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基于全球对该公司产品的强劲需求,提高了对第四季度的收入预期。
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表示,第四季度的收入将在93亿美元至95亿美元之间。英特尔此前曾预测收入在86亿美元至92亿美元之间。
该季度的毛利率现在预计在55%至57%之间,而此前的预期为56%以上或者减去几个百分点,并且预计将在修订范围的上半部分。
在一份声明中,英特尔称其在库存减少方面继续取得进展,并预计净库存减少到第四季度结束时数亿美元。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英特尔
+关注
关注
61文章
10212浏览量
17543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世纪大并购!传高通有意整体收购英特尔,英特尔最新回应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9月21日,《华尔街日报》发布博文称,高通公司有意整体收购英特尔公司,而不是仅仅收购芯片设计部门。“最近几天,高通已经接触了芯片制造商英特尔。”报道称,这笔交易还远未

1.9倍性能提升!英特尔至强6在MLPerf基准测试中表现卓越
与第五代至强处理器相比,英特尔至强6性能核的性能平均提高了1.9倍。 今日,MLCommons公布了最新的MLPerf推理v5.0基准测试结果,其中,英特尔??至强??6性能核处理器在本次测试的六个
英特尔新篇章:重视工程创新、文化塑造与客户需求
英特尔CEO陈立武强调,要塑造由工程师思维驱动,聚焦客户需求的创新文化。 ? 英特尔CEO陈立武今日在2025年英特尔Vision大会上,向广大来自技术产业界的与会者发表演讲,阐述了其
发表于 04-01 14:02
?237次阅读

请问OpenVINO?工具套件英特尔?Distribution是否与Windows? 10物联网企业版兼容?
无法在基于 Windows? 10 物联网企业版的目标系统上使用 英特尔? Distribution OpenVINO? 2021* 版本推断模型。
发表于 03-05 08:32
英特尔推出全新英特尔锐炫B系列显卡
备受玩家青睐的价格提供卓越的性能与价值1,很好地满足现代游戏需求,并为AI工作负载提供加速。其配备的英特尔Xe矩阵计算引擎(XMX),为新推出的XeSS 2提供强大支持。XeSS 2的三项核心技术协同工作,共同提高性能表现、增强

英特尔宣布扩容成都封装测试基地
英特尔宣布扩容英特尔成都封装测试基地。在现有的客户端产品封装测试的基础上,增加为服务器芯片提供封装测试服务,并设立一个客户解决方案中心,以提高本土供应链的效率,加大对中国客户支持的力度
英特尔考虑出售Altera股权
近日,英特尔(Intel)正积极寻求出售其可编程芯片制造子公司Altera的股权,并考虑引入战略投资或PE投资。据悉,英特尔对Altera的估值约为170亿美元,而英特尔于2015年以16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家公司。
刚刚!英特尔最新回应
10月17日消息,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发文,披露英特尔产品安全漏洞问题频发、可靠性差、监控用户、暗设后门等问题,“建议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该协会表示,从2023年开始,英特尔CPU

英特尔至强品牌新战略发布
品牌是企业使命和发展的象征,也承载着产品特质和市场认可。在英特尔GTC科技体验中心的英特尔 至强 6 能效核处理器发布会上,英特尔公司全球副
英特尔拒绝Arm收购产品部门意向
近日,据知情人士透露,全球领先的半导体IP供应商Arm Holdings曾向英特尔表达了对收购其产品部门的浓厚兴趣。然而,这一提议并未得到英特尔的积极响应,后者明确表示无意出售其关键的
英特尔和AWS共同投资定制芯片
英特尔与全球云计算巨头亚马逊AWS达成了一项重大合作,标志着英特尔制造业务迎来了一位重量级客户——AWS。此次合作不仅可能为英特尔正在美国兴建的芯片工厂注入新的活力,更有望助力这家老牌
高通或收购英特尔部分设计业务,拓展产品线战略浮现
高通被曝正探索收购英特尔设计业务股权的可能性,旨在进一步拓宽其产品线。据两位内部消息人士透露,高通对英特尔的多个业务部门表达了兴趣,尤其是其客户端PC设计业务,但也在全面审视英特尔的设
英特尔2027年代工业务将带来可观收入
在近期举行的投资者会议上,英特尔公司首席财务官David Zinsner透露了公司对未来的乐观预期,特别是针对其合同芯片制造业务。Zinsner表示,英特尔预计至2027年,该业务将带来“可观”的收入增长,为公司整体业绩增添重要
英特尔IT的发展现状和创新动向
AI大模型的爆发,客观上给IT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作为把IT发展上升为战略高度的英特尔,自然在推动IT发展中注入了强劲动力。英特尔IT不仅专注于创新、AI和优化,以及英特尔员工、最终用户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