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场景智慧时代的到来,华为认为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系统的跨平台能力,包括支持全场景、跨多设备和平台的能力以及应对低时延、高安全性挑战的能力。而目前不论是微软、谷歌,还是苹果其针对不同的终端设备都有不一样的操作系统,并没有完全统一。因此,华为推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鸿蒙OS,它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全场景流畅体验、架构级可信安全、跨终端无缝协同以及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的要求。
图1:余承东宣布华为推出鸿蒙OS。
图2:鸿蒙OS可实现模块化解耦,对应不用设备可弹性部署。
余承东介绍说,鸿蒙OS可以让终端之间实现能力互助共享,带来最佳的协同体验。
图3:余承东在介绍鸿蒙OS的能力。
鸿蒙OS采用的微内核,其实并不是第一次被实用,谷歌正在打造的下一代操作系统也是采用微内核架构,只是没有采用分布式架构。还有现在的可信执行环境(TEE)其实采用的也是内核技术。
余承东介绍鸿蒙OS的内核时表示,目前鸿蒙OS的内核可按需扩展,实现更广泛的系统安全,因为它包含了Linux内核、鸿蒙微内核,以及华为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的内核。不过他同时表示,未来会只有鸿蒙微内核。
图4:目前鸿蒙操作系统的架构图,及未来鸿蒙操作系统的架构图。
图5:华为的方舟编译器。
根据华为公布的鸿蒙历程可以发现,其实华为在两年前就开始了鸿蒙操作系统的开发,今年的鸿蒙OS1.0版本是基于开源框架开发的,但关键模块是自研的,今年落地的产品是智慧屏。
图6:鸿蒙操作系统发展历程。
余承东指出,华为智能手机将还会使用安卓操作系统,除非安卓系统不被允许使用。
图7:鸿蒙操作系统与其他操作系统的比较。
最后,余承东宣布,鸿蒙操作系统是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希望业界合作伙伴可以一起完善这个操作系统和生态。
图8:余承东宣布鸿蒙操作系统开源。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6文章
35293浏览量
256971 -
鸿蒙系统
+关注
关注
183文章
2642浏览量
68400 -
HarmonyOS
+关注
关注
80文章
2130浏览量
3367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彻底摆脱内核依赖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华为正式发布了原生鸿蒙操作系统,也是国内首个移动操作系统,这让其成为继苹果iOS与Android系统后,
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的生态成果与落地实践
电网、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证通电子等合作单位共同支持。本次大会聚焦开源鸿蒙 5.1 Release版本,面向开发者和伙伴深度展示开源鸿蒙操作系统
华为推出首款搭载HarmonyOS 5的鸿蒙电脑
。作为首个从操作系统内核层面重构的国产电脑,华为此次发布的鸿蒙电脑已顺利通过开源鸿蒙兼容性测评,开机画面显示“Powered by Open
【「鸿蒙操作系统设计原理与架构」阅读体验】02-华为鸿蒙设计理念
HarmonyOS: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的设计理念解析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HarmonyOS(鸿蒙操作系统)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全球操作系统
发表于 02-23 16:16
华为新品出厂默认搭载原生鸿蒙系统
华为近日宣布了一项重要决策,即2025年其手机、平板、穿戴等新品都将出厂默认搭载原生鸿蒙操作系统。这一举措标志着华为在
开源鸿蒙操作系统5.0 Release版本发布
开源鸿蒙操作系统5.0 Release版本。 该版本在系统完备度、分布式创新、开发者体验以及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均实现了显著提升,标志着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53】鸿蒙操作系统设计原理与架构
操作系统从2019年8月9日正式发布,历时1778天,历经4代,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已超过9亿,已有254万HarmonyOS开发者投入到鸿蒙世界的开发中来,
发表于 12-16 15:10
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诚迈科技与华为一起共建鸿蒙新世界
特性等提升显著,标志着我国在操作系统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诚迈科技与华为一直保持着紧密的伙伴关系,公司不仅是最早加入鸿蒙生态的共建者之一,也是鸿蒙生态的核心共建伙伴。 2021年

华为引领国产操作系统迈向新高度
近日,华为 “原生鸿蒙之夜暨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 如同一颗璀璨的科技流星,照亮了国产操作系统的前行之路。全新的原生鸿蒙
华为“纯血”鸿蒙系统 HarmonyOS NEXT 将于9月底推出正式版
HarmonyOS NEXT 将于今年 9 月底推出正式版本。 “从发布第一个版本到今年的 9 月份,这个(9 月)月底我们会正式发布 HarmonyOS NEXT,这一版本是完全独立开发、独立自主的,而且是不兼容安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