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3种AI芯片之间的对比,谁更胜一筹?

电子工程师 ? 来源:郭婷 ? 2019-08-26 11:5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人工智能AI)主要包括三大要素,分别是数据、算法和算力。其中数据是基础,正是因为在实际应用当中的数据量越来越大,使得传统计算方式和硬件难以满足要求,才催生了AI应用的落地。而算法是连接软件、数据、应用和硬件的重要桥梁,非常关键。算力方面,主要靠硬件实现,也就是各种实现AI功能的处理器,而随着应用和技术的发展,能实现各种算力、满足不同应用的AI处理器陆续登场,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在比较成熟的AI平台方面,在2012年出现了AlexNet,一直到最近,2018年出现了AlphaGo Zero,在短短的6年内,算力提高了20多万倍,这完全不同于传统计算硬件(如CPUmcu等)的演进轨迹,速度之惊人令我们难以预测。

来自OpenAI的分析显示,近几年,AI训练所需的算力每3个多月就会翻倍,这比著名的摩尔定律(每18~24个月,芯片的性能翻倍)演进速度快多了。而提升算力的关键是芯片设计,特别是底层的架构设计,目前来看,传统的芯片架构已经难以满足AI应用的需要。包括IC厂商和互联网企业在内,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投入研发或已经推出AI专用芯片。根据Gartner统计,AI芯片在2017年的市场规模约为46亿美元,而到2020年,预计将会达到14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而据麦肯锡预测,未来10年,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将成为提升硅片需求的主要因素,2025年,在AI的推动下,全球硅片营收将超过600亿美元,接近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20%。

三种AI芯片的对比

从AI芯片的应用场景类别来看,主要分为云端和终端。目前,AI在云端应用的更多,相对成熟,而其在云端应用又可分为训练和推理两种,其中训练的市场规模占比较高。另外,训练需要的数据量和计算量较大,所用的处理器主要是GPU。至于推理,也以GPU为主,此外,还有FPGA,以及专用的AI芯片(ASIC),其中,ASIC还不是很成熟,量产的产品也不多,因此用量有限,还处于发展初期,如果能实现大规模量产,其性能和成本是最优的,主要推进厂商是Google,其标志性产品就是TPU。

综上,目前,行业为实现AI计算,主要采用的芯片有三种,分别是通用型的GPU,可定制的FPGA,以及专用的ASIC。

在计算层面,芯片的晶体管数量和芯片面积决定了算力,面积越大算力越强,但功耗也将随之增加。过去几年,在AI处理器的选择上,可用于通用基础计算且运算速率更快的GPU迅速成为实现AI计算的主流芯片,英伟达也因此占据着数据中心AI芯片的主要市场份额。

FPGA是典型的半定制化芯片,其功能可以通过编程来修改,并行计算能力很强,但是延迟和功耗远低于GPU,而与ASIC相比,FPGA的一次性成本要低很多,但其量产成本很高。因此,在实际应用需求还未成规模,且算法需要不断迭代、改进的情况下,利用FPGA的可重构特性来实现半定制的AI芯片是最佳选择。

AI专用芯片ASIC是面向特定应用需求而定制的芯片,一旦流片,其功能无法更改,因此,必须要有量的保证,且应用需求稳定,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专用ASIC芯片的性能高于FPGA,如果出货量可观,其单颗成本可做到远低于FPGA和GPU。

目前来看,由于GPU具备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和完善的生态系统,现在云端AI应用方面处于主导地位。FPGA方面,由于是半定制化的,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不同的功能电路,因此,其在通用性和性能之间取得了比较好的平衡,但是较高的开发门槛和量产成本,对其应用是个限制。

3种AI芯片之间的对比,谁更胜一筹?

图:在实现AI功能方面,GPU、FPGA和ASIC的优缺点对比(来源:长城证券研究所)

专用的AI芯片应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在云端还是在边缘侧,随着应用的逐渐落地,应用场景和各种专用功能会愈加清晰,市场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另外,与GPU和FPGA相比,ASIC的专利壁垒要小得多,而且其设计难度也是最小的。随着AI应用场景的落地,专用的ASIC芯片量产成本低、性能高、功耗低的优势会逐渐凸显出来。

AI芯片案例

目前,在AI应用方面,全球数据中心用GPU市场基本被英伟达垄断,这里用到的都是高性能GPU,其门槛很高,又是用于AI,因此,还没有什么竞争对手。

除了GPU芯片本身之外,英伟达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其在AI计算方面,有CUDA软件生态系统的配合。CUDA编程工具包让开发者可以对每一个像素轻松编程,在这之前,对程序员来说,GPU编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CUDA成功将JavaC++等高级语言开放给了GPU编程,从而让GPU编程变得简单了许多,研究者也可以更低的成本快速开发他们的深度学习模型。以图形处理器加速卡Tesla V100 PCIe/SXM2为例,其芯片采用台积电的12nm制程工艺,通过与CUDA软件和NVLink快速通道的配合,能达到近125兆次深度学习的浮点运算训练速度,而以16bit的半精度浮点性能来看,可达到31Tera FLOPS。

