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ZDnet报道,三星宣布,已成功将EUV技术应用于DRAM的生产中。
三星已经出货了100万个使用EUV工艺制造的10nm级DDR4 DRAM模块,并得到了客户的评估。三星表示,评估工作完成后,将为明年大规模生产新的DRAM铺平道路。
三星在平泽工厂的EUV专用V2生产线将于下半年开始生产DRAM模块。该生产线预计将生产4代10nm级DDR5和LPDDR5。
这是平泽工厂除7nm逻辑芯片外又一使用EUV技术生产的芯片,三星称,EUV技术将使其单个12英寸晶圆的生产效率提升一倍。
三星、英特尔和台积电等全球半导体制造商预计都将扩大EUV技术在芯片生产中的应用。三星此前曾表示,计划利用EUV技术生产3nm芯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DRAM
+关注
关注
40文章
2354浏览量
186081 -
三星电子
+关注
关注
34文章
15890浏览量
182501 -
EUV
+关注
关注
8文章
610浏览量
8747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三星最新消息:三星将在美国工厂为苹果生产芯片 三星和海力士不会被征收100%关税
给大家带来三星的最新消息: 三星将在美国工厂为苹果生产芯片 据外媒报道,三星电子公司将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芯片代工厂生产苹果公司的下一代
三星在4nm逻辑芯片上实现40%以上的测试良率
较为激进的技术路线,以挽回局面。
4 月 18 日消息,据韩媒《ChosunBiz》当地时间 16 日报道,三星电子在其 4nm 制程 HBM4 内存逻辑芯片的初步测试生产中取得了40% 的良率,这高于
发表于 04-18 10:52
三星调整1cnm DRAM设计,力保HBM4量产
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电子正面临其第六代1cnm DRAM的良品率挑战,为确保HBM4内存的顺利量产,公司决定对设计进行重大调整。
三星电子否认1b DRAM重新设计报道
据报道,三星电子已正式否认了有关其将重新设计第五代10nm级DRAM(即1b DRAM)的传闻。这一否认引发了业界对三星电子内存产品策略的新一轮关注。 此前有报道指出,
三星否认重新设计1b DRAM
据DigiTimes报道,三星电子对重新设计其第五代10nm级DRAM(1b DRAM)的报道予以否认。 此前,ETNews曾有报道称,三星电子内部为解决12nm级
三星和LG考虑转移家电生产至美国
据知情人士透露,三星正计划调整其家电生产布局,考虑将部分烘干机生产从墨西哥克雷塔罗工厂转移至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纽伯里的家电工厂。目前,三星在克雷塔罗主要负责冰箱、洗衣机和烘干机的
三星1c nm DRAM开发良率里程碑延期
。然而,尽管三星在去年底已经成功制得1c nm DRAM的良品晶粒,但整体良率并未达到预期要求,导致原定的量产计划受阻。 此次良率里程碑的延期,反映出
三星重启1b nm DRAM设计,应对良率与性能挑战
近日,据韩媒最新报道,三星电子在面对其12nm级DRAM内存产品的良率和性能双重困境时,已于2024年底作出了重要决策。为了改善现状,三星决定在优化现有1b nm工艺的基础上,全面重新设计新版1b
三星减少NAND生产光刻胶使用量
近日,据相关报道,三星电子在3D NAND闪存生产领域取得了重要技术突破,成功大幅减少了光刻工艺中光刻胶的使用量。 据悉,三星已经制定了未来
三星平泽P4一期产线调整:将同时生产DRAM和NAND Flash
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电子已决定调整其平泽园区P4产线第一期的产能分配,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这一决策标志着三星电子在半导体生产策略上的重要调整。
三星研发出量子点墨水再生技术
10月29日,三星显示公司宣布了一项重要技术突破:成功研发出QD-OLED显示面板所需的量子点墨水再生技术,并已自本月起投入量产线应用。这一创新技术
三星电子HBM3E商业化遇阻,或重新设计1a DRAM电路
近日,业界传出三星电子HBM3E商业化进程迟缓的消息,据称这一状况或与HBM核心芯片DRAM有关。具体而言,1a DRAM的性能问题成为了三星电子向英伟达提供HBM3E量产供应的绊脚石
三星或重新设计1a DRAM以提升HBM质量
三星电子正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在其半导体业务领域。除了代工业务停滞的问题,该公司在高带宽存储器(HBM)市场的竞争力也引发了广泛关注。据业内人士透露,为了提升在HBM领域的竞争力,三星可能会着手重新设计部分1a DRAM电路。
三星发布业界首款24Gb GDDR7 DRAM
近日,存储芯片巨头三星电子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业界首款24Gb GDDR7 DRAM。这款新品不仅在容量上达到了业界最高水平,更在速度上实现了显著提升,成为下一代AI计算应用的理想解决方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