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区块链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挑战?

倩倩 ? 来源:书圈 ? 2020-02-13 07:48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2020年的科技趋势,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词就是区块链。

2020年1月1日,阿里巴巴旗下达摩院发布了2020年十大科技趋势,其中第6条就是,规模化生产级区块链应用将走入大众。

在很长一段时间,区块链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随着2016年,国家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列入国家级信息化规划内容后,区块链技术开始运用到更多行业、更多场景中。在达摩院的这份报告看来,“未来将涌现大批创新区块链应用场景以及跨行业、跨生态的多维协作,日活千万以上的规模化生产级区块链应用将会走入大众。”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由于区块链技术较新,历史沉淀少,如何培养拥有相关知识结构的人才、吸引更多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成为了眼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区块链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挑战?

以下内容摘选自硅谷洞察发布的重磅报告 ——

《2019全球区块链产业应用与人才培养白皮书》

区块链行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及趋势

近年来,区块链作为新兴技术不断被国家政策文件提及,成为政府大力支持的行业:

●2016 年 10 月,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12 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列入国家级信息化规划内容。

●2017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提到了区块链和其他技术交叉融合,构建若干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网络。

●2019 年 1 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区块链信息服务的提供、使用、管理等提供法律依据。

与此同时,各地区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区块链企业注册,吸引区块链人才落户。目前上海、香港、杭州、重庆、贵阳等城市均已经明确发布人才引进政策,对于来本地工作的高端技术人才给予丰厚的奖励,及各项补贴福利。

国内的区块链教育则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截止2019年12月,国内高校尚未开设区块链专业,但是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重点高校已开设区块链相关课程及实验室。部分高校还积极与区块链企业合作,发力区块链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研究。

区块链行业人才需求的现状与挑战

从2017年开始,区块链行业进入蓬勃发展的状态。区块链行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公链底层的发展,还包括将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医疗、供应链等方面深入融合。行业中不仅涌现了一批创新型企业,许多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增加区块链相关部门和岗位,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区块链行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来源于全球范围内区块链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块链方面的业务的增加、区块链公司的增加。

就人才需求增长而言,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根本原因:

●据思科援引 IDC 报告指出,全球区块链市场规模将于2021年从2018年的46亿增长到97 亿美元;

●截止2019年3月,中国用区块链作为公司注册名称的公司数量已经达到5867家。中国市场区块链人才需求同比增加。其中,于2018年用区块链作为公司注册名称的公司就达到4586家;

●2018年增加的区块链公司的数量,是2017年区块链公司数量的3.89倍。

在此背景下,人才需求在2018年第二季度达到顶峰 :

●2017年:从 2017 年第四季度开始,区块链人才需求增长加快;

●2018年:2018年的第二、三季度,区块链人才需求达到顶峰;但从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回落;

●其中,2018 年二季度相比较第一季度,增长了超过 11.5 倍。2018年第三季度相比第二季度环比下降8.6%,第四季度环比下降44.69%

●根据猎聘网统计数据,2018 年 3 月至 8 月,区块链相关职位发布数量占据 2017、2018 年两年总量的 49.6%。

●2019年,区块链人才招聘市场逐步归于冷静

随着区块链的应用不断发展,其人才需求也呈现出了一些行业特征:

●从行业分布看,2019 年三季度,互联网 / 电子商务和计算机软件行业对区块链人才的招聘需求占所有行业需求的比例分别为 37.14% 和 14.45%,占需求主流;

●2018年,招聘区块链岗位的互联网的游戏/软件类公司占比76.9%;

●从市场存量人才流入来看,互联网/游戏/软件开发占比最大,为63.3%,其次为金融行业16.6%

从现有招聘和就业来看,区块链行业人才岗位分布情况如下:

从岗位分布来看,技术岗位最多,占比65.7%;其次是产品方面岗位,占比4.7%;运营方面岗位4.5%;项目管理岗位,占比4.4%;区块链行业研究,占比3.6%;区块链记者,占比1.5%。