FPGA方面,ALTERA英特尔收购之后,赛灵思是目前的霸主,作为传统的CPU厂商,英特尔近几年正在AI领域大力布局,收购相关公司自然是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收购全面布局 FPGA和ASIC,除了Altera的FPGA之外,还通过收购Mobileye和视觉处理器公司Movidius,布局无人驾驶计算机视觉,这也是将来AI大有可为的两个应用领域。

在收购Altera之后,英特尔的技术发展路线就出现了调整,例如,其原来的产品策略是做分立的CPU+FPGA加速器,而两家公司整合后,由简单的分立器件叠加改为了封装集成,即将CPU和FPGA芯片封装在一起,这还不算完,英特尔下一步还要将CPU和FPGA集成在同一芯片内,做成SoC。

赛灵思方面,该公司于2018年底推出了以低成本、低延迟、高能效深度神经网络(DNN)算法为基础的Alveo加速卡,基于该公司的UltraScale架构,采用了台积电的16nm制程工艺,目标市场就是数据中心和云端的AI推理市场。

AI专用ASIC方面,国内外已经有多家企业投入了研发,例如国内的寒武纪(正在开发NPU)、地平线(BPU系列),还有华为海思和比特大陆,也在专用AI芯片方面投入了不少资源。国外最为知名的就是谷歌的TPU了,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最为成熟的高性能AI专用芯片了。做ASIC需要对应用场景有深刻和精确到位的了解,而这方面却是传统芯片设计企业和IDM的短板,因此,目前做AI专用ASIC的,大多是系统产商,互联网巨头,或者以算法起家的公司。

在中国,比特大陆的算丰 (SOPHON) BM1680和BM1682云端安防及大数据AI推理系列产品已经上市,此外,还有其它几家没有量产的芯片,如华为海思的升腾Ascend 910系列,据悉会采用台积电的7nm制程工艺,预计会在今年年底量产。此外,百度的昆仑芯片(采用三星的14nm制程),以及阿里平头哥的Ali-NPU等,也处在研发阶段,距离量产还有一段时日。

以上谈的主要是用于云端的AI芯片,包括GPU、FPGA和ASIC,这也是目前AI的主要应用领域,而在终端和边缘侧,更多的要依靠不断成熟的ASIC,因为ASIC与应用场景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而这里说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在终端和边缘侧。

结语

AI发展正处于强劲的上升阶段,此时,各种AI芯片实现方案都有其发挥的空间,可以说是处于最佳时期,这也给众多厂商占领各自擅长之应用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随着应用场景的完全落地,以及AI专用芯片的成熟和大规模量产,这一发展窗口期很可能就将关闭,因此,眼下各家厂商,无论是做GPU、FPGA,还是做ASIC的,都在抓紧时间研发和拓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

    文章

    52760

    浏览量

    444647
  • gpu
    gpu
    +关注

    关注

    28

    文章

    4984

    浏览量

    132173
  • AI
    AI
    +关注

    关注

    88

    文章

    35869

    浏览量

    282848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人形机器人 3D 视觉路线之争:激光雷达、双目和 3D - ToF 更胜一筹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在人形机器人的设计方案中,3D 视觉技术是实现环境感知与智能化决策的核心支撑之。它能够助力人形机器人完成环境感知与建模、动态目标检测与跟踪、物体操作与精细控制等
    的头像 发表于 04-15 00:14 ?2922次阅读

    「银河讲堂」国产VS进口电流传感器,高低温实验,更胜一筹

    电流传感器
    银河电气
    发布于 :2025年07月28日 09:34:33

    ?京东电商 API 接口对比同行,数据服务更胜一筹

    ? 在电商生态中,API 接口如同企业的“数据血脉”,其性能与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开发效率与用户体验。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头部平台均开放了电商API,但核心差异显著。我们从五大维度进行客观对比
    的头像 发表于 07-09 15:17 ?234次阅读
    ?京东电商 API 接口<b class='flag-5'>对比</b>同行,数据服务<b class='flag-5'>谁</b><b class='flag-5'>更胜一筹</b>?

    可编程SLIC语音芯片哪家好?

    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语音芯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可编程SLIC(用户线路接口电路)语音芯片更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众多行业的青睐。那么,面对众多的选择,哪家的可编程SLIC语音芯片
    的头像 发表于 06-12 13:55 ?323次阅读
    可编程SLIC语音<b class='flag-5'>芯片</b>哪家好?

