为机器无法考虑很多因素,例如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家庭状况。”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医疗
+关注
关注
8文章
1915浏览量
60232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文章
49220浏览量
25146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挖到宝了!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技术自主可控
在如今这个科技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产化硬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就做到了这一点,采用国产化硬件,积极推进全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国产化进程,把国产自主
发表于 08-07 14:30
挖到宝了!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技术自主可控
在如今这个科技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产化硬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就做到了这一点,采用国产化硬件,积极推进全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国产化进程,把国产自主
发表于 08-07 14:23
超小型Neuton机器学习模型, 在任何系统级芯片(SoC)上解锁边缘人工智能应用.
Neuton 是一家边缘AI 公司,致力于让机器 学习模型更易于使用。它创建的模型比竞争对手的框架小10 倍,速度也快10 倍,甚至可以在最先进的边缘设备上进行人工智能处理。在这篇博文中,我们将介绍
发表于 07-31 11:38
信而泰×DeepSeek:AI推理引擎驱动网络智能诊断迈向 “自愈”时代
: AI根据故障推理结果,智能生成修复建议(指向检查物理层错误)。 结果:在AI推理引擎的驱动下,系统仅用20分钟即精准锁定故障根源为出口路由器光模块故障,而非传统认知的带宽瓶颈。用户
发表于 07-16 15:29
测缝计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校准方法解析
在结构物安全监测领域,数据准确性是评估工程健康状态的核心依据。振弦式测缝计作为主流裂缝监测设备,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裂缝发展趋势的判断。那么如何确保测缝计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如何校准?下面是南京峟思给

如何提高OTDR测试的准确性
OTDR(光时域反射仪)是光缆线路故障定位和光纤特性测量的重要工具,提高OTDR测试的准确性对于确保光缆线路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提高OTDR测试准确性的方法: 一、准确设置OTDR参数
如何提高电位测量准确性
在电子工程和物理实验中,电位测量是一项基本而重要的任务。电位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产品的安全性。 1. 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 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是提高电位测量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理这些数据,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此外,嵌入式系统还可以为人工智能提供安全和隐私保护,避免数据泄露和攻击。总之,嵌入式系统和人工智能是
发表于 11-14 16:39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和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这些内容让我更加认识到,在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科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最后,通过阅读这一章,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对于能源科学的重要性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很幸运社区给我一个阅读此书的机会,感谢平台。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关于AI与生命科学的部分,为我们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在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学习心得
和数量直接影响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质量控制在AI for Science中至关重要。此外,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也促使科学家从传统的假设驱动转向更加灵活和开放的研究方法
发表于 10-14 09:16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无疑为读者铺设了一条探索人工智能(AI)如何深刻影响并推动科学创新的道路。在阅读这一章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潜
发表于 10-14 09:12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大力发展AI for Science的原因。
第2章从科学研究底层的理论模式与主要困境,以及人工智能三要素(数据、算法、算力)出发,对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进行解读。
第3章介绍了在
发表于 09-09 13:54
报名开启!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将启幕,国内外大咖齐聚话AI
,得到了华为、腾讯、优必选、中煤科工、中国联通、云天励飞、考拉悠然、智航、力维智联等国内人工智能企业的深度参与和大力支持。
报名后即可到现场领取礼品,总计5000份,先到先选!
点击报名:https://bbs.elecfans.com/jishu_2447254_1
发表于 08-22 15: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