区块链行业人才教育与培养的现状

由于技术较新,历史沉淀少,拥有相关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的存量人才在现阶段依然凤毛麟角,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是下一个重要发力点。国内区块链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体现在:

●存量人才质量拥有相应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的存量人才凤毛麟角;

●政策方面:缺乏人才培养政策。上海、香港、杭州、重庆、贵阳等当地政府纷纷出台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抢人”政策,但相关明确的人才培养政策却处于空白状态;

●人才标准方面:目前仅有个别机构推出区块链人才认证,行业缺乏统一标准;

●人才培养时间方面:因为区块链行业还是一个新兴事物,行业人才的培养时长和入行难度均比互联网行业要高。

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应对区块链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例如:

●中国高校区块链培训起步较晚。相比于全球其他高校,中国高校的区块链课程培训起步晚进度慢。在国内,最早开设区块链课程的大学是中央财经大学,于2016年7月开设相关课程。而在国际范围内,塞浦路斯的尼科西亚大学是全球开设最早的区块链课程,于2013年率先开办;

●中国高校的区块链课程还比较缺乏,基础通用类的课程则更为稀缺,对于推广区块链技术和培养学生对区块链的兴趣的影响力不够;

●从课程内容上来说,早期的区块链课程很多是和企业合作,多数面向实验室、研究所学生,作为研究课题或选修课,或者是已经有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实训和应用为主,课程通用性程度较低;

●缺乏权威的理论体系和教材。很多教师自己也是初学者,另一方面,由于区块链学科的复杂性,常常需要多学科混合教学和研究,需要教师能够将本身的研究方向与区块链领域相结合;

●区块链专业相关师资力量缺乏。目前国内高校合格的区块链教师数量比较缺乏,很少能够形成有规模的教学团队或研究团队。

那么,全球其他各国又是如何培养区块链行业人才的呢?

对于国外名校,尤其是美国高校来说,在学校系统学习区块链知识已经不是一件难事,面向范围也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博士生,从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到金融学、商学、社会学甚至人类学、医学生。

根据Coinbase发布的《全球区块链教育领导者》报告显示。2019年,56%的全球顶尖大学至少开设了一门关于加密货币或区块链的课程,而在2018年,这一比例为42%。

区块链行业和信息技术的其他分支领域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在行业的发展初期,区块链底层技术需要不断进化来适应实际投入应用的各种需求因此,计算机相关专业和区块链的结合紧密度很高。而随着区块链技术开始应用于其他行业,例如金融/商业领域,这些行业也开始认识到区块链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从开设区块链课程的院系来看,计算机科学专业是占比最高的,占到了32.2%,而金融、商业和经济类专业也开始开设区块链课程,占总体比例为19.8%;法学院开设区块链课程的比例为10.7%。

Coinbase发布的《全球区块链教育领导者》报告发布了最新的2019全球加密货币教育机构排行榜,选出了排名全球前10的最顶尖区块链教育先行者。美国康奈尔大学力压其他名校摘得第一,其他高校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均入选。

康奈尔大在2019年提供了14门关于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课程(2018年只有9个),其IC3小组汇集了世界各地顶尖大学的研究人员。

除了美国高校,还有四所国际学校入选TOP 10 ,其中包括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基于该榜单,硅谷洞察研究院梳理了各顶尖院校开设的区块链教育项目的特点,将海外高校发展区块链教育的模式分为三类:高校开设区块链单项课程作为部分专业课程的补充;高校开设区块链专业海外高校开设区块链专业,并提供相应学位;高校以训练营方式/或网课形式/研讨会方式教授区块链技术和知识。

比如,斯坦福于2015年10月开设 Bitcoin and Crypto Currencies 课程。 该课程适合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该课程将涵盖加密货币,区块链技术和分布式共识的技术方面。

学生将学习这些去中心化分布式系统如何工作以及如何设计与比特币网络和其他加密货币交互的安全软件。

斯坦福大学开设的区块链相关课程多达10个。其中包括跨学科课程,如“数字货币和网络犯罪”,从而斯坦福大学法律,商业和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学生能够合作研究这一主题。

