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高校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面临巨大挑战

BFv1_robovideo ? 来源:YXQ ? 2019-08-01 18:26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人工智能人才社会需求旺盛,企业不惜重金选人挖人,在供需严重不均的现实情况下,高校如何培养出合格人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7月19~20日,在青岛举办的中国计算机学会“2019CCF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上,来自2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0多位计算机教育界人士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多角度讨论。

全球知名自动控制和机器人专家、大疆公司的早期投资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认为,下一个产业爆发点是智能机器人,包括工厂的智能化装备、家用机器人、无人机、AR/VR自动驾驶等。传统流水线式的、应试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下创新时代,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想法把知识应用落地。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教授认为,如果将人工智能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个层面,从现在我国的研究成果来看,属于基础科学层面的几乎没有,属优质技术科学层面的也乏善可陈,大多数还处于工程技术层面。他认为,新形势下,要对计算机系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优化,在通识教育中,要培育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还要建设AI伦理课。

自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来,据了解,全国已经有几十所大学设立人工智能学院。面对这股浪潮,很多专业人士认为,国内高校不应一拥而上,应该衡量本校的办学实力。要学习欧美国家一些大学以“万变应万变”的能力,谨慎设置新专业和院系。

由于人工智能的实现和应用具有精深、博大的特点,深度和广度都有无限可能,所以很多与会者认为人工智能的目标定位非常重要。

北京大学教授李文新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首先是培养完整的“人”,所以关于人工智能的目的和意义,需要更多基于伦理层面的思考,不能没想明白就直接讲“术”。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1

    浏览量

    251538
  • 智能机器人
    +关注

    关注

    17

    文章

    907

    浏览量

    84660

原文标题:[机器人频道|大事记]人工智能人才社会需求旺盛, 高校将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文章出处:【微信号:robovideo,微信公众号:机器人频道】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挖到宝了!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应用场景。从数据采集,到模型推理,都能完整且自如地参与,轻松解锁人工智能全流程实训,让你深度体验AI技术的魅力 。 四、九门课程全覆盖,满足多元学习需求 对于高校教学或者技术学习来说,课程覆盖的广度
    发表于 08-07 14:30

    挖到宝了!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应用场景。从数据采集,到模型推理,都能完整且自如地参与,轻松解锁人工智能全流程实训,让你深度体验AI技术的魅力 。 四、九门课程全覆盖,满足多元学习需求 对于高校教学或者技术学习来说,课程覆盖的广度
    发表于 08-07 14:23

    华清远见AI人工智能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虚实融合,以产业应用驱动高校教学实训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提速的当下,高校教学正面临着技术落地与人才培养的双重挑战。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常
    的头像 发表于 07-31 15:14 ?798次阅读
    华清远见AI<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虚实融合,以产业应用驱动<b class='flag-5'>高校</b>教学实训变革!

    deepin社区助力高校开源人才培养

    在数字化浪潮下,开源技术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为探索高校参与开源及人才培养新路径,北京化工大学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师生近日参访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进行深度交流。
    的头像 发表于 07-10 15:25 ?385次阅读

    开放原子与北京高校探索开源人才培养新路径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开源技术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7月3-4日,北京化工大学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组织师生走进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围绕“高校如何参与开源以及开源人才培养”展开深度交流,为高校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7-10 10:18 ?436次阅读

    华清远见AI人工智能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以产业应用驱动高校教学实训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提速的当下,高校教学正面临着技术落地与人才培养的双重挑战。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常
    的头像 发表于 06-27 13:45 ?579次阅读
    华清远见AI<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以产业应用驱动<b class='flag-5'>高校</b>教学实训变革!

    基于RK3588,飞凌教育品牌ElfBoard推出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箱EDU-AIoT ELF 2

    飞凌嵌入式教育品牌ElfBoard立足产业前沿,重磅推出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箱EDU-AIoT ELF 2,以“软硬协同、产教融合”为设计理念,为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全链路解决方案。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16:12 ?891次阅读
    基于RK3588,飞凌教育品牌ElfBoard推出嵌入式<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实验箱EDU-AIoT ELF 2

    【RK3588】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箱——智启高校产教融合新平台

    在AIoT技术驱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嵌入式人工智能已成为工业物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创新突破的关键引擎。飞凌嵌入式教育品牌ElfBoard立足产业前沿,重磅推出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箱EDU-AIoT ELF 2,以“软硬协同、产教融合”为设计理念,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6-11 14:29 ?905次阅读
    【RK3588】嵌入式<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实验箱——智启<b class='flag-5'>高校</b>产教融合新平台

    数智人才缺口巨大高校如何克服人才培养三大挑战

    行业资讯
    脑极体
    发布于 :2025年05月10日 11:17:40

    维视智造助力高校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课程落地

    人工智能浪潮下,机器视觉成为未来产业升级的重点技术,对培养新型创新人才意义重大。
    的头像 发表于 04-19 15:37 ?893次阅读

    深开鸿助力启动“鸿蒙数字技能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强化数字人才队伍建设

    近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启动了鸿蒙数字技能人才专项培养计划,旨在加强对鸿蒙数字产业的人才支撑,锻造一支具备鸿蒙操作系统开发、应用与维护能力的高素质数字技能人才队伍。深开鸿作
    的头像 发表于 10-30 08:07 ?838次阅读
    深开鸿助力启动“鸿蒙数字技<b class='flag-5'>能人才</b>专项<b class='flag-5'>培养</b>计划”,强化数字<b class='flag-5'>人才</b>队伍建设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幸得一好书,特此来分享。感谢平台,感谢作者。受益匪浅。 在阅读《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的第6章后,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在能源科学领域中的巨大潜力和广泛应用。这一章详细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很幸运社区给我一个阅读此书的机会,感谢平台。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关于AI与生命科学的部分,为我们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在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还促进了新理论、新技术的诞生。 3.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人工智能为科学创新带来了巨大潜力,但第一章也诚实地讨论了伴随而来的挑战。数据隐私、算法偏见、伦理道德等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在利
    发表于 10-14 09:12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污染治理、碳减排三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为环境科学引入的新价值和新机遇。 第8章探讨了AI for Science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平台科研”模式进行了展望。 申请时间
    发表于 09-09 13:54