    精准测量“双雄会”:品致与麦科信光隔离探头更胜一筹

    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每次精准测量都如同为科技大厦添砖加瓦。光隔离探头作为测量领域的关键角色,能有效隔绝电气干扰,保障测量安全与精准。在众多品牌中,PINTECH品致与麦科信的光隔离探头
    的头像 发表于 05-14 15:57 ?243次阅读
    精准测量“双雄会”:品致与麦科信光隔离探头<b class='flag-5'>谁</b><b class='flag-5'>更胜一筹</b>

    单片机内置ADC和外部ADC的对比

    ADC 江湖风云变幻,局势不断升级,紧张刺激!究竟是内置 ADC 更胜一筹还是外置 ADC 棋高着?
    的头像 发表于 05-14 15:24 ?719次阅读

    碳化硅VS硅基IGBT:才是功率半导体之王?

    的两大主流产品,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与应用场景。那么,碳化硅功率模块与硅基IGBT功率模块相比,究竟更胜一筹?碳化硅是否会取代硅基IGBT成为未来的主流?本文将从多
    的头像 发表于 04-02 10:59 ?3297次阅读
    碳化硅VS硅基IGBT:<b class='flag-5'>谁</b>才是功率半导体之王?

    TNC 连接器竞品大对决,质量更胜一筹

    。 TNC 连接器在特定行业的应用案例感兴趣,或是想进步了解某竞品的详细信息,都可以随时跟我说,我会为你补充更有针对性的内容 。
    的头像 发表于 03-06 08:43 ?560次阅读
    TNC 连接器竞品大对决,质量<b class='flag-5'>谁</b><b class='flag-5'>更胜一筹</b>?

    在低延迟、高效传输的网络环境中,异地组网和内网穿透哪种技术更胜一筹

    在现代企业网络架构中,异地组网和内网穿透是两常见的网络连接技术,它们在不同场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追求低延迟、高效传输的网络环境中,哪种技术更胜一筹?本文将探讨异地组网与内网穿透在延迟方面
    的头像 发表于 01-07 10:52 ?754次阅读

    各种云服务器优势比较分析,更胜一筹

    不同类型的云服务器适用于多种业务场景和需求,公有云服务器提供强大的计算、存储及数据库资源,适合搭建企业官网、电商平台等多类型网站。私有云服务器适合企业内部数据存储和处理,确保数据安全和隔离。混合云结合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优点,满足业务高峰期弹性伸缩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和灾难恢复。轻量云服务器价格实惠,易于管理,适合开发测试、小型网站等轻量级应用场景。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09:53 ?455次阅读

    智慧农业与设施温室,哪个更胜一筹?#农业物联网 #plc #物联网

    plc物联网
    juying
    发布于 :2024年12月04日 17:25:43

    朗凯威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究竟哪个更好?

    在当前的锂电池市场中133-2632-1310,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类型,它们各有优劣,常常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感到困惑。那么,究竟哪种电池更胜一筹呢?让我们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分析。
    的头像 发表于 11-26 16:53 ?770次阅读
    朗凯威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究竟哪个更好?

    RoCE与IB对比分析(二):功能应用篇

    在上篇中,我们对RoCE、IB的协议栈层级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二者本质没有不同,但基于实际应用的考量,RoCE在开放性、成本方面更胜一筹。本文我们将继续分析RoCE和IB在拥塞控制、QoS、ECMP三个关键功能中的性能表现。
    的头像 发表于 11-15 14:03 ?1470次阅读
    RoCE与IB<b class='flag-5'>对比</b>分析(二):功能应用篇

    压缩机的秘密:风冷、蒸发冷却、冷水式,更胜一筹

    在精密空调领域,制冷压缩机的选择至关重要,压缩机不仅影响精密空调的制冷效率,还直接关系到精密空调的运行成本与维护便利性。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精密空调制冷压缩机主要包括风冷式、蒸发冷却式及冷水式三类型,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优势。
    的头像 发表于 10-12 18:15 ?2149次阅读
    压缩机的秘密:风冷、蒸发冷却、冷水式,<b class='flag-5'>谁</b><b class='flag-5'>更胜一筹</b>?

    LED显示屏驱动电源:恒流与恒压,更胜一筹

    。然而,在这背后,有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默默支撑着这切——那就是LED显示屏的驱动电源。 LED显示屏的驱动电源,主要分为恒压驱动和恒流驱动两种方法。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对LED显示屏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着深远的影
    的头像 发表于 09-24 01:50 ?1040次阅读
    LED显示屏驱动电源:恒流与恒压,<b class='flag-5'>谁</b><b class='flag-5'>更胜一筹</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