斯坦福用到的教材主要是:由Arvind Narayanan, Joseph Bonneau, Edward Felten 等作者出版的《比特币和加密货币技术》。

这门课程总共有20个课时,包括:加密学、加密货币、共识机制、以太坊、去中心化应用、分片技术等等。

区块链行业人才培养的未来趋势

借鉴区块链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现有区块链人才在存量人才质量、人才培养标准、时间、政策支持方面的挑战。本报告认为,未来区块链产业人才培养将有以下要点。

第一,应尽快建立新工科+区块链、新商科+区块链两大类新型复合人才培养体系;第二,应构建可持续扩展的师资培养体系,完善相关基础学科的教材教案;第三,应推动产教融合,企业与高校协同育人,以真实企业案例作为教学与实验实训素材。

针对现有存量人才数量偏少、质量偏低的问题,政府应鼓励各地区的人才流动,教育机构则可考虑引入海外已经成熟的课程体系和相关教学资源,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吸引产业界的人深度参与课程开发、案例研修、教材编写等工作,逐渐建立完善的师资培养体系,以确保区块链基础与普及教育的可扩展性。更进一步的,在产教融合的趋势下,可考虑构建双师模式,以及把优质的区块链通识课程在线共享。

针对产教融合,共同形成符合产业人才需要的人才培养标准,可以参考中国电子学会在2018年11月发布的《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标准》。该文件中从指导思想、涉及专业领域、岗位分布与标准以及能力测试体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技术人才的培养标准。相关协会、高校、头部企业可以以此为基础,联合探索区块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及考核方式。

此外,完善的区块链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需要时间。当前,虽然教育部尚未设立“区块链技术应用专业”,但业界可结合相关人才标准、培养方案,在现有专业教学中融入区块链相关的基础课程及实训课程。同时,对区块链方向感兴趣的学生也可考虑在高年级,及更高层次教育阶段,选修区块链相关课程作为本专业的补充。

形成一个完备、优质的区块链产业人才培养机制,需要多方的通力配合。区块链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参与方包括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在其中,政府应侧重于政策激励,人才引进激励来推动行业的发展;高校应承担师资培养、课程研发、教学授课的责任;企业应承担提供案例、师资研修,实习就业机会,协同育人的社会责任;而行业协会应承担制定标准、组织专家资源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责任。各方协同发展、共同努力,定将在不远的将来形成一个全球领先的区块链人才培养机制。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5

    文章

    11261

    浏览量

    106964
  • 阿里巴巴
    +关注

    关注

    7

    文章

    1639

    浏览量

    48334
  • 区块链
    +关注

    关注

    112

    文章

    15568

    浏览量

    109365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汇川技术推出新一代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系列教材

    在2025年8月9日第二届“汇川杯”全国智能自动化创新大赛的产教融合成果发布仪式上,汇川技术正式推出“新一代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系列教材。此举标志着汇川技术在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变革方面迈出坚实一步,为行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13:55 ?129次阅读

    “信息技术应用产学协同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诚迈科技入选首批参与单位

    近日,“信息技术应用产学协同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在京正式发布。该计划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关村新兴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组织实施,管理办公室
    的头像 发表于 08-06 17:29 ?695次阅读
    “信息技术应用产学协同<b class='flag-5'>人才培养</b>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诚迈科技入选首批参与单位

    开源鸿蒙人才培养赋能课程共建正式启动

    近日,2025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开源鸿蒙主题演讲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会上,开源鸿蒙人才培养赋能课程共建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推动开源鸿蒙技术在高校教育和产业生态中的深入应用,构建权威、系统的人才能力评价体系,形成开放共享的开源鸿蒙知识体系,加速
    的头像 发表于 07-28 17:44 ?330次阅读

    云知学院携手行业伙伴推动AI人才培养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各行业对AI 人才的渴求愈发强烈,人才培养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从日常办公的提质增效,到复杂专业领域的深度应用,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的头像 发表于 07-18 17:29 ?659次阅读

    deepin社区助力高校开源人才培养

    在数字化浪潮下,开源技术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为探索高校参与开源及人才培养新路径,北京化工大学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师生近日参访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进行深度交流。
    的头像 发表于 07-10 15:25 ?385次阅读

    开放原子与北京高校探索开源人才培养新路径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开源技术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7月3-4日,北京化工大学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组织师生走进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围绕“高校如何参与开源以及开源人才培养”展开深度交流,为高校技术人才培养探索新路径。
    的头像 发表于 07-10 10:18 ?436次阅读

    研华科技携手九大高校共探新工科人才培养新范式

    研华科技联动9大高校,围绕“制造融合·产教共生”展开深度研讨,通过实地参访+产业对话双线并行,共探如何在数智浪潮中锻造新工科人才培养新范式。
    的头像 发表于 06-27 11:13 ?463次阅读

    紫光同创携手中山大学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人才培养

    近日,紫光同创受邀参与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开设的《专业与行业认知》课程,为现场近100名莘莘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的FPGA主题讲座,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人才培养
    的头像 发表于 06-20 17:36 ?769次阅读

    新思科技携手上海大学助力嵌入式人才培养

    近日,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邀请新思科技支持,开展“基于新思科技ARC处理器嵌入式课程竞赛及教学研讨”活动,在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是双方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共同探索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
    的头像 发表于 06-17 16:12 ?597次阅读

    汇川技术联合蒙牛集团共探人才培养新路径

    日前,一场以“智控赋能·携手共赢”为主题的深度交流培训在蒙牛乳业天津工厂成功举办。汇川技术与蒙牛集团强强联手,通过创新的“理论授课+实战演练”模式,共同探索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为双方的深化合作注入新动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6-10 13:45 ?571次阅读

    华为与沈阳工学院联合发布ICT人才培养全球样板点

    沈阳工学院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成功举办数智时代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邀请500余位教育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合作伙伴和媒体嘉宾出席,聚焦产教融合新思路
    的头像 发表于 04-28 10:23 ?562次阅读

    Altera大学成立,助力FPGA教学发展与人才培养

    近日,全球 FPGA 创新技术领导者 Altera 宣布成立 Altera 大学,旨在以高效、便捷的方式助力 FPGA 教学发展与人才培养。Altera 大学为高校教授、科研人员和广大学子提供精心设计的课程、丰富的软件工具和可编程硬件,助力其深入探索 FPGA 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4-19 11:26 ?727次阅读

    领航鸿蒙人才培养 | 拓维信息携开鸿智谷亮相OpenHarmony人才生态大会

    11月27日,OpenHarmony人才生态大会2024在武汉召开。凭借在OpenHarmony人才培养领域的长期投入和深耕,拓维信息旗下开鸿智谷在大会上获得“OpenHarmony人才认证授权培训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01:00 ?760次阅读
    领航鸿蒙<b class='flag-5'>人才培养</b> | 拓维信息携开鸿智谷亮相OpenHarmony<b class='flag-5'>人才</b>生态大会

    第二届“开源鸿蒙班”开班,深开鸿与深信院深化智能物联网特色人才培养

    ,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为理念的开源鸿蒙人才培养范式进一步深化,数字化特色人才培养实践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开班典礼正式启动2023年,深信院联合深开鸿率先揭牌成立了职业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01:07 ?1354次阅读
    第二届“开源鸿蒙班”开班,深开鸿与深信院深化智能物联网特色<b class='flag-5'>人才培养</b>

    集成电路测试人才培养主题研讨会圆满举行

    9月26日,由杭州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主办的“集成电路测试人才培养主题研讨会”在人工智能小镇圆满召开。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政府领导、行业协会专家、企业精英及教育学者,共同探讨集成电路测试产业的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
    的头像 发表于 09-27 15:22 ?599次阅读
    集成电路测试<b class='flag-5'>人才培养</b>主题研讨会圆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